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A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B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C街上的有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并很为难的样子()说( )您这一问( )我实在不好回答( )撤个谎吧( )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说实话吧( )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故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爭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而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担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成语“摩肩接踵”是指选文中的______句,成语“联袂成云”是指选文中的______句,成语\"挥汗如雨”是指选文中的______句。(填序号)。 (3)晏子为什么举“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例子?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一读,做二做。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你那把________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________着它,走到桥上,把水________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________田了,你高兴吗?
(1)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浇 ②提 ③洒
爸爸,你那把______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______,着它,走到桥上,把水______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______田了,你高兴吗? (2)天上这座美丽的桥是______。
(3)如果我把水洒下来,爸爸高兴吗?为什么?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_______着璧,往后_______了几步,_______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_______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_______。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蔺相如______着璧,往后______了几步,______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______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______。 (2)蔺相如要秦王举行个隆重典礼的原因是什么? (3)请根据人物不同身份对蔺相如的行为进行点评。 ①如果你是赵王,你会说:______。 ②如果你是秦王,你会说: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中山破陋习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呢?”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级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1)“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呢?”不改变原意,请你改为陈述句。 (2)孙中山“生气”是因为______,“心疼”是因为______。
(3)“还不懂这些事”中的“这些事”指的是______,你从妈妈“含着泪水”体会到______。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可以体会到______。
5. 重点段落品析。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树和鸟儿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好朋友即将分离,那么在朗读树和鸟儿的对话时要读出______之情;最后,鸟儿与小姑娘的对话,应该读出鸟儿______的语气。
(2)读了片段,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鸟儿说,请把说的话写下来。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选文中有两个“看”字,第一个“看”表示______;第二个“看”表示______。 A.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B.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2)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说说它在想些什么。 ①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一定在想: ______。 ②唱完了歌儿,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心里一定在想: ______。 (3)我们应该学习鸟儿_______的品质。( )(多项选择)
7.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白杨(节选)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______坚强---______ 动摇---______
(3)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我们了解到白杨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 的写法,借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则是赞美 ______的精神。
8.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_______(放 盯)在自己的_______(坐 座)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怎天它背上都_______(堆 放)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_______(拿 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 (1)找出片段的括号里恰当的字。
(2)“燃眉之急”比喻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
(3)请用横线画出片段中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喜爱的句子。 (4)彭德怀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主要是因为: ① ______。 ②______。
(5)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爱______,更爱______。
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关怀
1934年11月,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同志的指挥下,击溃拦截之敌,向陕北挺进。
一天下午,部队正在赶路,一个伤员忽然倒在路旁,起不来了。贺老总知道后,立即下马跑过去看望。
“快上马吧,小鬼!”贺老总说着,就把马身上的背包等东西卸下来了。然后用手去扶那个伤员上马。那个伤员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叫他,吃力地睁开眼睛,一看是贺老总,就喃喃地推辞:“不行,……不行,这是你的马。” “不,这是革命的马,谁需要谁就可以骑。” “可是……你是首长,我……”
“你是战士,是英雄,是为革命流血流汗的英雄啊!” “贺老总,我……我可以走。”伤员说着就挣扎着要起身。
“别说了,我命令你上马!”贺老总立刻招呼警卫员把伤员扶上马背,自己扛着背包扶着伤员,走在队伍中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击溃______ 拦截______ 看望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用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
(3)你知道贺龙是谁吗?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和小伙伴们开个故事会说说吧!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孔君平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孔______曰:“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1.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身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和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拉着我,背上背着我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痩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提那些往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来,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母亲抱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下来。
(1)请用简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文中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心里很难过?
(3)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从母亲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将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4)默读最后一段,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鸭妈妈孵出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大家都要赶走他。丑小鸭想:“我还是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吧!”
丑小鸭来到小溪边,一会儿捉虫吃,一会儿跑进水里捉小鱼吃,吃饱了,他就练习游泳,练习拍翅膀。
一年过去了,春天来了。丑小鸭拍拍翅膀,啊!自己会飞了。他飞到一个大湖里,低头看见清清的水里是一只天鹅。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大又丑、______、______ (2)用划线的词写一句话。 一会儿……一会儿……
(3)短文有______自然段。 (4)丑小鸭自己学会了______。
(5)后来,丑小鸭变成了什么,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yù xiè)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__看它们咀嚼的样子__那样丑的脸__那样长的__那样安静的态度__它们咀嚼的时候__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mó mò)来磨去__大鼻孔里冒着热气__白沫子沾在胡须上__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选择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卸______(yù xiè)煤 磨______(mó mò)来磨去 (2)在文中横线上加标点。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______看它们咀嚼的样子______那样丑的脸______那样长的______那样安静的态度______它们咀嚼的时候______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mó mò)来磨去______大鼻孔里冒着热气______白沫子沾在胡须上______ (3)找出能体现作者“细细地看”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中看出( )
(4)作者写自己看骆驼咀嚼时“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可见她看得多么______,这段文字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我们还学过她的作品______。
A.《难忘的一课》 B.《我的“长生课”》 C.《窃读记》 D.《落花生》
14. 读一读下面的语段,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骤然——______ 持久——______ (2)找出描写英子神态的词句。
(3)找出描写英子动作的词句。
(4)联系课文分析,我们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
(5)英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15. 读一读,完成练习。
快乐的夏天
夏天是什么?
顽皮的知了说:“夏天是我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可爱的蜻蜒说:“夏天是我在空中自由地飞行。\" 圆圆的荷叶说:“夏天是我穿着绿裙翩翩起舞。”
美丽的彩虹说:“夏天是我在雷雨过后看小朋友们在水洼里放纸船。\" 我说:“夏天是我吃着冰激凌,套着游泳圈,尽情玩耍的季节。\"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自由地______ 歌唱 尽情地______ 飞行 欢快地______ 玩耍
(2)短文写到的事物有______、蜻蜒、______和彩虹。 (3)用横线勾画出“我”在夏天喜欢做的事情。 (4)你觉得夏天是什么?仿照短文写一写。
1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墟里烤成的!维吾尔牧人还喜欢吃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火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据说,吃了这种“库乃其”,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
(1)“馕”字的音序为______,音节______,它的另一个音节是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式?你能再仿写两个句子吗?
(3)“库乃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7.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这个花坛真漂亮呀!上百盆花摆成一个椭圆形,最外圈是菊花,黄灿灿的,像给花坛镶(xāng)上了一道金边。再往里看,是红艳艳的一串红,一盆挨一 盆,花儿朵朵,连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花坛的正中间更别致,那月牙形的、高高竖立的花架子上摆满了天冬草,引来了人们啧(zé)啧的赞叹——“这‘绿月亮’实在太美了!”
(1)这段话重点写了花坛的造型,是按______的顺序描述的。 (2)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两种花。 (3)文中的“绿月亮”指的是什么? (4)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18. 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甲)有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乙)初夏,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
满街满院都是。(丙)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 )。
②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 ),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③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④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将下列短语正确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B.一片片红云中
(2)“开得那么热闹”中“热闹”一词说明了( )。
(3)第①②③段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上波浪线。
(4)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庭院的树的?(填序号)
甲句:______ 乙句:______ 丙句:______ A.树的香味浓 B.树开花热闹 C.树的种类多 (5)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填序号)
19. 阅读课内选段《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 回答问题。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洁 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 飘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决 解除)干渴,(滋养 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空气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1)选择括号里搭配恰当的词语。
(清洁 清澈)______湖水 (回荡 飘荡)______着
(解决 解除)______干渴 (滋养 滋润)______我们的心田 (2)找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第三自然段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4)文中说“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想象一下:“我们的希望”会有哪些?
20. 再读《我和春联》片段,完成下面各题。老师先称赞了我的好学好问,接着给我解释了对联的意思,而且还讲了对联的特点。他说的大意是:对联结构精妙,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寓意很深,给人启发教育;对联又很有文采,可以当作诗来欣赏。
(1)“好”字有两个读音:①hǎo,②hào。文中“好学好问”的意思是______两个“好”字都应该读______。而词语“______”、“______”中的“好”字读另一个读音。
(2)按照上面这段文字的讲解,请将下面左右两边的句子连线,组成对联。 又是一年春草绿______ 红桃开口贺新春 勤劳门第春光好______ 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回大地千山秀______ 和睦人家幸福多 绿柳舒眉辞旧岁______ 日照神州百业兴
(3)第2题中的四副对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写一写。 (4)将第2题中的四幅对联分别抄写到下面文中恰当的位置。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______,______”。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______,______”。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______,______”。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______,______”。诵读着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2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半截蜡烛》片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①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②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查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杰查琳镇定地把烛台增起来”中的“镇定”和文中的慢慢、______ 、______ 这几个词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
(2)用简短的话概括这个片段的内容:一家人 ______。
(3)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4)“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叙的眠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句中,“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中,作者在表现德军的用词造句上感情色彩特别鲜明,请抓住句中最关键的两三处词语或标点,谈该这样写的妙处。
(6)假如你是文中的大儿子,自己用搬柴办法失败后,心里会想 ______ ;妹妹用上楼睡觉转移情报办法成功后,心里会想 ______。
(7)文中有两处问句(第一、二段各一处),这样的句式对于表现人物特点分别起怎样的作用?请任一外简要回答。
2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
人们表演。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这时,它们的表情仿佛也是快乐的。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从这段文字中我感受到了
(1)写出文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忘怀——______ 快乐——______ 独特——______ (2)找出描写大象舞蹈的句子。
(3)这段文字是围绕着哪一句来写的?写下来。 (4)从这段文字中我感受到了______。
23. 默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两只山鹰饥肠辘辘。它们在空中久久地盘旋着,想找到一只兔子或一只山鸡。但是,它们什么也没有找到,连一只老鼠的影子都没有。一只山鹰忍耐不住了,落到山岩上,缩着脖子打瞌睡。
另一只山鹰则继续盘旋着,一圈又一圈,终于,它发现了隐藏在草丛中的一只肥肥的兔子。当它叼着战利品落到伙伴身边时,伙伴羡慕地说:“你的运气真好!”
捉到兔子的山鹰若有所思地说:“也许是吧,不过我发现,运气只会青睐坚持不懈的人。”
(1)先猜猜下列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 ①“瞌”字的读音是______。 ②“睐”字的读音是______。
(2)先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 ①饥肠辘辘:______。 ②青睐:______。
(3)请根据短文的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①“战利品”是指( )。 A.老鼠 B.兔子
②另一只山鹰能够捉到兔子靠的是( )。 A.运气 B.坚持不懈
2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槛条幅,上而写着“煮书”这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 )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辛( )正坐在转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 )爷爷( )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在锅里煮( )不是要煮坏吗( )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我呢?煮热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
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您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辛的情感。还可以牢记文中的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辛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是真有道理呢!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爷爷书房里挂的条幅,上面写的是______,\"我”对它的理解是______。读完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它实际上指的是______ (3)文中用大诗人杜甫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4)概括一下,爷爷是建议\"我\"如何煮书的? (5)阅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2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gēng gèng)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予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lǘ),张抉(mè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xiāo xiào)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为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更______(gēng gèng)道 不肖______(xiāo xiào)主 (2)用自己的话来理解画线句子。
(3)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成语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4)这则古文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_____的人。(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回答)
26.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国)作家______写的______。
(2)“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慈爱______ 赶紧______ 强烈______
(4)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小女孩第______次擦然火柴,眼前出现的幻象是______,表达的愿望是______。 (5)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27. 阅读短文,根据原文填空。
①子曰:“爱亲者,A______;敬亲者,B______。C______,而D______,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天子章第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下——7)
②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E______过它,冰雹曾来F______过它,霜雪曾来G______过它,大火曾来H______过它,暴雨曾来I______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过J______它。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我爱我的祖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下——3)
2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么,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关系呢?人的耳朵能接收声音的信息,眼睛能接收图像的信息,鼻子能接收气味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由大脑统一处理。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就是大脑。同样,要建造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也必须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如今,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听CD,看VCD,唱卡拉0K……要是你的多媒体计算机连接上了贯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还可以在家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那才真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呢!
(1)短文介绍了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是______,电脑的作用相当于______,多媒体系统传递信息的设备相当于______。 (2)电脑的作用有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
(4)文中引用了一个谚语是“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
29. 课外阅读。
爱在心中
一位小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爱?”
老师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言简意赅且生动形象的回答。由于快到放学时间了,老师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要求每一位学生第二天带一样能够表达自己爱的感觉的东西到学校来。
第二天,老师说:“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带来的东西。”
第一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朵花,你们不觉得它漂亮吗?”
第二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只蝴蝶。瞧,它的翅膀五颜六色,多美呀!我非常喜欢它,我要将它制成标本收藏起来。”
第三位学生说:“我带来了这只小鸟,它是从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的。你们看,它多可爱呀!”
在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带来的东西时,老师注意到有一个小女孩始终一声不吭地坐在座位上。原来她什么也没有带来。于是,老师走到她的面前,有点生气地问:“你为什么没有带东西来呢?”
小女孩说:“对不起,老师,我看到了花,唤到了它的香味。我想要摘它,可是我更喜欢它留在那儿,这样花香会持续更长时间,嗅到花香的人也会更多;我也看到了蝴蝶,它拍着漂亮的翅膀,飞来飞去,看上去非常快乐,我不愿意打搅它;我还看到了小鸟,它跌落在草丛里,但是当我爬上树,看到鸟妈妈着急的样子时,我决定将小鸟放回到鸟窝里。所以,我只能带来花的香味、蝴蝶自由飞舞的感觉和鸟妈妈的感激。可是,这些我怎么展示给大家看呢?” 老师眨了眨眼睛,给小女孩记下了一个满分,因为在这么多学生当中,只有这个小女孩意识到:爱不是占有,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呵护。 (1)查字典,写出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 一声不吭 ______ 呵护______
(2)用括号里提示的方法理解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有一个小女孩始终一声不吭地坐在座位上。 (先查出“吭”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一声不吭:______
②老师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言简意赅且生动形象的回答。(查字典或词典)言简意赅:______
(3)为了展示什么是爱,同学们带来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4)小女孩不想摘下花朵,是想______;没有带来蝴蝶,是因为______;没有带来小鸟,是因为______。
(5)老师为什么给小女孩记下了一个满分?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 (6)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呢?
30. 重点段落品析。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在语段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2)用“就是……也……”写一句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