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卷第3期 2010年6月 旅游论坛 Tourism Forum Vo1.3 No.3 Jun.,2010 [旅游文化研究] 广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 任冠文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旅游六要素中,食居其首,可见饮食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着丰富的民族 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如何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展示广西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特 色的同时,提出了加强民族饮食文化研究、重视培养民族饮食文化人才、推进民族饮食与旅游业的结合、走民族饮食现代化 之路、开发医疗保健民族饮食产品、注重广西民族饮食文化品牌的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广西;民族饮食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4—3784(2010)03—0365—05 广西地处我国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全区,气候宜 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这里集中了壮、汉、瑶、苗、 的饮食文化,这其中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意识、思维和 心理,而且融入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及教育、科学 的精神因素。饮食作为一种文化,在今天已是无可争 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仡佬等12个民族,是中 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民族文化多彩缤纷,有 辩的事实。近年来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受到了重视,研 究成果越来越多。但从宏观上给饮食文化下定义的学 者尚不多见,苏荣光先生在其《饮食文化概论》一书中 认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 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 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 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 总和”L1]。作者以为这一定义还是比较全面的,基本可 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以建设 旅游大省为目标,如今已初步形成了“四区(桂北、桂 南、桂东、桂西旅游经济开发区)、一带(桂林至北海高 速公路旅游带)、一龙头(桂林市)”的基本旅游布局。 近年来,广西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有了 很大的提高。但与广西旅游大省的地位仍不相称,原 因之一就在于广西旅游业对食、住、行、游、购、娱各方 面的文化挖掘仍显欠缺,未能充分发挥出丰富旅游资 源的作用。这里仅谈谈广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 的关系。 一以概括饮食文化的内容。但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饮 食文化的定义,其中有些阐述就不能只谈食物,而应 该改为饮食。即应改为“饮食文化是指饮食原料开发 、饮食文化与旅游 利用、饮食品制作和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 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 们饮食生产和饮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 合而成的全部饮食事项的总和”。这样就可避免以偏 概全之嫌。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从人类 产生的那天起,饮食就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 的物质基础。但早期人类的饮食还算不上是文化,那 时候人还不懂得用火,更不知耕稼,茹毛饮血不过是 维持生命罢了。饮食真正形成文化应该从人类懂得用 火以后算起,此时人类对饮食的追求已不单单是维持 生命,而且开始追求好吃。随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饮食文化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旅游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饮食文化在其中自然 也同样重要。据有关调查,在国际旅游消费中,饮食消 的发展,人类对饮食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事实上,饮 食影响了人类文化的发展。由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 等多方面的原因,各国、各地、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不同 费仅次于购物消费,占第二位,而在国内旅游消费中 更据于首位,足见饮食在旅游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旅游者到异地他乡旅行和逗留,为的是满足精神、物 [收稿日期]2O1o-01—15 r作者简介]任冠文(1954一),男,山西太原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365 质上的某种需求,而饮食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在这里饮食早已超越了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目 的,而是体现人们热爱生活、彰显自我、追求高雅、注 重体验、丰富情趣的文化载体和符号,是一项包含着 丰富社会意义的重要文化活动。旅游者在观光、休闲、 八宝饭、乌饭、竹筒饭、五色糯米饭、黄饭、粽粑、糍粑、 油蛋、油茶粉、桄榔粉等;副食主要有血生、鸭酱、鱼 生、酸肉酸鱼、郎棒、蜗牛脍、腌碎骨、烤香猪等;汤类 饮料主要有完瓜汤、田七鸡汤、田七酒、蛤蚧酒、融安 金桔酒、菠萝酒、德胜红兰酒、东兰墨米酒、窑酒、肝胆 购物的同时,更多的要求即是体验文化。饮食无疑是 体验旅游地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到异地他乡观 鸡杂酒、罗汉果茶等。这些饮食不仅风味独特香美而 且不少还具有滋补、健身和治病的功用。如桄榔粉是 赏、品味、享受未曾见过吃过的稀罕饮食,既饱口福又 长见识,是一种生理和文化的双重享受,也是旅游者 的一种需求和认识旅游地文化的重要方式,它能够一 定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理,增加旅游的乐趣和 成功感。 饮食文化无疑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各地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挖掘、开发、弘扬、发 展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对提升各地、各民族文化 的经济价值,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 重要的作用。 二、广西民族饮食文化现状 广西作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这里有 着异彩纷呈的民族饮食文化。由于广西南临大海,北 靠南岭山脉,山深林茂,大小河流纵横,形成无数的平 坝和丘陵,地处热带、亚热带与温带交接处的地理位 置又使这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因此造成了各地各民 族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历史进程、宗教信仰、风俗习 惯的差异及饮食来源、制作、器具、礼俗、饮食观念和 思想等的区别,从而形成了各有特点和风格的饮食文 化模式。由于饮食文化内容博大,这里仅就广西的几 个主要民族有代表性的风味特色饮食做简单介绍。 广西各民族多以稻谷为主食,辅以各种杂粮,如 玉米、林薯、红薯、小麦、荞麦、豆类等。副食则品种多 样,蔬菜类有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菠菜、 萝卜及豆叶、红薯叶、南瓜叶、南瓜花、碗豆苗等。除个 别民族由于宗教信仰原因对某些肉类有禁忌外,一般 禽畜肉都食用。油类则以猪油、花生油等为主。虽然 各民族主副食用料差异不大,但各自的风味特色却不 同。下面以壮、汉、瑶、苗、侗族饮食为例做些说明。 壮族是广西人H最多的少数民族,虽然南壮与北 壮的饮食文化有一定区别,但这主要是受自然环境影 响造成的,人们常讲“十里不同俗”,何况壮族在全国 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又如此之大。但相 似大于差异,这是壮族和其他各民族内部的共同特 点。 壮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其饮食原料行别丰 富,风味食品也特别多,主食主要有南瓜饭、白薯饭、 366 用桄榔树的核心,经捣碎过滤而成的桄榔面粉,用适 量凉水拌匀后置于多层蒸笼中,蒸熟后即成一层薄 片,晾干后切成粉丝,将粉丝放进开水锅中烫熟,再加 入调料,即可食用。这种面食不仅吃时细滑可口、清香 凉爽,而且有清肺解暑、止渴生津功能,对治疗伤寒、 痢疾、咽侯肿痛、小儿疮积、发烧等病症,都有一定的 功效。再如汤类饮料中的完瓜汤,不仅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而且润肠道、助消化、去油腻;田七鸡汤则由于 使用了名贵药材田七,不仅味道异常鲜美,可以强身 健体,而且对贫血、失血、瘀血患者有相当疗效,更适 合于产妇弱者食用。蛤蚧酒是用蛤蚧泡酒而成,有补 气、定喘、强身健体之功效。产于广西宜山县德胜镇的 德胜红兰酒,是用红兰草、糯米、大米为主要原料,并 用含有百分之一矿物质的德胜井水酿造而成,味美醇 香,有提神、补血、补气之功效。肝胆鸡杂酒是指肝酒、 胆酒和鸡杂酒3种,3种酒不仅味美而且肝酒有舒肝 明目作用,胆酒有生津祛热、明目、补肝、养心功能,鸡 杂酒有壮阳补阴、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性功能作用。罗 汉果茶则甘香清甜,消暑止渴,是夏季最好的饮料,且 有消炎润肺、治咳、助消化、抑制哮喘、益肝健脾、提神 生津、降低血压等功效。 汉族(客家人)由于历史上的战乱、饥荒等原因, 从唐、宋开始就有中原汉民族渐次南下来到广西,为 适应当地环境的需要,在吸取当地少数民族饮食经验 的基础上,结合中原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新的独具 风格的客家饮食文化。如现在流行于广西的所谓 “酿”,即将调好味的馅置入另一种食物当中,有酿豆 腐、酿苦瓜、酿茄子、酿萝卜、酿莲藕、酿腐皮、酿辣椒、 酿冬瓜、酿肉皮以至于酿肉丸、鱼丸等,几乎形成了系 列的“酿”菜。再有就是客家人称为艾米果的一种食 品,是用艾草汁揉入米粉当中,再包上馅做成饺子形 状,有鱼饺、蛋饺、信丰萝卜饺等。这些食品都是客家 人怀念故乡,模仿饺子形式创造出来的客家特色饮 食。模仿北方涮羊肉,客家人创造了米酒涮羊肉,在隔 水烫沸的米酒中,加入盐酒、姜汁、味精、辣薯、瓜子 根、千里骑、鸭掌草等调料及草药,将新鲜嫩牛肉及内 脏,切成薄片,氽入其中。不仅肉味鲜嫩脆13,酒香扑 鼻,而且有健脾补肾、清热祛湿、活血壮筋等功效。此 外,客家人创造的汤、茶也颇具特色,如柠檬叶猪肺 汤,将猪肺切成片状,用手挤出猪肺的泡沫,并用水冲 洗干净,然后与柠檬叶一起放入锅内,水煨汤,肺熟后 加入少量食盐调味,有的还加入枸杞。此汤有化痰止 咳、驱风健胃、理气止痛的功效,适于慢性支气管炎久 咳不止、喉痒痰稀、久咳引起的胃痛腹胀满等症。[2]莲 子鸭汤,则有明显的清凉功效。“姜酒鸡”则有去瘀活 血、温中补虚的功效。另外,客家人将萝卜苗用开水烫 后晒干,用来泡的茶,止渴、去热、解暑,是夏季很好的 饮料。 瑶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活跃于长江中游 irsj庭湖一带,以后逐渐向南迁徙,进入广西的瑶族多 居于深山之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饮食文化。首先,靠山吃山是瑶族饮食文化的一大特 点,他们以稻米、玉米及杂粮为主食,红薯、凉薯、芋 头、粟米、糁子、高粱、养麦、木薯、山薯等都是他们的 重要食料。副食品则更多,肉类除狗肉外其它几乎无 所不食。蔬菜则家种、野生都在其食用的范围内。瑶 家的风味特色饮食有很多,如“五色饭”,说五色,其实 是三色,即红、黄、黑。据说与瑶族女子的服饰颜色有 关,黑色代表服装布料的主色,红色代表头巾上的花, 黄色代表衣服上的花纹。糯米的颜色都是用植物的汁 染的,蒸熟后的五色饭,夹杂着植物的清香,颜色鲜 艳,味道香甜可口。无骨板鸭,这种板鸭除了头骨和脚 爪骨之外,其它的骨头已经全部取出,但表面上看就 像一只没有剖开的鸭子。制作时将刎骨后的鸭子肉翻 再外撤上少量食盐,凉干后翻回来。用瘦肉加入适量 姜末、五香粉、酱油,搅拌成肉泥,填入鸭子中,稍微用 力压扁即成。食用时,清蒸、烧烤、油炸均可,既有新鲜 鸭肉的鲜美,又有一般板鸭的腊香,肉嫩可口,老少皆 宜。口 蛋壳饭,这是把鸡蛋或鸭蛋打一个小孔,倒出一 半蛋清和蛋黄,放入淘过的米,然后用香蕉叶包好,放 在炭火中烤熟。这种饭清香可口,营养丰富,最受孩子 和老人的喜爱。美味羊肉席,将宰羊的血接入放了适 量清水和盐的容器中,搅均后结成一块所谓“血旺”。 将羊小肠的第一段粉肠里的一种黄色浓汁挤出来,用 酱碗盛装,作为餐桌上的盐碟,这个碟就叫“羊酱”。煮 熟后的“血旺”和熟羊肉切成的薄片,蘸着“羊酱”吃。 还可以用“羊酱”开汤,佐以羊肝、葱花、蛋,即成“羊粉 汤”。羊骨砸碎捣烂,和玉米粉、芭蕉根混和捣烂搅拌, 捏成一个个的“骨圆”,水煮、油炸、清蒸皆可。“血旺”、 “羊酱”、“羊粉汤”、“骨圆”还有羊肉,就组成了一桌美 味的羊肉席。 苗族,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 胜四个自治县,其余则散居于资源、西林、融安、都安, 环江、田林、来宾、那坡等县境内。苗族菜肴讲究“酸、 辣、香”,常见的有青菜酸、酸肉、酸鱼、酸汤鱼、泡辣 椒、糯米酸辣子、剁辣子、酱辣子、五香鱼、桃花虫、臭 豆渣等。风味饮食如“剖汤”,杀猪后,将内脏洗净切 碎,加上边角次肉,加姜、蒜、花椒等佐料合煮成一锅, 即为“剖汤”。食用时,自己加上准备好的调料,其味道 十分鲜美。“腌胙肉”,制作方法是将肉洗净晾干,把粳 米炒熟舂成粉,用一口小缸,铺一层粉,放一层肉,层 层铺放,缸口用芭蕉叶封住,将缸倒置于地,缸口糊以 黄泥,一般经过大半年就可取食,不必再烧熟。也可腌 制更长B'-J'I可,甚至几十年。启封后的肉胙,透明发亮, 坚硬结实,颜色鲜黄,吃起来清香爽口。“憋汤”有羊憋 汤和牛憋汤两种,而以夏季的羊憋汤为最佳品。制作 方法是:杀羊后,取其粉肠、肺脏,洗净、切碎,拌以盐、 酒、香料。待锅中油水滚沸后,将切碎的五脏六腑倒进 去,盖严,俗称“憋”。待煮熟后,再把羊血、羊胆冲进 去,又盖严,片刻后,揭开锅盖,香气四溢,即可食用。 此汤营养丰富,有一定的养身保健功能。 侗族,侗族主要居住在湘、黔、桂毗邻地区,广西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等县,这里风景秀丽、气候 宜人、物产丰富,为侗族形成民族特色浓郁的饮食文 化提供了条件。“侗不离酸”、“侗不离鱼”是侗族饮食 文化的最显著特征,腌食是最能体现侗族民族特色的 佳肴。腌食既能保存食物的营养价值,又能久放久存, 不会变味变质。侗家户户有自己的腌桶,腌着鱼、肉、 鸭子、蚯蚓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色泽鲜红,肉质细 腻,味道酸辣醇厚,最能开胃佐食。侗家有三大名菜: 鱼生、红肉和牛瘪。鱼生类似于El本料理中的生鱼片, 因为它们都是把鲜鱼净肉后,再切片生食。不同的是 侗族鱼生选用的是1 500克以上的野生河鱼,主要是 鲤鱼、草鱼,而Et本生鱼片多用海水鱼或洄游鱼;做法 也有区别,虽都是取鱼净肉切成薄片,但侗家除了洗 净外,还要用白米酒浸泡2小时以上,泡好的鱼片要 沥干,放入盆中,用盐、蒜泥、葱花、麻油、烧青椒碎、自 制虾干茸、盐酥花生碎、鲜花椒碎、鲜鱼寥叶等拌匀, 才可食用。此菜爽滑细嫩,酸辣可口。红肉是将猪里 脊肉、猪心、猪肝、猪粉肠、猪肚尖等原料切成大件,放 入加热的茶油锅中煎至外焦里嫩,再取出切成小薄 片,放入盘中加少许的盐、橘皮丝和垂油子碎拌匀,再 加人葱花、蒜泥、姜米、花椒面及现烤的煳辣椒面拌 匀,上桌时,再加猪血拌匀,即可食用。牛瘪本是指牛 的胃或十二指肠内还没完全消化的青草及胃(肠)液 367 混合物,这里是指用牛瘪汁烹制的菜肴。fFd家将从牛 胃或十二指肠中取出的生牛瘪,用纱布过滤出杂质, 取净汁液入锅,然后小火加热,边加热边搅动,至其沸 腾时,离火晾凉。牛瘪汁做成后,将牛千层肚、蜂窝肚、 牛里脊、牛腰子、牛小肠分别切成不同形状,加放干辣 椒节、干花椒、姜片、蒜片、鲜山奈和垂油子炒香等香 料,制成汤瘪和干瘪两种菜肴。汤瘪加入适量的茶油、 牛油、牛瘪汁和牛骨汤,辅以马耳朵蒜苗、芹菜节、香 菜节、小茵香菜等,煮沸后加盐即食;干瘪则主要用茶 油炒熟,最后淋人熟牛瘪汁并撒入香菜及小茵香。此 菜不仅味美,而且食用后有助消化、消腹胀、祛火醒酒 等功效。此外,侗族的烧鱼、油茶等也颇具特色。 三、广西民族饮食文化的旅游开发建议 上文中,作者仅是极简单地对广西几个主要民族 的代表性风味饮食做了一点介绍,无法代表广西民族 饮食文化的全貌。如前所述,民族饮食文化涉及民族 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历史进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的差异及饮食来源、制作、器具、礼俗、饮食观念和思 想等各个方面,一篇小文实在无力完成。这里强调几 个民族的代表性风味饮食,只是想说明广西民族饮食 文化的丰富多彩及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各民族广西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 旅游资源,将各族饮食文化与旅游结合,会增加地方 旅游的吸引力,丰富旅游活动的内涵,增强旅游者对 旅游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增加地方旅游收入。 目前广西对民族饮食文化的旅游开发基本上更 多的仍停留在自发阶段。比如,农家乐的饮食中,有些 强调了民族饮食,个别餐馆也推出一些民族饮食,但 真正对民族饮食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研究的,尚不多 见。这不仅对广西旅游业,对广西餐饮业的发展,也是 一个很大的损失。因此,笔者建议: 1.广西应加强对民族饮食文化的研究。首先,摸 清目前广西民族饮食文化的家底,在此基础上对广西 各民族饮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研究与开 发。最好能建立一个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专门研 究、开发民族饮食文化产品。至少也应该设立一批民 族饮食文化的专项科研课题,以促进广西民族饮食文 化的发展。 2.重视培养民族饮食文化人才。现在,广西饮食 文化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中专与大专学校的烹饪 专业。作者认为。民族饮食文化应该成为这一专业的 一个教育与研究方向。众所周知,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推进民族饮食文化发展的使命,非专门人才不能承 担。更何况民族饮食文化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实 368 在需要有人进行专门研究。所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3.大力推进民族饮食与旅游业的结合,突出地方 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饮食在本地的发展,往往会受到 市场的限制,但若能与旅游业相结合,情况就完全不 同。因为源源不断的游客是民族饮食稳定的客源,他 们对异地他乡的民族饮食文化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 不仅希望吃到异地他乡的美味,而且希望体验不同的 饮食环境,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因此,在民族饮食文 化的开发中,要尽量全面详实地搜集关于民族饮食文 化旅游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 事、风土人情等资料,并有意营造民族饮食文化的环 境特征。比如在侗族地区的旅游景点,不仅饭菜要体 现侗族特色,而且餐厅布置也要体现侗族文化,服务 人员的衣着、礼仪、餐具、音乐等,都要体现出侗族文 化的特色,甚至每一道菜肴的介绍都应注入本民族的 文化。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餐,不仅能体验美味的 民族饭菜,而且能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理,达到精神 享受的目的。 另外,民族饮食文化不仅要注意产品的开发,而 且要注意与旅游线路的结合。广西各民族的分布与全 国情况基本相同,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是其特 点,这就为各地区在安排旅游线路时提供了方便。一 条旅游线路尽量将几个不同少数民族景点连接起来, 这样不仅会使旅游者感到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而且 还能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和饮食,也能一定程度地满 足旅游者求新、猎奇和审美的心理需求。 4.走民族饮食现代化之路。著名学者钱学森教授 认为,“作为第六次产业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饮 食工业化,也就是快餐业的发展,它是未来我国饮食 的一项革命,也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E43民族饮食 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要逐步实现工业化。先不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快餐业的要 求,仅对旅游业而言,也需要发展快餐业。比如,一种 特色鲜明、口味纯正、令人回味无穷的民族饮食,旅游 者想要带给家人、朋友,以便让他们亲口尝一尝,或自 己在旅游途中仍想食用,但由于食品不便携带,自然 也只好作罢。其实,民族特色饮食作为一种特色旅游 商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完全可以走产业化的道 路,这不仅对旅游业而且对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 义。 5.与医疗旅游相配合,开发医疗保健民族饮食产 品。中国饮食历来就有“医食同源”的内涵,有“食用、 食养、食疗、食忌”之理论。体现在各民族饮食文化中, 就出现了许多集医疗、保健、养生为一体的饮食。前面 在谈广西民族饮食现状时,笔者已稍有涉及。这类医 疗保健饮食.如果我们加以整理、研究、创新、推广,必 然会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这不仅对广西医疗旅 游的发展,而且对广西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推动作 用。 直没有注意自己饮食文化品牌的建设。作者认为,广 西壮族自治区应该重点打造壮族饮食文化品牌,同时 带动其他民族饮食文化品牌的发展。打造品牌无非两 个途径:一靠质量;二靠宣传。质量不必多讲,宣传当 然主要依靠宣传媒介,但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 合,无疑是一种极有效的宣传途径。因此,下功夫将广 西的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建 6.注重广西民族饮食文化品牌的建设。广西要打 出自己的民族饮食文化品牌,首先,要打出自己的民 设广西民族饮食文化品牌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族饮食特色。现在人们一一提到北京就会想到北京烤 鸭,一提到天津就会想到“狗不理”包子,一提到山东 只要深入挖掘,不断创新,从满足旅游者物质、精神两 方面的需求出发,就一定能促进广西民族饮食文化与 旅游的互动发展。 就会想到鲁菜,一提到四川就会想到JII菜,可提到广 西会想到什么食品呢?广西不是没有好食品,而是一 参考文献: [1]赵荣光,谢定源.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3窦国祥.中华食物疗法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苏胜兴,庞有明,等.瑶族风情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4]李洪渡,张现民.钱学森谈饮食文化[J].文史杂志,2006,(5):37—39 Ethnic Food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angxi REN Guan—wen (College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Fo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ourism activities.Guangxi,the province with the most minority population in China.has rich ethnic food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SO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develop ethnic food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ractively.Revea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xi ethnic food culture,the paper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give a further research,foster the talented persons,combine ethnic food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develop medical healthy ethnic food products.build up the brand of ethnic food culture in Guangxi,ete. Key words:Guangxi;ethnic food culture;tourism [责任编辑:吕观盛] 3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