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 1 课 爱祖国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光盘。

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做好歌片(小黑板上抄歌曲、电子琴、录音机、光盘、电视机等,把单旋律歌片向学 生展示)。

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词,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 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2) “风”“雨”的含义?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红旗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

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讨论:红旗代表了什么?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 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 ) 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2. 导入课题《红旗颂》。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 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

2. 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 首歌曲的曲调?

(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 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

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 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

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 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 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 ) 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

4.略听第二主题。

(1)师:仰望五星红旗,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 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的艰苦的战争年 代。

(设计意图: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这第二主题就是处理 成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让音乐告诉我们。

(2)听行进主题。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自信地前进。

(3)再听行进主题。 设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聆听后交流)

(4)师: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分别演唱 红旗主题和行进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速度变化了,节奏变化了,加入了附点节奏。 教 师小结: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

(5)复听“行进主题”,学生做行进动作,感受音乐的坚定自信。 (设计意图:行进主题更适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所以我采用动作感受法欣赏这一 主题。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用动作体验音乐动律,再通过对比法深入 。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欣赏能力) 5.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1)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解放,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共和 国的蓝天上。我们的人民意气奋发,我们的军队坚强如钢。 。 (图片:天安门阅兵式)

(2)聆听“红旗主题“的再现。 听后提问:你觉得重复的是哪个主题?(红旗主题,即第一主题) 再听,有什么变化? 复听生答:情绪更高涨了。

三、完整欣赏《红旗颂》

(1)设问:让我们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听的过程中可以哼唱,可以动起来。并注 意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边听边参与音乐表现。 (2)聆听《红旗颂》

(3)听后交流。

《卢沟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 之又少。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 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在本首歌曲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 三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知识复习 节拍练习 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音乐宝库,试着拍一拍老师给出的这段节奏: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 ‖ (1、学生试拍 2、指生拍掌声鼓励) 同学们拍的都很正确,谁能告诉大家这段节奏的拍号?(四四拍) 很好,那老师圈出的这个节奏是几拍?(四拍,试拍读) 四四拍的节奏中经常出现这种四拍的长音,无论在拍、读还是唱的时候我们都要注意 把时值唱准确。 看来大家的音乐宝库中积累了很多的“珍宝”,希望今天的音乐之旅能更加充实 你的宝库。

二、学习新歌 1、初听感受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

边是和平的坦途。 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庄严。它就是“卢沟桥”

(观看《卢沟桥》歌曲视频) 好听吗?( )

2、按节奏读歌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卢沟谣》(板书) 首先让我们跟随音乐的节拍,把歌词读一下。 (随音乐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四拍长音,要读准确)

3、再听歌曲 接下来,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来欣赏《卢沟谣》,听完请大家从歌曲的速度、力度、 情绪等方面谈一谈你对歌曲的理解?

(看谱欣赏)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 的歌,唱中国精神 的歌。

谁能告诉大家你的理解?

你觉得歌曲的速度怎样的?

(中速)歌曲从头到尾速度有没有变化呢?(一开始 是中速,后来就变成稍慢了)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从歌曲中的速度提示语:稍慢、 渐慢(板书)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那么歌曲速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力度、情绪随之的变化呢?请大家仔细聆听老师 的演唱,听完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4、师范唱 师范唱,重点放在第二段的放慢速度,情绪隐忍、压抑——愤怒——宣泄 (学生描述:力度有时强有时弱,一开始很柔和,很优美,试着哼一哼。后来变 得强了,、、、、、) 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歌谱中的力度记号也印证了我们的结论。mf 在歌曲

中表 示中强,f 表示强,ff 表示特强(板书)结合本首歌曲,在 mf 处我们要唱的柔和、 柔美。f 处要唱的坚定有力量。ff 要唱的振奋激昂。

5、歌曲学唱 构成音乐的各要素之间是彼此相连的,速度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力度、情绪等要素 的变化,在演唱时,我们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变化用你的歌声表现出来。

6、分段学唱、重点乐句教唱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走进卢沟桥,走进那段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抗战、 保家卫国的历史。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的:能用欢乐、活跃的情绪,甜蜜的歌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表演歌曲。 2、才能目的: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示力和发明力,培育学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团结协作的才能。

二、教学重点 在凝听中完全地唱好并表示好这首歌曲。

三、教学难点 第三乐句的歌颂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酷爱之情。

四、教学用具 教学用琴、歌词卡片、小奖品、音乐课件。

五、教学办法 重要采用形象直观性、体验性、探究合作性、综合性教学法,使技巧训练渗透于艺术感 受中,贯串于音乐实践中,让学生在快活中学习。

六、教学手段 采用听歌曲、看影片、说感受、小组赛、编动作等手腕相联合的办法来感知音乐。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听着《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伴奏曲叉着腰跳着跑跳步进教室。

2、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现世界地图。 问:孩子们,这是什么?谁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我们的祖国?

2、课件展现中国地图。 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师:是啊!我们巨大的祖国就象一只昂首啼鸣的公鸡,在这上面绿色的是山岭、草原,蓝色 的是海洋、河流,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祖国的风光吧!

3、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伴奏做背景音乐,同时课件展现祖国的风光图片(如: 长城、故宫、黄河等)和奥运夺金、火箭发射、阅兵仪式等出色片断,让学生观赏。 问:我们的祖国漂亮吗?我们的祖国强盛吗?你们爱祖国吗? 三、揭示、板书并歌颂课题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这首歌,

表情真

挚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能积极参与《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的集体

舞活动。。

3、在创编集体舞的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动作,

并从中

体验创造的喜悦。

4、学习竖笛演奏法。

教学内容 1、本单元以“祖国妈妈”为情感主题,安排了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

爱在心窝

里》两个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

听赏,逐

形成爱妈妈、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音乐活动“唱一唱”和“吹一吹’6、3、2三个音。并

为《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单元 美妙童音

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来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 对比。

2 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3 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的音色及其表现特征,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4 通过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轻快优美的声音,三拍子的韵律。

2 八孔竖笛合奏教学,注意协调性。

教案序号 2 课题 第二课 春来了 课型 新授

一、教学目的:

1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出《春来了》,用歌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唱出三拍子的韵味、连音与断音的 对比。

2 认识3/4拍的拍号,并感受其强弱规律以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进

一步培养学生听吧辨音高的能力,并能用五线谱写出来。

3 通过欣赏,进一步熟悉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唢呐的音色及其表现特征,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4 通过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轻快优美的声音,三拍子的韵律。

2 八孔竖笛合奏教学,注意协调性。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春来了》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

一 组织教学:

1 引导学生说一说上学期所学的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复习1-2支歌曲。

二 放一首乐曲----关于春天的。

1 师: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2 请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说一说你们眼里的春天。

三教新歌《春来了》

1 听音乐《春来了》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2 复习音乐知识

3 每小节三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3 随音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4 学唱歌曲

1)哼鸣歌曲旋律

2)听琴模唱歌曲旋律1---3遍

3)学唱歌词:

注意:娘。看。被都是一字多音。(要多练习)。

符点音符要唱准。

最后的结尾要唱的轻快一些。

四引导学生总结:

《春姑娘》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春满枝头、桃红柳绿的春色图

五边唱歌曲,边踏脚、拍手,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六教师总结,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认真听赏《铁匠波尔卡》,并能与他人合作,用身势动作表现打铁的“趣”与“乐”。

3、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小镰刀》。

4、在接龙视唱的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拍击乐曲节拍,能流畅地识读并背唱《丰收之歌》的乐谱。

教学重点:

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小镰刀》。

教学难点:

在接龙视唱的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拍击乐曲节拍,能流畅地识读并背唱《丰收之歌》的乐谱。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案序号 3 课题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认真听赏《铁匠波尔卡》,并能与他人合作,用身势动作表现打铁的“趣”与“乐”。

3、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小镰刀》。

4、在接龙视唱的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拍击乐曲节拍,能流畅地识读并背唱《丰收之歌》的

乐谱。

教学重点:

能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能模拟剪羊毛的声响及节奏为歌曲伴奏。

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歌曲《我爱我的小镰刀》。

教学难点:

在接龙视唱的活动中,能较准确地拍击乐曲节拍,能流畅地识读并背唱《丰收之歌》的乐谱。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劳动可以创造成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吧。

1、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叮?叮咚

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嚓

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

环卫工人在扫地:刷刷?刷刷

师:我们来读一读这劳动的节奏吧!

2、全班同学读节奏

三、新课教学: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曲,看看这首歌曲中的人们在干?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

剪羊毛的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2、引导学生随节奏做剪羊毛的动作。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小朋友们都在欢乐剪着羊毛,让我们用剪子的“咔嚓”声来模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3、用“咔嚓”声来模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同学分别找一找和唱一唱。

4、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5、全班跟琴唱谱

6、学生轻声读词。

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9、分组互相纠错。

四、参与表现

师:从歌声中,你们觉得澳大利亚的小朋友们在剪羊毛时,心情怎样呢?(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好的,我们就用这样的心情来唱一唱这首歌好吗?

1、引导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3、请同学们上台表演唱。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劳动的人们,还和澳大利亚的小朋友一起剪和羊毛,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嘛?美妙的音乐从房子里传出来,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1、初听《铁匠波尔卡》,学生回答问题。

三、新课教学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请同学们说一说

3、介绍乐曲的曲名、作者。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打铁的时候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多有意思啊,我们用“叮咚”来唱一唱好吗?

4、用“叮咚”模唱主旋律。

5、打铁的节奏:2/4 X XX |X XX | XX XX| X X ||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当当小铁匠吧。

6、全班同学和首《铁匠波尔卡》的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四、参与表现

师:听,《丰收之歌》唱响了!

1、播放《丰收之歌》

师:丰收的时候,我想每一个劳动人民都是很开心的对吗?我们也来为他们庆祝他们的幸福好吗?

2、进行《你唱我唱大家拍》的音乐活动。

五、总结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前面,我们用剪刀参与了剪羊毛的活动,用小铁锤参与了打铁的活动。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劳动工具吗?

1、请同学们说一说

三、新课教学

师:原来同学们还认识这么多的劳动工具啊!那我们听一听,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呢?

1、听范唱《我爱我的小镰刀》。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2、用“lu”模唱歌曲

3、全班轻声跟唱歌曲。

4、全班轻声读词。

5、分声部演唱歌曲

6、全唱全曲。

四、参与表现

师:小镰刀有一些什么样的作用啊?(请同学们自由发言)难怪小朋友们这么喜爱它。我们一起用欢快的声音来唱一唱,好吗?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请同学们上台来表演唱。

五、总结

第四单元 春天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

2、对歌曲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唱准“ ”和“ ”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教案序号 5 课题 第三课 我是草原小骑手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

2、对歌曲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唱准“ ”和“ ”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一起“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进了教室,你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2、看一看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今天,我就带你们到蒙古的大草原上去欣赏一下那里迷人的风光吧。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CAI呈现草原风光)

二、学唱歌曲

1、熟悉节奏

师:大草原可真美呀,许多蒙古族的小朋友都在这里比赛骑马呢,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吧!

(放《我是草原小骑手》范唱)教师带学生按节奏做骑马动作。

2、熟悉歌词

师:我看看谁是细心的孩子,记住了歌词的内容?

(学生回答)

师:没听清也不要紧,我们再来听一遍,我来看看谁听得最认真。

(播放课件,教师巡视,给认真的学生贴小星星)

师:你们听清了歌词的内容吗?

(学生回答)

3、学唱歌曲

师:你们也想成为神气的草原小骑手吗?那可不容易呢,要经过很多难关和考验呢!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好,我决定帮助你们,我们一起来闯过那些难关吧!

a、第一关:模唱旋律(放慢速度)

b、第二关:轻唱旋律(放慢速度)

c、第三关:跟着节奏念歌词(放慢速度)

d、第四关:唱歌词

(1)歌曲处理

师:我刚才听见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唱的(范唱有下滑音的部分),你们也一起来试一试,觉得这样唱好听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试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2)采用师生对唱、小组分角色唱等形式,让学生风趣地演唱歌曲。

三、合作、表现。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呢?请你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四、总结

师:通过你们共同的努力,闯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你们都成为神气的草原小骑手了,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们向美丽的大草原告别吧。

第五单元 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案序号 6 课题 第六课 母子情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妈妈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课堂实录 :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

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着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

(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

(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

(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

(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

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

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

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

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

(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

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妈妈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

2、爱

师:你们知道妈妈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国母亲,要记得为祖国母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第六单元 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 学会演唱歌曲《小伞花》,掌握顿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歌曲情绪。

2、 通过表演、创编、歌唱等艺术活动,让学生体会情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用亲切热情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伞花》。

学习难点:顿音记号的学习。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案序号 7 课题 第七课 友爱之花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会演唱歌曲《小伞花》,掌握顿音记号的演唱,感受歌曲情绪。

2、 通过表演、创编、歌唱等艺术活动,让学生体会情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用亲切热情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伞花》。

学习难点:顿音记号的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

1、同学们,春天到了,阳光明媚,万物都苏醒了,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播放郊游的歌曲,学生律动。

2、放打雷声、下雨声…..快躲到老师的伞下来。

二、体验感受

1、 想一想:遍地的花伞,象什么?变化伞的各种摆放姿势,请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自由地表述(蘑菇、花朵、小房子、摇篮、秋千……)

2、 说一说:你知道的各式的伞及伞的作用?(遮雨、装饰……)

3、 演一演:你有几种持伞的姿势呢?(放肩上、举过头顶、双手拿、单手拿、收拢撑地……)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伞,然后摆出各种持伞的姿势。姿势由学生自己创编或是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创编。

4、 播放背景音乐《小伞花》,打开伞在同学中间按节奏传递。要求学生在音乐声进行表演,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能够听辫乐句,每一乐句换一个造型姿势表演。

二、学唱歌曲,掌握顿音

1、跟随琴声,用LA哼唱旋律。

2、填歌词

3、找难句,解决难点符点四分音符的处理,学习顿音记号。模仿小雨点跳跃的样子,唱一唱带有顿音记号的乐句。

4、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5、男女生对唱

三、表演歌曲, 丰富表现。

1、结合歌曲内容,说说三个小娃娃之间的故事。

2、用自己喜欢的模仿动作或是创编动作来表演歌曲,可采用三人一组或是自由组合等形式进行。

3、 挑选好的小组,示范表演。

五、小结

师:“美丽的小伞”不仅能帮助我们遮阳避雨,还是人类的好朋友,是朋友之间传送友情的纽带,让我们唱起歌祝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分、十六分音符的名称和时值,在音乐游戏中,能根据音符的时值进行自由组合。

2、能与同学合作,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王老先生》。

3、能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学设想:

借助二声部歌曲《王老先生》创设一个情境,用“玩”的形式来实现学习八分、十六分音符的认知、习得过程,然后在“音符之家”的游戏中唱会《王老先生》这首歌曲。

教具准备:

CAI课件、音乐房子2个、小鸡的手卡若干。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农庄里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究竟是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 CAI播放动画短片 )原来是粗心的小鼹鼠吓跑了刚刚下完蛋的母鸡,现在它正要把鸡蛋送还给母鸡的主人——王老先生,让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二、导学铺垫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CAI展示画面:王老先生的家)

师:我们来到了王老先生的家,让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王老先生您好,我们来看您了!)

( CAI 画外音:“喔,是你们呀,欢迎,欢迎欢迎!” )

师:看来王老先生挺喜欢我们的,一连说了两个“欢迎”,让我们学着王老先生来读一读。(要求边拍手边读 “欢迎欢迎欢迎”)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要求边拍手边读 “谢谢,谢谢谢谢!”)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们能用一个词说说你们的心情吗?

(要求按照 XX XXXX 的节奏边读边拍,师板书节奏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学习音符、时值做铺垫的。教师创设一个外出游玩、拜访王老先生的情景,是让学生在“读读拍拍”的游戏中建立起对八分、十六分节奏的感性认识。

三引导掌握

情境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它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CAI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个四分音符)

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师生唱一唱。(要求:按节奏唱出音乐房子上的各个音符)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进行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组合练习

方法:①让课件中的音符做自我介绍。

②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③师生唱一唱。

要求: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知道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方法:①通过讨论,学生手拿带音符的手卡在小组内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

②师生唱一唱

③讨论、评价。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

① 情境

师:王老先生的鸡舍坏了,想请你们帮帮忙。

(CAI展示鸡舍)

师:鸡舍砖块上有音符,买来的砖块上也有音符,只要你能将音符“对号入座”就能修好它了!

② 方法: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③ 做一做

④ 唱一唱

5 学唱《王老先生》

①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呢?

(CAI 出示带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

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错。

② 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CAI 出现第一声部的旋律)

学生跟琴视唱,检查纠错。

③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CAI 播放伴奏带,学生自己试唱歌词。)

④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听,看和你们刚刚唱的有什么不同?(CAI 播放二声部合唱曲《王老先生》)

全班演唱二声部,检查纠错。

⑤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课堂小结

师:王老先生要跟我们说什么?

第七单元 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快乐的节日》

2、《我们大家跳起来》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音乐课上,教师的自身的审美修养及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通过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音乐课则是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大家跳起来》相对于我校三年级同学来说,相对简单些,于是我便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及教师自身的优势,把这堂课设计成融唱歌、欣赏、创作、律动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课,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

一、 恰当运用学生优势,发挥其主体作用

由于我校孩子学钢琴具有优势,而《我们大家跳起来》本身就是一首由巴赫原作改编的短小歌曲。巴赫的小步舞曲学生很多都已弹过,我便安排学生在课堂前、中分别单独演奏,自己也在课堂中弹奏此乐曲,提高他们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拉进与音乐的距离,不但如此,在创编环节中,创编律动又是我校舞蹈选修生小朋友所喜欢、并且较擅长的;我在课堂中恰当利用此优势,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颇高!

二、 创设优雅的音乐氛围

让学生在优雅的气氛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时间,我请一名钢琴学生弹奏《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的第二首小步舞曲,目的是让学生在无意中聆听音乐,充分利用心理学因素,唤起儿童对高雅音乐的向往,运用课外有限的音乐活动时间,让学生接触更多更广泛的音乐题材、体

裁、形式、风格的作品,让音乐艺术成为真正的生活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欣赏音乐的品味!喜欢音乐并享受音乐!

三、 紧抓重点,巧设教学目标

《我们大家跳起来》的教学设计,我充分利用综合课型,通过节奏、发声、唱歌、欣赏、律动、表演等一系列活动,紧紧围绕3/4拍节奏的强弱和巴赫的《小步舞曲》做文章,环环相扣,带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学习音乐,享受音乐。本堂课虽然内容丰富,知识量大,但各种活动的意图却十分明确,并能抓住节奏、旋律主要的东西为“口子”,加强了学生对3/4拍强弱的体验,了解了巴赫生平、巴赫的代表作及小步舞曲的一般特点,会唱了歌曲,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 注重学生的创作培养

二十世纪提倡创新,对于小学生而言,“创作教学”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即是指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发明与创造能力等的一种教学过程。在音乐课中集中表现为即兴演唱(奏)拍节奏,创编舞步,律动……等内容,这堂音乐课创作教学的集中体现是,四三拍舞步表演,创编小步舞舞步,3/4拍节奏练习,旋律接龙等。从点滴做起,破除创作神秘感,使孩子积极投身到集体、个体创造之中。

第八课 家乡赞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

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

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

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

(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

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

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

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

(学生模仿舞

3/4 X X X | X X X |

强弱 弱 强 弱 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

(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

c.选择强弱敲一敲。

(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

b. 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听,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