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合作机制构建

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合作机制构建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o卷第5期 V01.30 No.5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1年10月 Oct.20n 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困境与合作机制构建 刘志会 (长春师范学院科研处,吉林长春 130032) [摘要]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提升高校科 研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体水平较低。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缺 乏有效的合作是制约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构建一个良好的合作机制是推动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 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CA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11)05—0121—04 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较低,还有 待提高。以2010年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举办的20l0 年吉林省高校科技服务活动为例:吉林省高校(含部署院校)向企业和社会推广科技成果530余项,但签订 科学技术转让协议的只有20余个,科研成果转化率达3.7%(含吉林省部署高校),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在 此次转化中只占一部分,转化率应更低一些。事实上,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成熟度参差不齐,真正有潜力转 化、真正实现转化的科研成果较少,转化率还比较低。“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u J因此, 加大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十分重要的。 1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 1.1省属高校科研成果的科技含量较低 科研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是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市场的需求状况,取决于二者有机结合的有效机制。分析 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偏离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省属高校科学研究偏重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无论是在项目的申报数量、项目的批复率中都占少部分。一些应用性研究在对市场信息研究不对路 的情况下,多进行重复性的研究。即使有些课题有转化的价值,但因批复的项目经费少,很难支付研究中试 过程需要的费用,致使一些科研成果在结项后即终结。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紧张,无法支付科研成果转化需 要经费。省属高校争取重点、重大项目较为困难,项目经费少。一些项目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面临经费不足的 巨大困难。一般项目完成后科研经费就已经用完。所以,有些科研成果虽具有转化的前景,但苦于没有企业 接受投产,又缺少注册企业(自己将科研成果投产转化)的经济实力,成果也只能束之高阁,不能实现转 化。 1.2缺少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条件 目前,吉林省省属高校能承担中试的省级以上的工程中心(包含通过验收、立项建设的)共3O余个, 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包含通过验收、立项建设的)共3O余个,而高校的这些研究机构无论在科研设备、 科研条件等方面距离科研成果转化所需的中试条件还有差距。而省级的中试基地虽然有10余个,但这些中 试基地的专业性较强,大多是偏重于农业、农产品产业化和石化产业化的中试基地,而吉林省省属高校的专 业设置杂,科研成果类型多样,对中试环境的要求千差万别,吉林省现有的中试基地条件难以满足科研需 要。一些科研成果即使有专业对口的中试基地,具有合适的中试条件也因为中试费用高、申请中试的程序过 [收稿日期]2011—08—2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127号;吉教科文合字[2010]第450号)。 [作者简介】刘志会(1975一),女,黑龙江同江人,长春师范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从事科研管理研究。 ・ l2l ・ 于繁琐而失去中试机会。 …・ 1.3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 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即包括科研工作者与高校的合作,还包括科研工作者、企 业、政府、高校的相互合作。吉林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科 研成果转化机制,政府有关部门、企业、 高校、科研人员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使得科研成果转化面临 许多困难。 1.3.1高校缺少导向机制 总体上来说,省属高校科研成果大多偏重基础研究的原因还在于高校科研政策导向上偏重基础研究。比 如,在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奖励、科研业绩考核、教师职称评定政策看重的是科研人员承担的高级别的项 目、发表的高级别的论文、撰写的著作教材,比较偏重基础研究的成果。而仅仅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作为一种 参考性的标准。还没有将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科研人员考核、晋升职称的重要指标。这种导向机制只能导 致教师越来越倾向于花费时间相对少、投资风险较低的写论文,争项目,搞专著上面,而偏离于花费经费 多、未知风险系数大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1.3.2高校与企业合作缺少风险保障机制 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高校和企业承受最大的风险还是资金投入的风险。由于企业和学校 所追求的利益有所偏差,企业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而教师追求的是通过立项完成评职称、提高工 资待遇和完成科研考核的任务。“按照国外的经验,成果小试、中试到产业化所需经费的比例大体是l:10: 100,中试经费的投入大大高于项目实验室研究阶段,一旦中试失败,给高校教师造成很大的资金、精神等 方面的压力。” J所以,在没有中试失败有保障的情况下,高校和企业都不愿意冒风险从事中试过程。 1.3.3官产学研缺少良性的合作机制 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2010年,省科技厅印发了《吉林省关于加快科技成果 转化及产业化的意见》(吉科计字[2010]15号)、《吉林省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吉科计字[2010]35 号)等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吉林省科技 信息的传递做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同时,省政府为向企业推荐高校的科研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设 立了中小企业项目基金、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组织高校深入100户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组织高校 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高校项目与企业需求的科技成果推介大会、技术信息发布会、攻关项目 招标会、技术交易会等活动。但这些活动举行的时间较短,且随意性强,企业与高校缺乏真正的了解。所 以,真正通过这些交流会达成合作意向,签定高校与企业合作协议,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并不多。所 以,此种形式的交流会还没有真正起到桥梁作用。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这样的活动实现转化困难重重。 2吉林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改变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低的现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人员等进行有 效合作,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合作机制是促进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基础。 2.1推动应用性研究的导向机制与管理机制 省属高校要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大局,对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项目管理。要建立有效 的激励机制引导科研人员立足吉林省产业发展的实际,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性研 究,迅速提升高校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实力。建立省属高校应用性研究的导向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括 学校的举措,又包括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2.1.1科研政策导向机制 高校的学术成果评定不仅要重视学术价值,更应该重视市场需求,重视成果转化。要改变过去只是以高 级别项目、高级别论文、著作数量作为奖励、职称评定、考核、晋升工资的标准,在科研政策中可以提高科 研成果转化的重量。比如,对进行转化的科研成果进行科研经费配套政策;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作为评价 省属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一项科研成果转化,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作为破格晋升职称的条件; 将科研成果转化与工资、奖励挂钩。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负责人实行重奖;项目负责人创造的经济效益按比例 抵相应的工作量,也可以作为科研人员外出进修深造访学、休假的条件。总之,在科研政策上引导高校的科 研人员把科研成果实现转化作为立项目标,激励科研人员把成果引向深入研究,积极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工 作。 ・ l22・ 2.1.2提升省属高校的科研管理机制 提升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光有导向机制是不够的,从根本上来说,必须提高科研人员、科研队伍的 科研实力。所以,提高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还必须做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地方高校要建立能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在应用性研究较强的学科、专业上 加大建设力度。加快科研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在人财物上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引导教师进 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团队在年龄等方面的搭配,定期 开展科研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做好产学研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的宣传,鼓励教师在市场调查研究中找课题,使课题尽量与市场需求、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结合。科 研管理部门还要宣传国内外、地方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科技动态,为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搭建良好的信息平 台。 2.2政府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保障机制 目前,吉林省政府和各高校的主管单位都极为重视省属高校与企业的对接,省科技厅从强化政府资金引 导、投入渠道多元化、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工程、制定一批推进措施等五个方面 采取了积极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省科技厅印发的《吉林省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的意见 (吉科计字[2010]15号)、《吉林省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吉科计字[2010]35号)等文件, 进一步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为进一步夯实吉林省科研成果转化的成绩,促进省属高 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吉林省政府还需为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建立更为全面的保障机制。 2.2.1构建促进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 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是科研人员和企业不愿承受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种风 险(如建立中试基地经费、中试过程承担的高额经费等),导致一些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因缺少中试而夭折。 在吉林省建立一种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即由高校、政府、企业、科研人员四方联合,通过银行抵押贷款等 方式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由四方共同承担成果转化风险是促进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 2.2.2科研成果转化信息网络化 目前,吉林省科技信息平台较多,如吉林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吉林科技网、吉林技术创新网等多家科 技信息平台。但这些平台、对接渠道过于分散,缺乏权威性,导致科研人员对有关项目信息不重视,对信息 把握不全面、不准确。有些信息平台建设后宣传不到位,一些高校和科研工作者对信息平台比较陌生,操作 方法不够熟练。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省属高校和有关企业要共同致力于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将现有信息平 台进行有效整合,使得科技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权威性有较大层次的提高。政府通过建立权威性网络,建立 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讯网,及时发布科技成果供求、正确的产业导向和技术导向信息,通过信息引导省属高校 从事市场前景广阔的科研项目。同时,要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提高省属高校科研工作者浏览网上信息的次 数、鼓励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网上信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速度。 2.2.3政策保障机制 为促进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大对省 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给予企业和高校政策上的扶持,营造有利于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 环境。 首先,给企业政策支持。可以通过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向企业投入资金,保障企业转化科研成果的资金 需要,进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政府应有计划的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在人才培训和资金投入 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转化环节要少,政府应从政策上,渠道上来保证科研成果的低成本转 化”。[4] 其次,在重点、重大项目的立项方面向省属高校倾斜,并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的支持力度,改变省属高校 科研人员科学研究经费不足的现状;加大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的投入力度,保障项目 负责人顺利转化科研成果;政府应为有条件的省属高校投资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进一步孵化高新技 术、实现本校的科研成果自行转化创造条件; 再次,创造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环境。积极建立吉林省省级以上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 地。在资金、场地、设备上加大投入,让更多的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进行中试,提高项目应用的成熟度;为保 证中试项目的顺利进行,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所需的中试费用可以通过低息的科技贷款来支付; ・ l23 ・ 最后,建立企业与高校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了解高校的研究重点与企业经营重点的基础上,将研究方向 和经营方向相同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政府牵头的方式,签订双方开放协议;通过安排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工作, 工人定期进入高校培训、教师与工人就某一技术问题举办沙龙联谊等方式建立省属高校与企业对接的长效机 制。 2.3建立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驱动机制 吉林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官、产、学、研”相脱 节,如何使政府、高校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关键就在于要使三方都成为既得利益者,找到政府、高 校与企业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利益均衡点”。 2.3.1要保证企业在投产省属高校科研成果时不会遭受经济损失 政府可以给予与高校联合开发新产品的企业以优惠政策,如企业将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投产,所支付的 技术开发费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抵扣相等数量的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为转化省属高校的科研 成果所购置的试制用设备、测试仪器,政府可按比例进行补贴。以此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2.3.2要保证政府在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承担适中经济压力 在省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急需政府在经济上、政策上的支持,但政府支持成果转化的经费从 哪里来,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一种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每年将财政补贴、社会融资、外资引进、科研成果转 化的部分收益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资金设立为专门用于支持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基金,有计划、 按程序支持市场前景好的科研成果进行中试或在企业中投产。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不仅可以减少政府的压 力,可以让企业在投产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无后顾之忧,还可以让政府在促进本省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 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使本省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2.3.3要保障科研成果的负责人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个人有所收益 省属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困难,有一部分原因是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看见的只是资金、智力 等方面的投入与未知的风险,没有看到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要鼓励收益分配向科研项目 负责人倾斜。可实行报酬与效益挂钩的工资和奖励制度,激励科研项目负责人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 同时,在企业与高校合作转化科研成果时要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签订合理的利益分配 合同,确保政府、企业、高校三方有所收益。 [参考文献] [1]刘伊庆,刘慧卿.产学研合作与科学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38. [2]李新荣.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研究E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45. [3]徐忆琳.基于SPA联系数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6):23. [4]关于专门总结我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落实执行情况及“十二五”期间推动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的建议[z]. The Predicament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flin Province U『L『z}li—hui (Scientiifc Research Department,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Abstract: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yt scientiifc I.ese踟fch achievem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cientiifc research achievements being transformed into practical productive forces,serving local social economy and promot— ign scientiifc research leve1.At present,the overall level f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if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rovin— 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is low.hTe lack fo effective cooperation among university,enterpries and gov— emment is the main factor fo restrictign hte transfonnation of scientiifc ersearch achievements.Construction fo a good cooper— a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sientiif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Key words:Jilin Province;provincil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rnasformation of hte scientiifc research achievements;coop- eration mechanism ・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