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状况分析
摘要:跨国公司是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从事增值企业的机构。其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运用直接投资为手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大批跨国公司步入中国,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参与中国的市场竞争,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启迪我们如何培育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从而使我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 关键词:培育 ,发展,跨国经营,跨国公司
一、中国培育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2011年世界投资发展报告》表明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小幅回升5%,跨境并购交易值上升36%,2011年直接投资将持续回升,达到1.4~1.6万亿美元或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7万亿美元,并于2013年达到2007年的最高值(1.7亿万美元)。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现金存量、正在进行的企业和产业重组、股市估价不断提高,政府正逐渐撤出金融和非金融公司的控股,危机期间逐步建立的这些扶持措施为全球企业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工业集团、商业集团。他们不仅是世界资金的最大源头,也是世界新技术开发的主要来源,是控制国际资本运营的龙头。国际贸易中,80%的贸易额由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公司是推动市场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体。由此可见,我们完全可以说跨国公司将主宰未来全球经济。
(二)跨国公司加快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为了在竞争中确保不败,都利用自身的资本雄厚、设备齐全以及技术人才等优势,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无数的发明与革新都在国际级跨国公司中产生。例如,杜邦公司在60年代初期几乎垄断了全世界有关化纤专利的80%;埃克森研究与工程公司1963-2008年来公开的同族专利申请量达到87019件。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庞大的资本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宰者。 (三)跨国公司对母国和东道国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于跨国公司母公司来说,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资本输出、技术输出、产品输出和劳务输出,增加了国民财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接受投资国的影响。对于接受跨国公司投资的东道国来说,引进跨国公司的同时也引进了发展经济所必须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出口,提升和优化了产业结构,繁荣了经济。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跨国公司对我国直接投资逐年加大,垄断中国市场的趋势日趋明显。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叩开了中国的大门。《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上升11%,达到1060亿美元。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造商,已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中国。近年来,研究与开发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又一亮点,包括微软、摩托罗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 JVC 等,这些公司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不同程度地控制着我国的市场,在一些产业领域已形成垄断之势。我国的移动通讯、微型计算机、电梯等国内市场大部分已被外国公司占领,国有企业在药品、轮胎、
啤酒、化妆品等市场占有份额也不断缩小。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发展环境
到2001年,我国在海外已经办起了135家企业,分布在48个国家,主要是家电、轻工、制药、机电、服装加工等行业。但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而到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80多家进驻中国。2011年度,我国有69家公司进入《财富》杂志全球500大公司排名。即使是这69家中国最大的公司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仅为全球500大公司的1/6。中国69个公司的平均营业额与全球500大公司差距不很大,然而平均利润只有500大公司的1/3。
纵观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情况,我国目前现有的跨国经营有以下问题: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在建立和经营跨国公司的时候更多的了解本土的文化和背景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2.我国跨国公司无论从资金还是规模技术方面比和其他的跨国公司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力匮乏,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而跨国公司往往又都是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我国跨国企业要加大规模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贸易中要利用比较优势来进行投资,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最有效的投资方式,最合理的利用资金,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除了在硬性指标上的差距,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软件方面,中国企业存在的差距更为明显。相对于外国跨国公司着重发展的设计、研究开发、营销、售后服务等软件生产要素;重点强化的核心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开创的新型网络企业以网络改造传统企业;全面改革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经营;清除内部边界形成网络化管理体制等等软件指标上,我国企业仍是望尘莫及的状态。
中国跨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尽管我国现阶段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不难看出中国的跨国公司正在迅速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起了推进作用。
1.从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中国自从进入WTO以后与其他各国的经济交流与日俱增,源源不断的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同时也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了出去。我国国家外汇储备,截止2011年已达到3.181万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2.9万亿美元。自十一五以来国家政府加大了对跨国公司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在这么宽松和稳定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跨国经济将有一片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从世界经济环境来看。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各个国家纷纷寻找新的经济出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密切。着说明中国的跨国公司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走的更远走的更好。
3.我国的跨国公司将逐步走向规模化。规模化是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规模化的经营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也将更加重视对跨国公司的投入和政策,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规模,从而不断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培育和发展跨国公司应采取的对策
1. 认识到严峻的形势,制定发展跨国公司的战略计划。培育跨国公司是一项国家战略,国家必须根据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国企业发展状况,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明确奋斗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扶持。我们的目标不是经济大国,而是经济强国,因此,在国家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中一定要制定战略目标,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我国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2. 推进企业兼并力度,鼓励企业\"强强联合\",组建我国的大企业集团。目前我国企业规模都很小,即使是已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其规模也不大,同国际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相比差距极远。因此,为了增强我国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家要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和同行业购并,尽快组建国际级的大型企业集团。
3.政府应发挥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规则的作用,在宏观上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为此,政府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第二,逐步取消一些企业的特权,使经济主体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第三,加快政企分开步伐,依法消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以便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和实施其他资本运营方式;第四,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改革投融资体制,为企业提供规范的融资渠道。 4. 培养擅长跨国经营的企业家。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种生产要素。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家的缺乏是制约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 制定我国私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我国私营企业已经具备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的实力,我们不仅要大力鼓励私营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还要大力鼓励大批私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
另外,要选好我国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带动中国企业整个工业产品的进步和提高。同时加强研究与开发的力度,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2.《国际经济合作》 卢进勇 杜奇华 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3.论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成就、问题和前景 邹东涛 4.中国跨国公司论 李雪欣
5.经济参考报评论 2011年7月27日 文婧 孙韶华
6.吉利汽车副总裁、CFO尹大庆“2009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第一单”演讲稿 7.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策略选择【J】.商业时代,2007(12) 8.中国新闻网 《中国对外投资增速猛》 2011年7月27日
9.市场贸易第328期 《中国企业跨国成功案例分析》 郭凌云 10.《跨国公司中国报告》 王志乐 中国经济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