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观察的一种事物、一个人或一处场景的特点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按一定顺序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难点:
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发现。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一个人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二、仔细审题,明习作要求
1.出示题目,审题:默读文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2.这次习作写什么?(一种事物、一个人物或一处场景)写作范围是怎样的?(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一种、一个或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小组同学选择组内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探究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就某一方面进行小结。
四、怎样写好一个人
1.“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你想写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边说,老师边写词,比如:活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
2.如何将人物写具体、鲜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别人眼中的人:(出示片段描写)
(1)她,身穿一件朱红色的春秋衫。身材苗条,扎着两条羊角小辫。长圆形的脸蛋儿,两道细长的柳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她爱笑,一笑起来,腮边就露出一对甜甜的酒窝,那清脆、婉转的笑声,就像是美妙的歌声。她高兴时,两条羊角小辫也似乎在欢笑。她感到羞愧时,那两条羊角小辫就耷拉下来了。
①学生自由默读这段话。
②请班上朗读最优秀的女生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探究,了解写法:一看就是一个漂亮、乐观、活泼、开朗的人,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板书:外貌描写)
(2)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篮板抛去,球“砰”的一声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
①请班上朗读最优秀的男生读给大家听。
②交流探究,了解写法:多么娴熟的篮球动作,多么高超的扣篮技巧,栩栩如生。片段中抓住什么来表现的呢?(准确的用词,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写得活灵活现。)(板书:动作描写)
③学生一起朗读下,再次感受作文细腻的文笔带给我们生动的人物形象。 (3)我小时候在家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上小学时,爸爸对我说:“好好学习,家里什么活也不用你干!”到了初中,爸爸还是对我说:“好好学习,家里什么活也不用你干!”上了中师,每次回家,爸爸依然对我说;“好好学习,家里什么活也不用你干!”上班以后,爸爸仍然对我说:“好好工作,家里什么活也不用你干!”
①一起读读,这是作者在回忆父亲对我说的话,这一段突出人物形象采用了什么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品味父亲的爱)
(板书:语言描写) ②自由朗读,读出父爱。
(4)我站在舞台上,听着台下响亮的掌声、欢快的笑声,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快慰了。我演的是“小丑”,可我的心灵是美的。我给了大家欢乐,大家给了我幸福。我想:我是幸运的。内心的喜悦一下子涌遍了全身,真的心花怒放了。
①教师范读这段话。
②请班上朗读最优秀的女生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探究,了解写法:“我”的快慰、自豪、幸福、喜悦连读者都被感染了。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
(板书:心理描写) 五、怎样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2.抓住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抓住草原辽阔、美丽、碧绿的特点。)
3.理清顺序(板书:理清顺序)。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喷水池,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动。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树巍然屹立在大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往里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里设备齐全。最后就是我们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2)时间顺序: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
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六、怎样写好一处场景 1.阅读例文。
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今天我们一家闲来无事也一块去逛集市。一走进集市,我便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种节日的气氛很快涌到我这里。商场的天花板上挂着一排排祝福语,许多商品也开始打折了。商场一楼商品很多: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有时髦的衣服,有潮流的裤子,还有色彩鲜艳的小饰品和包包。商场里人来人往,人群川流不息,人们正忙着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
2.各小组交流总结写作方法,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示: 第一:交代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描述场景要抓住场景氛围和特点。
第三:对场景描述要抓住场景中代表性人物的神态、言行。 第四:描述场景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第五:在描述中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板书: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氛围、特点、人物神态、言行) 七、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自由写作。 2.教师巡视指导。 八、展示习作
1.小组同学互相读听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2.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写作,老师、学生评议(这一段话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板书设计: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描写人:外貌、动作、语言、心理
描写事: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抓住特征、理清顺序 描写场景: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氛围、特点、人物神态、言行
课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的范围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缤纷的世界可以是写一种事物,也可以写一处景物。
2.选定内容:(1)描写一种植物——仙人球。(2)抓住仙人球颜色和形状进行描写。(3)描写仙人球的生活习性。 3.表达方式:描写、抒情。
4.表现手法:对比手法,首尾呼应,借物喻人。
5.结构顺序:先直接点题,告诉读者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并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仙人掌的特点——坚强;接着写仙人掌的样子;然后写仙人掌的生活习性,再借物喻人,赞美解放军叔叔;最后在结尾赞美仙人掌与开头相呼应。
教学反思:
教学课题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1、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进一步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认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2、学会并掌握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为自主习作提供写作指导。 3、掌握正确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事物的变化。 4、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有重点地对事物或场景进行观察。 难点: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 预设发言: 生1:我从《搭船的鸟》这一课认识了漂亮可爱、捕鱼本领高强的翠鸟。 教 学 师:对,翠鸟不仅色彩鲜艳、样子美丽,而且还有高超 过 程 的捕鱼本领,难怪你喜欢它。 生2:我从《搭船的鸟》及《金色的草地》这两课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动物、植物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师:是的,人只有与动植物、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复习“交流平台”,重温“观察”的重要性 (1)师出示课件 ①师:在《搭船的鸟》中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而认识了漂亮可爱、捕鱼本领高强的翠鸟。 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因为留心观察而发现草地的奇妙变化。那你们有什么发现呢?(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新的发现。) ②师:翠鸟的美在于它有着色彩艳丽的羽毛和敏捷的身手。 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师:那你们又从中明白了什么呢?(只有深入细致地持续观察才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是啊,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即细致的观察。这个单元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任务——课件出示教材63页单元“提示”中的话:“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探究交流,感知观察方法 (一)过渡引入:好的文章总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更来源于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细心品悟。老师这里有两篇美文想分享给大家,一篇是写动物的有趣文章《我家的小狗》,另一篇是经典美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这节课我们就来认真读一读《我家的小狗》这篇,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写小狗的。 (二)学习《我家的小狗》 1、自由朗读《我家的小狗》,说说:你觉得“王子”是一只怎样的小狗?(板书:淘气、可爱、勇敢) 2、围绕“王子”的淘气可爱,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展开描写的?请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生交流:文章主要写了“王子”的可爱样子,跟“我”学习的情形以及同火车赛跑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表现小狗的淘气可爱。(板书:三个方面) 3、细读例文,理解“王子”的“淘气、可爱”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王子”的“淘气、可爱、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王子”的“可爱”呢? 师根据回答,出示第一段并相机标红句子:是我们村里长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只狗。 它跑得特别快,我总也追不上它,不过”王子“很乖,它总是在前面等着我。 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除了介绍了“王子”的外形,还有什么呢?——生接答:性格。(板书:外形、性格) 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第二段和图片(狗学认字的样子) (适时标注重点词语:“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挺爱上课的” “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当学生讲到“我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时 师可适时引导:从这一句话,你还可以看出什么? (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小狗学其他字没有兴趣,只是学习“狗”字才最认真、最有兴致,而且,作者不仅观察得仔细,还认真揣摩“王子”的想法,使“王子”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谁能把“王子”的这种可爱的样子用朗读表达出来呢? “挺爱上课”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狗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②.从哪又能看出狗很“淘气、勇敢”呢? 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狗和火车赛跑的图片) (学生交流: 预设:“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感觉这样的“王子”像个小朋友一样不服输,输了比赛还会沮丧发脾气,很有意思。 师:小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作者抓住它叫声、动作、神态的变化,来表现出它的淘气可爱。(板书:行为的变化) 师:如果只客观地描写“王子”的动作、叫声等,去掉作者对小狗想法的揣摩,你们觉得读起来怎么样呢? 是的,可能会减少许多的趣味,也让“王子”的一举一动失去明确的用意。让我们读起来有点犯糊涂。 当然,作者之所以能看懂“王子”的一举一动,还是源于他对“王子”的细致观察、耐心陪伴以及浓浓的喜爱。 想一想,“王子”还有可能和什么赛跑呢? 4、总结写法 教师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小狗写得这么可爱、有趣呢? 师总结: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是因为作者对小狗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作者不仅观察了小狗的外形,还观察了小狗行为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还用心去揣摩。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动物的方法。 5、课堂练笔 (1)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抓住特点去写,写出它的行为的变化,观察要仔细。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①要抓住动物的特点来写,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②把事情的变化写清楚。 (2)学生动笔写。 (3)写后集体评议 ①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 在哪里?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你对习作有何建议? ② 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第二课时 一、猜谜引题,趣味导入 1、出示第一则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相机出示谜底:草莓。(因为羊把草吃没了) 接着出示第二则谜语:又来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 相机出示谜底:杨梅(羊被狼吃光了) 老师话锋一转:“你们可真厉害呀,全都猜出来了!说到杨梅,是南方的一种水果,由于它色鲜、味美,很多人都喜欢吃杨梅。有一位名叫王鲁彦的作家,他的故乡盛产杨梅,他也特别喜爱杨梅,就特地写了一篇赞美杨梅的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板书课题),要求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抓文眼 师:从题目看,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是什么?”学生很准确地找到了“爱”这个词。 师: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呢?我们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文章,思考问题:围绕着“爱”,作者描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 预设交流结果:颜色、味道、形状,教师相机板书 2、师:这些都是写杨梅果的,课文还写了什么呢?(杨梅树)那文中是怎么描写杨梅树的(板书:杨梅树),谁给大家读一读?(相机出示第二段)指名读,师趁机总结:这一段写的是杨梅树。(出示杨梅树图片) 三、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1、默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并用笔把这些词语画出来。 学生交流 预设: (1)根据回答“贪婪”“吮吸”“甘露”,相机标红“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老师相机正音,强调“吮”的字音,师在黑板的右侧板书音节“shǔn” 教师和学生讨论:吮吸一词常用来形容小孩子喝奶的动作,在这里是指谁吮吸什么?(是杨梅树吮吸春天的甘露) 教师启发学生:“作者为什么用吮吸来形容杨梅树呢?”(因为作者很喜爱杨梅树) 关于“甘露”一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这里指春天的雨水。 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作者对杨梅树的喜爱。 教师继续追问:“这一段还有运用拟人或者类似的修辞方法吗?” (2)根据回答再适时标示“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这也是拟人。 (3)“细雨如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4)找准这些词句之后,教师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提示要重读关键词和关键句子。 师评:“大家读得很有感情,真是太棒了,如果声音再 放开一些,就更令人陶醉了!”(再次齐读,有所提升) (5)教师总结:“作者准确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板书)表达了对杨梅树的喜爱之情,那么,他又是如何描写杨梅果,表达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呢?我们继续往后学习。” 2、体会对杨梅的喜爱 自主研读4-6自然段,并完成表格,体会作者是如何按照“形状、颜色、味道”的顺序来写杨梅的?(出示表格) 学生自读,然后完成表格内容。可与同桌交流答案。 交流填写内容、出示答案 (1)外形: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教师适时强调:对,杨梅表皮长有小刺,这是它的外形特点,不管描写什么水果都要抓住特点来写。 教师追问:如果现在描写的是香蕉的外形,还能写小刺吗?(不能,应该写香蕉像弯弯的小船,它的外皮很光滑) 老师:如果来描写西瓜的外形呢?(应该写西瓜很大很圆)西瓜像什么?(皮球、橄榄球等) 老师:那葡萄呢?(像水晶球,像宝石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聪明,你们在刚才的描述中不仅抓住了水果外形的特点,还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你们的表达更准确,这就是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说着教师板书:抓特点 比喻 (2)颜色:淡红、深红、黑色、新鲜红嫩、鲜红 ①理清层次:师:哪是表皮的颜色?(生答:淡红、深红、黑色)哪些是果肉的颜色?(新鲜红嫩)汁水的颜色?(鲜红) ②梳理顺序:教师再采取引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按顺序描写颜色的变化的,如下: 师:杨梅先是( ) 生:淡红的, 师:随后变成( ) 生:深红 师:最后几乎变成( ) 生:黑的了。 师:它不是真的 生:变黑, 师:因为 生:太红了, 师:所以 生:像黑的。 师: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 生:新鲜红嫩的果肉, 师: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 生:鲜红的汁(zhī)水。 师总结:第五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表写起,先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描写表皮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这就是写作顺序。(板书:按顺序 由外到内) ③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对喜爱的水果的观察,用上“先---随后---最后”说一句话。 (3)味道: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①师:为了具体说明自己爱吃杨梅,作者写了一个具体的事例,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2-4句话。 ②教师:我们去掉事例,再读一下第一句话吧(全班读)有什么感觉?(这样写感觉不到作者很喜爱吃杨梅,减少了说服力。) 师:那加上事例再齐读。感受有变化吗?(这回就具体地体会到作者真的很爱吃杨梅。) ③师:你们也举一个例子说说自己爱吃的某样水果。 预设 生1:很小的时候因为吃香蕉吃多了拉肚子。 生2:自己很爱吃草莓,妈妈买了两兜都被自己吃光了。④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自 己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事例加以证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运用事例来表达情感。(板书:先总说,再举例) 三、回顾全文 从课文内容、情感升华、写作方法进行总结: ①围绕“爱杨梅”,课文的主要写了杨梅树和杨梅,而写杨梅的时候依次写了它的形、色、味。(根据板书回顾) 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但题目为什么要加上“故乡”呢?(杨梅树长在故乡,作者爱杨梅就是爱故乡,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③作者在表达方法上抓住杨梅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描写,生动、准确、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对杨梅的深深的喜爱之情。(根据板书回顾) 四、读写结合、仿写练习 1、过渡:如果把课文题目改成《我爱吃杨梅》,那么,课文中哪些材料可以不要?”(可以删掉写杨梅树的第二段,只需要写杨梅果的那三个自然段。) 2、(教师又擦掉“杨梅”二字,课题就变成了“我爱吃--- ”) 师:就以“我爱吃---”为题,写一种自己爱吃的水果吧。 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水果的外形、颜色、味道说清楚,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这样水果能深深地吸引你,好吗? 3、学生动笔写。 4、写后集体评议。 (1)请小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里?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你对小作者有什么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五、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删除与习作无关的内容,补上需要增加的内容。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谈话导入: 前两次课我们阅读了《我家的小狗》与《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文章,大家对文中的”王子”和杨梅一定记忆犹新吧?其实,能够让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如此生动形象,少不了文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世界永远是五彩缤纷的,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品悟。 同学们,你觉得你生活的世界美丽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美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相信你一定有了更多有趣的发现,对吗?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出示课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1.师:当然,我们不可能写下整个世界的模样,出示题目,请自由朗读文题,看看今天我们要写什么呢? 2.这次习作写什么?(相机板书副标题:一种事物、一处场景) 写作范围是怎样的?(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一种或一处) 三、选择交流,了解要求。 1.学生认真回顾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情况,从中聚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想一想自己都是如何观察的,又观察了事物(或场景)的哪些方面? 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大树、上学路上的情景、课堂上的场景),引导学生有所启发,准确进行回顾整理。 2.将整理好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师深入到小组间了解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注意将自己对事物特点的了解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听讲,然后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再予以询问、质疑。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 生:我认真观察了我家小区里的一棵桂花树,一开始我只是闻到了香味,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后来我认真寻找观察,才发现香味原来是桂花树散发出来的。 师:老师不是很明白,这段时间已经过了桂花开放的时间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刚开始我也不明白,后来问妈妈,她告诉我这是“月桂”,一年会开很多次花,只是香味淡一些罢了。 师:你通过认真观察、询问等方式有了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不错! 4、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再次提醒他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真观察 ,又要运用到多种方式(看、听、摸、闻),同时,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时段发生的变化(课件出示要求:(1)观察时要细致一些。(2)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再次根据本单元学到的几篇文章简单理解要求的意思: 预设: 《我爱故乡的杨梅》描写杨梅时,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用眼睛去观察它的大小、颜色、外表的刺;用舌尖去碰触,感觉到细腻而柔软;味道 是那鲜嫩多汁、酸甜可口。 《我家的小狗》作者捕捉到了小狗的淘气可爱,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选取的两件事,也是主要描写它行为的变化,而非静态地描摩“王子”,“王子”的一举一动让人忍俊不禁。 《搭船的鸟》一文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最后是从翠鸟的外形、捕鱼时的动作两个方面来展开描写,突出了它颜色鲜艳、动作敏捷的特点。 《金色的草地》本文写的是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在窗前草地上玩耍时,无意间发现草地在不同时间里会变色,并通过进一步观察和思考,了解变色原因的故事。 师:要写好任何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细致认真的观察 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观察并不意味着只用眼睛看,你们可以用鼻子闻、用手去触摸、用舌头品尝、甚至充分调动你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去不断完善你的观察结果,如果事物本身在变化,你的观察也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你随物动,因为很多事物并非是墙上的一张画,静立在那不动的。 四、补充一些写作要求: (一)要写好一种事物: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板书: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课件出示片段)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草地的特点。 2.抓住最突出的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课件出示) 《我家的小狗》:淘气可爱 《搭船的鸟》:颜色鲜艳、捕鱼本领高强。 3.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板书:理清顺序) (课件出示片断) (1)空间顺序:走进校门,迎面吹来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风,旁边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喷水池,柳树的枝干正在随风飘跳动。向里走就有三百棵大树巍然屹立在大路两旁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再往里走就是我们的操场了,操场里设备齐全。最后就是我们教学楼了,那洁白的教学楼在阳光下特别显眼。 (2)时间顺序: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二)要写好一处场景。 1.场景哪里找?(出示课件)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市场、商店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只要我们认真回想这些场景的全过程,如场面的环境、气氛,参加的人有什么表现,神态怎样。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作为习作材料。 写作时,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阅读例文(课件出示例文) 随着欢快的下课铃声,两栋教学楼的楼梯顿时涌出了数不清的学生,如爆发的火山。操场上,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欢快的声音,到处都是人影。打球的,踢球的,追赶的……都玩得不亦乐乎。只见操场中央围了一大群人,走过去一瞧,原来是在看高一的几个女生比赛跳绳,其中一个小个子跳得脸上红扑扑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她的手不停地摇动跳绳,脚尖在碰地的一瞬间又离开了地面,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蝴蝶。最终她以一分钟150个的成绩取得了胜利,围观的人都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她喘着粗气,脸上却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各小组交流总结写作方法,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示: (课件出示) 第一:交代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描述场景要抓住场景氛围和特点。 第三:对场景描述要抓住场景中代表性人物的神态、言行。 第四:在描述中还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触。 (板书:场景发生的时间 地点 氛围 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六、自主练写,交流评价 1.学生将自己对事物或场景的观察写下来,提醒他们用上课件和黑板上出示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写清楚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课件出示要求:(1)观察时要细致一些。(2)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2.学生独立撰写习作初稿,教师巡视了解习作练写情况,及时予以个别学生点拨指导。 3、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自主评价。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习作初稿,边读边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别字,并能够针对不通顺的语句进行修改。 (2)小组同学互相读自己的习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3)小组评选出优秀习作,小作者读文章,老师、学生评议。(这篇习作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写作者对事物(或场景)的特点有没有进行具体描写来评议。 另外,还要对语句及内容的条理性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 苏联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出示:观察、观察、再观察),说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不仅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自然奥妙,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习作能力呢!孩子们,让我们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这样世界才会呈现给我们五彩缤纷的样子。 习作指导 第一课时《我家的小狗》 可爱的样子 外形、性格 和我“学习”的情形 行为的变化 同火车赛跑 板书设计 淘气、可爱、勇敢 第二课时《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比喻 拟人 形状 抓特点 比喻 颜色 按顺序 由外到内 味道 先总说 后举例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一种事物 一处场景 杨梅果 描写事物: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抓住特征 厘清顺序 描写场景: 场景发生的时间 地点 氛围 特点 人物神态、言行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人教部编
版
习作:《写日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学写日记。教材呈现出了一则日记,学生通过交流后,明确写日记的好处,知道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内容,掌握日记的格式。鼓励学生有条理地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只要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写作素材,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就能写好日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结合例文,了解日记的格式、内容及写日记的好处。(重点)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养成爱观察、善思考的好习惯,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重点)
教学重点:
用正确的格式、通顺完整的语句写日记 教学难点: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一周,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每天择机简单交流;准备一个日记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它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课件播放绘本故事《蚯蚓的日记》,指名读,欣赏图画。 3.说一说小蚯蚓的日记内容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预设:(1)这些日记记录了小蚯蚓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情。
(2)这些日记有些内容很有趣。
4.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日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日记的内容、格式、记日记的好处等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研读例文,学习方法
1.学生自由读例文,思考交流: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自己掉牙的一件事。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2自然段写了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并且收起来了。)
2.再读例文,讨论: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预设:(1)格式方面:日记的第一行要写年、月、日,星期几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
(2)内容方面:写日记就是记一天中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也可以记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收获、体会等。
(3)日记只要写得真实、明白、通顺就行。
4.过渡:写日记不等于写流水账,要挑重点写具体。这篇日记哪里写得特别细腻?(牙由更松了到被晃动掉的过程写得具体,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5.讨论:写“我”掉牙的过程时,哪些地方写得具体?
预设:先交代了松动的这颗牙给作者带来的烦恼;然后又描写了作者的动作,如“左摇右摇”“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最后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如“这颗摇摇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读了这篇日记,让人印象深刻。
6.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可以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事情。 (2)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可以将回忆记录下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以后回忆起来会很美好。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托例文,在自读自悟中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分析写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要将日记的重点写细腻,
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谈话交流,练写日记
1.播放轻音乐,学生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
同学们,生活就像异彩纷呈的万花筒,每一天都会变幻出精彩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今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其中有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值得写下来的事情吗?
2.学生交流题材。(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自己看见的、听说的或想到的有意义的事情。)
3.引入范文,再次明确写作方法:注意日记的格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把事情的重点描写得生动、具体;结尾要谈谈自己的感想;用第一人称来写。
4.练写草稿:学生仿照范文的格式把自己选择的最有意思的事记下来,写成一篇日记。(教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帮助挖掘题材,学生的日记就能记录想永久保存在记忆中的事。并且结合范文进一步明确了日记的写法。这样扎实的指导,学生定能完成习作。
四、尝试修改,分享快乐
1.讲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热情。 2.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共同修改。
(评议重点: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正文表达是否通顺明白。) 3.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习作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加上去,删去不必要的词句。
4.把自己修改满意的习作在小组内交流,征求别人的意见。
5.请同组的同学推荐你觉得写得好的日记,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推荐这一篇。(学生推荐日记,并说明理由,也可指出缺点,提出修改意见。)
6.学生再次修改。 7.誊写习作。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但引导学生乐改、会改习作是关键。此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自主对同伴的习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
个教学过程中,从情感维度上学生要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己;从认知角度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对习作做出理性的判断。 范文引路:
我想有一把吉他
10月12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可为,今天吃过晚饭,妈妈带你去姐姐家玩一会儿,好吗?”妈妈一边刷着她的微信朋友圈,一边对我说。“不去,不去,我要自己出去玩!”我一脸不悦地说。“姐姐买了把新吉他,你去不去看看?”说着,妈妈给我看舅妈刚发的图片。“啊,好大一把吉他,真漂亮!我要去,我要去!”我马上改变了主意。
到了姐姐家,我一眼就看见了“躺”在沙发上的吉他。它全身金黄色,有几条咖啡(kā fēi)色线条镶嵌在金黄色中,使吉他的颜色显得不那么单调了。吉他的弦有粗有细。我轻轻地摸了摸,美妙的声音就出来了,真是太奇妙了!看着姐姐的这把新吉他,我心里非常羡慕(xiàn mù),真希望爸爸妈妈也给我买一把。
总评:1.日记格式正确,语言朴实、亲切自然。2.以人物对话开篇,具有很强的生活性,读起来特别真切。3.结尾紧扣文题,表达了自己想拥有一把吉他的迫切心情,简洁明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