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 『可北中医2010年5月第32卷第5期Hebei J TCM,May 2010,Vol 32,No.5 十全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97例疗效观察 张艳梅陈沛林 (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妇产科,河北唐山063000) I关键词】 慢性病;盆腔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甲硝唑 【中图分类号】R711.330.58;R97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619(2010)05—0716—01 2008—06_2o09一l2,我们采用十全汤配合西医治 疗慢性盆腔炎97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97例对照观察,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194例均为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妇 产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7例,年龄24~ 44岁,中位年龄35岁;病程为1.0~3.5年,平均2.5年。 对照组97例,年龄20~45岁,中位年龄38岁;病程1.5~ 3.0年,平均2.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妇科治疗学》确定…。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长治市三宝生化 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55)加入0.9%氯化钠 注射液1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甲硝唑胶囊(朝阳富 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4442)0.4 g,每日1次 口服。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十全汤。药 物组成:赤芍药6 g,黄芩9 g,茯苓9 g,泽泻9 g,川芎6 g, 当归9 g,三棱6 g,莪术6 g,制没药6 g,制乳香6 g。目1 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服。 1.3.3疗程于月经前14 d开始服用,14 d为1个疗 程,下个月再行第2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标准治愈:腹痛消失,伴随症状消失,妇科检 查正常,B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停药后6个月无复 发;显效:腹痛消失,伴随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显著改 善,B超提示一侧或双侧附件稍粗;有效:腹痛减轻或伴随 症状减轻,妇科及B超检查包块略有缩小;无效:腹痛及 伴随症状无变化,妇科及B超检查包块无明显缩小 。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2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97例,治愈71例,显效 l3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91%;对照组97 1 河北唐山工人医院泌尿外1科,河北唐山063000 作者简介:张艳梅(1974一),女,主治医师,学士。从事妇产科临 床工作。 例,治愈26例,显效I8例,有效30例,无效23例,总有效 率76.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不良反应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盆腔炎为一组女性内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 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而慢性炎 症为急性过程的后遗症,常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 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而致。慢性盆腔炎病理变化多为 盆腔结缔组织充血、水肿,形成增厚、变硬的瘢痕组织,与盆 壁相连,子宫被固定不能活动 。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生 素治疗慢性盆腔炎,长期应用副作用大,且易复发 。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病、妇人腹痛等范畴,其多 由湿热之邪乘虚内侵胞宫所致。由于湿邪重浊凝滞,客 于冲任、胞中,瘀阻经脉,不通则痛。冲任虚衰,胞脉失 养,不荣则痛。十全汤根据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少腹逐 瘀汤化裁而来。方中赤芍药、黄芩清热凉血,行气活血, 散瘀止痛;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茯苓、泽泻利水消肿,渗 湿泄热;川I芎、当归补血词经,活血行气;三棱、莪术消积 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凋经、消肿利水、散瘀止痛之 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赤芍药、黄芩有消炎、解热、镇痛 作用,且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抑制作用 。 本研究结果表明,十全汤配合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 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易于临床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惠国,梁素娣.现代妇科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5:33—42. [2] 晏咏梅,张艳萍,郭黎.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 西南军医,2009,11(1):56—57. [3]Dur6n—Ramos 0,PMomares—Chac6n UR,Pulido—Garcia LR,er a1.Restorative proctocolectomy with J—pouch reservoir. Experience in a national medical center[J].Cir,2005,73(3): l85—192. [4]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56—260. [5]雷载权,张廷模.中华临床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8:1126,1613. (收稿日期:201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