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将国际收支帐户分为( )
A 经常帐户 B:资本与金融帐户 C: 储备帐户 D:误差与遗漏帐户 E:短期资本帐户 F:长期资本帐户 2、以下几种说法,不能说明狭义国际收支概念的是( ) A: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 B: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会计处理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 C: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会计处理的现金收付制基础上的。
D:在本期不涉及外汇资金的实际流入与流出的,就不在本期的国际收支中予以反映。 3、以下涉及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错误的是( ) A:国际收支记录的必须是国际的经济交易 B:国际收支是以交易为基础的 C:国际收支是一个存量概念 D: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的概念
4、判断一项经济交易是否应列入一国国际收支的依据是( ) A:交易双方的国籍 B:交易的币种
C:交易发生地是否在两国 D:交易双方是否一个是居民与另一个是非居民 5、一国对外证券投资产生的股息汇回国内,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哪个项目(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金融项目 6、国际收支平衡表借贷双方的总额有时不一致,以下是对其原因的解释( ) A: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来源不一 B:有些数据来自估算,并不准确 C:统计者工作不细心 D:走私等地下经济的存在 7、以下哪个交易属于调节性交易
A:美国一公司从中国进口100万美元的纺织品 B:德国的高利率吸引了欧洲许多国家的资本流入
C:旅居美国的张先生向留在中国的双亲汇去一笔赡养费
D:随着A国贸易顺差的不断增长,A国货币当局大幅度增加外汇储备
8、以下是有关国民收入的迅速增长引发国际收支顺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民收入增加,本国居民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增加,使得进口快速增加。 B:国民收入增加,使得本国非贸易品支出大幅度增长。 C:国民收入增加,对外国的投资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D:国民收入增加,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9、以下几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哪种属于短期性质的( ) A:周期性不平衡 B:收入性不平衡 C:结构性不平衡 D:货币性不平衡 E:临时性不平衡 10、可划入一国国际储备的有 ( )
A:外汇储备 B:普通提款权 C:特别提款权 D:黄金储备 E:商业银行的储备资产
11、国际储备资产的币种管理中,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
A:币值稳定性 B:货币盈利性
C:使用方便性 D: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性 12、分配的特别提款权不能直接用于( )
A:归还基金组织贷款 B:成员国之间债权债务的清偿 C:贸易支付 D:非贸易支付
13、目前,国际储备资产中占比例最大的是( ) A:外汇储备 B:黄金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IMF的储备头寸 14、一般来讲,国际储备的持有者是( )
A:各国的商业银行 B:各国的金融机构 C:各国的货币当局 D:各国的财政部
15、如果一国的国际资信较高,借用国外资金的能力较强,对储备资产的需求量( ) A:较多 B:较少 C:正常 D:以上均不对
二、简答题
1、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临时性因素、收入性因素、货币性因素、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1)临时性失衡。临时性失衡是指各国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自然灾害、政局变化等意料之外的因素都可能对国际收支产生重大的影响。(2)收入性失衡。收入性失衡是指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会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3)货币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是指货币供应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会使该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在汇率变动滞后的情况下,国内货币成本上升,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而进口价格相对下降,从而出现国际收支逆差。(4)周期性失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时期,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随之下降,在短期内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而其贸易伙伴国则可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5)结构性失衡。指一国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变化而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分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例如,一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因世界市场变化而减少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就会出现产品供求结构失衡。一国工资上涨程度显著超过生产率的增长,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就会出现要素价格结构失衡。 2、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有何关系? 答: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各国官方持有的以平衡国际手指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和可自由兑换外汇。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亦称国际流动性,是指一国政府平衡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而又无须采用调节措施的能力。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国际储备的划分标准,国际清偿能力除了包括国际储备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一国政府向外借款的能力,即向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借款能力,因此,可以这么说,国际储备仅是一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其数量多少反映了一国在涉外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地位;而国际清偿能力则是该国具有的现实的对外清偿能力与可能具有的对外清偿能力的总和,它反映了一国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的总体能力。
3、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措施是什么?它们之间如何协调配合?
答:措施:(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经济中的许多变量因素,诸如汇率,物价以及国民收入等都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国际收支有自动恢复平衡的趋势。(2)国际收支的人为调节措施。包括:a:需求调节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b:供给调节政策。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制度创新政策;(3)资金融通政策。
政策搭配:支出增减型与支出转移型政策;支出型政策与融资政策;支出增减型与供给型政策。
4、国际收支的弹性理论主要说明什么问题的? 答: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弹性分析理论否定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而正确指除了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弹性分析法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它对于变量的有关因素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因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实践上看,利用汇率变动来改善国际收支也确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弹性论由于建立在局部均衡法的基础上的,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