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小括号的认识》 李素利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基本信息
课时 1课时
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编排的。同时,小括号的出现
教材分析
也可以增加试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开始就学习了数学上各式各样的符号,学过+ - > < =等等数学符号,每一个符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说非常困难的事情,所谓符号虽小,但却包含着无尽的含义与智慧。而
学情分析
今天学习小括号,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朋友,学生需要去适应它,去了解它,让学生亲身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目标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重点
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难点
教学策略
与 设计括号的必要性。 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堂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学习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口
算训12-5= 8+9= 20-15= 练
10+9= 5+7= 25-4=
二、情
境导50-5= 31+14= 57+12=
课前的2
1)计时分钟口算;2)同桌交
分钟口算
换,老师读答案;3)对的话
训练是为
笑脸鼓励自己,错的改正;
了提高学生的口算
4)讲解
能力,为
15-5-6= 5+6+4= 12-10+3=
下一个环
入 85-5= 20+30= 17-10=
15-5-6= 5+6+4= 12-10+3=
三道题的思路。
节的教学做铺垫。
(据学生的回答随即贴问题:
三、确一共剪掉几个五角星?直接由学生熟
1、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老师这有10个五角星,大家仔细问如何解答,并板书3+2=5.悉的生活
定解观察,我做了什么?谁来说一说?(贴条件:有10个五角星,出示还剩多少个五角星?的情境引入
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问题) 新课的学
题思习,通过
、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同桌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两次剪五路 再算什么。 角星的直
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观操作,
1、第一种方法:10-2-3=5(个)为学习新
四、引1、 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就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知识提供
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研究的素
发认2、 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
材,为理
自己试一试 2、第二种方法:10-5=5(个) 解运算顺
知冲
序积累感
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指名板演。 展示自己的符号(有的划线,
性经验。
突 有的画三角,有的画圈,有的
为什么这样算?(生解释不出,只说出5是一共剪掉的5个),画心形等) 根据解决师引导:5是如何得来的?2+3=5,如果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
问题的思
五、认算还剩几个,应该怎样列算式? 就是想先算2+3
路,使学生结合情
识小2)如果列成10−2+3,这样能先计算2+3吗? 组词时,写单位是,填数字时,
境先确定
选字母时、做作业时等
运算顺
括号 3)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
序,为用
先算2+3=5,再算10-5=5
算式表示
解题过程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六、巩
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作好充分先算加法吗? 1)独立计算,指名回答 的准备。
固练习
你能说说你画这个符号的意思吗?
2)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
找一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
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但是一人用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点? 如果我们自己不说,别人也不明白我们的想法。出示+、-、=,这些符号大家一看就知道什么意思,看来我们也应该找一个统一3)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后面的2+3,对吗?大家想的跟数醒同学注意什么? 学家想的一样,他们已经帮我们选好了用“( )”这个符号来表示。(在算式中加上( ),)它叫“小括号”(板书:小括号。)你都在哪见过小括号?
将算式添上小括号,你会读这个算式吗?(生读得不正确)老师领读算式。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
“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
我们一起伸出小手写一写小括号吧!
现在,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1、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13−4+5= 7+7-6= 13−(4+5)= 7+(7-6)= 2、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计算
5+(2+3)= 40+20+8= 15−(10−6)= 90−(16+4)= 20−(5+5)= 7+(1+9)=
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简洁性。 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堂小
结 今天我们不但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括号,而且还能利用小括号来解决我们
2分钟 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在数学的乐园里继续遨游,你将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布置作业
练习题里的2、3题。
1分钟
小括号的认识
板书设计
10-2-3=5(个)10-5=5(个)
10−(2+3)=5(个)
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开始就学习了数学上各式各样的符号,学过+ - > < =等等数学符号,每一个符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说非常困难的事情,所谓符号虽小,但却包含着无尽的含义与智慧。就比如+号,学生会在头脑中想起把两样东西合在一起;比如-号,学生就会想到从总体中去掉,或者两样东西在比较多少。而今天学习小括号,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朋友,学生需要去适应它,去了解它。 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认识小括号,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为了让学生很好的学习,我在本节课中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我就创设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识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学
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10−2+3能先算加法吗?”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引入新的符号的必要性。
反思
(三)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并通过交流、比较,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感受数学符号的统一性、简洁性。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惊喜的是,让学生尝试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划线,有的画三角,有的画圈,有的画心形等,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四)对比练习的设计
通过1)独立计算,指名回答2)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一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从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下面就本节课我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收获:
在本节课中我精神饱满,整节课的状态都非常好,对学生的引导点拨、评价都比较到位;学生的状态也很好:认真思考,发言积极。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在“创造小括号”时,出现了多种方法:有的划线,有的画三角,有的画圈,有的画心形等,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因为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参与力强,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好,不但认识了小括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括号,而且还能利用小括号来解决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真的很厉害。 但是本节课也有让我遗憾的地方,就是在引发认知冲突的环节中,学生出现两种算法:第一种方法:10-2-3=5(个)就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这种方法很好理解;但第二种方法:10-5=5(个)
我问为什么这样算?生解释说出5是一共剪掉的5个,我引导“5是如何得来的?”2+3=5,如果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应该怎样列算式?学生还是说10-5=5(个)引导了两遍才有极个别同学列成10−2+3,然后引导“这样能先计算2+3吗”,才使下面的环节能进行,也在这浪费了一些时间。课后我反思这一环节,我想如果学生实在解释不通,老师完全可以直接列出算式10-2+3,让学生思考“这样能先计算2+3吗”,这样既不浪费时间,也不会使学生迷茫,不知所措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