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创业能成功,那么几乎每个人都会选择去了。当然,这也仅仅是如果而已。风险是创业过成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很可怕的东西。在它的背后有两条路:一条是有天梯搭建,而另一条则是由黄泉组成。成功战胜风险,那么你就踏上了天梯,离成功的天堂不远了。但是你如果失败了,那么你这次的创业基本就是入黄泉了。运气好,还会有船,不过太少了,这样的侥幸心里还是不要抱的好!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想表达一个观点:“创业就是一个与风险争斗的过程。胜则成,败则亡!”看着很恐怖,事实也确实恐怖,而且还很残酷。胜的人太少太少!因为创业的风险很多。让我们来看看风险界给出的十大主要风险:项目选择太盲目、缺乏创业技能、资金风险、社会资源贫乏、管理风险、竞争风险、团队分歧的风险、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风险、人力资源流失风险、意识上的风险。单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十大风险涉及了创业的所有主要条件。可以说,要是你想真正地创业成功,那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去减小甚至消除这十大风险。这里我着重从素质方面就几个初期影响较大的风险说说。
首先就是项目。要创业,那么你首先就得有个方向,你要从哪方面来创业。这里面的风险主要是因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产生。 从素质方面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就是心性不稳,做事想当然、急于求成。要避免这个问题呢,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选择启动资金、人手配备适当淡的项目。一般来说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说是永无翻身之地。
第二是团队问题。这是创业必须条件。创业团队的好坏往往就决定着创业的成功与否。怎么样才是好的的创业团队呢?在我看来,团队内的人必须得有自己的思想,不然的话就和一个人单独闯没什么差别了。或许在十多二十年前单独创还能成功,然而在市场已经相对很成熟的21世纪,那就非常非常之难了。要求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想法,两到三个人就可以了,太多了容易混乱,反而不利于创业。这也是就是“十大风险”中的团队分歧风险的一部分。当然,仅仅只有想法还不行,团队内还得有人能去做,也就是“技术人员”。因为初期由于资金等问题,肯定不可能就去请员工的,基本都得靠自己干。其实在我看来,初期的团队,在两到三个人,最多四个为宜,在保证考虑全面的前提下又不容易有太多分歧,还能有人做事,只是这样相对比较辛苦而已。
第三就是创业技能(前面的技术人员就包括在内)。这里面涉及的素质就是要务实,不能纸上谈兵,避免眼高手低。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把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创业失败。记得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流的计划、三流的实施与三流的计划、一流的实施,你会选择哪一种?”(别说你是计划和实施都一流,因为刚开始的你几乎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其他人我不知道,不过我肯定会选第二种。虽然二者的结果可能都是一个三流计划,但至少第二种的结果是在我的意料之内(即使意料之外那也只能是往好的方面发展),相比之下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不至于像第一种那么让人措手不及,埋下失败的隐患。要降低这个风险,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大学生应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然后是资金。这个风险在创业初期会一直伴随在创业者的左右。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创办企业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企业创办起来后,又必须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金
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如果连续几个月入不敷出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企业的现金流中断,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相当多的企业会在创办初期因资金紧缺而严重影响业务的拓展,甚至错失商机而不得不关门大吉。从素质方面来讲,我认为其中就涉及到了充分利用的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意识,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手里面所拥有的资金,在保证企业有足够流动资金的同时,不让手里有过多积压资金,造成企业发展减慢。与之相应的就是忧患意识了,针对的就是备用的部分。在我看来,企业与家庭一样,都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保证手里面有一些资金能初步处理这些意外,把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这看似矛盾的二者之间的协调就需要各个创业者自己把握。这也算是筛选之一吧。同时,这也是对创业者是否能灵活利用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方式以及风险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检验。毕竟这和企业以后的发展壮大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接着再来说社会资源匮乏的风险。这个风险在创业初期显现的尤为突出。一个新的企业,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怎么样销售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确切的说,是在少量生产之后。假如在还没找到销售渠道的时候就生产很多,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的产品积压。一旦资金不能及时回笼,企业的生存就将面临巨大挑战。这里面所涉及的素质问题主要就和人际交往相关。对于一个新生企业,在什么口碑都还没有的情况下,销售渠道的获得主要就要靠以前的人际关系。通过熟人打开市场,打出品牌、名气。对此,就要求创业者平时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范围,建立自己的交际圈。最好在创业前可以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以此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人脉。而要获得这样的人脉,那么就要求你平时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有所注意:待人诚恳、随和,不要太过斤斤计较,适当展现自己的品味、才华等。总而言之,就是要让在别人心里留下好的印象、口碑,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除了前面几个和创业初期的风险联系紧密的素质之外,我觉得作为创业者还应具自信和有良好的大局观。前者是主要是说在做决策是要果断,不能犹豫;后者主要是说不能之着眼于眼前,要对国家、社会发展走向、国际前沿信息都有一定的认识。其中又尤其是国家,因为顺应的项目往往都是能够成功,而与之相违背的那么就不用浪费力气了,国内是肯定不能成功的。良好的大局观还包括了企业内部,比如股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财产、分红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留住企业人才的问题。当企业发现很突出的人才的时候,如果福利跟不上,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人才流失。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此就需要创业者有远见,拿出适当部分股权分给下属,以此换得人才长驻和企业长期发张。创业还得有创新意识。对于初期而言,这个主要是在产品方面,不需要很多,只要有一点就够了,之后再去逐步发展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样才能长存。管理系统也一样,不过初期还是以学习为主,推陈创新是好事,但盲目的去做往往就会适得其反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更倾向于毕业后找个好一点的工作的。不过呢,创不创业也不是现在我说看了就算的。说不定以后某个时候有了个什么很适合创业的想法或者创意,那么我还是很可能会走上创业这条路。当然,我会很谨慎。因为我必须考虑家庭,考虑自己是否能承受一旦失败所带来的生活压力。我毕竟是不是一个人,我还有父母,这些不允许我承受太大的风险。而且我以后还会有自己的小家庭,他们还要靠我。到了现在,其实创业与否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了,因为它也是随时间的一个随机变量。以后的事谁能说得清呢!不过,我相信一句话:“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创业也一样,有了前面那些素质的贮备,那么将来真正走上创业这条路的时候才有可能成功。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