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梁板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

来源:爱go旅游网


预应力空心板预制施工技术交底书

施工单位: 合同号: 监理单位: 编 号: 项目名称 计划开、竣工日期 桩号及部位 技术负责人 班组(组长) 领工员

主要内容: 一、空心板断面尺寸允许误差,板宽:±10mm;板高±5mm。 二、模板检查 1、首先对预制区原地面整平碾压,后填筑大于0.5m厚砂砾层,并整平碾压密实;再根据平面布置,对预制空心板处浇筑15cm厚C20砼作为底模,预制时上面铺钢板,以保证板底平整、密实、光滑。 2、空心板预制所用内、外模均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及表面平整度,接缝严密不漏浆。 3、预制前对钢模板进行预拼,对于砼接触的钢模表面应打磨除锈,达到视觉上无锈迹。 4、为保证空心板内模位置准确,在两侧腹板内应每段内模对应设置两根内模定位钢筋,该定位钢筋应与模板内钢筋点焊。 三、钢筋安装 1、所用的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波纹管及锚具等均应符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 2、钢筋绑扎:为保证空心板内横向钢筋定位准确,可采用如下方法: 1)先确定两板端各三根横向钢筋位置,用短钢筋点焊固定,并用两根直径20毫米钢筋支撑住。 2)绑扎钢筋两侧腹板纵向钢筋各两根。 3)在纵向钢筋上划线确定其它横向位置。 4)按划线位置将其它横向钢筋绑扎在腹板纵向钢筋上,纵横向钢筋间距误差不大于20毫米。 5)绑扎底板、腹板纵向钢筋。 6)钢筋保护层厚度误差不得大于3毫米。 7)应先绑扎好腹板、底板钢筋,然后布设底板预应力钢绞线。 8)边板预制时应注意预埋钢筋;边跨板预制时应注意预埋伸缩缝预埋钢筋。 四、砼控制 1、所用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高强度砼规范要求及称重法施工。 3、拌和砼前对搅拌设备调试,对计量设备进行校验标定,以满足计量准确性。 4、砼搅拌时间不小于2.5min,使拌和物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能有明显离析和泌水现象。 5、砼可水平分层一次浇筑完成,底板砼振捣只能使用振捣棒在板底上顺板跨方向顺拖,下倒角砼浇注振捣密实后再浇注其上腹板,不得出现露筋、空洞及蜂窝麻面现象。 6、砼强度达到2.5Mpa后可以拆模,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每天洒水次数以能保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也可采用塑料膜覆盖养生。 五、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管道质量 1)空心板预应力管道必须采用镀锌双波波纹管,且钢带厚度不得小于0.3毫米。 2)所有管道与管道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 3)所有预应力管道在曲线部分以间隔为50厘米、直线段间隔为100厘米设置一“U”型定位钢筋并点焊在主筋上,不容许用铁丝定位,确保管道在浇筑砼时不上浮、不变位。管道位置的容许偏差平面不得大于±1厘米、竖向不得大于0.5厘米。 4)在砼浇筑后应立即检查每根管道是否漏浆和堵管。

5)在穿钢绞线前应用高压水冲洗和检查管道 6)管道轴线必须与垫板垂直。 7)波纹管在安装前应将其整形并去掉毛刺。 8)浇注砼前应派专人对管道进行仔细检查,尤其应注意检查管道是否被电焊烧伤,出现小孔。 9)排气管至少在管道曲线的最高点处设置。 2、预应力钢绞线 1)应按有关规定对每批钢绞线抽检强度、弹性模量、截面积、伸长率和硬度,对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同时应就实测的弹性模量和截面积对计算引伸量作修正。 2)钢绞线运抵工地后应放置在室内并防止锈蚀。 3)钢绞线下料不得使用点焊或氧弧切割,只允许采用圆盘锯切割,且应使钢绞线的切割面为一水平面,以便在张拉时检查断丝。 3、锚具和垫板 1)穿索前应清除喇叭管内的漏浆和杂物。 2)应抽样检查夹片硬度。 3)应逐个检查垫板喇叭管内有无毛刺,对有毛刺者应予退货,不准使用。 4)所有锚具均应采用整体式锚头,不允许采用分离式锚头。 4、预应力的控制 1)在空心板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时进行封头。在施工工艺上要求对预应力钢束对称张拉,钢束张拉按双孔控制。 2)预应力空心板中钢束和墩定负弯距钢束均采用两端张拉,且应在横桥向对称张拉。 3)每根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力为195.3KN。 4)预应力的张拉班组必须固定,且应在有经验的预应力张拉工长的指导下进行,不允许临时工承担此项工作。 5)每次张拉应有完整的原始张拉记录,且应在监理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6)预应力采用引伸量与张拉力双控,引伸量误差应在±6%范围内,每一截面的断丝率不得大于该截面总钢丝数的1%,且不允许整根钢绞线拉断。断丝是指锚具与锚具间或锚具与死锚端部之间,钢丝在张拉时或锚固时破断。 7)应根据每批钢绞线的实际直径调整千斤顶限位板的限位尺寸,最标准的限位板尺寸应是钢绞线只有夹片的牙痕而无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如钢绞线出现严重刮伤则限位板尺寸过小;如出现花丝或无明显夹片牙痕则有可能是限位板限位尺寸过大。 8)千斤顶在下列情况下应重新标定: A、已使用三个月; B、严重露油; C、主要部件损伤; D、引伸量出现系统的偏大或偏小; E、张拉次数超过施工规范的次数; 9)千斤顶和油泵必须配套标定和配套使用; 10)张拉前检查千斤顶内摩阻是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否则应停止使用。 11)严禁钢绞线作电焊机导线用,且钢绞线的放置应远离电焊地区。 12)压浆水灰比不得大于0.35,允许掺膨胀剂,压浆要求饱满密实, 13)在引伸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是,允许灌中性肥皂水以减少其摩阻损失,但在压降前应用高压水将中性肥皂水冲洗干净,也可将张拉吨位提高3%,两种措施可同时采用。预应力钢束引伸量的量测方法:

A、量测引伸量的要求 开始张拉前应将所有钢绞线尾端切割成一个平面或采用与钢绞线颜色反差较大颜料标出一个平面,在任何步骤下量测引伸量均应量测该平面距锚垫板之间的距离,而不可量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量,以免使滑丝现象被忽略。 B、预应力张拉的操作 总张数吨位的10—15%量测引伸量 量测引伸量初张拉PO 持荷3分钟 张拉到总张拉吨位P→持荷3分钟 回油→量测引伸量δ3 C、查看 δ3—δ2是否大于8毫米,如大于8毫米,则表明出现滑丝,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解决后方可继续张拉。再检查钢绞线尾端标记是否仍为一个平面,如平面出现了变化,说明有个别钢绞线出现了滑丝现象,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D、计算实测引伸量的方法 实测引伸量:δ = p(δ2-δ3)/P-P0 E进行实测引伸量与计算引伸量的比较 应使-6%≤ δ-△/ △ ≤6%,方可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查明原因,并以解决。 ,式中: △为修正后的引伸量值 六、 空心板的堆放 1、构件场地应平整、夯实,避免地面下沉造成梁体断裂及损坏。 2、空心板堆放均必须采用四点支承堆放,支承垫块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误差不大于2毫米。支承中心顺桥向距梁端30厘米左右,横桥向距腹板边缘15厘米,支承垫块宽平面尺寸为20×20厘米。当受场地限制需采用多层堆放时,最多可叠三层,且板与板之间的支撑垫块高度应为30厘米。 七、技术交底未尽事项,要求按设计图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标准施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