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课本实验再现 影响因素 长度 控制因素 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导体的长度 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导体的材料 演示电路 现象 通过长导体的电流小 分析 长导体的电阻大 结论 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大,电阻越大 通过横截面积小的导体的电流小 通过镍铬合金导体的电流小 镍铬合金的电阻大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横截面积小的导体的电阻大 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横截面积 材料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
拓展训练
1.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发现实验器材中的金属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列的实验探究活动,其中他不可能完成的是( )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b为长度一样的镍铬合金丝,b比a的横截面积大.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大 B.利用此装置只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的关系 C.利用此装置能探究导体电阻大小和横截面积、长度的关系 D.为了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可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压表 3.小明测量不同型号铅笔在纸上涂划所得线条的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1)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两段长为15 cm的线条,在其中一段线条上重复涂划3次,另一段6次;
(2)换用不同型号铅笔重复(1)的操作,得到多组等长等宽的线条,如图;
(3)测出每段线条两端的电阻记录在表中。
2B 4B 6B 8B 9B 含碳量(%)高 低
3 6 ① ① 0.79 0.65 0.67 0.43 0.49 0.28 ① ① 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电阻最小的是( ) A.①
B.①
C.①
D.①
4.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导线的数量及连接可改变),演示板上的金属丝长短粗细都相同,A、B和C都是镍铬丝,D是铜丝、E是铁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中,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电阻越大 ①该装置能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①该装置能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①在图示情况下,用导线连接B、C接线柱,电流表示数将变大 A.①①①
B.只有①和①
C.只有①和①
D.只有①和①
5.“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中使用四根电阻丝,其材料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 A B C D
材料 锰铜合金 镍铬合金 镍铬合金 镍铬合金 长度/m 0.5 0.5 0.5 1.0 横截面积/mm 2灯泡亮度 亮 较亮 较暗 暗 0.8 0.8 0.4 0.4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2)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和转换法。
(3)分别将编号为___________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可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4)分别将编号为B、C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可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有关。
(5)分别将编号为C、D的电阻丝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其得到的实验结论被实际应用到了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中。 A.电压表
B.电流表
C.滑动变阻器
(6)实验过程中某小组同学更换电阻丝后发现小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可用___________代替小灯泡完成实验。
6.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对探究实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了改良,结合实验室所提供的几种规格的导体(如表1),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
导体代号 A B C D E F G 表1
长度/m 1.0 1.0 1.0 0.5 1.5 1.0 1.0 横截面积/mm2 0.2 0.4 0.6 0.4 0.4 0.6 0.6 材料 锰铜 锰铜 锰铜 锰铜 锰铜 镍铬合金 铁
(1)图1中,将三个电阻串联是为了保证________(选填“电压”或“电流”)相等。
(2)在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R1、R2、R3,分别选用A、B、C三段导体。某次读数,电压表V1示数为1.5V、V2示数为0.7V,电压表V3示数如图2所示为________V。由欧姆定律分析得出,电压表示数越大,导体电阻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读数,可得出结论: 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在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选用B、________和________(填导体代号),重复上述操作,可得出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电阻越大。
(4)本实验主要运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模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如果金属丝只有一根,他不能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故选C. 2.答案:C
解析: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越亮,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大,接入的合金丝电阻越小;两根合金丝材料,长度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可以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通过移动夹子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合金丝长度,可以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但合金丝材料只有一种,无法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若小灯泡亮度变化不易观察,可在电路中串联一只电流表,根据电流表示数变化可准确比较两条合金丝的电阻大小.故选C. 3.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重复涂划次数相同时,铅笔的含碳量越高,电阻越小;铅笔的含碳量相同时,重复涂划次数越多,电阻越小,故电阻最小的是①,故D正确,ABC错误。 4.答案:A
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条件下,解析:导体的阻值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就越小,所以本实验可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电阻越小,故①错误;①A、B和C都是镍铬丝,且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第一次可以只将A连入电路;第二次可以将A、B串联后接入电路,所以可以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故①正确;①在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以把A单独连入电路,然后把B和C并联后连入电路,进行比较,故①正确;①在图示情况下,连接B、C接线柱,即把B和C并联后连入电路,此时导体的电阻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将变大,故①正确。故选A。 5.答案:(1)小灯泡亮度(或“小灯泡的亮暗程度”)(2)控制变量法(3)A、B(4)横截面积(5)C(或“滑动变阻器”)(6)电流表
解析:(1)在实验中,电阻的大小是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体现的,灯泡的亮度越暗,说明电阻越大。
(2)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因此要研究
电阻大小与每一个因素的具体关系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体现电阻的大小,这是用到转换法,故本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3)电阻大小若不考虑温度的前提下,要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就要使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保持不变,故选用编号A、B。
(4)编号B、C两根电阻丝,材料、长度都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将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灯泡的发光情况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5)编号C、D两根电阻丝,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不同,把他们分别接入电路中,灯泡的发光情况不同,且编号D的电阻丝比编号C的电阻丝,灯泡发光情况要暗,相当于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C符合题意。大小,与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AB不符合题意,故选C。 (6)更换电阻丝后,小灯泡的亮度不明显,说明电阻丝的电阻太大,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太小,为了完成实验可以用电流表代替小灯泡。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判断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阻值的大小。
6.答案:(1)电流 (2)0.5;大;小 (3)D;E (4)控制变量法
解析:(1)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路处处相等,故三个电阻串联保证了电路相等; (2)电压表读数分析量程和分度值,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故读数为0.5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电压越大,电阻也越大;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小,说明电阻越小;
D、(3)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故选B、E进行实验;
(4)对探究实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改变某一个变量,控制其他量不 变看最终结果是否会有影响,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即本实验采用的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