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解表达邪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证型 1. 风寒证 2。 风热证 3。 暑湿证 4。 气虚感冒 5。 阴虚感冒 二、咳嗽-宣肺散邪 肺气不清,失于肃降,发为咳嗽。有外感、内伤两类.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证型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风燥伤肺 4)痰湿蕴肺 5)痰热郁肺 6)肝火犯肺 7)肺阴亏耗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宿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证型 1)寒哮 1. 发作期 治法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辛凉解表,清肺透邪 清暑祛湿解表 益气解表 滋阴解表 代表方药 葱豉汤或荆防败毒散 银翘散 新加香薷饮 参苏饮 加减葳蕤汤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代表方药 三拗汤合止咳散 桑菊饮 桑杏汤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清金化痰汤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沙参麦冬汤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补肺固卫 健脾化痰 补肾摄钠 2)热哮 3)浊哮 4)风哮 1)肺虚证 代表方药 射干麻黄汤 定喘汤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华盖散 玉屏风散 六君子汤 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 缓解期 2)脾虚证 3)肾虚证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证型 1)风寒袭肺 2)表寒里热 1。实喘 治法 宣肺散寒 宣肺泄热 清泄痰热 化痰降气 开郁降气平喘 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补肺益气 补肾纳气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代表方药 麻黄汤 麻杏石甘汤 桑白皮汤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五磨饮子 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参附汤加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 3)痰热郁肺 4)痰浊阻肺 5)肝气乘肺 6)水凌心肺 1)肺虚 2)肾虚 2。虚喘 3.喘脱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1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证型 1。 初期 2。 成痈期 3. 溃脓期 4。 恢复期 治法 清肺解表 清肺化瘀消痈 解毒排脓 养阴补肺 代表方药 银翘散 千金苇茎汤合 如金解毒散 加味桔梗汤 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指由于正气内虚,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证型 1)肺阴亏损 2)阴虚火旺 3)气阴耗伤 4)阴阳两虚 治法 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养阴润肺,益气养阴 滋阴补阳 代表方药 月华丸 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保真汤 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心悸浮肿等症。重者可出现昏迷、喘脱等危重证候。 证型 1)外寒里饮 2)痰浊阻肺 3)痰热郁肺 4)痰蒙神窍 5)肺肾气虚 6)阳虚水泛 治法 温肺散寒,涤痰降逆 化痰降逆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涤痰、开窍、熄风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代表方药 小青龙汤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越婢加半夏汤 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补虚汤合参蛤散 真武汤合五苓散 八、痰饮-温阳化饮 证型 1)饮停于胃 1.痰饮 2)饮邪化热 3)饮留于肠 1)邪停胸肺 2.悬饮 2)饮停胸胁 3)气滞络痹 4)阴虚内热 3.支饮 4.溢饮 治法 和中蠲饮 清热逐饮 攻逐水饮 和解少阳,宣利枢机 攻逐水饮 理气和络 滋阴清热 代表方药 小半夏加茯苓汤 甘遂半夏汤 已椒苈黄丸 柴枳半夏汤 十枣汤、控涎丹、葶苈大枣泻肺汤 香附旋覆花汤 泻白散、沙参麦气汤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 温肺化饮 解表化饮 九、心悸-补益气血,调理阴阳 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证型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2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2)心脾两虚 3)肝肾阴亏 4)心阳不振 5)水饮凌心 6)血瘀气滞 7)痰浊阻滞 8)邪毒犯心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温补心阳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理气化痰,宁心安神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归脾汤 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苓桂术甘汤 桃仁红花煎 导痰汤 银翘散或生脉散 十、心痛-祛邪治标,扶正固本 “补,通” 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膺部发作性的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证型 1)心血瘀阻 2)痰浊内阻 3)阴寒凝滞 4)气阴两虚 5)心肾阴虚 6)心肾阳虚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病症. 证型 1)心脾两虚 2)阴虚火旺 3)心胆气虚 4)痰热内扰 5)肝郁化火 治法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代表方药 归脾汤 黄莲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安神定志丸 温胆汤 龙胆泻肝汤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滋阴益肾,养心安神 益气壮阳,温络止痛 代表方药 血府逐瘀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生脉散和人参养营汤 左归饮 参附汤和右归饮 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证型 1)营卫不和 自汗 2)肺气虚衰 3)心肾亏虚 4)热郁于内 盗汗 脱汗 黄汗 1)心血不足 2)阴虚火旺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利湿 治法 调和营卫 益气固表 益气温阳 清泄里热 补血养心 滋阴降火 代表方药 桂枝汤 玉屏风散 保元汤或芪附汤 竹叶石膏汤 归脾汤 当归六黄汤 参附汤加味 茵陈五苓散 十三、血症-治火,治气,治血 凡是因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眼耳诸窍,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之外的病症,统称血症。 证型 1)热邪犯肺 鼻衄 2)肝火上炎 3)胃热炽盛
治法 清肺泄热,凉血止血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药 桑菊饮 栀子清肝汤 玉女煎 3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4)气血亏虚 齿衄 咳血 1)胃火内炽 2)阴虚火旺 1)燥热犯肺 2)肝火犯肺 3)阴虚肺热 吐血 1)胃中积热 2)肝火犯胃 3)气虚血溢 便血 尿血 1)肠道湿热 2)脾胃虚寒 1)下焦热盛 2)阴虚火旺 3)脾不统血 4)肾气不固 紫癜 1)热盛迫血 2)阴虚火旺 3)气不摄血 十四、痴呆 证型 1)髓海不足 2)气血亏虚 3)痰浊蒙窍 4)瘀血内阻 5)心肝火旺 十五、厥证-醒神回厥 十六、痫病-神以治其标;虚以治其本。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证型 1.气厥 2.血厥 3)痰厥 4)食厥 5)暑厥 1)实证 2)虚证 1)实证 2)虚证 行气豁痰 消食和中 开窍醒神,清暑益气 治法 顺气开郁 补气回阳 活血顺气 补养气血 代表方药 五磨饮子 四味回阳饮 通瘀煎 独参汤 ,继用人参养营汤 导痰汤 盐汤探吐,神术散合保和丸 牛黄清心丸,紫雪丹,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清暑益气汤 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各“癫痫\俗称“羊痫风”。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如常人为特征。 证型 发作期 1.阳痫 2。阴痫 休止期
益气摄血 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滋阴润肺、降火止血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益气摄血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补脾益气生血 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 加味清胃散 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 桑杏汤 黛蛤散合泻白散 百合固金丸 泻心汤合十灰散 龙胆泻肝汤 归脾汤 地榆散 黄土汤 小蓟饮子 知柏地黄丸 归脾汤 无比山药丸 清营汤 茜根散 归脾汤 代表方药 七福饮 归脾汤 洗心汤 通窍活血汤 黄连解毒汤 急则开窍醒缓则祛邪补治法 补肾益髓,填精养神 益气养血,安神宁志 健脾化浊,豁痰开窍 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清热泻火,安神定志 治法 急以开窍醒神, 继以泄热涤痰熄风 温阳除痫,顺气定痫 健脾化痰 清肝泻火,化痰宁心 代表方药 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 五生饮合二陈汤 六君子汤 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1.脾虚痰盛 2。肝火痰热 4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3.肝肾阴虚 十七、癫狂(略) 十八、胃痛-理气和胃止痛 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 证型 1)胃气壅滞 2)肝胃气滞 3)胃中蕴热 4)肝胃蕴热 5)瘀血阻滞 6)胃阴不足 7)脾胃虚寒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是由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以心下(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证型 1)邪热内陷 2)饮食积滞 3)痰湿内阻 4)肝郁气滞 5)脾胃虚弱 滋养肝肾 大补元煎 治法 理气和胃止痛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益胃生津止痛 温中健脾 代表方药 香苏散 柴胡疏肝散 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化肝煎 失笑散合丹参饮 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黄芪建中汤 治法 泻热消痞,和胃开结 消食导滞,行气除痞 除湿化痰,理气宽中 疏肝解郁,理气消痞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代表方药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 保和丸 平胃散和二陈汤 四逆散合越鞠丸 补中益气汤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口腔突出的一种病症。 证型 实证 1)外邪犯胃 治法 疏邪解表、芳香化浊 代表方药 藿香正气散 和胃降逆 二十、呕吐- 2)饮食停滞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保和丸 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3)痰饮内阻 治法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证型 代表方药 4) 肝气犯胃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1)胃中寒冷 虚证 1)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2)胃火上逆 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6 )胃阴不足 顺气降逆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3)气滞痰阻 4)脾胃阳虚 5)胃阴不足 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益气养阴、和胃止呃 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丁香散 理中丸 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 旋复代赭石汤理中汤加丁香,白豆蔻 益胃汤 二十一、呃逆-理气和胃、降逆平呃、标本兼治 二十二、噎嗝-开郁理气,滋阴润燥。 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哽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证型 1)痰气交阻 2)津亏热结 3)瘀血内阻 4)气虚阳微 二十三、腹痛-通 胃脘一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证型 1)寒邪内阻
治法 开郁、化痰、润燥 滋养津液、泻热散结 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代表方药 启膈散 五汁安中饮 通幽汤 补气运脾汤,右归丸 治法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药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5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2)湿热壅滞 3)中虚脏寒 4)饮食停滞 5)气滞血瘀 二十四、泄泻-运脾祛湿 通腑泄热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消食导滞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大承气汤 小建中汤 枳实导滞丸 少腹逐瘀汤 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水湿清浊不分,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证型 1)寒湿泄泻 2)湿热泄泻 3)暑湿泄泻 4)食滞胃肠 5)肝气乘脾 6)脾胃虚弱 7)肾阳虚衰 治法 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清热利湿 清暑化湿 消食导滞 抑肝扶脾 健脾益胃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代表方药 藿香正气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黄连香薷饮 保和丸 痛泻要方 参苓白术散 四神丸 二十五、痢疾-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赤重者用血药,白重者重用气药. 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证型 1)湿热痢 2)疫毒痢 3)寒湿痢 4)阴虚痢 5)虚寒痢 6)休息痢 缓 解 期 1)脾气虚弱 2)脾阳虚衰 3)寒热错杂 4)瘀血内阻 治法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清热凉血解毒 温化寒湿 养阴清肠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温中补虚,清热燥湿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药 芍药汤 白头翁汤 胃苓汤 驻车丸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连理汤 补中益气汤 附子理中丸 乌梅丸 膈下逐瘀汤 二十六、便秘―通下+实秘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虚秘益气养血,温通开结。 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症。 证型 实秘 1)胃肠积热 2)气机郁滞 1)气虚便秘 虚秘 2)血虚便秘 3)阳虚便秘
治法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养血润燥,滋阴通便 温阳通便 代表方药 麻子仁丸 六磨汤 黄芪汤 润肠丸 济川煎 6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二十七、胁痛- 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证型 1)肝气郁结 2)瘀血阻络 3)肝经湿热 4)胆腑郁热 5)肝阴不足 二十八、黄疸-祛湿利小便 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证型 1阳黄 2急黄 3阴黄 4虚黄 治法 疏肝理气 祛瘀通络 清热利湿 清热利胆 养阴柔肝 代表方药 柴胡疏肝散 旋复花汤加味 龙胆泻肝汤 清胆汤 一贯煎 治法 1)热重于湿 2)湿重于热 1)寒湿阻滞 2)血瘀肝郁 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健脾和胄、温化寒湿 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补气养血,健脾柔肝 代表方药 茵陈蒿汤 茵陈五苓散 犀角散加减 茵陈术附汤 鳖甲煎丸 小建中汤 二十九、积聚-调气补血 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食积蕴结于腹,引发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证型 1聚证 1)肝气郁滞 2)食滞痰阻 1)气滞血阻 2积证 三十、鼓胀-攻补兼施 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症。 证型 早期 1)正虚邪盛 中期 2)腹水明显,寒湿困脾 4)湿蕴化热发黄 晚期 三十一、头痛-散风祛邪 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同步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证型
治法 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行气化痰,导滞通腑 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祛瘀软坚,调理脾胃 大补气血,化瘀散结 代表方药 木香顺气散/逍遥散 六磨汤 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 八珍汤合化积丸 2)淤血内结 3)正虚瘀结 治法 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扶正行水,化瘀行水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清热利湿退黄 温补脾肾/滋补肝肾 泄热宁洛,凉血止血/益气固脱 醒神开窍 代表方药 木香顺气丸 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调营饮 实脾饮 中满分消丸 茵陈蒿汤 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 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 泻心汤或大黄白及三七粉/独参汤 至宝丹/苏合香丸、菖蒲郁金汤 3)腹大坚满,湿热蕴结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1)正虚邪恋 2)鼓胀出血 3)鼓胀神昏 治法 代表方药 7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1)风寒头痛 外感头痛 2)风热头痛 3)风湿头痛 1)肝阳头痛 2)气虚头痛 内伤头痛 3)血虚头痛 4)肾虚头痛 5)痰浊头痛 6)瘀血头痛 三十二、眩晕-虚补实泻,调整阴阳 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称为眩晕。 证型 1) 肝肾阴虚 2)肝阳上亢 3)气血亏虚 4)痰浊中阻 5)瘀血阻窍 疏风散寒 祛风清热 祛风胜湿 平肝潜阳 益气升清 滋阴养血 养阴填精 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川芎茶调散 芎芷石膏汤 羌活胜湿汤 天麻钩藤饮 顺气和中汤 加味四物汤 大补元煎 半夏白术天麻汤 通窍活血汤 治法 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代表方药 左归丸 天麻钩藤饮 归脾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通窍活血汤 三十三、中风-急则治其标,脱则治其本,恢复治宜扶正祛邪 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病证。 证型 1)肝阳暴亢 2)风痰阻络 1。中经络 3)痰热腑实 4)气虚血瘀 5)阴虚风动 3。中脏腑 4.后遗症 2)脱证 1)半身不遂 2)言语不利 1)闭证 1)风火闭窍 2)痰火闭窍 3)痰湿蒙窍 元气衰败 ①气虚血滞 ②肝阳上亢 ①风痰瘀血阻滞舌本脉络 ②肾虚精亏不能上承 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 化痰息风通络 通腑泻热化痰 益气活血通络 滋阴潜阳,镇肝息风 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滋阴补肾利窍 代表方药 天麻钩藤饮 化痰通络汤 星蒌承气汤 补阳还五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 羚羊角汤合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参附汤合生脉散 补阳还五汤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解语丹 地黄饮子 三十四、郁病-理气开郁,怡情易性 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至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称为郁病。 证型 1)肝气郁结 2)气郁化火 3)血行郁滞 4)痰气郁结 5)心阴亏虚 6)心脾两虚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理气解郁,活血化瘀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代表方药 柴胡疏肝散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血府逐瘀汤 半厦厚朴汤 天王补心丸 归脾汤 8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7)肝阴亏虚 8)心神惑乱 三十五、瘿气-养阴清热,解郁化痰 由于素体阴虚,肝郁化火,气滞痰结所致,以汗多心悸,易饥消瘦,手指震颤,急躁易怒,眼球外突及颈前肿大为特征的病症。 证型 1)痰气热结 2)肝火旺盛 3)心肝阴虚 4)气阴两虚 滋阴清热、补益肝肾 养心安神、甘润缓急 滋水清肝饮 甘麦大枣汤 治法 解郁化痰 清热散结 清肝泻火 益阴养血 宁心柔肝 益气养阴 代表方药 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 龙胆泻肝汤 天王补心丹 生脉散 三十六、痉证-急则治其标 筋脉失养或热甚动风所引起的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证型 1)邪壅经脉 2)肝经热盛 3)阳明热盛 4)心营热盛 5)阴虚风动 6)气血亏虚 7)瘀血内阻 治法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清肝泻火,熄风潜阳 清胃泄热,熄风止痉 清心凉营,开窍止痉 滋阴潜阳,熄风止痉 补益气血,养筋缓痉 活血化瘀,通窍止痉 代表方药 羌活盛湿汤 羚角钩藤汤 白虎汤 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大定风珠 八珍汤 通窍活血汤 三十七、颤震-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肾为根,脾胃本,肝为标) 凡因脑髓失充,筋脉、肢体失控而发生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证型 1)风阳内动 2)痰热动风 3)血瘀风动 4)髓海不足 5)气血亏虚 治法 育阴潜阳 清热化痰熄风 活血化瘀,熄风定颤 填精益髓 补益气血,熄风定颤 代表方药 六味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 导痰汤 通窍活血汤 龟鹿二仙膏 八珍汤 三十八、水肿-“去菀陈垄”、“开鬼门”、“洁净府” 由于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证型 1)风水泛滥 2)湿毒浸淫 3)水湿浸渍 4)湿热壅盛 5)脾阳虚衰 6)肾阳衰微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分利湿热 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药 越婢加术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五皮散合胃苓汤 疏凿饮子 实脾饮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9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三十九、淋证-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是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证型 1。热淋 2。石淋 3。血淋 4。气淋 5.膏淋 6.劳淋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实证: 利气疏导 虚证: 补中益气 实证: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虚证: 补虚固涩 健脾益肾 代表方药 八正散 石韦散 小蓟饮子 知柏地黄丸 沉香散 补中益气汤 程氏萆解分清饮 膏淋汤 无比山药丸 四十、癃闭-腑以通为用。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 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 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 证型 1.实证 2. 虚证 四十一、消渴-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 证型 1)津伤燥热 2)阴精亏虚 3)气阴两虚 4)瘀血阻滞 治法 清热生津 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代表方药 白虎加人参汤和玉液汤 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血府逐瘀汤 1)膀胱湿热 2)肺热壅盛 3)肝郁气滞 4)尿路阻塞 5)脾气不升 6)肾阳衰惫 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清肺热、利水道 疏调气机、通利小便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化气利尿 温补肾阳,化气利尿 代表方药 八正散 清肺饮 沉香散 代抵当丸 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济生肾气丸 四十二、腰痛-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 由于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府失养所引起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证型 1)寒湿腰痛 2)湿热腰痛 3)瘀血腰痛 4)肾虚腰痛 四十三、关格-治主当缓,治客当急 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脾伤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症。多见于水肿、癃闭、淋病晚期。 证型
治法 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偏阳虚者,温补肾阳; 偏阴虚者,滋补肾阴 代表方药 甘姜苓术汤、渗湿汤 加味二妙散 身痛逐瘀汤 右归丸 左归丸 治法 代表方药 10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1)肾脾亏虚,湿热内蕴 2)肾脾阳虚,寒湿内蕴 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4)肾病及心,邪陷心包 健脾益肾,清热化浊 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滋补肝肾,平息肝风 豁痰降浊,辛温开窍 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 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六味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 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四十四、遗精-实证以清泄为主,虚证以补肾固涩为主 因肾虚精关不固,或君相火旺,湿热下注等,扰动精室,导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自行遗泄的病证。 证型 1)心肾不交 2)湿热下注 3)劳伤心脾 4)肾虚不固 治法 清心安神,滋阴清热 清热利湿 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肾阴亏损: 滋阴补肾,佐以固涩 肾阳虚衰: 温肾助阳,固涩止遗 代表方药 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 程氏萆藓分清饮 妙香散 六味地黄丸合左归丸 右归丸 合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 四十五、虚劳-补益 由于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中两种或多种因素虚损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证型 1)气阴耗伤 2)肺肾气虚 3)心脾气血亏虚 4)肝肾阴虚 5)脾肾阳虚 6)心肾阳虚 7)肾阴阳两虚 8)肾精亏耗 9)正虚瘀结 四十六、内伤发热-调补阴阳,补虚泻实 由于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发热 证型 1)肝郁发热 2)瘀血发热 3)湿阻发热 4)气虚发热 5)血虚发热 6)阴虚发热 7)阳虚发热 治法 益气养阴,补虚扶正 补肺益肾,培元纳气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温补脾肾,化饮利水 温补心肾,益气温阳 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补肾填精,滋阴充髓 补益气血,活血祛瘀 代表方药 黄芪鳖甲汤 补肺汤合人参蛤蚧散 归脾汤 六味地黄丸合补肝汤 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 拯阳理劳汤合右归饮 右归丸,左归丸 河车大造丸 大黄蛰虫丸 治法 疏肝理气,清肝泻热 活血化瘀 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健脾益气,甘温除热 益气补血 滋阴清热 温阳补肾,引火归元 代表方药 丹栀逍遥丸 血府逐瘀汤 三仁汤 补中益气汤 归脾汤 清骨散 金匮肾气丸 四十七、疟疾-祛邪截疟 因感受疟邪,邪正相交,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具有传染性的一种病证。 证型 1。正疟 2.温疟 3。寒疟 4.热瘴 5。冷瘴 6。劳疟
治法 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清热达邪 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除瘴解毒,清热保津 除瘴解毒,芳化湿浊 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代表方药 达原饮合小柴胡汤 白虎加桂枝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清瘴汤 不换金正气散 补中益气汤/何人饮/小营煎 11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7。疟母 四十八、痹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证型 1.行痹 2.痛痹 3.着痹 4.热痹 5。尪痹 祛瘀化痰,软坚散结,调益气血 鳖甲煎丸 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经散寒,祛风除湿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 代表方药 防风汤 乌头汤 薏苡仁汤加减 白虎加桂枝汤 独活寄生汤 四十九、痿病-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为基本原则 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证型 1)肺热津伤 2)湿热浸淫 3)脾胃亏虚 4)肝肾亏损 五十、癌症-扶正祛邪 在脏腑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其临床特点是体内出现肿块,表面高低不平,坚如岩石,并伴有脏腑虚衰的表现。 证型 1)痰湿蕴肺 2)气血瘀滞 肺癌 3)阴虚毒热 4)气阴两虚 1)气滞血瘀 2)湿热聚毒 肝癌 3)脾虚湿困 4)肝肾阴虚 1)肝胃不和 2)瘀毒内结 胃癌 3)痰湿凝滞 4)脾胃虚寒 5)胃热伤阴 1)湿浊阻遏 2)气血瘀滞 胰腺癌 3)肝胆蕴热 4)气血亏虚 1)湿热蕴结 2)瘀毒内结 治法 燥湿祛痰,健脾益气 活血散瘀,化痰行气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健脾益气,利湿消肿 滋养肝肾,化瘀软坚 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解毒祛瘀,活血止痛 化痰散结,健脾和胃 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养阴清热解毒 健脾利湿,化浊解毒 行气化瘀,软坚散结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益气养血,化瘀散结 清热化湿,宽肠散结 清热解毒,化瘀软坚 代表方药 二陈汤合括蒌薤白半夏汤 桃红四物汤加味 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生脉饮加味 复元活血汤 茵陈蒿汤 四君子汤合五皮饮 一贯煎加减 逍遥散合旋覆代赭石汤 失笑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开郁二陈汤加减 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益胃汤加减 茵陈五苓散加减 膈下逐瘀汤加减 化肝煎加减 十全大补汤加减 白头翁汤加减 仙方活命饮加减 治法 清热润肺,濡养经脉 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代表方药 清热润肺汤 加味二妙散化裁 参苓白术散 虎潜丸 雷公藤,龙葵,蜀羊泉,蛇毒,草河车,蚤休,天门冬 猫爪草,八月扎,灸蟾皮,山慈姑,土茯苓,天花粉,生苡仁,天门冬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打穿,夏枯草,生苡仁,威灵仙,北沙参,灸内金 草河车,鬼箭羽,野菊花,半枝莲,山豆根,党参,白术 肠癌
12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表格完美打印版
3)脾胃虚寒 4)脾虚下陷 温阳健脾,止血散结 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黄土汤加减 补中益气汤加减 秦皮,白头翁,鸭胆子,天花粉,地锦草,地榆,石榴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