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河南)(原卷版)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河南)(原卷版)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欺侮(rǔ) 晦暗(huì) 翩(piān)然 草长萤飞(yīng) ....B.怠慢(dài) 蓦然(mò) 两栖(qī) 天衣无缝(fèng) ....C.脑畔(bàn) 斡旋(wò) 追朔(sù) 戛然而止(jiá) ....D.羁绊(jī) 怅惘(chàng) 狩猎(shǒu) 消声匿迹(xiāo)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________永世长存。在历史的天空中,当年的烽火连天、金戈铁马已经远去,但________是在世的老兵还是血染沙场的每一位英烈,都值得我们永远________。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英雄人物始终是________历史的精神坐标。 A.功劳 即使 铭刻 标注 B.功勋 即使 铭记 标记 C.功绩 无论 铭刻 标榜 D.功勋 无论 铭记 标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的诗写得酣畅淋漓,感情勃发,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

B.作为伟大时代的共和和国公民,在改革创新中,我们应争做马前卒,杜绝马后炮。 ...C.心远地自偏,我这顶楼的迷你园景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了。 ....

D.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近视患者都应该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5.古诗文默写。(8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睢》) (2)_______________,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3)《马说》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名马不能以千里马著称的遭遇,实则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命运。

(4)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离别歌吟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李白用比喻抒写友人的行踪不定,表达自己的难舍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用比喻宽慰彼此,相信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这就是唐朝的送别诗,在感伤之外,往往还激励劝勉,寄托理想,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盛唐气象。 6.名著阅读。(4分)

“选择性阅读”是本册教材有关读书方法的指导专题。请你结合阅读《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三部书的经验,选择其中一本,联系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你推荐给大家的理由。 依照“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我推荐《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在各自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的那类人,被称为“低头族”。

材料一:

《乎机》的作者刘震云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地写道:“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口下。 材料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1)根据材料和生活经验,请你谈谈“低头族”产生的原因。(2分) (2)阅读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老人摔盘子离席”的看法。(4分)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7分)

细读的妙处

①读书从来就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叶三的乡间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们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紫藤,紫藤上开满了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灿烂、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这些词儿用得越多,才能够形容得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来送水果。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画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得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这耗子,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你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有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远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了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也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每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9.在作者看来,“细读的妙处”是什么?(4分) 10.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分)

11.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3分) ①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②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得出来?说说原因。” ③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了红莲花。

12.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段和第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3分) (材料一)

骆宾王作《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

小明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12分)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②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

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走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④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井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⑤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l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⑥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走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住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⑦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⑧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1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6.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1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7.解释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9.在甲文的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3分)

20.甲文中虚构的桃花源、乙文中所写的大同社会,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们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诗开篇的两句。(2分) 22.请概括该诗第三节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分)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掌声雷动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朋友的建议:埋头苦读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花开的声音;背包远行时,别忘了留只耳朵听听亲人的叮嘱…… 请以“留只耳朵听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