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在认真学习与落实国家省市“五项管理” 与“双减”政策引领下,以规范教学行为为前提,以学校特 色课程构建为契机,深入开展以理念促进教学有效性,以整 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努 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推进学科 素质教育,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开拓创新, 促使我校的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一、学研互促,聚焦“生本魅力”课堂高效
1 ,明标准,细化“教学常规”:继续深化明确“备课、 上课、听课、辅导”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利用校本培训时间, 带领全体教师学习对标“双减”、“五项管理”及《XX省普通 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查摆问题,认真整改,完善《XXXX 中学备课要求》《XXXX中学作业设置、批改、公示的要求》 等细则,月月落实,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根基扎实。
2,强教学,抓实“课例展示”:开展“聚焦生本课堂提 升核心素养”教学研究,实施“一人一展课”活动一一学科 带头人示范课、组长先行课、亮点展示课、三年内教师三轮 磨课等,人人参与打磨一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学生思 考空间,教会孩子思考、表达方式,确保学生练习的时空,
强化师生、生生互动的精品课。
3 .抓教研,强化“品牌建设”:深化“一级部一品牌” 学科建设,围绕品牌建设,通过一核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题(习惯重培养、作业微改革)三举措(制度跟进、落 实过程、评价跟进),各学科围绕“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生 本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主题开展理论学习、教学案例点评、 教师互动研讨等,通过教研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效率轻负担的课堂,促进学 生素养的提升。
4 .养习惯,精准“年级耙向”:本学期将从两个年级发 展目标入手,进一步夯实学生时间管理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养,各年级督查有侧重,寻求基于学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策 略实施,注重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育人功能,课堂教学紧扣 “生本”,唱响分段乐章,砥砺深耕。
七年级以学习习惯培养为主,注重“听讲、笔记、作业、 改错、总结”五环节过程管理,重初小衔接与基础夯实,重 环节相扣,坚持“零起点教学”,扎实推进学科教学,注重 学科节奏的把握,加大对课堂教学落板和学生的管理力度, 缩小低段差距。
八年级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注重学生的“会听、会做、 会讲、会变”四会学习品质的教育,重视学习意志力强化培 养,实行知识过关测试,避免和减少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生
地学科面向新中考难度降低的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 教学内容当堂清,要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积 极性。
5 .重监控,实施“四项行动”:组织实施干部指向性的 “常规管理督导日”、指导性的“常态教学跟踪日”、指定性 的“年级教学开放日”、单元质检及周质检相结合的“学业 水平诊断日”的“四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 为,通过周督导、日巡查对教师按课表上课、按时上下课、 常态课堂教学、作业布置、批改、检测、专用教室使用等教 学常规要求进行巡视督查,及时反馈和整改,并纳入绩效考 核,提高教学管理实效。
备课设计。继续实行集备组电子共享备课+青年教师手 写特色备课模式,学校每周进行常规备课检查,及时备课诊 断,促进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备课检查将采取教导处 统一安排与联合各学科教研(集备)组长参加的模式进行, 明晰检查要求,准确定位检查内容,做到查中找漏洞,改中 求进步。
课堂跟进。干部包组坚持周周听课制度,继续深化学科 调研和班级调研“三步曲”一一分管干部全程参与被调研学 科(或班教研组)的集备;集备后,由负责干部进入被调研 学科(或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听课,干部办公会进 行碰头小结;干部与集备组(或班教研组)进行面对面交流,
随后进行跟进指导落实。
作业批改。各学科继续抓住学生作业分层这一落脚点, 全面调研、了解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状 态、学习品质等,探索生动、多元、高效的作业方式,从细 微处进行研究,以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为策略,做好作业布 置和批改,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从 而达到提质减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质量分析。指导各学科组以“让学习走向深度一一提升 教学质量有深度”为主题召开过程性检测质量分析活动,从 主要优势、典型错例、归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等方面,结合数 据查摆问题,反思总结。同时,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 科思维素养、德育目标渗透等维度,讨论如何有效的改进教 学,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梳理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真正实现轻负高效的教学目标。
学科活动。继续组织各具特色的学科活动,以学科拓展 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全体学生参与比赛,激发学生广泛的学 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以规范求高效,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助推学生的生动发展。
二、课题引领,彰显“一体双翼”课程特色
本学期,学校立足规范化和特色化,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深入推进“一体双翼”特色课程体系项目研究,构建中重点 强化目标导向性一一分层课程保质量、分类课程展特色、特
长课程扬自信、特需课程促多元,“四类”课程指向学生未 来人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关注自主成长,着力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学校的特色课程项目建设将从以 下四方面展开:
1 .满足多元需求,打造四类特色课程体系。基于前期我 们已经确立的分层、分类、特长、特需的四类课程,学校将 以分层、分类的理念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 需求,课程内容的难度等级、教学顺序、考核方式、教学方 式上开展重构;为满足不同特长学生的发展,在艺术、体育 这两大类课程上将建设对应的教学空间,购置设施、设备和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 求,学校将引入、建设高水平的国际理解课程、STEAM课程 及人工智能课程。
2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分层教学高效课堂。借助信息化、 智能化等手段打造分层教学的高效课堂,将引入基于分层教 学的精准教学管理系统,以数学、英语学科为突破口,大力 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通过“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 作辩思、训练反思、回归拓思”的思维型教学唤醒学生自身 发展内驱力,撬动自身发展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 差异化分组、分层教学,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 层、评价分层,在共同的教学方针下根据个体的差异开展有 效教学,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
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微型化艺术学院和体育学院。 按照尊重差异、订制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打造学生个性、 特长发展的平台,学校将协同民乐团、足球队、创客社团与 优质校外机构、俱乐部合作,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打造拳 头特色社团,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各种艺术、体育、 科技、团队课程,以艺术学院、体育学院为基本运行模式, 配置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
4 .依托教科研课题,提升课程建设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继续推进与市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高校专家进行对接协商 论证,引进专家,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各类平台、资源,以 课题组为课程建设的团队工作坊,按照规范化的科学理念, 开展有序的教学行动研究,形成优质的校本协同教研体系, 在课程价值定位、课程规划设计、课程管理决策、课程整体 推进等方面,逐步提升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能力和品格。
三、智能引领,信息化构建学校教育新生态
1 .依托“2.0计划”,赋能教师新技能升级新课堂。积极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目标,做好老师信息化2.0 培训工作。以教研组为单位,根据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搜集和整理学习资源,不断充实、维护学科教学资源库,为 信息化应用推进提供资源支持。
2 .依托“智能设备”,探索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将现
有电子白板、海大云平台、AR实验室等设备应用于班级中进 行互动教学,确定2-3个学科组试点使用,实现随堂教学测 评和教学互动等活动,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
3 .依托“录播教室”,促进教师对课堂的反思研究。开 展“一师一优课”磨课活动,实施“上课一自观课一上课” 的操作模式,教师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找自己的不足与需 要改进的地方,使上课和观课成为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 的工作链条。
4 .依托“大数据分析”,完善学业评价系统。学校将继 续普及网上阅卷系统使用,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加强教学 反馈,突出评价及时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 略,提高教学成绩。
5 .依托“人工智能”,思维创新助力“做中学”。在充分 利用学校信息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基础上,重点打造机器 人、创客空间、程序设计社团,引进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教 师,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培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