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学生版)
一.边塞诗考点有:
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①对词义的理解。主要是考查正确解
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二、边塞诗的特征:
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1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
(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3.艺术风格和技巧。
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
三、规律特点
1、边塞诗取材内容: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
3.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4、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
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诗风: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花雪月李益)
3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之诗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
4
四、题型初探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兰
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5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 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好处。
(2) 词的一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诗中“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3)就这首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指灵州。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之为受降城。7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请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8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 请概括诗中的人物形象
(2) 请分析这首词中典型的艺术手法。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9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10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