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10 则)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子曰:5.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6.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7. 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8.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10.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馀力,则以学文。11.子曰:12.子曰:13.子曰:14.子曰:15.子曰:16. 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17.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
”
也。” 仁。行有
”
君子( 12 则)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三人行, 18.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21.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2.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修身( 10 则)
2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4.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5. 仲弓问仁。子曰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 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26.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9.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0.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
传不习乎?”
31.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33. 32.子曰:子曰:
“知者乐山, 仁者乐水; 知者动, 仁者静; 知者乐,
34. 子曰:
中庸( 5 则)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 “过犹不及。”
35.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 子。”
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37.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 教育( 5 则)
38. 子曰:“有教无类。”
39. 子曰:“默而识(zh门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40.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41.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42.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孝道( 5 则)
43. 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 问孝
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44. 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
45.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 为能养,
不敬,何以别乎?”
46.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47.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诚信( 5 则)
48.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
之哉?”
49.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
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50.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 ”
51.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 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
5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交友( 4 则)
53.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5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 怨而友其
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5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56. 颜渊、季路待。子曰: “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马 衣
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字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
仁爱( 4 则)
57.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58. 樊迟问仁,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5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6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