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2024下册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一、三单元】(湖南专用)

2023-2024下册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第一、三单元】(湖南专用)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卷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测试范围:第一、三单元(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麋子(mí) 羁绊(jī) 恬静(tián) ....B.纨绔(wán) 蕴藻(zāo) 行辈(háng) 闭塞(sāi) ....C.分量(fèn) 冗杂(rǒng) 撺掇(cuān) 踱步(duó) ....D.亢奋(kàng) 静穆(mù) 蓦然(mù) 斡旋(wò)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如何管理、认识网络,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头痛的问题。 D.为防止疫情的扩散,各地医疗机构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黄发垂髫”中,“黄发”指小孩,因人少时头发发黄;“垂髫”指老人,因为象征长寿。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阳历四月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清明,意为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早春和景明之象;谷雨,意为雨生百谷,降雨充足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D.小王对他的好朋友小李说:“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我,我一定毫不保留,不吝赐教。”

4.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的星空。小景同学整理了本学期的重点古诗文,请你协助完成。(6分) 类别 默写名句 ① 芳草鲜美,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文有风景 ②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 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 悠哉悠哉, 。(《关雎》) 诗文含深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诗文蕴哲理 综合性学习(5分) ⑤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下面是记者关于“低碳生活”的一则街头采访: ①市民张先生说:“现在我家里的灯泡全是节能灯,包括台灯,过去没有意识到用电和低碳的关系,后来看到每用100度电,需要排放78公斤二氧化碳,觉得有些‘触目惊心’,便在节约用电方面用了心。” ②市民樊小姐说:“现在去超市购物,都是自己带购物袋。家里洗菜的水,则用来拖地或者冲马桶。” ③市民王先生说:“自从知道少坐一次电梯,可以减少2~6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后,我就尽量爬楼梯了。以前每顿饭都要吃肉,现在知道肉类在屠宰、加工环节浪费了很多资源,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就有意识减少吃肉了。” 5.请写出你从采访对象的谈话中获得的主要信息。(3分) 6.学校准备开展“提倡低碳生活”的综合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两个不同的活动形式。 示例:开展“低碳生活”知识讲座。(2分) ① ②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浣溪沙 苏 轼 (序)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

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8.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① 的看法,表现作者② 的生活态度。(4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银山县有温泉,注①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唯两道可上,皆险绝。山上周回②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民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③,土人登此避贼,守之经年④,食尽,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

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缘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回,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节选自袁山松《宜都山川记》)

【注】①注:流入。②周回:环绕,回环。③永嘉乱:指西晋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④经年:经过一年。

9.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①便要还家 ( ) .②山上周回可二十里( )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B.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C.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D.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11.翻译句子。(4分)

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

12.选文写到“昔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的内容,《桃花源记》中也写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内容,请分别说说两文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15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视患者有多少?统计数据显示,6个亿!其中,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仍然不断呈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的监测数据是,2016—2017学年,上海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7.2%,初中75.8%,高中达.3%。

数据触目惊心,防控近视,十万火急。为此,今年8月2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综合防控目标:争取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教育部门,发布了本辖区未来几年的防控目标,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是,除了落实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作业时间外,北京东城区教委还表示,要继续增加学生们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确保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效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将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除了课业负担,手机等电子类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证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北京东城区教委对学校电子类产品的,实施效果值得观察。

(摘编自央视网《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防控近视刻不容缓》2018年9月14日)

【材料二】

微观来看,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关系到下一代的学习质量和个人发展;宏观上看,近视并非“小事”,它折射的是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短板。

近年来,虽然“减负”和关停补习班的呼声不断,但部分追求高升学率的学校和家长依然过于看重学习的量。素质教育应该看重的是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解决课外负担重是让学生享受高质量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与高质量教学相匹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不要让“减负”只是一句承诺,甚至成为一块“心病”。近视折射的也是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的“短板”。

互联网时代,当手机、平板电脑触手可及,忙于工作的家长们是不是都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不要把陪伴的时间“让位”给电子产品。另外,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应该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避免无效、无用的信息“流入”青少年群体,让孩子从游戏机前、“小视频”前回归到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

孟子说:“胸中正,则眸子暸焉”。关注近视这件小事,便是“胸中正”的体现。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都要直面防治近视的问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摘编自“浙江在线”《近视问题不能“近视”》,作者陈宁)

【材料三】

在加拿大,中小学学生家长在每学期期末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校方的“爱眼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视力保护的重要性、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方法等内容。由于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眼科是少数设有直接门诊的专科之一,家长可以根据校方的建议,每半年带孩子到指定诊所接受定期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为孩子配眼镜,他们会为孩子验光,并配一副合适的眼镜,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部严禁拖堂、补课等行为。由于许多学生坐校车上下学,校车准时发车,过时不候,所以,老师一旦拖堂,只得自己开车将孩子送回家。加拿大各中小学也不提倡多留作业,低年级基本无作业,高年级学生被要求当堂完成作业,孩子们几乎从未把作业带回家。加拿大教育部发言人称:“比起写作业,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去自然中探索体验,学校的许多作业都与观察报告有关,多探索多体验能让孩子们在写观察报告时有更多的思路。”

(摘编自《各国为完善“近视迹象清单”做了什么?》《北京青年报》2018年9月15日)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些年来对青少年视力问题的忽视,导致了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防控近视已经是刻不容缓。

B.造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根本原因是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类产品,应将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作为防控近视的主要手段。

C.在加拿大,家长可每半年带孩子到指定诊所接受眼科的检查和治疗,医生给需要配眼镜的孩子提供的验光及配镜服务都是免费的。

D.近视问题看似小事,却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学校、家庭等方面都要端正认识,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信息传播监管的缺失以及忙于工作的家长对孩子缺少足够的陪伴,都是造成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因素。

B.学校要让学生享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解决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这与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关系不大。

C.随着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实施,预计到2030年,我国儿童的近视率将有望控制在3%

左右,青少年的近视率将低于70%。

D.加拿大各中小学不允许拖堂、补课等违规行为,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因为他们更重视的是孩子们探索和体验自然的能力。

15.以上三则材料对青少年近视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春 华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文章写了一位年轻大学生在给母亲洗脚的过程中,明白了只有理解母亲,才能理解生活。 C.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17.请赏析下列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

18.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5分) 19.“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7分) (四)名著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1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20.上述材料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总结的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3分) 21.“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中对下列古籍的阐述,推荐一本古籍给同学进行深入阅读,并说一说你推荐该书的原因。(5分) A.《尚书》 B.《诗经》 C.《战国策》 D.《汉书》 我选( )理由是: 三、写作(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说和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你可真会说!”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这可能是真心的褒奖,也可能是善意的提醒,还有可能是不留情面的责备。有的人自己说得多,却不愿听人说,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有的人说得少,却善于倾听,会意处的一个微笑,让说话人满心欢喜……说也好,听也罢,背后总有一个故事,或令人感动,或耐人寻味,或发人深思……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