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撒哈拉的故事》随笔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不管是了解或者不了解三毛作品的人都听过这几句美丽而有力量的句子。
三毛,一个随性、洒脱的女子。她的故事总能让我忘记时间,沉浸在撒哈拉沙漠中发生的种种故事中。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旅游,背上旅行包去世界看一看。在那个人民追求温饱的年代,三毛果敢的追寻自己心中的绿洲,“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三毛对无意翻看到的《国家地理杂志》中的撒哈拉沙漠,忽的生出了这样一种情感,于是她整理好行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从此开始了她的沙漠之旅。
她在沙漠中《悬壶济世》看不,胆大的给贫穷的撒哈拉本地人看病。在当地开办了一个小小的学校,教她们算术,普及生产知识。居然敢照着书就给法蒂玛接生,尽管当地的习俗不被允许,尽管被荷西拦住了,但是这种胆量又有几个人有呢?最后还是做起了兽医,用指甲油帮邻居补牙。一个有趣、善良的三毛总是给人惊喜。
《娃娃新娘》里仅有十岁的姑卡便因为当地的习俗别她父亲安排嫁与他人,想想一个只十岁的女孩便要嫁人,在新婚之夜时姑卡“-啊-”的一声如哭泣似的惨叫,那么的无助而幽长。“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就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让人愤怒而又唏嘘。
荷西租住的房间,有一个名称叫“坟场区”。房子对面有一大片垃圾场,房间不大,只放得下一张大床、留下进门处手臂长的空间;厨房四张报纸平铺那么大,浴室有抽水马桶、浴缸;地是糊得高低不平的水泥地,墙是深灰色的空心砖,灯泡很小电线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
饶是如此,在荷西着急的询问三毛对房间的第一印象时,三毛还是用近似做作的声音紧张的回答--很好,很喜欢,我们慢慢来布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三毛还是乐观的积极的打造属于自己的家。为这个家布置了极小的冰箱、煤气炉、毯子。接着陆续增加了粗草席、锅碗瓢盆、水桶、扫把、油盐酱醋。
在没有交通工具,路途较远的情况下,拖回一些装棺材的外箱打造桌子、书架、衣架。。。。。
房间的装饰物,大部分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和三毛的巧思。陶土茶具,绵纸灯罩票,现代版画,书籍海报,书法鲜花;深绿色的水瓶、不同的汽水瓶、旧的汽车轮胎、深夜去总督府偷偷挖的花草、坟边买的雕像;零零散散,琐碎繁杂,稍一转变,就把原先贫民窟般的房间妆点的三毛又有了风花雪月的心思。
她们亲手打造的城堡,在通讯社记者赞赏为“全沙漠最美丽的家”宣传下,让三毛陶醉在城堡的价值中,宛若一个君王。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接触了很多小人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哑奴,我对着哑奴有着深深的同情,为他的身体上的不自由,为他最后结局的不好。三毛去镇上的大财主家吃饭时,发现一个极其心灵手巧的孩子,后知后觉他是个奴隶,但是难掩对孩子的喜欢和同情,给了孩子200块钱。当天傍晚,哑奴来了,一定要还这200元,在三毛的再三推
脱下终于收下了,接下来三毛收到了一卷极好的青菜,说起来有些讽刺,三毛借好多东西给不知收敛、得寸进尺的邻居,没人感恩,连身体都属于自己的一个奴隶却知道感恩。之后哑奴正好来了三毛隔壁当奴隶,在其干活期间三毛各种帮衬着他,他也表现出他超出一般奴隶的智慧:“我的身体虽然是不自由的,但是我的心是自由的。”他也是个好父亲好丈夫,三毛给的好东西他都舍不得吃然后再带回去,可怜天下父母心吖,想起了小时候父母什么好吃的都先给我夹。最终哑奴又被转卖了,三毛给了他一堆好东西,他跳下车来,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奔向家中,将这些好东西给自己的妻儿,而他最终还是被捉上了车,远离他的妻儿,去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我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但为他祈求着能早日与妻儿团聚,毕竟那是他在苦难日子中最大的幸福。
撒哈拉的沙漠有什么魔力?能让一个才女,背着背包就来到了异国他乡流浪。在粗犷而贫乏的沙漠中生活六年呢?我想应该是有撒哈拉独特的魅力在吧,或许也说三毛与撒哈拉前世的情缘,牵引着三毛。
如果不是三毛,我就了解不到在遥远的非洲沙漠竟然有那般风俗。
其实,撒哈拉并没有王维笔下的诗意。
这里浩瀚、落后、贫困、寂寞、肮脏,白天很热,夜晚很冷,远离寰宇,与世隔绝,她的邻居们常年用布包裹着,散发着浓浓的体臭;小女孩很早就嫁人了,结婚的过程充满暴力和愚昧;邻居偷她的羊,偷她的水,偷她的菜,还放任羊群踩破她的屋顶;没有正义,善良而美丽的沙伊达被人唾骂,甚至惨遭毒手;去找人帮忙救命,却差点被侮辱;这里毫无的奴隶制度;还有偏见,还有迷信,还有战争... ...这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都贫乏到了极点。
然而,在三毛的笔下却是充满诗意的。
三毛的文字里,没有抱怨,没有愤恨,乐观、热情、勇敢、善良,自己的家里破破烂烂,亲自洒扫、装修,甚至拿装棺材的箱子给自己做了一套家具,依然自得其乐;邻居们借的锅碗瓢盆,从来不还,却也热情不减;给无知的撒哈拉女子讲课,给撒哈拉威人治病,帮助善良的老黑奴一家,冒着生命的危险为沙伊达提供帮助.... ....没有畏惧,没有担忧,将自己的热情和善良播撒在这片沙地上,三毛把这片无垠广袤的荒凉地变成了诗意盎然的伊甸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