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第7期 Science and Technol科技管理研究 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8 No.7 文章编号:1000—7695(2008)07—0047—05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李云凌,谢玉梅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本文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结论认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 势指数与竞争优势指数均在提升,但决定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竞争优势的增强,不同产品类别的 竞争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的不同变化趋势显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优势产品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 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优势;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比规模仍然较小,但华为、中兴等国内企业开始跨国经营, 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产业国际竞争力 华为CDMA技术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全面丰收,成为国产全球 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产业、地区、企业国 产业链中最大的供应商,在无线领域,华为是业界成长最快 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逐渐增多。狄昂照(1991) 的公司之一,华为3G已经跻身全球第一阵营,第一个发布 所著《国际竞争力》是国内研究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本专著, 了R4软交换商用版本,在NGN、宽带、光网络、数据通信 采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标分类方法,重点研究国际 等领域,华为也有杰出的表现。中兴通讯的GSM、CDMA、 竞争力的大小和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任若恩(1993)与 交换机、传输、软交换等产品频频在海外战略市场获得大额 荷兰格林根大学国际产出与生产率比较项目(ICOP)组对中 合同,成为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通信设备市场上极少的几家 国制造业各产业部门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运用生产法获得 保持持续增长的综合性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因此,对我国 的国际可比的时间序列和产出数据,从相对价格水平、单位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正确系统评价与分析,显 劳动成本、生产率等角度探索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国 得尤为必要。 际竞争力,指出除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外,相对价格的差异源 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有多种,即各自从不同的角 于相对更为便宜的劳动成本,维持中国产品成本方面的国际 度来观察产业竞争力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本文笔者选取通信 竞争力的唯一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金碚(1995)对中国 设备制造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商品,根据海关合作理事 会制定的《协调制度》编码(HS1996),采用六位数编码, 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国工业品出口的 分析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采用的两类指标包 国际竞争力、中国工业品质量的国际竞争力、工业品品牌的 竞争力。而其提出的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因素指 括:一类指标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包括该产 标等对于研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穆荣 业或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出口价格指数、 相对出口优势指数(RCA);另一类指标是衡量产业国际竞 平(2000)从指标评价体系的角度进行研究,构建了高技术 争力的竞争优势,包括该产业或某种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 市场渗透率、贸易竞争指数(Tc)等指标。 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与发达国 家相比在资源转化能力、市场化能力和技术能力、技术投入 2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和创新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比较优势、竞争环境和态势。 2.1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现状 现有研究文献显示,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20世纪9o年代以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迅速 与比较,针对高技术产业尤其是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 增长。1996_2005年,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额从最初的 力研究不多。由于我国与国外在通信设备制造业统计IZl径上 18.8亿美元激增到403.4亿美元,增长了20.46倍,年均增 的不一致,学术界和国家统计部门对通信设备制造业尚无普 长42.54%,尤其是2000年增幅达到了91.58%;加入WTO 遍认可的界定方法,导致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仅 以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1— 局限于国内的纵向比较,对国内外的横向比较却较少。 2005年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IZl额增长了3.66倍,年 从我国通讯制造业来看,经过近20年的技术引进和近 均增速高达25.24%。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贸易顺差呈逐年 10年的自主研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信制造业.在总 扩大的趋势,2005年实现贸易顺差330.2亿美元。表1显示, 体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上均已进入世界前列。特别在程控交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IZl平均增长速度显著快于我国商品出 换机、接入网、电话机等领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市场 IZ1年均增长速度(17.88%),其出IZl额占中国商品出IZl的比 上占据了主导地位。除卫星通信产品和部分数据网络产品以 例越来越高,到2005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29%,而 外,各类通信产品基本都可以在国内进行生产,其中大部分 1996年以来,世界通信设备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一 可以自行研制开发。虽然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 直稳定在2.1%左右,中国的这一指标明显高于世界水平。 收稿日期:2007—09—13.修回日期:2007—11—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李云凌等: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 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该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 变化.其表达式为:gi=(Gi—Go)×100.式中: 为i产 品的出El增长率优势指数,Gi为i产品的出El增长率,Go为 出El总额增长率.如果 >0,则表示比较优势提升;反之, 则表示比较优势下降。表1显示,除1997、2003年外,中国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均高于世界水平, 2000年高达63.63,比较优势的提升较为显著,总体上看, 我国加入WTO后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 表2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价格指数 1996 1997 1998 1999 2Ooo 2oo1 2oo2 2oo3 2004 2oo5 0.2880.2960.0160.034 0.17 0.1480.2960.451 1.2441.378 U厄业 8517 0.4 0.3910.0130.026“ ” “ “ “ “ 8525 0.03 0.132 0.11 0.1540.2750.3560.366 0.5 1.732l_906 注:”为缺少数据。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 出。 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加速,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 表1 1996---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额 注:①“为缺少数据。 ②由于我国海关统计进出121货物采用八位数商品编码,前六 位数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协调制度》编码,后两位 数是根据中国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方面的需要而增设的本 国子目,为了便于横向对比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中均 采用六位数编码。 资料来源:根据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联合国 COMTRADE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2.2 出口价格指数 出口价格指数用来衡量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表2显 示,自1996年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出El价格指数呈逐 年增高的趋势,2005年达到1.378。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整 体生活水平较之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低,使得我国具有较低的 人力资源成本,因此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产品价格便宜 和性能价格比高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 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例如,中国通信设备制造 业包含的2大类产品④中,8525 类商品的出El商品价格指数 自1996--2005年从0.03提高到1.906,国际竞争力显著提 高。从产品结构上看,采用成熟技术进行简单组装、价格低 廉的低端产品正在逐渐减少,如851719、851780、851790包 含的可视电话、其他有线电话及有线电报、各类设备的零部 件等产品,近年来的出口价格指数呈下降的趋势;技术含量、 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正在逐渐增多,如851711、851730、 852530近十年来的平均出口价格指数都大于1,包含无绳电 话、程控交换机、容量5000门的局用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 机、电视摄像机等产品,显示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3相对出口优势指数(RCA) 相对出口优势指数也被称为“显示性比较利益指数” (RCA),指数比值越高,代表该国在此种产品的出口上相对 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具有比较大的出口比较优势。若指数大 于1,则表示该国的该产业高于世界的平均竞争力。 笔者计算了1996--2005年10年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 的相对出El优势指数,从表3中显示出,10年来中国通信设 备制造业的相对出El优势指数总体呈振荡上升趋势,近年来 增长迅速,2005年达到2.22。根据日本贸易振兴协会 (JETRO)的研究标准,我们可以判断:整体来看,在出口这 一环节上,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居于中 等比较优势地位,正处于向次强阶段的过渡状态。 笔者还计算了通信设备制造业中各 产业的RCA。 1996--2005年,通讯设备制造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类产品 中8517类虽然有所上升,但较为平缓;而8525类则上升势 头较为迅猛,由1996年的0.62提升到2005年的2.33。2005 年,中国的RCA数值超过2.5的各子产业有以下几类(按照 RCA数值有大到小):852530;851711;851730;851721; 852540。1.25_2、5之间的有:851750;852520;851719。 0.8—1.25之间的则有:851790。0.8以下的有:851780; 8525 10;85 1722居于最后一位。 从2005年与1996年的RCA指数的变化看,有以下若干 产业RCA指数变化为正数(由高到低):852530;851730; 851750;852540;852520;851790;851780;852510;而RCA 指数变化为负数的则有以下产业(同样由高到低)851722; 851721;851711;851719(居于最后一位)。在2大类产品 中,8517类较为平稳,8525类则增长迅速,表现出极强的国 际竞争力。 表3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各类产业的 相对出口优势指数(RCA)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i 。. 。. s。. s。.sz .s  .. z. z.zz 8517 1.18 0、91 l_01 1.05 0.92 1.12 1.45 1.73 1.95 1.94 8525 0.62 0.51 0.49 0.55 1_O9 l_49 l_48 1.79 2.25 2.33 资料来源:根据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联合国 COMTRADE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3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Porter(1990)认为,竞争力通常体现为“某国某产业的 出口值和直接投资额”。大部分的经济学家也同样认为,竞 争力强弱最直接的体现是产品市场占有率。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特 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 率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到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李云凌等: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6.24%。2005年从各个分类产业来 看,851711;851721;851730;851750;852520;852530; 852540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在16%以上,高于通信设备制造 业的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但851722;852510产品的国际市 场占有率则处于较低的水平,均低于1%;852510虽然近年 来出口值有所增长,但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005年才达到0.56%;而851722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极 低,近十年来平均水平才达到0.03%。 从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来看,1996--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 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年均增幅为23.49%,高于这个速 49 表4 1996--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品在 美国、日本的市场渗透率 单位:% 度的是852530,851722,851780,851750,851730,852510, 852540,852520,851790;竞争力增长较慢的是851721, 851711,只有851719出现了负增长。1996--2005年间,中国 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变化速度是比较快的, 从这些数据上我们可以推测出,加入W'I'O有力的促进了中 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近年来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2市场渗透率 市场渗透率是反映~国在特定市场的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一国出口占另一国总进口的比例。美日是世界上的主 要经济体,是中国出口的主要地区,也是进口商品竞争最激 烈的区域。为此,笔者分别计算了中国在这两大经济体的渗 透率和相关情况。 (1)中国产品的美国市场渗透率。从表4可以看出,中 国出口商品在美国的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1996年为 6.65%,2001年提高到9.27%,2005年则迅速攀升到 35.48%。1996--2005年十年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在 美国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高,由9.17%上升到29.92%,通 信设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普遍高于商品的市场渗透率。2005 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美国市场上渗透率最高的是 851711,达到了71.59%,这与1996年的计算是相同的,即 无绳电话产品等。市场渗透率最低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品也 和1996年相同,851722包含电传打字机等产品,在美国基 本上没有市场。从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上看,变化速度最快的 是852530(93.75%)、851730(86.47%),其中只有 851711、851719、851722均低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平均增幅水 平(15.27%)。 (2)中国产品的日本市场渗透率。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依 存关系非常强,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渗透率普遍比美国高 (见表4)。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品对日本的出口量为 20.25亿美元,占日本通信设备产品进口的43.41%,远高于 美国的29.92%。1996年以来,从总体看,中国通信设备产 品在日本的市场渗透率总体趋势在提高,即由低于中国产品 在日本的市场渗透率,上升到高于中国产品在日本的市场渗 透率。例如,通信设备制造业包含的2大类产品在日本市场 渗透率在2005年分别为37.89%、49.50%。2005年通信设 备产品在日本的出口额为20.25亿美元,市场渗透率已达 43.41%;而同期中国在美国的通信设备产品为169.07亿美 元,渗透率却仅为29.92%。由此可见,美国的市场广阔度 超过日本,潜力巨大。从分类产品来看,2005年竞争力最强 的是851711,市场渗透率高达65.76%,相对较弱的是 851722,同美国市场类似,几乎没有市场,不具有竞争力。 从1996年_20o5年的变化情况来看,竞争力提升最快的是 85171、851730、852530,包含无绳电话、程控电话交换机、 移动通讯交换机、摄像机等高端产品;而增速最慢的是 851719,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较为稳定(除去851722)。 资料来源:根据7 ̄'ro《International Tmde Statistlcs}、联合国COMTRAI)E 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3.3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是衡量一种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贸易竞争指数又称贸易专业化指数,简称TC指数。表示一 国或地区某种商品的净进口额占该种(类)商品净出口总额 的比重。Tc介于一1和1之间,表示商品有进口又有出口; TC=一1,表示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TC越接近1,表示 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越强,越接近一1,表示该产品国际竞争力 越弱。也有学者称之为“贸易特化系数”,可以解释贸易形 态、贸易结构、国际分工等特征。这个指标除了表示产业的 竞争程度外,还广泛被用于衡量国际水平分工的程度,这个 数值在不同区间范围代表不同的意义。当一1<TC<一0.3 时,贸易形态、贸易结构和国际分工分别为产业间贸易、输 入及垂直分工,由此综合判断为输入型垂直型分工;一0.3< TC<0.3时,贸易形态为产业内贸易、国际分工为水平分工, 综合判断为水平分工输入型或输出型;0.3<TC<1时,贸易 形态、贸易结构和国际分工分别为产业间贸易、输出和垂直 分工,综合判断为输出型垂直分工。 1996--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 增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迅速拓展国际市场。我国通 讯设备制造业进出口都在增长。例如,与通讯设备制造业相 关的2大类产品的进口总额由29.98亿美元增加到73.21亿 美元,出口额由18.81亿美元激增到403.44亿美元;贸易差 额由1996年11.17亿美元的逆差转为2005年330.23亿美元 的顺差。从1996--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指 数方向,十年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在 提高。根据TC数值的范围,可以判断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 处于输出型垂直分工。 从全球目标市场分析,十年来,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2 大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由负转正,竞争力明显加强。2005年 2大类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分别为0.49和0.77,显示出一定的 竞争优势;12种小类产品中,有9种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大于 0,其中851711,851719的贸易竞争指数超过0.90,具有很 强的国际竞争力。3种小类产品(851722、851790、852520) 的贸易竞争指数小于0,这些小类产品包含的主要是国内近 些年需求增长迅速、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如:无 线用户接入网设备、电传打字机、移动通讯基地站等。近十 年来,各个小类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变化不尽相同,851721、 852540的TC指数呈下降趋势,表现较弱的竞争力,8517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李云凌等: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851719变化平稳,一直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余的小类产 4.2 2005年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综合国际竞争力 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均在这十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表5 1996--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 进出口额与贸易竞争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联合国 COMTRADE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4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上述分析显示,尽管用不同的指标来评测国际竞争力时 会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但一些指标仍然显示中国通信设备 制造业的总体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为更全面和客观分析 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笔者对文中用到的多个 指标进行综合,构建一个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中国通信设备制 造业竞争力。 4.1 中国通讯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 (1)评价体系 笔者把产业国际竞争力分为两类因素,即比较优势和竞 争优势。比较优势使用某一行业或产品类别占该国出El的比 例、出El价格指数和RCA这3个指标来评测;竞争优势则使 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美国市场渗透率、日本市场渗透率和TC 这4个指标来进行评测,并赋予各个指标不同的权重。 (2)计算方法 设定1996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 100,计算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及其包含的产品类别 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首先算出各指标指数,在各指标与其 权重相乘,再计算出平均值,作为各因素指数;由各因素的 指数乘以各自的权重所得出的平均值为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指数(见表6)。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越大,代表产 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1996年增长提升的越快;相反,如低于 100,则表示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笔者采用了两种计算方法,其中出口价格指数、贸易竞 争指数采用公式(1)计算,其他指数按公式(2)计算。 A指标2005年指数=(A指标2005值一A指标1996年 值)÷100(1) B指标2005年指数:(B指标2005值/B指标1996年值) 又100(2) 表6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本文研究结论认为,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 争力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为 321.01(1996年为基准年,各产品类别指数均为100),较 1996年有巨大的提升。这说明,近十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 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很大增强。 (2)对比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指数 与竞争优势指数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指数均在提升,比较优 势指数为253.49,竞争优势指数为388.54,但决定中国通信 设备制造业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竞争优势的增强。 (3)在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中,不同产品类别的竞争力 变化趋势不同。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包含的2大类产品中, 8525有较大的提升,851730、851750、851780、852520、 852530、852540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的提升,这些产品类别 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速度均快于整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提升 速度;8517、851711、851721、851790、852510的国际竞争 力也有提升,但这些产品类别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速度慢于整 个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提升速度;851719、851722的国际竞争 力有所下降。 (4)通信设备制造业包含的2大类产品中8525类的产品 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均在提升,而85l7类产品中只有四大 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是提升,其余四种均有很大的下降,特别 是851722类下降的较多。从比较优势的不同变化趋势上可以 看出,中国目前正在悄然的发生着产品结构的升级,优势产 品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综上所述,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近十年来运行态势良好, 国际竞争力提升较快。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较为明显,中、 低端产品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正在逐步确立。部分细分产业 经过多年的持续高技术投入、加强自主研发,已经掌握了关 键技术,成功的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创新价值链高端 挺进。但是,更多的细分产业需要加大技术投入、重视自主 研发,以巩固自身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特色地 位。 表7 2005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及主要产品 类别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 注释: ①由于国际上未有关于通信设备制造业包含产品的具体界定,为 (下转第3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闫凌州:全球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表现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其次,研发投入和回报的关系在产业间并不相同,因此 不同产业研发战略应有所差别。排行榜用研发投入的回报率 (股东回报与R&D投入的比例)衡量研发投入的经济效益, 数据显示,根据产业的不同,R&D投入较高的产业回报率不 定高。德国、日本、韩国等高研发强度企业大多来自电子、 一33 汽车等产业,由于这两个产业研发强度大而总体利润较低, 因此回报较低;而英国在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本密集型产业方 面具备优势,这些产业研发强度小,利润相对较高,因此回 报也较高。但是这种差别并不能说明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的高 低,反而可能源于产业的成熟水平,因此在企业开展研发活 动的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注重短期回报。 第三,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IT硬件和电子产业专利产 出效率较高,医药业和电信业较低,同时一些大公司在专利 获取方面表现突出。统计显示,12个主要行业专利产出效率 分别为:个人用品6.49、电子6.4、IT硬件6.38、汽车零部 件3.89、家用电器3.84、化工3.31、航空与国防2.06、健康 1.57、汽车制造1.05、软件1.03、生物制药0.81、电信 0.64。这表现出在不同产业间获取专利的难度,因此在支持 我国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不同产业加以区别, 增强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的总体R&D支持力度。同时,各 行业中大部分专利为少数企业掌握的现象日益明显,中小企 业意图打破技术垄断的难度在加大。这一现象已经成为我国 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障碍,因此通过政府支持,破除专 利垄断是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四,亚洲企业研发绩效明显偏低,我国大陆地区差距 更加明显。研究结果显示,尽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在 排行榜中表现积极,位次不断提升,但是总体上在亚洲除日 本、韩国、中国台湾外其他地区的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缓慢, 我国大陆地区仅有5家企业人榜,印度有4家、以色列有8 家、印度为3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有1家,除此之外再 没有其他亚洲企业入榜。即使是研发投入增长迅速的韩国和 中国台湾,也缺乏能够被称为国际研发巨头的企业,显示出 亚洲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差距。而对于我国,研发投入增长较 快的五家企业仍然以能源资源类为主,属于高技术密集度产 业的仅有两家,因此增强技术密集产业企业的研发力度将成 为我们的首要目标。 国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源于企业技术创新。从实践来 看,发达国家均具备强大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而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发展,一些跨国企业研发能力也在迅速提高,甚至 超过了某些国家的水平。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地区、企 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 的差距非常巨大,而且这种差距广泛存在于各个方面,如何 另辟蹊径弥补这一差距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DTI.THE 2005 R&D SCOREBOARD[Z].The top 750 UK and 1000 Global companies by R&D investment.Company And Analysis V0L 1 of2. [2]DTI.THE R&D SCOREBOARD 2006[Z].The top 800 UK&1250 Global companies by R&D investment.Company And Analysis Vo1.1 nf2. 作者简介:闫凌州(1979一),男,管理学硕士,河北保定人,天津 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文责编:陈夏) (上接第50页) 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本文在计算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各种指标指数 时,选取相关的2大类产品(8517、8525)为代表。  ̄8525为产品类别,8517,851711等类同(由于篇幅所限,包 含产品类别名称及其所含产品的附表略)。 参考文献: [1]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2]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金碚.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J].经济管理,2002(22). [4]穆荣平.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 科技论坛,2000(3). [5]穆荣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科学学研 究.2000(3). [6]吴灼亮,穆荣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态势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 [7]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8]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9]许书铭.产业国际竞争力之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台湾 大学商学院研究博士论文,2000. [10]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1. [11]狄昂照.国际竞争力[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李云凌(1983一),女,河南驻马店人,江南大学商学院 硕士研究生;谢玉梅(1966一),女,江苏宜兴人,江南大学商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责编:廖政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