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笔者在工作之余舒展身心,总能留意到身边那些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劳动者,他们废寝忘食,挥洒汗水,用点滴行动书写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彩故事;他们低调沉潜,不忘初心,一颗“匠心”、精益求精的美德更是让笔者肃然起敬。他们——新时代的劳动者——谱写着一曲曲劳动光荣而美、做事既精且勤的赞歌。
“业精于勤”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睿智箴言。“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句老话说明了劳动人民的的辛勤,也道出我们是一个崇尚勤劳精神、弘扬勤劳传统的民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告诫我们的,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不辞辛苦不惜汗水创造出来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新时期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但是勤劳的精神不能丢,而且要始终坚守并薪火相传。
朴实纯粹的农业劳动,本在精勤。大到对节气时令的把握,小到对每一寸土地的精耕细作,春种秋收,自一粟至满仓,年复一年地躬身黄土,披星戴月、挥汗陇亩是农民的辛勤。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从一颗种子萌发,饱尝艰辛,美德氤氲,贫瘠渐臻富有,收获并传承文明之邦的精神气度。
各领风骚的文艺创作,本在精勤。没有指点江山,运筹帷幄,也能凭辛勤耕耘,台下十年功,扎根生活和人民,成就自明。用精诚精致的作品,慰劳自己反复打磨的呕心沥血,更用以回报观众期待,身体力行地将文艺精华呈上舞台,经久不衰。
古往今来的各种劳动,其本皆在精勤。长城遗迹壮观神秘,定然是劳动人民精勤作业的汗水结晶;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孔夫子韦编三绝,勤于读书者,无论外部条件多么恶劣,精心于此并能长期坚持,都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物换星移,不变的是勤劳的品质和精益求精的追求。新时期社会各个角落的农民工,他们可能没有高学历,可能没有多少报酬,却默默地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打实地基,添砖加瓦。新时期劳模就是劳动人民的代表,他们扎根于基层,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立足岗位发挥自己的劳模带头作用,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从点滴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职责。
精勤于劳动的品质在新时代的内涵更为丰富。勤于探索,精益求精,从而引发时代所亟需的钻研与创新精神。求精和创新并不矛盾,相反创新会在求精的同时更加有力地推进劳动进程,取得更高效精良的劳动成果。此外,我们理解劳动,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体力劳动,或者是传统意义上的埋头苦干。我们大可不必挥霍体力透支精力追求劳动的快感,它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意义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东西。任何时候,劳动的精勤之本都应该作为从事各行各业必备的美好品质被推而广之。
劳动之本,在精在勤,勤能补拙,求精致美。最美的劳动者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感召,促使我们见贤思齐,不求权位虚名,不恃高才大器,潜心每班每岗,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做好劳动精神的传承是一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