H现代公路IGHWAY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其防治 文 / 刘志远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国内公路多采用沥青路面,但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长期超载重载现象致使公路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美观和车辆通行质量,若不及时妥善处置,病害将逐步扩大,不仅使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幅度衰减,甚至会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对路面施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方能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沥青路面病害类型及其成因裂缝裂缝包括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裂、龟裂等形式,裂缝的形成将导致水分侵入最终导致基层甚至路基软化,路面承载能力下降。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气温骤降或基层裂缝反射到路面所致,纵向裂缝是沥青路面承受压力导致疲劳开裂的早期表现形式,一般是由于荷载重复作用在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未处理好的接缝部位;网状裂缝则多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混凝土结构松散,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纵横交错的裂纹所致。松散松散是指沥青混凝土面层内集料脱落、松动等现象,并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的过程。其成因主要有混合料配比或材料组合不当或施工质量差,结合料含量太少或粘结力不足,导致面层混合料内集料粘结不足而成片散开,若松散材料被车轮后的真空吸力或风和雨水带离路面或面层网裂、龟裂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松动碎块脱离面层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坑槽。坑槽坑槽分为压实不足性坑槽和水损害性坑槽。压实性不足坑槽是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致使沥青老化,粘结力下降导致压实度不足,在车辆荷210TRANSPOWORLD 2012 No.5/6 (Mar)载作用下形成,或沥青温度过低、摊铺不匀,压实度不够而导致坑槽;水损坏坑槽是路面运营后在冻融或雨水条件下,水分浸入路面空隙而停留在基层表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动水冲刷半刚性基层细料而逐渐形成灰浆,最终导致面层和基层脱节,灰浆在车辆荷载的反复挤压下通过面层空隙唧到表面而生成网裂,之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破碎的小块面层或基层材料被车轮带走而逐步形成坑洞,最后发展为坑槽。车辙车辙是指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沿纵向产生的带状凹陷或伴以纵向为主的裂缝,形式可分为失稳型车辙、结构型车辙或磨耗型车辙几种。其形成主要是在高温季节,沥青路面在大量超重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路基路面各层竖直方向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积累而成,由于沥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蠕变和应力松弛现象,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若沥青混合料受力超过其弹性极限和屈服点则可产生塑性变形,并不断积累而形成车辙,尤其在高温季节,面层蠕变累积的永久变形量更大;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基层及面层压实度不足,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出现同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导致。唧浆唧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运营后交通量大,尤其是重渠化交通使路面轮迹部位承受高频率动载而为唧浆形成创造了外部条件,混合料均匀性差或离析出现而导致路面渗水;基层水稳性差,面层渗水滞留在基层顶面,在荷载作用下导致基层局部松散而形成灰浆而自路面缝隙挤出,最终在路面形成白色唧浆;车辆用油渗入路面而导致混合料松散,经车辆碾压而形成坑槽,最终在坑槽内导致唧浆的产生。泛油泛油是指混合物内过量沥青在高温下膨胀,当膨胀至充满混凝土空隙后最终迁移至路面的现象,或高温状态下软化沥青在荷载作用下由挤压而外溢导致泛油。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配比不当,沥青用量过大或孔隙率过小,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多余沥青泛至路表而生成泛油;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生产过程中擅自改变配合比或混合料拌和不均匀,或细料含量过少导致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均会导致泛油出现;轮迹带上泛油则主要是由于车辆的长期荷载使骨料发生错动而将沥青挤压出面层导致泛油。推移推移是路面材料沿行车方向发生剪切或拉裂破坏而出现的推挤和拥起现象。其成因是路面受到较大水平荷载作用时车辆荷载引起的竖直力和水平力的综合作用使结构层内的剪应力或拉应力超过混合料的抗剪或抗拉强度所致,推移产生与混合料的配合比、各层结构的施工质量以及超载等因素有关,混合料含油量过大,多余的沥青在高温时则会成为混合料中的润滑剂,最终导致面层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由于抗剪强度不足导致推移。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公路施工中尤其是沥青施工,由于高温、烟尘和废气等有害因素的困扰均会导致施工人员不安心工作,高素质人员更不愿留在施工一线,因此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不合格、渎职人员应坚决清退出场,对特殊工种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应定期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确保施工高质量、高效率。改进设计对公路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应能充分适合当前及设计年度内交通发展需要, 设计过程中不能以国产沥青代替公路桥梁养护措施与方法文 / 刘莉莉 梁提前老化、破损,现有的养护措施无法弥补破损现状,尤其是针对早期建设的桥梁,由于受资金、设计和施工标准等方面制约而降低了施工质量,一旦后期养护工作放松,则会加快桥梁老化步公路桥梁施工阶段的复杂性以及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其面临的风险最部损害或某些特定病害进行的养护修补作业,适用于桥梁已发生局部的结构性破损但未涉及全局,其属于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 而预防性养护则是指在桥梁状态良好的前提下进行的对现有桥梁系统进行的有计划的、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该种养护可在不提高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延迟桥梁的损坏。伐;同时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加速了桥梁自身老化、破损, 但现实中的养护工作未才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桥梁设计荷载等级低则了公路运输的通行能力,若后期养护技术不到位则会导致其破损程度进一步加剧,因此加快了桥梁衰老,并缩短了其寿命。多,尤其是在跨度较大的桥梁施工中由于使用所用材料和工艺等因素均从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施工阶段的风险,而投入运营后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公路桥梁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针对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建议对保障桥梁使用性能,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具有深远意义。公路桥梁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观念落后部分桥梁养护工作人员对养护工作质量的重要性、综合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不能贯彻“质量为本”的思想,也不能真正认识到只有质量效益才是永恒的,因此在桥梁养护中存在注重形式不注重质量的现象,严重国内桥梁养护现状在国内公路交通量猛增的现状下,做为公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的优桥梁养护及国内现状桥梁养护桥梁养护可分为预防性养护和纠正性养护。纠正性养护是指对桥梁的局劣直接关系到交通行车的安全与畅通, 因此对桥梁的通过能力和承载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当前的桥梁养护技术、设备、设施滞后的情况导致部分桥进口沥青,或采用结构层偏薄的面层而不能满足行车荷载的需要, 若要减薄沥青面层则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等解决主要承载层的问题,以满足当前交通量大、超载严重的现状,并可实现减少沥青用量,环节沥青能够供不应求的矛盾,并可避免基层内雨水侵入,在雨季不会由于路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并可消除沥青泛油、车辙等系列病害,同时开级配或半开级配可充分利用沥青混凝土良好的抗滑性。确保粗集料的颗粒尺寸、形状、耐磨黏度和粘附性能等指标,细集料应注重砂当量和黏附性能等指标,同时应确保矿物掺和料等质量;应确保最终混合料的低温抗弯、抗拉能力,确保其具有一定的渗水性能,并应多掺加细颗粒以及设置下封层等措施以解决路面防滑问题。拌和均匀,并应严格控制压实工序,确保基层和垫层均得到充分压实,以保证路面的整体强度和使用质量;面层施工时应确保各工序在温度允许范围内进行,并合理安排工期避开不利天气施工,确保摊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最终混合料的压实度,同时应认真处理摊铺混合料的接缝。拌和控制应确保拌和楼自动计量控制系统完好,安装调制完成并应经计量部门测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拌和时应确保拌和楼的生产能力与工程规模相匹配,且拌和楼应能自动分析数据、核定生产量,并应最好具备二级除尘装置;应做好生产配合比的设计,确保目标配合比在拌和中得以实现,应严格控制拌和温度和时间,保证石料均匀和沥青被完全裹覆,并保证集料及混合料的拌和、储存、出场温度及拌和均匀性。结语沥青路面因其众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种种因素也往往导致路面病害的出现,病害一旦出现不但维修费时费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因此应在路面施工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优化设计的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最终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和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以提高投资效益。作者单位:秦皇岛保神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原材料准入制度,必要时应加大检测频率,原材料堆放场地必须硬化,并应有完备的排水设施;沥青选用时应根据面层类型,同时应考虑施工条件、气候环境、矿料性质等因素,确保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由于国产沥青性能较差因此应尽量选用掺加丁苯橡胶等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沥青;应严格控制集料检验,施工控制应注意基层和垫层拌和质量确保2012年第5/6期 (3月)
《交通世界》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