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样的台词才是好台词?(第778期)

来源:爱go旅游网
什么样的台词才是好台词?(第778期)

编剧帮专栏作者刘开建/文 小木匠/编辑什么样的台词才是好台词?什么样的台词是不好的台词?不好的台词为什么不好?怎样才能让台词变得更好?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不好的台词?

什么样的台词是不好的呢?不好的台词,一般有以下特点。 (1)功能性台词

这是不好的台词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台词完全是功能性的。什么叫功能性的台词?就如同我们现在对于功能手机的描述,手机嘛,就是能接打电话发短信,我们叫功能手机,而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接打电话只是最基本的功能,除此之外还要能上网,玩游戏,看书看视频听音乐,高清拍照。 台词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透露信息,通过透露信息来制造场景冲突。但是这只是台词的基本功能,如果台词仅仅只剩下这个功能,那就是功能性的,那这样的台词就会苍白无力,对白没意思,场景不好看。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在之前的文章《解码话题剧的创作思维》中,我们提到了直来直去的为冲突而冲突的场景的设计做法,而这同样也是这种功能性台词的做法,在这里我们依然用这篇文章中的案例来做说明。

案例:小明带女友小晴回家

场景介绍小明带着女友小晴回农村老家,要让农村的父母见见自己交往好几年的女朋友。结果小晴来到小明家,看着小明的农村的家,觉得十分寒酸,而小明的母亲则像查户口一样一再问小晴的家庭情况,小晴话里带刺,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一边暗讽小明家里土气。

小明母亲心里不悦,暗讽小晴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吃饭的时候,小晴发现小明母亲准备的饭菜太咸,故意夸张说吃不下去,假装呕吐,说饭菜不干净。

小明母亲看不惯,发了脾气,说小明没眼光找了这样的女人当媳妇,小晴和小明母亲大吵,小明母亲骂小晴没教养,小晴骂小明母亲土老帽。小晴吵着自己就要回城里,小明去拦小晴,被小晴打了一耳光,说要分手。小明回去冲母亲发怒,在家里一顿砸,责问母亲为什么不能让着小晴一点,小明母亲大怒,把小明赶走,说以后不认他这个儿子,以后别再回这个家。在这样的场景里,作者基于这样的冲突所写的台词就是完全为冲突而冲突的台词,这样的台词就是功能性的,场景里的台词仅仅是让小晴同小明的父母翻脸,然后同小明分手,但是并没有在保证这样的台词是基于人物性格出发的,是基于故事的合理性出发的。

所以很多这样台词,一开始的场景的设置就是错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场景设计没有问题,就是台词仅仅能够透露信息。

(2)没人物就像前面的案例中的场景,基于这样的场景所写的台词就是没有人物的,因为这样的场景都是基于两个前提:

一、场景中的人物都是极品人物二、所发生的场景是在正常生活中不会出现的。

这样的为了冲突而冲突的台词,自然就是怎么激烈怎么吵,怎么能打架怎么吵。但实际情况是,正常人不会这样,第一次见男方父母的女孩只要不是神经病也不会这样表现。所以这里面的台词都是没有人物的,没有人物,不能通过台词体现人物特点,这样的台词就会看着不自然,生硬,听着不舒服。

(3)不说人话既然是人物台词,那就是人物发出的,是正常人物发出的,是人,就说人话,就好好说话,正经说话,说属于自己的话。但是,很多台词都是人物不说人话。 比如,很多台词看上去太过于书面化,完全不像生活中的对话,这样的台词就太过生硬呆板,没有生活气息。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故意在卖弄鸡汤,让场景里的人物喷鸡汤段子。 前面的文章《这样的“金句台词”为什么错了》中我们提到了这样的情况,有几个网友留言说,电影《后会无期》就是如此,甚至当听到袁泉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还有我们一直强调的,有的喜剧电影为了增强喜剧效果,把

电影场景变成了小品,把场景里的对话变成了对口或者群口相声,人物动不动玩语言包袱,或者在不合适的场景还来个大喘气,这样的做法也都是错误的。 二、台词为什么不好?

为什么所写出的台词会这样,为什么写不好台词?(1)进入不了人物台词写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是进入不了人物。

虽然你在word里用一对形容词塑造了人物,但是这样的人物只是纸上的,你若不能真正的了解这个人物,不能真正的进入到这个人物里去,那么就没法掌控这个人物,所以所写出来的人物自然是不鲜活的,台词自然是苍白的、单调的。 比如,我们写伟大的历史人物,怎样写他?怎样写他的台词,其实很多人没法写,因为仅仅查阅资料是不够的,如果你自己的境界眼界达不到那个地步,你就没法写出这个真实的人物,没法写出他真实的反应,更不知道他遇到事情该有怎样的反应,该是怎样的说话方式。

再比如,如果一个年轻编剧从没有在农村生活过,要写农村剧,这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不是看看相关电视剧,查查资料就能做到的。你不知道真正的农村人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常态是怎样的,仅仅凭你的资料你根本没法进入到这样的人物里去。

所以,这时候你所写的农村的人物就是飘着的,所设计的事

件其实是立不住的。因为你进入不了这个人物,你自然就没法模拟这个人物真实的说话方式,台词自然也是苍白的。 (2)找不到语言系统有时候,也许我们能够进入到人物里去,但是却不知道人物的语言系统是怎样的,换句话说,不知道这样的人物平时的说话方式是怎样的。

比如,一些古装剧,它发生在某个朝代,但是我们不知道那时候的人的说话方式是怎样的,他们真的是张口闭口之乎者也还是半文半白还是怎么,他们生气的时候骂人是怎么骂的,在与地位不同的人接触的时候说话方式都有什么不同。当找不到这样人群的语言系统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借助其他渠道来推测,比如翻看《红楼梦》里人物的说话方式,把这样的说话方式套进古装剧里。实际上,这样的说话方式是不是那时候的人的说话方式,也很少有人知道。

再比如,年纪大的编剧写年轻人的生活,就会遇到很大的难题,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和他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如果他仅仅把自己那个年代年轻人的行为逻辑和说话方式挪用到现在来,就会出现大问题。 (3)没有锤炼语言有时候也进入了人物了,也找到人物的语言系统了,但是台词依然不够好,什么问题?

因为对于语言的锤炼不够,台词写的还是台词,但是就是不够洗练,不够鲜活,不生动,缺乏趣味。

在生活剧中,这样的现象会很容易暴露出来。写几个女孩在

一起嘚吧嘚,怎样才能嘚吧嘚的既好听又符合人物,还又不会刻意卖弄鸡汤?这最考验台词功力,也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台词功力。如果对于这样的常规场景,冲突不是很强的场景,台词的锤炼不够,那么这样的台词就很乏味,观众会立即快进过去。三、好台词的养成

好台词的养成,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

绝大多数台词不好,是因为人物没吃透,人物没吃透,写出来的台词就跟人物本身是脱离的,就会苍白不生动。 宋方金老师在一篇访谈中提到,“台词要贴着人物写”,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透这个人物,吃不透这个人物,就把握不了这个人物的语言系统,就没法写出只有属于这个人物自己的台词。

当吃透这个人物了,那么下一步,贴着人物写,从人物身体里出发写作台词,就会写得鲜活。人物吃透,人物才能鲜活,人物鲜活,台词才能生动。韩剧《洗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里面的人物鲜活,台词是教科书级别的台词。电视剧《手机》台词生动有趣,是难得的台词典范。电视剧《手机》 (2)语言锤炼

有时候作者知道这个人物是怎样的,也很了解,但是到具体写台词的时候,总是写得不够好,其实这就是对于语言的锤炼不够。

怎样在有限的几句话里,既精准的透露了信息制造了冲突,又体现了人物的特点,甚至又能让语言有趣,想兼顾这几条,则必须对语言进行一番锤炼打磨。这就需要平日里多练习,比如,每天发三条原创微博,每条微博控制在140字,要表达自己今天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越精炼越好,三两句就能表达一个很到位的观点最好,如果坚持一年写这样的原创微博,一年下来,对自己语言的提炼能力会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三年下来会有质的提升。 (3)语言的美感电影《帮助》

一些台词优秀的剧,有的观众会反复看,其实它的节奏并不快,但是观众愿意一遍遍的看,因为看这样的剧就好像在看邻居家的故事,听他们说话就像是身边的人在说话。这样台词真实生动且有美感。

想写出这样的台词,仅仅靠前面的进入人物,掌握人物的语言系统,提炼语言等都还不够,还要求作者对于语言有很好的悟性,能够体会并把握语言的这种美感。只有具备了对于语言的这种悟性,才能写出这样具有美感的台词。怎样培养对于语言的美感?

(1)多看反复看台词好的影视剧;(2)多了解身边不同人的语言系统与特点;(3)多读经典的现代诗歌。

在这里不要陷入一个误区,台词有美感,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够出口成章,出口成诗,出口成鸡汤,出口成相声,台词

如果是这样,那就一点都不美了。

而是这样的台词既符合人物性格,又符合当前的情境,既实现了冲突,语言还能生动甚至活泼有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