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申报指南
一、支持方向及方式
支持方向:本年度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支持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及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支持方式:分为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和临床专项。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经费原则上每项不超过10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优先支持R&D投入大或R&D投入增长快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临床专项经费每项5万元,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优先支持在省政府与省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二、支持领域 (一)农业领域
蔬菜、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辣椒、石斛、刺梨、油茶、竹、生态畜牧、生态渔业。
重点支持种业自主、植物提取技术,以及贵州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种植、养殖技术.
(二)高新技术产业(第二产业)领域
基础能源、清洁高效电力、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现代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建筑、采矿.
(三)社会发展(服务业)领域 生态环保、资源、安全、服务业. 三、申报条件
(一)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
1。2015年1月1日以来产生的成果,且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植物(微生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
(2)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
(3)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等科技成果;
(4)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结题验收后产生的科技成果。
2.科技成果无异议,知识产权明晰。申报时应标注相应的课题及验收编号、批准号、知识产权证书编号、奖励编号等。
3.申报主体为在贵州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近三年研发(R&D)投入情况作为重要参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其他事业单位可作为参与单位与企业联
合申报,其所属科研人员可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申报时需提供合作协议)。
(二)临床专项
鼓励以服务病人为导向的临床诊疗技术应用与推广。以服务病人情况为主要的衡量依据,鼓励卫生系列职称人员回归临床主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1.申报单位须具备较完善的、可推广的治疗技术体系,优先考虑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三甲医院.
2.项目负责人限卫生系列职称(具有或兼有教学、科研系列职称的人员不在支持范围之内)的临床一线骨干,且年龄55周岁以下[196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申报时须提供有关佐证材料。
3。考核指标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每年完成有关病种疑难患者诊疗工作的数量,提供相应电子病历,为医疗大数据提供结构化数据;
(2)引进吸收2015年以来新产生的新诊疗技术情况; (3)形成规范化诊疗技术方案. 四、申报要求
1.项目负责人按照要求填写项目申请书,将申报书签字页和盖章页扫描后上传到贵州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PDF格式)。
2.项目负责人、申报单位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申请书中不得含有涉密材料。
3.本年度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采取无纸化申请。申请项目时无需提供纸质申报书。
4。项目负责人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受理: (1)承担有两项及以上省科技厅支持的在研项目; (2)申报截止日时有到期未验收项目; (3)同年申报省科技厅两个及以上计划项目; (4)同一项目申报省科技厅两个及以上计划项目。 以上项目不包括平台及人才类项目。
5.如项目申请涉及科研伦理的相关问题,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申请材料中应包含相关的批准材料。
6.企业需填报近三年研发(R&D)投入情况。 五、申报方式及时间
申报方式:本年度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实行网上申报,符合要求的申报单位可以直接申报。
项目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登陆贵州省科技计划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将申报书及附件材料在网上提交到省科学技术厅,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时间:2019年8月19日00:00—10月9日16:00
六、申报咨询 受理咨询:
科技项目管理处吴立刚:0851-8 政策咨询:
1。农业领域请联系农业农村科技处 张敬德:9
2。 高新技术产业(第二产业)领域请联系高新技术处
杨璟:1
3。 社会发展(服务业)领域请联系社会发展科技处 姜夏云: 2 R&D填报咨询:
资源配置与管理处赵阳:1 技术咨询:
贵州省科技信息中心梁正华:0851-
附件:2020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支持领域
ﻬ附件:
2020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
计划支持领域
一、农业领域
1.蔬菜
夏秋错季蔬菜及外销优势品种示范推广;绿色有机蔬菜新品种推广及种植技术成果应用;木本蔬菜丰产栽培技术成果应用;蔬菜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及农药残留物检测等绿色防控技术;蔬菜采后保鲜、加工、冷链物流及包装技术成果应用,蔬菜休闲食品加工技术集成应用。
2。茶
茶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茶树专用肥推广与应用;便携式采茶装备、茶叶智能化加工技术转化;茶食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茶叶提取物技术集成应用;茶枝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优良特种茶品种推广及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
3.食用菌
食用菌菌种扩繁及标准化生产;野生食用菌抚育;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食用菌贮藏、保鲜技术推广;优良食用菌菌材树种推广与高效培育;食用菌精深加工及休闲食品开发技术;食用菌废弃料综合(循环)利用成果推广。
4.中药材
大宗道地特色中药材种质资源、野生中药材抚育、种质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产地加工、质量控制、绿色生产技术、药品二次开发、中药产业链延伸、中药材大健康
产品开发、植物萃取、中药材品种进入“药食两用”名单、中药材质量溯源等成果应用。治疗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的中药民族药成果应用。民族医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的应用。药品一致性评价及药品产业化。药物合成、剂型工艺等产业化技术,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应用,医院制剂研究及工艺技术研究。
5.精品水果
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蓝莓、特色樱桃、地方名李、等精品水果丰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果园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技术集成;水果保鲜、储藏、运输等技术集成;水果精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6。辣椒
辣椒集约化育苗技术应用;辣椒水肥一体化、节水保墒、高效接茬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辣椒制品保质及贵州发酵素辣椒制品加工关键技术应用;辣椒精深加工及功能性成份提取技术应用。
7.石斛
石斛种苗繁育,组培快繁工厂化育苗,仿野生栽培绿色高效丰产种植技术集成应用,产地加工,石斛营养成分分析、提取及应用,石斛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8.刺梨
刺梨优良品种推广;刺梨绿色高效丰产栽培技术集成;
刺梨营养保健成分提取技术应用;刺梨药食两用产品深加工技术推广;刺梨病虫害防控技术应用;刺梨储藏运输成果推广;刺梨副产物综合利用成果转化与应用。
9.油茶
油茶良种推广,油茶组培快繁育苗技术推广;油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应用;油茶功能性成份提取技术应用;油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高品质茶油加工工艺及装备技术推广;油茶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10.竹
竹优良品种及笋用竹优良品种推广及丰产栽培技术;竹产品(如竹炭、竹纤维、重竹集成材、竹建筑模板、竹缠绕复合材料、竹提取物制药、竹源饮品、竹源饲料等)竹材高值化利用;竹材废弃物综合利用;竹笋食品及竹建材产品推广;竹林林下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及应用。
11.生态畜牧
畜禽粪便等高效利用;牛、羊、猪、鸡等动物鲜肉保质保鲜技术推广;牛、羊、猪、鸡等生态及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贵州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提纯复壮;林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蜂蜜、蚕桑等高效种(养殖)植技术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预警技术推广;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应用。
12.生态渔业
喀斯特山区陆基养殖及“稻+渔”种养、鱼菜共生养殖技术集成应用;冷水鱼高效养殖技术推广;特种鱼苗高效“育—繁-推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特色水产(鲟鱼等)养殖技术应用;水体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推广;鱼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推广;水产养殖、捕捞、加工先进设备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应用。
13.其他
饲料及添加剂成果应用;土壤改良和减施增效、污染物阻断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应用;地方特色食品成果推广;优质粮油品种推广;山地农机具装备及技术集成应用;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推广;经济林木加工及开发应用;农特产品加工废弃物再利用技术推广;美丽乡村建设。
二、高新技术产业(第二产业)领域 1.基础能源
“BIM”技术在数字矿山的应用;矸石充填开采;低浓度瓦斯利用瓦斯抽采泵节能提效。
2.清洁高效电力
超低氮燃烧、高硫煤耦合生物质燃烧等高新技术推动火电现役机组的优化转型;煤炭地下气化发电并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相关技术研发及成套装备;充电桩、储能站等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业互联网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示范,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
的综合应用。
3.优质烟酒
微生物高效发酵技术,白酒理化指标智能识别技术及装备,酿酒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新型烤烟烘烤设备。
4。新型建材
装配式建筑智能生产线;新产品在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地下管廊中的应用;赤泥、锰渣、磷石膏等大宗固废在新型建材产品中的应用;保温隔热材料、防水材料产品。
5。现代化工
固体聚磷酸铵,DMPP硝化抑制剂,铝合金抛光专用酸调整剂,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活性氧化钙,磷石膏制水泥,磷镁高效胶凝材料;湿法磷酸直接生产各式水溶性肥;硫化锰渣改性资源化利用制备新能源电池三元前驱体;氟、硅、碘资源综合利用;磷渣综合利用;含氟ODS替代品及碘氟化工精细产品。
6.先进装备制造
多用途无人机,航空发动机叶片;高精度惯性与北斗融合导航系统,导引头、伺服控制机构、特种电源、微特电机、连接器等,北斗产品;新能源汽车、特种车、专用车,汽车发动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电控水泵等核心部件和系统,汽车高效油冷器、散热
器、变速器、电子电器、橡胶制品等零部件;高速工程车、应急救援装备、工程钻机等工程机械,矿井提升机、石油钻采工具等能矿装备,楼站式破碎工作站;智能立体停车库;数控轧辊磨床、数控无心磨床等数控机床,诊断、维护、巡检、装配、医疗体外诊断等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高速精密轴承、高精密齿轮、高端液压元件、高强度紧固件等基础件,高性能铸锻件,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机电组件。
7.基础材料
钢、高温合金、钛、铝、镁、锰、锌等基础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基础零部件、高铁、车轴、弹簧、钢绳等领域和行业的中试和产业化;功能化聚合物复合材料、碳纤维、玄武岩纤维、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聚烯烃复合材料及管型材、高性能橡胶复合材料及助剂等的成果转化;高纯硅、高纯碳、油气开采用高性能支撑材料、钙铜硅系低温共烧陶瓷等中试和产业化;高比容量、高充电电压、高压实密度、高热稳定性镍钴锰三元材料,石墨烯,储能电池用高性能磷酸铁锂、高性能锰系电池正极,高电压钴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端装备用铟合金材料表面镀覆,氧化铝、钛钡系微波介质陶瓷等领域和行业的成果转化.
8.生态特色食品
特色食品精细加工、保鲜、冷链、储运、开发;功能性包装材料与包装技术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分离纯化技
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特色农产品中的应用;复合调味品、保健调味品、民族特色调味品开发应用。
9.大数据电子信息
5G技术应用,密码技术应用,民生数据动态融合,三维电子地图与视频图像投影;物联网技术和产品,道路交通气象、自然灾害监测,光影互动交互,智能标签自动识别、产品跟踪溯源;智能家居,智慧交通;高频高分子聚合物电容器,高功率密度继电器,低弹跳灭弧室,高精度及高稳定性传感器.
10。健康医药
创新药物及仿制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治疗重大疾病的抢仿药、化学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临床医学及转化医学、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成果应用,地方病防控技术及效果评价成果示范推广。临床医学诊断、重大疾病诊疗技术、远程医疗等信息应用的技术研发及应用.具有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用产品应用。
11. 建筑
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海绵城市、循环经济技术应用。
12. 采矿
针对极薄煤层和急倾角煤层的机械化开采方法和装备;煤炭地下气化、充填开采、水力开采;煤矿“110”工法;
井下无人/少人智能采煤工作面;煤炭智能综采设备。
三、社会发展(服务业)领域 1。生态环保
石漠化治理成果应用;生态产业化成果应用;湿地退化生境修复和废弃矿山(点)复垦与修复成果应用;河湖治理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成果应用;水、土壤、农业面源、大气的污染治理与防治成果应用;污水、工业废水、城镇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成果应用;污染物、流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成果应用;河长制背景下桐梓河综合治理、综合评估和可视化成果应用;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
2.资源
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应用,重点支持煤层气、页岩气等资源的开发及高效利用成果推广;贵州优势与战略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推广;针对磷石膏、赤泥、电解锰渣、粉煤灰、煤矸石、生物质建材等大宗固体废弃物高效低成本无害化处理及大规模综合利用技术应用推广。
3.安全
生产安全方面,重点支持矿山安全、煤矿安全及智能化、瓦斯防治等成果应用,煤矿防治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成果推广.社会安全方面,重点支持社会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智能移动终端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处理,应急产业与减灾防灾等成果应用;自然
灾害防治技术装备,高危行业企业、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消防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多灾种全领域防范服务产品,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技术应用。食品安全方面:营养与健康食品研发、绿色食品、天然饮用水特色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的应用,食品安全监管、粮食检验检测、“地沟油\"科学鉴定、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成果应用。
4.服务业
大数据与农业、工业、建筑业、采矿业等实体经济融合成果应用;信息技术在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旅游信息、制造服务、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社交、教育、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方面的成果应用;检验、检测、计量服务成果应用;气象、地震、水利、测绘、环境监测、地质勘察服务成果应用;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服务成果应用;交通运输成果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