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也谈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爱go旅游网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浅述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再加上现阶段电脑普及的不平衡和家长对于计算机的不同认识,使得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在探索更多有效方法时很自然地渗入了分层教学的思想。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借鉴使用分层教学,提高使用效果作一浅述。

[关键字] 信息技术 分层 借鉴 效率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1]。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并在其它学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使用。小学信息技术课相对于传统学科而言,是一门较新、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操作实践是实现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家庭实际,有许多学生早早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一些基本操作已非常熟练,也有学生仍属于零起点,学生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且有加剧的可能。从某种意义而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于分层教学是一种内在的需求,是一种必然结果。而如何让分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服务,解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本文在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和已有研究基础之上,针对一些细节问题作一浅述。

一、做好有针对性调查,是有效实行分层教学的前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有着共同的境遇:学校只有一个专职教师,教学横跨多年级,或者干脆负责全校所有的班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这样就造成很多计算机教师对于学生了解相当少,甚至还叫不了几个学生的名字,试想在这种情景之中,我们如何谈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所以无论我们在备课中如何精心准备,上课准备如何充分,却不可能有好的效果,那可能只是少数学生的课堂!这样也更谈不上因材施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所以要更为有效渗透分层教学,必须做好做实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查工作。

1、家用电脑普及情况及家庭情况。信息技术学习中对上机实践的要求很高,家用电脑的普及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影响很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是基础性的操作技能,对于已经普及家用电脑的学生,学习会相对轻松。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如果不对这些学生做一些分类,他们会因为在信息技术中轻松完成任务而无所事事,然后就会对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同时更要随时关注已普及家用电脑学生在家使用电脑的情况,了解他们在家使用电脑是否在家长引导之下。

1

对于引导不到位的学生,就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并加强在课堂上的管理,因为毕竟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沉迷于游戏,这样的个例也会对我们的课堂产生展巨大的不利影响。

2、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可以说现在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都很高,但这是表面的,因为他们感兴趣的还是以游戏为主。所以关于学生在实践操作兴趣方面的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了解学生们较感兴趣的知识,我们才可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上,用这方面的内容去培养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将他们对于游戏的喜爱做出合理的引导,不让信息技术课沦为学生游戏的天堂。

以上调查的侧重点,尤其对每学期的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调查时还要做到有的放矢,并随着学生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对于调查的时间安排,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意识,一学期的信息技术在课时的安排上是够的,所以要舍得花上一两节的时间和学生交谈,做一些调查。调查的形式可以是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聊天、谈心之类的,并且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做好调查是有效开展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有了解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其实,这也有利于我们教师的自身发展,就如学生辅导,唯一能体现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价值的,就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现真正有潜力的学生。

二、不断挖掘软件功能,是提高分层教学效率的关键。

计算机的软件功能是日益丰富,也越来越智能化,它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所带来的便利让我们受益良多。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追求为技术而技术,但要在平时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现有软件的各项功能,这是提高分层教学效率的关键。

1、学生信息电子化。对于学生的管理其实我们很难用一纸成绩或一段评语来等几张簿簿的纸来进行,在面对计算机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根本没跟上社会发展的进步。学生的在校信息记录应该是丰富的,能记录这一切的毫无疑问是要用电子信息的,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利用本身的种种优势做些尝试更是一种失职。我们可以信息技术课堂为对象,以计算机为载体,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目的的收集。里面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自己选择的学习主题,学习活动过程,学习活动结果,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等等。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构造学生的电子化记录信息,既能够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各个学习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又能够提高对学生学习状况管理的效率,这一方面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尽管,学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要根据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评价内容与标准、学生参与的程度与方式、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的指导、

2

档案袋的保存与分享、智能化辅助评价功能的开发,以及社会、家长的参与等诸多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还要从更为广泛的视角探讨电子档案袋对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影响,比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乃至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发展等。可以确定,在教育信息化条件日益成熟和新课程改革驱动的条件下,学生信息电子化在实践中已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较好的实用前景。

2、电子教室软件功能探究。电子教室软件已是顺利完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硬件。电子教室是目前教育教学中使用最广泛、性价比最高的软件之一,但有的学校虽然购买了电子教室,却只会使用一两个功能,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软件的使用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研究挖掘软件对于教学的作用,这样对于教学肯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中为做到对不同学生的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常规课堂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在电子教室软件中,就可以先使用“屏幕录制”功能针对不同学生制作不同的教学视频,然后利用“分组教学”功能对学生进行分组,再利用“文件分发”功能将指定教学视频分发到指定层次的学生,这样就从某种意义上诠释了“因材施教”,起事半功倍之效。

3、师生之间交流方式的探索。计算机对于人类的重大影响中就包括了交流方式的改变,现在即使是刚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自己设法申请一个qq号码,然后再去体验这一种新联系方式所带来的便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从真正意义做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就要在这方面作些探究,利用一些新的交流方式,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如利用qq群、博客、email或者建立专题学习网站等方式建立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渠道,能让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最充分的辅导,让学生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得到切实提升。

三、细节处理的不断优化,是提高分层教学效率的必要补充。

分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对于其他学科在这方面应用研究的一种借鉴,而要用好它,就更需要进行细节处理上的不断优化。

分层的隐性处理。信息技术课堂的分层是在结合学科特性的基础之上,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等级划分,但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否则必然会更加打击一些低起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去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分组,形成4-5个人的学习群体。在群体中,我们可以指派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强调他们的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

3

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培养每个学生的集体意识,特别是学生间互助互动,充分发挥层次的差异性与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小组和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也让学生在这种互动互助之下,使一些接受困难的学生能得到提高,实现分层教学下分组合作的目标。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操作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这里作为信息技术课尤其要注意多些校际之间的合作,能整理出一套便于计算机课堂教学使用的评价的自助评价系统,能动态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作出评价。同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要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评价方面,在平时要注意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操作任务时就给予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计算机学习并不难,即使没有计算机可以课余实践也能学好。对学习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他们完成指定任务时,就采用激励评价,指出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力争学习更多操作技能与技巧。对操作能力好和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在课堂中或课后通过更多方式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促使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3]。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要求,让他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教师教研意识的增强。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并不乐观,由于学科的不受重视,造成在学校中的身份常常介于教师和计算机保姆之间,而且后者往往更占据了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更要变革我们“不作为”的习惯,增强我们的教研意识,因为分层教学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尝试对于教师来说更为艰辛,可是这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只有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培养更多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的学生,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

分层教学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体现新课程“以生为本”的人文思想。这在其他学科应用上已有不俗成效的方法要如何更好地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所用,不能仅仅只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还需结合学科特性,多下功夫,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努力吸取每一次成功失败的滋养,让它能在课堂教学中流畅高效使用,完美诠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983689.htm .百度百科,2011年4月25日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 [3] 赵必华,查啸虎主编.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