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比较与借鉴

来源:爱go旅游网
发展研究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比较与借鉴 林成淼 朱坦 高帅 张墨 田丽丽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文章对电子废弃物的定义、特点及回收的意义进行了概述,回顾了中国电子废弃 物回收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回收体系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及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中 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探索与发展现状,分别对日本、德国、荷兰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电子 废弃物回收体系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总结 结合了各国家及地区的举措及中国电子废弃物 回收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环境资源成本;责任分担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166(2015)04--0014-07 dOi:1 0.3969/i.issn.1 003—01 66.201 5.04.003 O弓I言 的共性特点,同时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1)来源分散.社会产生量大。电子废弃物产生主 根据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电子废物污 体主要是消费者.产生主体分散.须通过回收后再进 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电子废弃物(文件中称电子 行批IN:处理 伴随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 废物)指“废弃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及其 废弃物年产生量不断攀升.据学者预测,到2015与 废弃零部件、元器件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有关 2020年.我国电子废弃物年产生量将分别达到 部门规定纳入电子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该定义 613.3万吨和962.9万吨_11 巨大的产生量需要社会 明确了巾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回收对象的范围 电子废弃物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具有再生资源 的重视.加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十分迫切 2)资源N-值较高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多类可再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收路径分析研究” (65121005):天津市应用基础与N-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机理与回收网 络系统设计研究”(141cQN|C08200) 作者简介:林成淼 朱 坦 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循环经济与4g-生资源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循环经济、城市空气颗粒物 污染防治、环境评价与管理、城市生态学 高 帅 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循环经济、N-生资源 张墨 南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环境政策 南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与评价、循环经济 1 4/未来与发展/201 5/第4期 田丽丽 发展研究 生利用材料.相关研究表明.电子废弃物基本是由 回收…对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和包装物.消费 30%的塑料、30%的耐高温氧化物*-n 40%的金属组 者应当将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交给生产者或者其 成的回,其中含有大量的铜、铁,及金、银、钯等贵重金 委托回收的销售者或者其他组织”,明确了生产商、 属.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 消费者等主体的责任.对包括电子废弃物在内的再 3)成分组成复杂。电子废弃物源自电子产品.一 生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年颁布的《废 般以完整的个体产品进行回收.每个个体均含有多 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作为电子废弃 种可再生利用的材料.必须对其进行拆解后方可批 物管理的专项法规.明确了电子废弃物处理资格许 量处理 可制度.计划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此 外,各部委-tg颁布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技术规 系统。如《循环经济促进法》配套的“强制回收名录” 4)潜在污染性。一些电子废弃物含有汞、铅等重 金属及复合材料。如若处理不当.重金属及由复合材 范、指南等 尽管如此。这些法律法规仍未形成完整 料转化产生的其他污染物将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依靠正规处理厂商进行环 9-5未出台,实际执行受到限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境友好处理处置 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厂商的资*r ̄en 5)回收处理产业成本较高。为避免回tt ̄9.k理过 责任,但未涉及生产商、消费者等主体的责任分担, 程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 未起到合理33-配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过程对环境资 理成本较高。在没有相关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企业回 源成本的引导作用 tt ̄4zl:理成本甚至远高过企业经营收益 因此电子废 在资金机制方面.我国已初步建立电子废弃物 弃物回收处理产业的良性发展必须有政策支持提供 处理基金制度 2009-2011年.我国开展家电“以旧 保障。 换新”政策.积极探索电子废弃物资金机制。2012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处置。是缓解我国资源 年.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 与发展相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有效促进资源 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电器电子产品 节约.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生态文明建设 的生产商和进口商应履行基金缴纳义务.确定基金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求的具体体现圈。随 实行专款专用.用于相关补贴及管理支出 2013年 着我国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 度该基金征收额约30亿元.截至2014年底.相关部 逐年攀Yt-.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现实意义也更趋明显。 门先后公布了4批107家补贴企业名单.完善了基 金补贴等相关政策 一。然而.我国补贴水平仍较低、 1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现状 使用管理不甚规范 正规回收处理企业以市场价回 收、处理电-T-废弃物,国家给予一定补贴,由于拆解 建国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对废旧物资 及经营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利润较少.相关企业缺乏 的回收倍加重视.由全国供销总社和物资系统主导 回收积极性 同时.在补贴的过程中仍然缺乏对企业 建立废旧物资回收体系 直到改革开放后,该回收体 的有效监督.存在企业拆解不规范、骗补等违规行 系逐步退出历史.废旧物资回收由民间回收主导.依 为l 4】。。。 靠市场自由发展。此时。各种电子产品开始进入普通 在回收网络方面.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构建 家庭.到21世纪初,主要电子产品得到普及,电子废 适合中国的回收网络 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确定 弃物产生量也随之不断攀Yl-.成为一类重要的废旧 浙江省、青岛市为国家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点省市, 物资 但由于缺乏监管.民间私人回收处理业者忽视 同时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两项废旧家电示范工程同, 环境危害.采用,1t放方法降低电子废弃物处理成本, 探索电子废弃物回收及其回收网络建设。2009年至 使得正规回收处理厂商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回收 2011年试点家电以旧换新以零售商作为回收网点. 市场呈现无序发展 取得积极效果。除此之外,上海、苏州、大连等城市也 伴随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概念在中国被接 由地方政府牵头TF展电子废yi ̄q-m回收网络构建的试 '受并不断发展.加之资源压力增大.对电子废弃物进 点工作 但现实情况.我国电子废弃物仍以民间回收 行有效回收再利用再次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电 为主.民间私人回收处理方法粗放,没有回收网络建 子废弃物回收领域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同 ̄.-j-。也存 设成本.相对正规回收处理企业成本较低,使得正规 在一些问题 回收处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回收困难,运 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一些指导电子废弃物 行步履维艰 回收的法律法规及文件。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 另外.我国正规回收体系中民众参与不够 受回 促进法》规定:“生产列入强制回收名录的产品或者 收历史的影响.电子废弃物一直被作为有价废物进 包装物的企业.必须对废弃的产品或者包装物负责 行转卖.这对电子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带来不利影响。 1 5/未来与发展/201 5/第4期 发展ra ̄=F究 收体系.如图4所示 2国夕I-及我国台湾省电子废弃物回收经验 各个国家及地区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发展和 运行有其内在规律.同时因外部因素影响,存在一定 2.1国外及我国台湾省回收体系概述 的差异。因此.本部分将从制度保障建设、资金机制 以及中国台湾省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进行分 电子废弃物回收在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发展已走 建设以及回收网络建设三方面,对德国、荷兰、日本 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回收体系建设较为成熟 2003 年欧盟颁布 《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 析。2制度保障建设 有害物质的指令》(Rolls指令)和《废弃电子电气设 2_备指令》(WEEE指令),以德国、荷兰等为代表的欧 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制度保障包括保障回收 盟国家依照此两项指令制定各自的国内法.采用延 体系正常运行的法律法规、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优惠 伸生产商责任制度(EPtt)回收电子废弃物.即电子 政策和制度等 产品的生产商或进口商须承担其产品废弃后的回收 责任 德国与荷兰两国以此为指导建立起符合本国 国情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如图1、图2所示 日 在法律约束方面.几个国家与地区基本都制定 了电子废弃物管理专项法律及其配套文件.明确回 收体系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如表1所示。通过法 本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起步也较早.颁布了相 律的强制力监管电子废弃物回收.能有效杜绝非法 关法规.规定了生产商与消费者在电子废弃物回收 买卖、随意丢弃等不合理行为。日本、德国、荷兰相关 法律均明确了电子产品生产商或进口商对电子废弃 过程中的责任.并由生产商主导建立起覆盖全国的 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如图3所示 中国台湾省自 l988年开始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61.经历20余年的 物的回收责任.此外.日本也明确了消费者等其他利 益相关者的责任。我国台湾省的《废弃物清理法》和 《资源回收再利用法》尽管不是电子废弃物管理专项 发展.建立起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电子废弃物回 图1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图2荷兰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资料来源:荷兰Wecycle网站(http://www.wecycle.nl/) 1 6/未来与发展/2015/第4期 发展研究 资料来源:日本环境省官方网站(http://vcww.env.go.jp/) 图4 中国台湾省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资料来源:台湾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官方网站(http://vcwvc.epa.gov.tw/).台湾省资源回收网(http //recycle.epa.gov.tw/Recycle/index2.aspx) 法律,但其规定同样适用于电子废弃物,规定了电子 体系的正常运转进一步提供保障。如日本和我国台 产品的生产商、进口商以及销售商对其销售的电子 湾省都采取措施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全程化追踪.确 产品有回收处理的责任 台湾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保其有效回收 民众在提交电子废弃物时均须填写 根据法律的要求.针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过程的 管理券或联单.民众可通过网络等途径对废弃家电 诸多事物都进行了具体规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 的处理处置进行监督[7]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指导电子废弃物回收工作。 法律的约束或是管理机制与鼓励措施.本质上 除y-法律.相关国家和地区还采取了一些管理 都是将电子废弃物回tl ̄O.k理过程的环境资源成本纳 机制及宣传鼓励措施。提升民众的回收意识,为回收 入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使通过制造销售电子产品获 表1 各国家及地区制度/,?,:lilt建设 国家及地区 电子废弃物管理指导性法律法规 德国 《关于电子电气设备使用、回收、有利环保处理联邦法》 《促进废物循环利用和保障合乎环境承受能力的废物处理法》 荷兰 《白色家电和棕色家电法令》《wEEE管理法令))(WEEE管理办法》 日本 《特定家用电器回收和再商品化法》 中国台湾省 《废弃物清理法》《资源回收再利用法》 17/未来与发展/2015/第4期 发展研究 点.均紧贴民众生活,方便民众提交电子废弃物。各 此.我国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提升民众的环保回 回收点的回收结果也可佐证,市政网络、社区均贴近 收意识.引导民众废弃行为.营造良好的电子废弃物 民众生活,能为民众回收提供便利,如图5、图6所 社会回收环境。相关制度建设也应跟进.规范和约束 示。此外,各国及我国台湾省回收体系中,零售商、邮 局、市政回收点等,均为合作IN点,降低建设及后期 运行的成本 民众的废弃行为 3.4注重信息技术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许多传统产业问题的解 决开辟了新途径.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在注重 3国外及我国台湾省电子废弃物回收对中国的 从制度层面人手的基础上.应积极尝试吸收信息技 术的优势.解决相关产业问题。如应用移动应用平 借鉴 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移动回收平台,对电 3.1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与回收资金机制 子废弃物回收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等.将为电子废 加强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保障和资金机制 完善.建立政府监管机制.从制度层面明确各利益相 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口 参考文献 关者的环境资源成本分担.发掘回收处理企业内生 驱动力 我国台湾省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有效运 行主要原因是其制度建设较为成熟。《废弃物清理 [1]张伟,蒋洪强,王金南,等.我国主要电子废弃物 法》使回收体系有法可依,一系列具体的法规、制度 使法律规定落到实处.保障回收体系的运转。因此. 结合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的现状.应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在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基础 产生量预测及特征分析2013(6):195—199. 刚.环境科学与技术, [2]Elaime W.L.Sum.The recovery of metals from electronic scrapⅡ].j om j oumal of the minerals, metals and matedMs society,1991,43(4):53--61. 上.应加快出台和完善其相关配套政策.使法律落 地 相关法律法规中应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特 别是生产商、消费者等电子产品的实际获益方。应承 担回收处理过程的环境资源成本。第二.政府作为管 理与监督者.对非法处理处置电子废弃物行为应建 【3]朱坦,高帅.生态文明建设与再生资源产业刚.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1):9—11. I41魏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政策实施情 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阴.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1). 立有效监管机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应完 善现行的基金机制等措施.使电子废弃物的环境资 『5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 点及示范项目进展情况[EB/OL】.(2005--09--12). [2015--01--30].http://www.ndrc.gov.cn/fzgggz/ 源成本分担更加合理 适当合理增加电子废弃物回 收处理补贴力度.同时通过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约束 和引导民众将电子废弃物交由正规处理企业.发掘 企业的内生驱动力.促使行业良性发展。 3.2推进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建设 hjbh/200509/t200509 1 2_42089.htm1. 『61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93年度资源回收再 利用g-报[RI.台北:台湾“行政院环境保护署”, 2004:4. 我国应在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回收网络建设 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政府与生产 商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充分 『71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废弃电器 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研究与实践fM1.北京:社会 利用现有资源.以方便民众回收为准则.进行回收网 点的设置 政府应依照相关制度加强对非法拆解等 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向宁,梅凤乔,叶文虎.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 行为的监管力度.生产商负责具体回收网络的建设, 政府通过基金制度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针对中国 国情.回收网点设置可联合零售商、社区、市政系统、 理的管理实践及其借鉴U】.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14(2). [9]Zhang W,Mendoza D,Wennekers C,at a1. From WEEE to R_EEEUniversiteit Delft,20 1 3. 邮政系统等多渠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加回收 效率 在适当情况下,可将民间回收力量纳入回收体 系.实现流动回收,将增强对农村等基础设施不甚完 善地区的回收效率 【R].Delft:Technische [1 0]Dimi EuropeanDefillet,Ly nn Cosyn,Peter Vanderschaeghe.Benchmark WEEE systems in 3.3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引导与约束 民众的废弃行为对电子废弃物回收有重要影 [R】.Sint--Martens--Latem:Mi ̄bius Business l ̄edesign,20 1 3. 响.本文研究的国家和地区对民众电子废弃物的废 弃行为基本都有明确的限制.规定民众有向回收点 移交电子废弃物的义务 民众一般情况下是不获益 的.甚至需要缴纳规定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费。因 1 9/未来与发展/201 5/第4期 发展研罗 Comparison of the Electronic Waste Recovery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LIN Cheng-mia0,ZHU Tan,GAO Shuai,ZHANG Mo,TIAN Li-l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After reviewing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recovery system of electronic waste in China,the article makes a summary of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and problems of the recovery system.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article gives a introduction of the electronic waste recovery system of Japan,Germany,Netherlands and Taiwan,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se countries and regions.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electronic waste recovery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these countrie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Waste Recovery System of China. Key words:electronic waste,recovery system,cOSt of natural resources,responsibility share CLC number:X705 O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0166(2015)04-0014一O7 doi:1 0.39694.Issn.1 003—01 66.201 5.04.003 (上接第29页) Impacts of the Im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 0n the Structure 0f Exporting ln Trade ● 1nlna ● ZHANG Jun,YIN Chu-jie (College of Economics,Jinan University,Guangzh0u Guangd0ng 510632,China) Abstract:With the expanding of trade scale in China,the structure problem of foreign trade has aroused interests.There are various factors affect the trade structure.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mpacts of the im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 on foreign trade structure in China.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orts of high—teeh product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xports of primary products、industrial manufactures and ordinary products in the long term,while having opposite effects on processing trade products.In a whole the im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 benefit the upgrading of trade structure of exports in China. Key words:im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trade structure,export CLC number:F1 14.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0166(2015)04—0025—05 doi:10.39694.issn.1003--0166.2015.04.005 20/未来与发展/201 5/第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