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签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载:“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可知,孟子认为 A.良知良能圣人特有B.反省内心能致良知 C.良知是天性固有的D.实施仁政扩充善性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变法还规定了相同的租税,“舍地而税人”。这些做法

A.刺激了农民对土地的追求B.使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 C.以利益调节刺激农业发展D.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3.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对诸侯领地在区域划界上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以避免地方割据,但后来却发生了七国之乱。这说明

A.郡国并行留下割据隐患B.地理因素难以根除地方叛乱 C.汉初中央集权制度失灵D.汉以地方管控加强君主专制

4.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张九龄上书唐玄宗,建议开凿大庾岭路(位于今江西与广东交界处)。《广文献公开大庾岭路史碑阴记》记载:“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近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B.对外封闭政策阻碍了海外贸易发展 C.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D.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活跃

5.明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他精研中国典籍,用汉语传播基督教,巧妙地借用了中国古代“上帝”一词,使中国人产生对天主的认同感,甚至把基督教演绎成一种类似于儒教的伦 理体系,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人平等”等内容。这一做法

A.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表明基督教主动融人中国社会 C.促进了中西文化双向交流D.使中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生机

6.“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最主要思想,“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善师外夷者,能制外夷,不善师外夷者, 外夷制之”。由此可知,魏源

A.具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B.希望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C.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D.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派

7.有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由此看来,洋务运动的开展 A.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B.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消失 C.有利于增强近代中国国防力量D.消除了清政府的内忧外患 8.阅读下表,造成华北地区农村阶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地权频繁转手及战争灾荒B.中共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整 C.农村家庭经济的持续衰落D.国民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对待民族资本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主张,政治上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在革命胜利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但是 其存在和发展是受到国家政策和计划的限制的。这一政策 A.表明政府对资产阶级的宽容B.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因此农民没有对土地的自由处置权。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定程度上 A.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B.便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C.转让权不受外来的干涉D.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择业

11.在雅典,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人是从属于城邦的动物,是城邦的一份子。梭伦改革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失去公民权。有时召开公民大会,出席人数没有达到法定人数,警奴就会用鞭子驱赶公民到会场。这表明雅典

A.城邦制度适用于小国寡民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民主决策的程序十分规范D.政治自由优先于个人自由

12.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面向现实;到了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方面了。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决不局限于文学 家,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意志的康德都属于启蒙思想家。这一变化 A.源于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B.推动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 C.对于美国民主制度建立影响巨大D.鼓舞了中国维新思想家们的斗志 13.下表为18世纪英国圈地法案数量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农民土地消亡的速度持续加快B.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 C.政府政策的支持助推经济发展D.自耕农被雇佣民众生活改善

14.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要成为真正的民主制,就应该是代表全体的民主制,而不是仅仅代表多数人的民主制。漏掉少数,全体就出现了空白,就不再是民主。少数和多数一样都应享有 充分的代表权,按比例分配”。以下美国体制中可作为保护少数典型的是 A.参议院中所有州享有同等表决权B.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众议院中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D.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

15.下图为绘制于1949年的漫画,拖拉机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下面的牌子上写着“元帅

计划”(马歇尔的英文拼写比元帅多一个字母“L”)。该漫画所包含的正确信息是

斯大林

A.苏联将经济对抗转为军事对抗B.全面地反映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C.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D.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优势

16.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不仅要作出服从世贸组织规划的承诺,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过高的要价筹码要作出一定的让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超国家”的专门性国家经济组织 A.使民族国家主权弱化B.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C.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约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考试以文章致身,考生只要能“把笔为文,则可屈折以求自达”,而不必考 虑名节操行的高低,从而造成了士人阶层其风从“必采名誉”“舍利取义”到“唯以治生为急 务”的转变。科举考试的这一特点,无疑对宋代求利之风盛行的大环境下的士人们从商以求 利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代士人不仅以已之长从事开书肆、卖文画等行当,甚至 到海外一试身手,还有“江淮间虽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应试队伍非常庞大,但取士名额却极为有限,乃至许多州府竟然出现了“或五六百人解送一人”的现象。士 人们落第之后,很可能陷入的是功名不成、衣食无举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经商易致 富且见效快的现实,必然会吸引士人或出于治生的需要,或出于仕途的挫折侧身其间,从而 使科举制度与士人经商二者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耿丽华《科举制下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及“士商对流”的出现》

材料二 在制定中华民国的政治纲领时,孙中山在主张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立法、行

政、司法三权分立之外,另加考试权和监察权,形成“五权分立”。专门提出考试权的独立,即

要设立独立于其他四权之外的考试机关,专管官吏的选拔和作用,“以五权分立救三权鼎立 之弊”,“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象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

——姬丽萍《试论孙中山与民初文官制度的初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的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有关独立考试权的论断。(6分)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

材料二 商业革命就表现在新航路开辟前后技术的迅猛发展上,包括航海技术、军事攻 击防御技术、经商技术以及各类产品生产技术。其中,意大利发明了复式簿记,这种簿记方 法的诞生使得商人任何时候都能清楚了解自己商业经营的财务状况,从而更大地方便了商 业活动。另外,标准硬币、货币的流通也更加广泛,支票、汇票、各种银行信用票据也在这个 时间段发展起来。股份公司的出现更是商业上的重大变革,为海外贸易动员了经济力量。

——秦初蕾《新航路开辟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反映的宋朝商业发展的信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影响。(7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是以防御为本的国家安全观。中国古代总体上认为保

障国家安全方面,防胜于攻,文胜于武。孔子就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强调用 文德的手段。·······贞观之初有上书者劝告唐太宗“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但魏征劝他“偃 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唐太宗认为魏征的修文以治国,安“中国”以服四夷的办法是

上策。

——黄纯艳《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

材料二 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会见荷兰首相吕贝尔斯时说:“对于总的国际局势, 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一九七八年我们制定一 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的国家安全观。(4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论中西文化交映下的郑观应慈善公益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知识,围绕“慈善公益思想”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行阐述。(要求:明确所拟论题,阐述有理有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