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横线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篡(cuàn)改 娴(xián)熟 悄(qiāo)然 殚(dān)精竭虑
B.教诲(huǐ) 潇(xiāo)洒 不辍(chuò) 屏息敛(liǎn)声
C.翘(qiáo)首 落(luò)弟 燥(zào)热 锐不可当(dàng)
D.镌刻(juān) 仲(zhòng)裁 遗嘱(zhǔ) 抑(yì)扬顿挫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对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将华为的包裹转运至美国一事,相关机构表示不会袖手旁观。 ....
B.晚会上他演奏的《二泉映月》,如诉如泣,尽管乐声戛然而止,却让人回味无穷。 ....
C.临近期末考试,各种复习资料相辅相成地堆在同学们的课桌上,形成一座座“小....山”。
1 / 14
D.学生的穿着应该大方简洁,符合身份,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而故意不修边幅。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5、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下面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2 / 14
②因为这一意识对社会的意义很大。
③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④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⑤低碳生活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环境更美,更舒适。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
7、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⑴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⑵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⑶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⑷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⑸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⑹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 /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岳飞论马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①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常奇之/奇山异水 ..B.其初若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C.比行百余里/其两膝相比者 D.若无事然/曾不若孀妻弱子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4 / 14
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3.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①十二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③“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④“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
5 / 14
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⑥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⑨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6 / 14
⑩“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⑪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⑫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⑬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⑭“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⑮“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⑯“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⑰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⑱“娘”我哭着说,“我……”
7 / 14
⑲“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⑳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文轩荐自《莫言散文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
1.文中“我”为白菜“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2.请简要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1)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2)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3.联系全文,说说“坚强的母亲”为什么会“流泪”?“至今想起”“我”为什么“心中依然沉痛”?
4.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试举一例,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老街小面
⑴老街小面,老街人最喜爱的小吃。
⑵貌不惊人的一道面,里头大有讲究。巴掌大的面团,要加一遍蛋、两遍水、九九八十一遍揉,直至面团柔润光滑,再将其抻好。有了年月的师傅手如杆秤,要几两全凭手抓,
8 / 14
眯着眼都不差毫厘!面细,入锅不合盖,多用笊篱来煮,八分熟捞出,冷水凉过,长筷挑起,那面条根根细如银丝,条条绵如垂柳。
⑶老街上,平时跑腿抡膀子的苦力,给人缝补洗涮的婆娘,口袋里有了几个不用救急的铜板,就会带着老人孩子过来,给老人孩子弄碗面,一家老小这就算解了馋。
⑷老街首富海爷,也特好这口。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管家瞧见,不用问,立刻抄起海爷用的正德碗、拎个酒壶,跟着走吧,海爷一准儿想吃小面了!
⑸海爷吃面,总是先喝三口鲜汤开胃,再吃口面、续口酒,面吃完,碗里必留一口鲜汤。最后碗一抬,头一仰,胡须一捋,呼出一口热辣辣的白气。此时,再看海爷的脸,笑起来花白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
⑹这天,面馆孙掌柜隔着几桌人瞅见海爷正往外呼白气,立刻从柜台里头出来,到门口候着,海爷的管家正欲结账,孙掌柜弓着腰作揖道:“海爷,您老的账,早有人结了。”
⑺海爷心想:“必定是刚才哪位东家、掌柜,付账时就手把自己的面钱给付了。”一碗面不值几个钱,无需吆喝。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海爷遂转身,抬脚就走。
⑻此后,隔三差五,海爷又来吃了几次小面,回回都被人预先结了账。海爷忍不住问孙掌柜,“谁啊这是?”孙掌柜说:“我也不认识,这人浓眉阔脸大胡子,来时吃了碗面,狼吞虎咽地拨到嘴里,喊了声好,就是这个味儿!而后就向我打听您,边说边扔了两块银锭给我,说海爷这辈子的面钱,他都包了。”
9 / 14
⑼海爷纳闷了,多新鲜的事儿!哪有光给人掏银子不留名的?
⑽孙掌柜作揖道:“要我猜,定是海爷您早年积德,暗中报您的恩来了。”
⑾海爷微微一笑,哪有报恩报到面馆来的?
⑿转脸,海爷扔了块碎银子给孙掌柜,他再来,就说好意我心领了。我吃面,让别人付钱,这样的面,我吃不香!
⒀几天后,孙掌柜又碰见海爷,赶忙笑脸相迎道:“海爷,那位爷又来了,我把您的话照实告诉他,他那脸沉得像块黑秤砣,愣说您不给面子。您看这事……”
⒁“这样好了”,海爷说,“今后,我来吃面,面钱我照给。他的那份心意,你就记下来,贴到墙上,我吃一碗,你就贴一张。将来,若有老幼病残孤儿寡母的流落到这儿,你就撕一张,替我给人家下碗面。如何?”
⒂孙掌柜点了点头,弓腰拱手,佩服不已。这事,很快传遍了老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吃小面时也学海爷,吃一碗,付两份钱,那一份贴墙上。墙上的纸片,不断有人撕,也不断有人贴,天长日久的,纸片不仅没少,反而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⒃现今,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那时的小面传到今天也变了很多味道。惟有这个吃面的故事,连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在老街百姓的嘴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0 / 14
2.本文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试赏析下列语句。
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
3.小说中写了一个给海爷付面钱却不留姓留名的人,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海爷的形象特点。
四、写作题(40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请根据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名、班级名和老师名。(2)字数要求不得少于600字。(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能写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11 / 14
参考答案:
一
D
C
B
D
A
老骥伏枥 江入大荒流 日暮乡关何处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庭下如积水空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
1.B
2.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2 / 14
3.要善待人才,要为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一个人只有积蓄内力,增长德性,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才能成为栋梁。
三
1.①种白菜时,“我”和母亲对它的关照。②收白菜时,“我对它美味的期待。③卖白菜时,“我”对它的不舍。④当老太太挑剔白菜时,“我”对老太太的恼怒。⑤算账时,“我”对老太太的报复心理。⑥当看见白菜仍在家时,“我”的沉痛心情。
2.(1)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寒冷,①烘托了“我”内心的失望之情,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后文白菜掉落做铺垫。
(2)此句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或连用两个反问句),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痛苦,对“我”的失望之情,责备之心。
3.母亲的一切希望都在“我”身上,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希望“我”不丧失道德的底线,做一个诚实坚强的人,“我”的欺骗行为,让母亲倍感失望,她觉得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所以“流泪”。至今回想起来,“我”的报复行为,不仅欺骗了老太太,也欺骗了母亲。不仅让自己的良心受到谴责,也让母亲觉得丢脸,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所以“心中依然沉痛”。
4.示例一:象征(或借物喻人),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那棵小白菜,其实是用小白菜的成长经历象征了“我”的成长经历。
示例二:铺垫(或伏笔),①用老太太的挑剔,为后文“我”多算一毛钱的报复行为做
13 / 14
铺垫;②用母亲的偏头痛,为后文让“我”算账做铺垫;③用“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为后文揭示真相做铺垫……
1.海爷打听每次帮他结账的人,但是“付账人”没留姓名,海爷把“付账人”的那份面钱记在墙上,留给更需要的人用。
2.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叠词的运用(答出其中一点也可),形象地描写出海爷面对一桌子的山珍海味时毫无胃口不感兴趣,与后文写海爷吃面时的惬意享受形成鲜明对比。
3.①侧面突出海爷形象,写出海爷豪爽热心,仗义助人的性格特点。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好奇心,推动情节发展。③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4.(1)海爷平时没少帮助贫弱的人结账,看出他乐善好施、热道古肠。( 2 )海爷第一次接受别人的付账,“无需吆喝”,之后婉拒每次被人结账,“让别人结账,这样的面,我吃不香!”看出他重义轻利,为人豪爽。(3)海爷把付账人的那份面钱记在墙上,留给更需要的人用,看出他为人仗义,乐于助人,处世变通。
四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