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荣格心理学入门概念简述

荣格心理学入门概念简述

来源:爱go旅游网


荣格心理学入门

第一章:人格的结构

在荣格心理学中,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就被称为精神。精神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无意识的。它的作用就像一个指南针,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人并不致力于人格的完整,他本来就是完整的,他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所应该做的,只是在这种固有的完整的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底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警惕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的。各行其是的和相互冲突的系统,分裂人格是一种扭曲的人格。

精神由若干个不同的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意识:是人心中唯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道的部分。

意识的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儿童并不平均地使用者四种功能,某一种功能的优先使用,就把一个孩子的基本性格同其他孩子的基本性格区分开来。

除了这四种功能外,还有两种心态决定着自觉意识的方向:外倾和内倾。

外倾心态使意识定向于外部客观世界;内倾心态则使意识定向于内部主观世界。

个性化:一个人的意识变得富于个性,变得不同于他人的过程。个性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充分地认识自己或者达到一种自我意识。

自我:自觉意识的组织,它由能够自觉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等组成。它被称作是意识的门卫。某种观念、情感、记忆或知觉。如果不被自我承认,就永远也不会进入意识。自我觉有高度的选择性,它类似一个蒸馏所,许多心理材料被送进这个蒸馏所里,但却只有很少一点被制造出来,达到充分自觉这一心理水平。

个人无意识:它是一个贮藏所,容纳着所有那些与意识功能和自觉额个性化不协调不一致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它邻近自我。

情结:个人无意识中有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心里丛,无意识中一定有成组的彼此联结的情感、思想和记忆(情结),任何接触到这一情结的词语都会引起一种延迟性反应,它们就像完整人格中的一个个彼此分离的小人格一样。它们是自主的,有自己的驱力,而且可以强有力到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情结必定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的经验更深邃的东西。

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却从未被意识到,它是一个储藏所,储藏着原始意象,是由我们的原始祖先经过千万年的经验深深地镂刻在人的大脑之中。

我们后天经历和体验的东西越多,所有那些潜在意象得以显现的机会也就越多。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育和学习上应该有丰富的环境和机会。这样才能使集体无意识的各个方面都得以个性化,即成为自觉意识。

原型: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这个词的意思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摹仿这一模式。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景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中,这种镂刻,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原型意象只有当它成为意识到的并因而被意识经验所充满的时候,它才是确定了的。

有些原型对形成我们的人格和行为特别重要,它们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人格面具:它保证一个人能够扮演某种性。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它是精神的“外部形象”。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它也可以被称为顺从原型。一个人自我认同于人格面具而以人格面具自居时,这种情况被称为“膨胀”,是有害的。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男性的阿尼玛和女性的阿尼姆斯被称为“内部形象”。阿尼玛的原型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而阿尼姆斯原型则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特质,男人和女人都同样既分泌男性激素也分泌女性激素,而且让你的情感和心态总是同时兼有两性倾向。千百年来,男人通过与女人的不断接触而形成了他的阿尼玛原型,女人亦然。阿尼玛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自己的母亲,阿尼姆斯投射的第一个对象则为父亲。

阴影:这种原型代表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这个人和与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阴影比任何其它原型都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通过发展起一个强有力的人格面具可以压抑住天性中动物性的一面,即是对抗阴影。但是这样会削弱人的自然活力和创造精神,削弱了人的强烈的情感和深邃的直觉。当自我与阴影相互配合、亲密和谐时,人

就会感到自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男人往往倾向于把自己受到的排斥和压抑的阴影冲动投射和强加到别的男人身上,所以男人与男人往往处不好,女人亦然。

综上所述,阴影原型使一个人的人格具有整体性和丰满性,这些本能使人富有活力、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排斥和压抑阴影会使人的人格变得平庸苍白。

自性:人格的组织原则称之为自性。自性在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完善和自性实现。它需要不断的约束、持久的韧性、最高的智慧和责任心。通过使本来是无意识的东西成为意识到的东西,一个人就可以与他自己的天性保持更大的和谐。挫折和刺激的根源就在自己的无意识之中,一个并不真正了解其无意识自性的人,会把自己无意识中受压抑的因素投射到他人身上,谴责他人的过错,实际上这正是他自己未能意识到的自己的过错。

人格诸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互补作用。它给相反的心理要素之间提供了一种平衡,它避免了人的精神陷入病态的不平衡。

第二章:人格的动力

荣格认为,人的整个人格和精神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系统,意思是要我们必须把它当做是一个锁闭在自身之内的完整的系统。人的精神领域具有不可渗透的性质,它只有向内输入能量的通道,经由这些通道,来源于外部世界的新的能量能被吸收到精神系统之中,主要通过我们的所触、所见、所感、所闻的一切事物而获得。

一个人的生活会由于缺乏新鲜体验而变得单调乏味、沉闷懈怠。在这种情况下,来源于外部世界的震荡会激发人的精神,唤起一种新鲜活泼的感觉。

在荣格看来,人不可能时刻准备着应付一切可能的偶然事件。新的人生经验会强行进入人的精神并破坏平衡。所以,人应该周期性地退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恢复精神的平衡。返回内心世界的方法之一是冥思或内省。

心理能:人格所需要的能量,荣格用里比多来命名这种心理能。心理能来源于一个人所曾有过的那些体验,正像事物被我们的身体所消耗并被转化为生物能和生命能一样,人的经历和体验也被精神所“消耗”,并转化为心理能。

里比多:它的本质是欲望,在意识中显现为努力、欲望和意愿。

心理值:是用来衡量分配给某一特殊心理要素的心理能的计量尺度。只能做相对测量,例如,看看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分别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或者让一个人在各种不同的事物中作出选择,注意他最后究竟选择什么。再一种方法就是在他通往某一目标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并观察他在设法克服这些障碍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多久。

情结的聚合力:情结由一个居中的或核心的心理要素所组成,围绕着这一心理因素而聚集着一大批次要的联想。这些联想的数量,即是测定这一情结的聚合力或吸引力的尺度。聚合力越大,这一情结所拥有的心理力或是心理值就越大。

荣格建议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测量情结的聚合力所拥有的能量值:1、直接观察和分析推论;2、情结表征;3、情绪反应。

直接观察和分析推论:一种情结并不总是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来展示其特征。它可以通过梦或伪装的形式来显现。例如一个人口头上说“我最讨厌背后说人闲话的人”,很可能自己正是最爱背后说人闲话的人。那些口头上说:“我不计较报酬,我只是喜欢这份工作的人”,

很可能也正是首先抱怨薪水太低的人。

情结表征:任何行为的反常都可能标志着某种情结。例如当一个人错用母亲的名字来叫自己妻子的时候,这就提示我们,他的母亲情结已经吞噬和同化了他的妻子。此外,对于某种情境的过分夸张的情绪反应,也标志着这一情结与某种情结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情绪反应: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做脉搏变化或呼吸波动的测验,当说出了某一词汇引起了脉搏或是呼吸的变化,就表明这个词已经接触到某种情结。

等值原则:如果某一特定的心理要素原来固有的心理能减退或消逝,那么与此相等的心理能就会在另一心理要素中出现。也就是说精神能量是不会白白丧失的,它不过是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转移本身并不消耗任何能量。

当能量从某一心理结构转移到另一心理结构的过程中,一种心理结构的特征也部分地转移到了另一种心理结构之中。

如果大量的心理能从自我转移到人格面具,那么这个人不再是“他自己”,相反,他成了别人想要他成为的那种人。他的人格逐渐具有一种面具一样的性质。

均衡原则:整个心理系统中能量的分配,是趋向于在各种心理结构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简而言之,心理能倾向于从较强的一方转移到较弱的一方,直到两方区域平衡。

我们同他人的冲突(以及与动物或其它东西的冲突),即使并不始终是,那么也常常是我们人格内部的冲突所产生的投射作用。一个同妻子闹别扭的丈夫,其实正是在同他自己的阿尼玛原型闹别扭。一个人气势汹汹地讨伐那些他认为是罪恶的,不道德的事情,实际

上他所讨伐的正是他自己无意识中的阴影。

不断获得的新鲜经验在不断地产生和创造新的心理值,熵定律(均衡原则)当然也要立刻发挥作用。所以老人宁静,年轻人狂躁,这和年龄没有关系,而是和他们的经验有关系。

里比多可以沿着两个方向流动。前行流动适用于外部情境,退行流动用于激活无意识心理内容。

前行:指的是能够使一个人道德心理适应能力得到发展的那些日常经验。

退行:是里比多的反向运动。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摩擦碰撞和相互作用,这些对立面逐渐被退行的过程剥夺了心理能量。

里比多的前行把能量赋予心理要素,里比多的退行则把能量从心理要素那里拿走。

能量的疏导:人的自然能量来源于人的本能,本能能量可以转移到新的活动之中,只要这一活动类似于或象征着本能活动。本能能量如同瀑布一样,其运动始终沿着它自己固有的方向和坡度;而且也同瀑布一样,并不从事于任何人类的工作。这种自然能量必须被转移到新的轨道之中,才能从事人类的工作。正像水电站摹仿瀑布并从而获得能量一样,人的心理机制也摹仿本能,从而能够将自然能量应用于特殊的目的…….本能能量被疏导到本能对象的类似物之中,这样就是想了本能能量的转化。

象征:水电站就是瀑布的象征。通过摹仿和制造类似的东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