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沈阳部队 曹 纠正烧伤休克、特别是延迟复苏的病人,需在 短时间内大量补液。确保短时间内输人大量液 体,应使用两条静脉留置针通道,一组通道输胶 体,另一组输晶体及水分。这样晶体及胶体均可 匀速输入,其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明显优于使 用一条静脉通道晶体胶体交替输入者。但不论几 条输液通道,保持输液速度相对稳定十分重要,切 忌忽快忽慢。 大面积烧伤病人需长时间维持输液,为起到 良好确实的固定作用,除用胶布固定留置针之外, 速度等要求更高。由于化学毒性物质对脏器功能 的损害,病人对大量输液的耐受力降低,容易发生 各种脏器并发症,同时其脏器损害的临床表现往 往与休克、补液过量等相混淆。因此,需更细致的 观察病情变化。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将有关监测指标及时、准确、 客观地报告医生以调整治疗。 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尿量和神志较为敏感。休 克时脑组织缺氧,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合作;尿量 可较准确地反映脏器血液灌流情况。对化学烧伤 者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心率、血压、神志等,以监 再缠以纱布绷带。对在躯干等不易固定的部位, 可将针尾缝合固定于皮肤上。静脉留置针进入血 管的长度应适度延长,以防止脱出。对躁动、不能 测肾脏、心脏、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对吸人性 损伤者,应严密观察有无乏氧、呼吸道梗阻,监测 SpO ;呼吸道梗阻为渐进性,早期时常有一过性 配合者,派专人看护输液通道。一旦静脉通道 (特别是深静脉通道)不通畅,不能勉强维持,需 及时更换。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者大量快速输液 会引起肺水肿,尤其在未行气管切开、进行呼吸道 支持的病人其危险性更大。为解决此问题,除医 疗方面放宽气管切开指征外,护士在大量快速输 咽部异物感、喘憋、呼吸困难等,通过变换体位可 缓解,常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病情相对较轻时 容易忽视。 本组4例在休克期死亡。这4例来院时间均 超过20 h,人院前少量补液或无任何抗休克治疗, 发生严重休克:躁动或嗜睡,血压测不到,脉搏 140/min以上,无尿或深酱油色尿。由此可见,大 面积烧伤病人早期静脉补液抗休克十分重要。若 延误抢救时间,必定会导致休克延迟复苏,预后不 佳。 (收稿:20o6一l2一l5修回:2007一—0l—22) 液时要严密观察呼吸、脉搏氧饱和度(SpO )等情 况,如病人出现胸部紧迫感和呼吸急促,要警惕发 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大面积化学烧伤病人需警惕化学毒性物质的 吸收,所以需特别注意脏器功能的保护及促进化 学毒性物质从体内的排出。因此,需要的液体量 较同等面积的热力烧伤多,对静脉通道通畅、输液 老年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宁毅军 王丽娜 柴若楠 关键词低血压,体位性. 老年护理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突然改变,压力感 受器调节障碍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是老年人晕厥 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l2月至2006年l0月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本组62例中,男60例,女2例,年龄 我们对62例老年住院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进行观察,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 果,报告如下。 75—90岁。62例中高血压l6例,陈旧性心肌梗 死l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l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3例,心房纤颤2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 血不足4例,脑梗塞4例,慢性支气管肺炎并肺内 感染3例,糖尿病2例,尿毒症l例。 I 沈阳军区总医院综合一科2 65651部队 I 10016 62例中,每人用药4—8种,多为扩冠、降压、 利尿等药物,如硝酸酯类、血管转换酶抑制药、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沈阳部队 曹 ・273・ 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噻嗪类利尿药。 下肢锻炼,防止下肢肌肉失适应性;保持病房温度 不过高;采用高至腰部的下肢弹力袜,尤其下肢静 脉曲张者,以利静脉回流,站立时使用,平卧后则 取下;鼓励病人进行深而慢的呼吸运动,促进静脉 回流。 1.2观察方法受检者平卧休息,于清晨起床前 5:30、午睡起床后14:00、晚睡前21:00,用水银柱 式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测定卧位血压后让受 检者站立,用同一血压计测量同侧上肢立位血压, 分别记录1 min、3 min、5 min。测量卧立位血压的 同时分别数脉搏1 min,询问和观察体位改变后有 无头昏、眼花、心慌、站立不稳等症状。用卧位血 压减去立位血压,收缩压I>20 mmHg,舒张压 3.2预防措施①指导分几部缓慢起床,首先抬 高头部,半卧位以减少血压变化,再在床上坐几分 钟,将腿悬在床边片刻,待稳定后再扶至床边缓慢 站起;离床时,床边应预备椅、凳或其他扶助的设 ≥10 mmHg,即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 备,以备急需。②日常活动少站立,少弯腰。长时 2结果和原因分析 间站立因不用肌肉泵,容易使血液积于下肢,回心 血量减少而诱发低血压。弯腰后突然直立时由于 本组62例中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有症状36 调节系统不能充分做出反应,容易发生体位性低 例,占58%;无症状26例,占42%。老年人因神 血压。由坐位变换为直立位,或活动中由蹲位变 经调节功能差,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等原因而 换为站立位情况时,均应逐渐适应慢慢转换,不可 较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一定因素的诱 操之过急。③餐后不宜立即活动,至少要休息 导下,体位性就更容易发生。①餐后血液积于内 30 min。④患高血压、冠心病、抑郁症者应在医生 脏,使循环血量降低,若起立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指导下用药,选择无体位性低血压副作用的药物, 的发生。②久站后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③排尿 以采用发挥作用缓慢的缓释药物为宜。 性低血压:多因排尿后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 3.3加强教育应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有关体位 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突然晕厥,2~3 min 性低血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病人如何预防 后恢复正常。④热水浴之后,在体位变动时容易 体位性低血压。要警惕在下列情况下易发生严重 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直立位或者由卧位突 体位性低血压:①餐后30~60 min;②服降压药后 然起立变为直立位时。 1~2 h;③后半夜起床;④洗热水澡后站立,应该 3护理对策 严加防范。特别告诫病人,一旦出现眩晕、视力障 碍,应立即躺下。 3.1提高病人的耐受性帮助病人在床上进行双 (收稿:20o6—11--28修回:2007—02—O5) ・个案报告・ 左纵隔血管瘤1例 断、结扎,切除瘤体。术后病理诊断:(左后纵隔)血管瘤。 患者如期拆线出院。 李志坚 李光哲 2讨论纵隔血管瘤临床上少见,约占纵隔肿瘤1%,包 括良性血管瘤和恶性血管内皮瘤和血管肉瘤,其中以良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因胸闷、咳嗽1个月于 性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常见于成年人前上纵隔内,女性 2005—10—07入院。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位 较多。本例纵隔内血管瘤源于椎间孔,需与神经源性肿 x线片示: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左后纵隔 瘤鉴别,术前若行增强CT检查,鉴别不困难。纵隔内血 内占位性病灶。术前诊断:左后纵隔肿瘤。全麻下行左 管瘤若生长迅速可压迫上腔静脉、胸导管、迷走神经、膈 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左后上纵隔脊柱旁第2肋间有一 神经、胸膜等,引起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霍纳综合征、膈 2 cm×3 cm×4 cm肿物,质软,边界清,有完整包膜,可活 肌麻痹、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动静脉 动,基底部源于第2胸椎椎问孔,挤压后肿物缩小明显。 瘘、瘤体破裂出血。因此纵隔血管瘤经发现应尽早手术 沿瘤体切开壁层胸膜,钝性分离瘤体,瘤体基底部钳夹切 治疗。 }第209医院外一科157011 (收稿:2007—03一l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