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 常 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大学应用语文》是一门基础课,是以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涵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现代社会从职和交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注重人文精神的建树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是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能力,为学好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2.素质要求
通过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塑造学生的高尚情趣、宽广情怀,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能力和较为宽阔的文化视野;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以适应变化繁复的现代社会,肩负起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重任。
3.技能要求
培养面向基层和服务一线的,有较高鉴赏水平、写作水平、口语表达水平、人文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使学生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大学应用语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人文素养,选取了古今中外的名作名篇,包括诗词、散文、小说、剧本,旨在通过古今中外的名作名篇,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第二部分为职业素养,包括实用口才和应用写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以及应用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做(写)一体化。使学生具备一
定的阅读欣赏能力、文学审美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注重人文素养、擅长以“言”沟通、以“文”达意的应用型人才。
四、教学案例
案例一、《黛玉葬花 》 教学目的:
1.了解曹雪芹及其《红楼梦》。
2.结合高中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赏析《葬花吟》,分析林黛玉的性格,体会《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把握林黛玉性格特点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2.体会曹雪芹坎坷的人生经历。 教学时数 :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了解作者,熟悉作品
曹雪芹(约1715—约1764),中国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今《红楼梦》有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所续。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
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悲愤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2.回忆前学,温故知新
回忆高中时候所学的《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宝玉的性格。 (1)林黛玉
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的不投合。 (2)贾宝玉
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3)《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关系
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3.研读课文,赏析人物
(1)学生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然后由学生概述情节、分析黛玉性格、说说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 。
(2)赏析《葬花辞》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表达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
《葬花辞》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诗篇。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这
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全诗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辞》。可以说,《葬花辞》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是林黛玉的“魂”。
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人”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花虽质本洁却飘落无依,是黛玉的自喻。当“桃飘李飞”之时,“柳丝榆荚”总是正当青春年华,郁郁青青,它们无视桃李花的凋残飘零,自顾活得意气盎然,仿佛是林黛玉生活现实环境中,高洁的遭冷落、摧残、践踏,而鄙俗的却倍受青睐、宠爱的写照。而花鸟之魂正是人魂,“花魂鸟魂总难留”,表述的“人生寄一世,掩忽若飘尘”的漂泊感,犹如困扰黛玉的一条绳索,使她无法摆脱生命不得自由的焦虑和痛苦,走完极其短暂的一生。
黛玉为花垒香冢,正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淖的堡垒,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让其高洁有所皈依,不被污浊沾染。
(3)人物性格
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自爱自怜的形象。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的葬花辞,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父母双亡,孤苦一人,寄人篱下的生活,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4.链接辅助,知识拓展 (1)曹雪芹纪念馆
位于辽宁省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 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著名红学家冯其庸题写馆名。它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的一处纪念馆。
(2)中国《红楼梦》研究会
成立于1980年7月,现有会员三百余人。它是以曹雪芹与《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附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该会宗旨是“团结和组织全国红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国内外业务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红楼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5.课外阅读,鉴赏实践
课后阅读《红楼梦》,进行鉴赏实践。
案例二、计划的写作 教学目的:
了解计划的文体特征,掌握计划的写法,并能写作一份符合格式的计划。 教学重点、难点: 计划的写作。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 问题引导,储备理论 1.什么是计划,为什么要写计划?
(1)计划的概念:计划是单位和个人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学习预先提出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步骤、方法、措施时使用的应用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展工作之前,制定计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2)计划的作用
① 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② 预见困难,及早防范; ③ 使行动统一,步调一致。
2.平常所说的规划、设想、打算等是否也是计划?
(1)计划的名称
计划是个统称,常见的规划、纲要、设想、打算、安排、意见、方案、要点等都属于计划,是根据计划目标远近、时间长短、内容详略等差异而确定的名称。 ①规划。规划是一种时间跨度长,范围广,内容较为概括的计划。例如:《××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②纲要。纲要和规划相同,它们都是各级领导机关根据战略方针,为实现总体目标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事项作出的长远部署。不同的是纲要比规划更为原则和概括,一般只对工作方向、目标提出纲领式要求和指导性措施。例如:《××市2008年经济发展纲要》。
③设想。设想是一种粗线条的、初步的、预备性的非正式计划。相对来讲,其适用时限较长。例如:《××市拓展就业安置门路的设想》。
④打算。打算也是一种粗线条的、其想法不太成熟的非正式计划。相对设想,它的内容范围不大,且考虑的是近期要做的。例如《××学校争创文明校园的打算》。
⑤要点。要点是将计划的主要内容择要摘编,使之简明突出,它适用于时间相对较短的计划。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布置任务的短期具体计划。例如:《××局2007年工作要点》。
⑥方案。方案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部署具体周密,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一般适合专项性工作,其实施往往须经上级批准。例如:《××市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⑦意见。意见属粗线条计划,它适用于上级向下级布置工作任务并提供基本的思路、方法,交待政策,提出要求等。例如:《××公司关于下属企业19××年扭亏增盈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
⑧安排。安排是对短期内要进行的工作所作的计划,涉及的范围不大、内容单一,适用于布置单项的具体工作。例如:《××系第×周工作安排》。
(2)计划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计划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内容分,有工作计划、生产计划、科研计划、学习计划、试验计划等。 按时间分,有远景规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
按范围分,有国家计划、地区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班组计划、个人计划等。
按性质分,有综合性计划、专题性计划等。
按形式分,有文件式计划、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条文加表格式计划。 3.一份计划有哪些组成要素?
计划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计划的标题通常有完全式和简略式两种。
完全式标题,由计划的单位名称、适用时间、计划内容、表示计划这一文体的特定词四要素组成,例如《第五学习小组2005年上学期英语四级考试复习计划》、《××市2003——2005年社区服务发展规划》。机关单位制定重大计划,要经过上级机关审批才能实施的,可先以“草案”“讨论稿”等形式出现,等到审批通过,再进一步修改完善,成为正式的计划。因此视计划文本的成熟程度,还可能出现第五个部分,即在标题尾部加括号注明: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等。例如《××市19××年再就业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
简略式标题,就是省略四要素中的单位名称或适用时间,例如《××市联兴乡党委工作计划》、《学习计划》、《周日生活计划》等。如果是表格式计划,标题可标为《……计划表》或《……安排表》等,例如《与××××集团签约的日程安排表》。
(2)正文 ①正文的内容
计划的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主要写制订计划的依据。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制定计划的依据有:一是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上级的指示和总体的经济形势;三是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的计划在前言部分还说明制定计划的背景条件,有的写明制定计划的目的、意义,有的提出计划的总目标,有的还简要回顾前一阶段取得的成绩等等。不同计划对上述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取舍和侧重,内容简单的计划也可省略前言部分。不论这部分写什么,都要写得简明扼要,高度概括。
主体,一般要写清计划的三要素,即目标与任务(做什么)、办法与措施(怎么做)、时间与步骤(什么时间做)。
目标与任务,首先要明确指出一定时期内的总目标和基本任务,随后应根据实际内容进一步详细、具体地写出任务的数量、质量指标。必要时再将各项指标定质、定量分解,以求让总目标、总任务具体化、明确化。目标与任务,是计划的灵魂,任何计划都要写明计划期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且应写明质的规定和量的要求。
办法与措施,是实现目标任务的保证。以什么方法,用什么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这是有关计划可操作性的关键一环。措施办法包括如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克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如何进行科学管理,对部门人员提出什么具体要求,提供哪些指导意见。所谓有办法、有措施就是对完成计划须动员哪些力量,创造哪些条件,排除哪些困难,采取哪些手段,通过哪些途径等心中有数。这既需要熟悉实际工作,又需要有预见性,而关键在于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行动,只有让具体的实施和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方法切合实际,才便于指导、执行、检查。
时间与步骤,工作有先后、主次、缓急之分,进程又有一定的阶段性,为此在计划中针对具体情况应事先规划好操作的步骤、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及责任人。这部分内容包括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要明确工作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时限,先完成什么任务,后完成什么任务,达到的程度等。计划的各步骤要环环紧扣,时间安排合理,这样才能职责明确、操作有序,执行无误。
结尾,或展望前景,或提出希望,激励大家为实现计划而努力。有的计划也省略结尾。
计划正文的结构通常有以下几种: 段落式——
段落式就是依靠文字叙述,将计划中的各项内容说清楚,形式与一般文章相同。它适合于原则要求多而具体指标少的计划。
条文式——
条文式是目前最常用的格式,就是把计划分成若干条款或部分,通过文字叙述,逐一阐明计划的内容。大型计划一般要分章、节、目来写。中、小型计划常
用序码和小标题来划分层次。条文式计划的主体部分在结构的安排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把目标、措施、步骤分为三部分,依次写明。
第二种也是把目标、措施、步骤分为三部分,但写作时将步骤提前,措施与做法置后,如例文《××市城区出租摩托车、货运出租车及搬运装卸市场整治工作方案》。
第三种是把目标、措施、步骤合起来写,即写完一项任务后,接着就写完成这项任务而采取的措施办法、步骤安排。如例文《2003——2004学年上学期学习计划》。
第四种是把正文分两部分写,“目标”为一部分,“措施”、“步骤”两者合起来为一部分。 表格式——
表格式就是用表格来表达计划内容。表内栏目通常包括任务、执行部门、完成时间、具体措施等方面内容。这种格式适用于时间较短,内容较单一的具体计划。
综合式——
综合式结构综合上面几种形式,既有文字叙述,又有表格。有的以文字叙述为主,附加表格;有的以表格为主,加以文字说明。
正文部分具体采用哪种结构方式,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管采用哪种格式,一般都包含做什么(任务和要求),怎么做(方法和措施),什么时候做完(时间和步骤)三部分内容。 (3)落款
落款写明制订计划的具体时间和署名。制定计划的日期写在标题正下方或正文的右下方。单位名称如在标题中已出现,署名就可省略。
第二个环节 例文分析,理实结合
学生阅读例文,分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分析。
例文1:单位工作计划《××市城区出租摩托车、货运出租车及搬运装卸市场整治工作方案》
该例文由标题、正文两部分组成。
标题由计划内容和文种组成。
正文包括前言、主体两部分。前言交代了制定该计划的依据和缘由,简明扼要;主体用条文式的结构方式,写明了计划的总体要求及工作目标、整治范围及对象 、整治的三个步骤、整治的六点做法,以及整治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具体明确,条理清楚;
例文2:个人学习计划《2003——2004学年上学期学习计划》 该例文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由计划的时间、内容和文种组成。
正文包括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前言交代了制定该计划的缘由,言简意赅;主体用条文式的结构方式,从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部署,内容具体,可行性强;结尾做了补充说明。 第三个环节 提出任务,练习写作
1.根据下面题目中的内容制定一份你当前最需要制定的计划。 (1)学期阅读计划 (2)计算机考级计划 (3)××科目的复习计划
要求:制定的计划要有标题、前言、主体、落款,字数不少于250字 2.根据写作实践,师生一起总结归纳计划的写作要求 (1)预见准确
预见性是计划最明显的特点之一。计划是所有管理职能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它是对未来活动所进行的预先的行动安排,是一种针对未来的筹谋、规划、谋划、策划、企划等。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就是对计划职能最形象的概括。所以,计划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确认。但这种预见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作出的。可以说,预见是否准确,决定计划写作的成败。
(2)针对性强
计划,虽然是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为依
据,根据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而制定的,但计划主要针对的是本单位下一阶段的工作实践。制定计划,目的就是明确本单位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让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明确由“谁”来完成目标任务、“怎么完成”、“什么时候完成”。总之,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针对性强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
(3)目标可行
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在对本单位、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所定的目标、任务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可行性是和预见性、针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针对性强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实施,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就会挫伤执行者的积极性;反过来说,目标定得过低,措施方法都没有创见性,虽然实现很容易,但并不能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所以,制定计划,目标任务的确定要把握好一个“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