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音乐课的反思 许春红(吉林省榆树市大岭镇中心小学.榆树130400) 【摘要】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 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巳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 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关键词】音乐 爱好 问题 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 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 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 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 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 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 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 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 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 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 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 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 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 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 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 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 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 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 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 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 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 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 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问根本无法保证,造 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 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 “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 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 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 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 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 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 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 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 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 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 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 败者。 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 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 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 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 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 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 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 孩子们感到厌倦。 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 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 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 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 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 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 《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 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 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 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 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 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 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 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 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 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 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 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 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 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 (2)l ̄lJ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 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 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 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l 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5 2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H].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3 陈霞.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科技风,200B (2]) 169 201 ̄¥ 剐软件・瓤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