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体育史 课程编号:112125004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旨在通过学习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以及相关演进情况,掌握必要的体育史料,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教学要求:
一、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有密切的联系。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二、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了解本学科的科研途径和方法。
三、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专业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以及相关演进情况。 教学难点:体育史料的分析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体育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主要内容:
一、体育史学研究的对象与“体育”的概念; 二、体育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课后讨论题
上 编 古代体育 第一章 原始体育
教学目的:简略了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掌握体育的起源和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体育的起源
一、体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体育的起源。
第二节 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一、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 二、原始体育的特征(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第二章 不同特色的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
教学目的:简略了解区域体育的不同特色;掌握区域体育的不同特点(重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体育; 二、古代埃及的体育; 三、古代印度的体育;
第二节 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 一、古代中、西亚游牧部落的社会状况; 二、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
三、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特点(重点) 第三节 古代美洲体育 一、古代美洲的社会状况; 二、古代美洲的体育
三、古代美洲体育的特点;(重点)(欢迎访问:www.xfanwen.com范文网详细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第三章 古代中国体育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朝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古代中国体育不同朝代的不同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式
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 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
三、以国家为中心的体育运动机制;(重点) 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
第二节 晋唐时期和而不同、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 一、民族融和与体育思想的流变; 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
三、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武举制的创立和发展;军事教育的发展;(重点) 四、重要人物与著作;
第三节 重心向民间转移的宋元明清体育 一、体育思想的发展(重点) 二、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重点) 三、体育运行机制的发展; 四、重要人物与著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第四章 古希腊罗马体育
教学目的:了解古希腊罗马体育、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衰;掌握古希腊罗马体育、古代奥林匹克的起源、发展。
(欢迎访问:www.cmzseo.com代理记账详细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 (重点) 一、古代奥林匹克竞技的起源; 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兴盛; 三、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衰亡; 第二节 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 一、斯巴达体育;
二、雅典的体育教育;(重点) 第三节 古代罗马体育 一、古罗马前期教育中的体育; 二、古罗马后期教育中的体育; 第四节 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体育思想; 二、柏拉图的体育思想;
三、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视频欣赏,观后感
第五章 中世纪欧洲体育
教学目的:了解中世纪欧洲体育;掌握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骑士教育中的体育、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与体育 第二节 骑士教育中的体育 一、骑士制度的兴起;
二、骑士教育中的体育;(重点) 三、骑士比武及其他体育活动;
第三节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重点) 一、中世纪后期欧洲乡村的体育; 二、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体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中 编 现代体育
第六章 现代体育的形成(15-19世纪)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体育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宗教改革运动与现代体育、体育的教育化、洛克与绅士体育的一些重要事件。了解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掌握体育的课程化、体育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现代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欧洲三大文化运动与体育的教育化 一、 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萌芽 二、 宗教改革运动与现代体育的兴起 三、 体育的教育化(重点) 四、 洛克与绅士体育(重点)
第二节 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 一、体育的课程化
二、体育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 (一)德式体操; (二)瑞典体操;
(三)英国的户外运动;(重点) 三、现代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一)卢梭的体育思想;
(二)裴斯塔洛奇的和谐发展课程体系及其影响;(重点) (三)斯宾塞的体育思想。(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第七章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896-1945)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奥地利自然体育学说与美国“新体育” 学说。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体育科学形成的前提与条件; 二、体育学科研究的发展; 三、运动训练的初步科学化; 第二节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一、以欧洲移民为主要媒介的传播;
二、在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家中的传播; 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传播;
第三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重点)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二、现代奥林匹克的早期发展;
第四节 奥地利自然体育学说与美国“新体育” 学说(重点) 一、奥地利自然体育学说; 二、美国“新体育”学说。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第八章 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的初步确立(1840——1911)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掌握19世纪中叶中国传统体育、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与中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 一、农村经济与村社体育组织的危机; 二、清末教案和义和团运动对传统体育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洋务运动对中国体育变革的影响; 二、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
第三节 “新政”与现代化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创建与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重点) 二、早期体育组织与竞赛; 第四节 现代体育意识的初步确立
一、现代中国与现代体育意识的形成;(重点) 二、维新派的体育思想; 三、晚清民初的体育思潮;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第九章 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掌握“新政”与现代化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军国民教育”的没落与新体育的兴起、“收回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土洋体育”之争与传统体育的初步现代化、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新体育的兴起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与学校双轨制体育 二、兵式体育的没落与《壬戌学制》的颁布; 三、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收回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一、基督教青年会与现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 二、早期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与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二、收回体育的斗争与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三、中国体育协进会的诞生与作用; 四、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早期联系
第三节 “土洋体育”之争与传统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重点) 一、“新旧体育”之辨与武术的教育化; 二、“土洋体育”之争;
三、传统体育的现代化; 四、体育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五、新民主义体育的兴起;
第四节 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 一、沦陷区的殖民地体育;
二、国民政府治理区域的体育专业教育; 三、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讨论题 下 编 当代体育
第十章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1945-2008)
教学目的:了解当代世界体育的新发展;掌握当代世界体育的新发展、战后世界体育发展的背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第二次世纪大战后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战后各国的体育立法。了解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掌握全球化与体育全球化、全球化时代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体育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战后世界体育发展的背景 一、人类健康面临新的挑战
二、国际组织推进体育发展的努力; 三、战后妇女体育的发展
第二节 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一、 全球化与体育全球化
二、 全球化时代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体育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一、战会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二、奥林匹克运动危机与基拉宁-萨马兰奇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走向世界的中国体育;掌握我国体育体制的调整改革、我国体育的调整与初步改革、体育体制的全面改革、社会体育的新发展、1995年以前的群众体育、新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竞技体育的崛起。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创立 一、“新体育”思想与体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二、受到重视的学校体育; 三、广泛开展的群众体育; 四、新的竞技体育模式开始形成; 五、初具规模的国防体育 第二节 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 一、体育工作中左倾冒进倾向的影响; 二、体育工作中的调整、巩固、充实与提高; 三、曲折进程中的学校体育改革; 四、曲折发展的群众体育; 五、“马鞍形”发展的竞技体育;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体育 一、风雨飘零中的学校体育; 二、畸形发展的群众体育; 三、浩动中的竞技体育; 四、中国体育重返国际体坛;
第四节 我国体育体制的调整改革(重点) 一、我国体育的调整与初步改革; 二、体育体制的全面改革; 三、 社会体育的新发展; 四、 新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五节 走向世界的竞技体育(重点) 一、初试锋芒; 二、新的开端;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结合讨论 作业形式:课后思考题
第十二章 香港、澳门、台湾体育概况
教学目的:了解香港、澳门、台湾体育概况;了解香港体育、澳门体育、台湾体育历史和现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香港体育 第二节 澳门体育 第三节 台湾体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文献阅读
学时分配表 章节 教学内容 理论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学科概论 原始体育 不同特色的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 古代中国体育 古希腊罗马体育 欧洲中世纪体育 现代体育的形成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的初步确立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小计 合计 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 当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 香港、澳门、台湾体育概况 2 4 4 2 32 32 2 2 2 2 2 2 4 2 2 学时分配 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理论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并结合具体的选题进行研究教学,分析解决在体育历史事件中所反映的基本规律。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一)考核形式
1.理论成绩:课程结束时组织开卷考查。
2.平时成绩:根据平时测验、课堂提问、学习态度、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二)成绩计算
1.结业成绩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总计100分。
2.各项成绩均以百分制记分,然后依据各项比率换算出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谭华主编.体育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二)主要参考书目:
(1)编写组.体育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颜绍泸,周西宽著.体育运动史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5)郑振坤.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纲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6)乔克勤,关文明.中国体育思想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 (7)王其慧,李宁.中外体育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8)国家体委文史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图说[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