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的家乡,黄酒飘香_优秀作文

来源:爱go旅游网
我的家乡,黄酒飘香_优秀作文

作文:我的家乡,黄酒飘香

442100湖北房县七河中学 杨琦珍

都说我们房县的黄酒好喝,有劲道又好入口,于是就有聪明人到外地做黄酒卖,可是不管怎么做,就是做不出那地地道道的房县黄酒味儿。后来人们才琢磨明白,原来是水的缘故,只有房县的水才能酿出房县的黄酒味儿来。

且不说南门河、北门河、泉水湾和塘溪沟,就是各乡镇那大大小小的河流,甚至那些沟沟叉叉的小溪里的水都能酿出上好的黄酒来。

一到九月,稻谷一收上岸,乡亲们就开始做黄酒,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参与,比赛看哪家做得好喝。黄酒做得好不好,茶饭好不好,针线好不好,这曾经是我们当地考核家庭主妇是否合格的三大科目。一到过年过节,大家都像酿酒大赛的评委,从东村喝到西村,从这家评到那家,一边喝一边醉醺醺地给媳妇们打分。这种品评促使媳妇们互相交流切磋酿酒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酿酒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提高,大老爷儿们也就能喝到更好的酒了。

早些时候,大山里面没有水田,爱酒的乡亲照样能做出醉人的黄酒。其实,那酒是用包谷米或者包谷糁儿做的,也有红枣做的,更有甚者,是山里打下来的野杨桃(现在美其名日“猕猴桃”)做的!乡亲们就是聪明,没有稻田,也买不到糯米,照样能做出好喝的黄酒。什么东西经他们一倒腾,就能酿出有滋有味还别具一格的黄酒来。喝的人大呼过瘾,连连追问“怎么做出来的”,主人笑而不宣,好像藏着无比宝贵不可外传的秘方。

黄酒一旦酿好,所有的节日都会在酒香里浑然飘过,在酒缸里沉沉泡过,从春节到元宵,再到五月端午,再到八月中秋。还有那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一股脑儿地扎进酒缸里,翻滚在酒海里,浸润在酒香里,沉浮在酒气里。劳累了要喝点儿酒,舒筋解乏;苦闷了要喝点儿酒,借酒浇愁;舒心散淡的日子更要喝点儿小酒,可以平添一番趣味。男人要喝酒,喝了酒的男人才更加男人,多了一份粗犷,一份洒脱,一份果敢,一份冲天豪气;女人也要喝酒,例假时喝酒,坐月子时也喝酒,黄酒不仅养人,还可以活血,于是女人越喝越滋润,越喝越嫣然如花;老人在酒席上似乎更显得威严练达;孩子们也在大人的酒碗里练着小酒胆儿,露出小酒窝,稚气可爱。

喝酒不是喝水,要讲规矩的。房县酒好,酒席上的规矩也多,生人要碰杯,表示初相识,熟人也碰杯,表示情更深。同饮,对饮,转杯,换杯,抹角,隔山炮,赶麻雀……道道虽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喝好喝醉。据说很多酒规都是从宫廷传到民间的。当年庐陵王李显流放此地,总是担心他老娘武则天会拿酒来毒他,所以想出了许多关于喝酒的招数。现在想想,原来酒规里也暗藏着机智哦!更热闹的是划拳,打杠子,猜数字。最有趣的是唱划拳歌,一边喝一边唱,声情并茂,婉转流畅,那种鲜活的尘世味道,真的让人不羡神也不羡仙啊!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就想出划拳的招儿多喝点儿酒。我的一个老同事给我讲过一个他喝酒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没有酒喝。有一次,俩好朋友好不容易弄来了两碗黄酒,咋

喝?划拳吧!我的这个同事就一直输呀输,输了就喝酒,把自己的那碗喝完了,又喝朋友的那碗,朋友那碗喝了一大半的时候,实在过意不去,就忍着酒瘾赢了几拳,剩下的部分才被他那朋友喝了。事后他朋友大喊上当,方才明白原来对方输拳就是为了多喝酒呀!现在可不一样了,酒多的是,只怕喝多了,划拳的目的就是为了助酒兴,闹气氛。

早些时候,你如果走到大山里面,还会碰到奇特的酒规。山民待客实诚,为了让客人多喝酒,他们就命令一大群孩子齐刷刷地跪一排,给客人敬酒,不喝不起,客人无可奈何,只好一碗一碗地喝,直喝得翻江倒海,天旋地转,最后不得不拱手讨饶。

而今,虽然名酒多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还有各种品牌的啤酒,但如果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恐怕远不如黄酒。黄酒喝醉了,睡上一觉,万事大吉,头不晕,胃不疼。黄酒就像家里有一小家碧玉,也许不够做派,不够风雅,不够时尚,不一定上得了大台面,但她温润,甜软,可人,清而不俗,香而不艳。热了,喝一碗,爽心润肺;冷了,温一碗,暖身暖心,就这样体贴入微。不像别的酒,一旦喝醉,像害大病似的,伤脾伤肝,元气大损。不过,你也别小觑黄酒的后劲和威力噢,就像村姑,浑身散发着原始而真实的野性呢!

千里房县,自有黄酒香飘千里。黄酒飘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写校园里的闲人的作文

校园里出现闲人,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就好像桃李树上每年都要开些花一样,纯属一种自然现象。

闲人不是很有钱,也不很英俊,却很会包装。你绝对很少见到闲人蓬头垢面、衣衫邋遢的样子。或油头粉面,两装革履;或T恤衫,牛仔裤,一身休闲服。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经这样一“装”,确实添了几分潇洒。闲人的飒爽英姿常在校园里穿梭,和一群身着校服、脚穿运动鞋的学生中间,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为了保持这种与众不同的风度,闲人是不会理会温度的。即使在寒冬腊月,你也很少见到闲人身着臃肿的防寒服,所以十分美丽“动人”若逢大雪纷飞的天气,实在难忍,便会把自己如枕头般肥厚的大衣套在自己体面的衣服外面,真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看起来不伦不类,令人捧腹。

要说闲人的成绩名列前茅,那得从成绩单的后面说。闲人好像认为学习与学生这个称谓之间没太大关系,只有大学“苗子”才学习。用阿Q的话说,那是“洋鬼子与假洋鬼子的事”,因此隔三差五旷课上课除了睡觉、看武侠或言情小说外,还会对着小镜子梳头,挤脸上的青春痘,用钱币夹着胡须拔。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除学习外,闲人在体育、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一技之长。在学校举行的其他各项比赛中,成了班里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为班里争得了不少荣誉,这也许是闲人的可爱之处吧。

闲人的消息是最灵通的,若学校有什么计划打算,闲人总是第一个知道。想知道放假时间、补课天数,找闲人去,闲人总有第一手资料。

闲人的想象力是一流的,能从和尚吃素不吃荤联想到和尚是草食动物投胎转世的。要不然,怎会有人喊“秃驴”呢?闲人的口才是一流的,若同你辩论联合国是一个国家,还是几座

大楼,无论站在哪个观点,总是赢家。闲人的文采是一流的,每月都在班里发表几篇百十字的短文。不过题目全是“检讨’、“保证书”之类的。闲人的慷慨也是一流的,无师自通了李太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竟能视金钱如粪土。只要身上有钱不花掉,便会像喉咙里有口痰吐不出来一样难受。兜里的钱“该出手时就出手”,买零食不但白己吃,还要请客;你要不吃,便是不给面子;等到自己身无分文让你买糖葫芦时,它是准没有乞丐相的。

闲人的觉悟很高,不过是间发性的,就像“羊角风”病人发病一样。听到某市长因贪污受贿、玩忽职守被革职判刑,闲人会拍手叫好,还一本正经地学着九斤老太的口吻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从港台影视里看到唐明皇使用电脑上网,慈禧在三室一厅里享受桑拿浴的荒唐情节时,便会大骂导演、演员糟蹋了文化,蹂躏了历史文明,发誓永不再看此类片子,但这些话是很快便被忘掉的,若下次放映时,闲人仍争着买票。听说美法等对利比亚发动战争,他竟趁办公室无人时,把美法等国从世界地图上剪下来烧成灰,这与约旦烧美国国旗来抗议大有雷同之处。

闲人眼里是没有权威的,耶稣不就是马利亚在马棚里的私生子吗?班长在自习课上发他一本《中学生数理化》,闲人乱翻几页,便会一手捏住书角,一边甩一边叫:“让利大出血,本书五折优惠,数量有限,欲购从速。”此时班长只能摇头叹息,不会过问。“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宁可得罪一百个君子,也不可得罪…个小人,闲人虽不是小人,班长也不想得罪。

闲人是有正义感的,能嫉恶如仇,路见不平协力相助。若本班同学受了欺负,他会像“大肚子秋菊”一样,领着受害人去讨个说法。闲人有时也欺负人,好像自己有特权似的。也许闲人太仗义了,因屡犯校规校纪,被学校劝退。

闲人走了,临走时仍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昂头挥手潇洒地与朋友告别,只是夹杂着几许不自然。回家后说自己是因学不会而自愿退学的。

没有了闲人,大家心里好像空荡荡的,看来校园里还是缺少不了闲人的。闲人会消失吗?太阳刚刚升起,风儿吹落了树上的几片叶子,红尘里又诞生出了一拨新闲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闲人是校园里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也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拒绝悲剧

校园里如何会有“闲人”?看了这篇作文你会明了,所谓的“闲人”,是指与校园紧张朴素的学习气氛格格不入的个别分子。毋庸置疑,“闲人”不是“好学生”,他们注重打扮,爱好广泛,热衰小道消息,整天走些歪心思;但同时,“闲人”也是“好少年”,他们拥有文化的责任感、政治的参与意识,还有一股嫉恶如仇的朴素的正义感。一个又一个“闲人”的悲剧在向我们发出急切的呼喊:“闲人”那些宝贵的优点,那追求个性、爱好自由的品质,那活跃的思维与充沛的精力,难道不是每一个少年应该具备的吗?难道不是每一所校园都会渴求的吗?如何将这股充满活力的洪流引入正轨而不是待其泛滥成灾,或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留点儿任性给自己

152343黑龙江海伦红光农场中学 张凯怡

我有足够的亲情,有幸福的家庭,但为什么还不快乐呢?也许是因为我独有了这么多,老天爷必须要拿走一份加以平衡?也许这就是天意?我所遇到的人中不就有不少这样的吗?生活就像事先设计好的一样,一步一步向前走。我呢?我在想我是否要留点儿任性给自己呢?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孩子,长相一般,学习一般,做事成功率一般,一切的一切都一般,我就是一个永远踩在平均线上的女生。我从小到大都是跟着父母的期盼在走,他们让我做什么事,让我穿什么衣服,我就照着去做,从没有脱离这个轨迹自己做主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句话就是在描述我,而且描述得多么贴切、真实。我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父母处处呵护我,疼爱我,奶奶也是十分疼我。我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有足够的阳光、养分和水分,永远不必忧愁风雨,但我永远也走不出这温室,就这样一直被罩在塑料大棚中。我啊,我的自己呢?我是否要任性一回,走出温室,去看看天空、彩霞和自然?

我不喜欢交谈,性格孤僻、内向,就算有一两个好朋友,我也不能打开心扉去“畅饮”,去“痛醉”,这又是上天安排给我的性格吗?我好讨厌命运这样的安排!其实我知道,和那些留守的孩子、流落街头的孩子相比,我足够幸福了,我也很感激上天,感谢它让这个世界上有了我,让我有一双爱我的父母,有一个和蔼可亲的奶奶,有一个调皮捣蛋的小表弟……但既然给我了这么多幸福,为什么又要将我的自由剥夺,将我的活泼湮没?不,我不想当布娃娃一样的乖孩子,我要留点儿任性给自己,我要任性一次!我要展开翅膀,去看一看外面的天空,我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一次。

我要任性一次,一次就好。

(指导老师 李宝山)西湖漫笔

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只在这山水上头,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那开满了各色无名的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险峻的华山……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一到这些名lJ』大川异地胜景,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然而在足迹所到的地方,也有经过很长久的时间,我才能理解,欣赏的。正像看达芬奇的名画《永远的微笑》,我曾看过多少遍,看不出她美在哪里,在看过多少遍之后,一次叉拿来把玩,忽然发现那温柔的微笑,那嘴角的线条,那手的表情,是这样无以名状的美,只觉得眼泪直涌上来。山水,也是这样的,去上一次两次,可能不会了解它的性情,直到去过三次四次,才恍然有所悟。

我要说的地方,是多少人说过写过的杭州。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净,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

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

真是个神奇的湖!

我们整个的国家,不是也可以说是神奇的么?

我这次来领略到的另一个字,就是:“变。”

和全国任何地方一样,隔些时候去,总会看到变化,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都锦生织锦厂在我印象中,是一个狭窄的旧式的厂子。这次去,走进一个花木葱茏的大院子,我还以为找错了地方。技术上,管理上的改进和发展,就不用说了。我看到织就的西湖风景,

当然羡慕其织工精细,但却想,怎么可能把祖国的锦绣河山织出来呢?

不可能的。因为河山在变,在飞跃。

最初到花港时,印象中只是个小巧曲折的园子,四周是一片荒芜。这次却见变得开展了,加上好几处绿草坪,种了许多叫不上名字来的花和树,顿觉天地广阔了许多,丰富了许多。那在新鲜的活水中游来游去的金鱼们,一定会知道得更清楚吧。据说,这一处观赏地带原来只有三亩,现在已有二百一十亩。我和数字是没有缘分的,可是这次深深的记住了。这种修葺,是建设中极其次要的一部分,从它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

更何况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

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想来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吟诗问禅之余,当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希腊画家亚帕尔曾把自己的画放在街上,自己躲在画后,听取意见。有个鞋匠说人物的鞋子画得不对,他马上改了。这鞋匠又批评别的部分,他忍不住从画后跑出来说,你还是只谈鞋子好了。因为对西湖的印象究竟只是浮光掠影,这篇小文,很可能是鞋匠的议论,然而心到神知,想西湖不会怪唐突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