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学科文献需求与资源建设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学科文献需求与资源建设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1卷第1期 2017年2月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Vo1.3l。NO.1 Feb.,2017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OI..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7.01.019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学科文献需求与资源建设研究 陈德云 ,朴雨美 (1.黑龙江工程学院,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50;2.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正在使数据沿着“摩尔定律”飞速增长。大数据理论与思维已融人图书馆工作 的方方面面。运用大数据思维对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教师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探索重点学科文献 需求特点,针对用户需求,提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策略。研究结果对重点学科资源建设,以及其他馆藏资源建 设具有借鉴性。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需求;文献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679(2017)01—0076—05 Research on document demand and resources c0nstructi0n of key discipline based on big data analysis CHEN Deyun ,PIAO Yumei。 (1.Library,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50,China 2.Harbin Municipal Librar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ibrary and smart library is making the data grow rapidly by Moore’S law.Big data theory and thinking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library work.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papers of Colleg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y using big data thinking,explores the literatur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key subj ects,and puts forward a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cument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users.The research result can be used for a refer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s and other resources. Key words:big data;university library;key discipline;document demand;document resource construction 高等学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而特殊的责任 和使 川。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才能为建设创新 型国家,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智力支撑。重点学科建 设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重点学科建设 状况直接反映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教学水 平、科研能力。掌握重点学科文献需求,加强重点学科 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大数据不是对数据量大小 的定量描述,而是一种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多样 数据中进行的快速信息获取[2]。表1列出了大数据 具有的4“V,’(大量、多样、价值、高速)特点。物联网、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 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是数据来 源或承载的方式。 表1大数据的4V特点 资源建设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数据的内涵和概念 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或称巨量资料,是 指数据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取、管理 收稿日期:2016 l1一Ol 作者简介:陈德云(1968一),女,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 建设. 第1期 陈德云,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学科文献需求与资源建设研究 大数据技术已渗入日常生活中,它催生了光怪 陆离的全媒体,难以想象的云计算,足以乱真的仿 真环境。大数据依仗遍及各处的触角——传感器, 洞察着一切。通过大数据技术,人们可以获取各个 者,重点学科教师是重点学科的建设者,也是学科 文献资源的主要用户_4],其文献需求对图书馆优化 资源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测绘工程学院源自 始建于1953年的测绘工程系,学院的大地测量学与 行业、领域的优化建议和应对策略。即从各种类型 测量工程学科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测绘工程专业 为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 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客 观事物的认知能力(见图1),就是大数据技术。 2012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将“大数据战 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 新石油”。有人说,给我提供一些数据,我就能做一 些改变;如果给我提供所有数据,我就能拯救世界。 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的时代(DT 就是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 今天的数据不在于多,而在于在线。在线让数 据搜集和分析变得非常容易。大的数据需要特殊 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 据。有人把数据喻为蕴藏能量的矿藏,矿藏价值不 一样,开采的成本也不一样。与此类似,大数据并不 在“大”,而在于“有用”。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为客户挖 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价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数量本 身更为重要,而价值的核心就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 储和分析,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更是关键。 图1大数据提高认知的6种能力 大数据为图书馆掌握用户文献需求带来新的 思维模式:首先收集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然后找出 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优化方案[3]。本文以黑龙江工 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测绘学院)为例,运 用大数据思维,通过对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引文分 析,了解重点学科文献需求,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 建设提供参考。 2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重点学科文 献需求分析 2.1研究对象 教师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最稳定、最重要的读 业,空间地理信息综合实验室为省重点实验室、空 间地理信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为省级工程中心、测 量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 院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职称、学历 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和“双结构”师资 队伍。本文以测绘学院教师2011—2015年发表的 论文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以单位(机构)名称为检索入口,限定时间范围 为2011—2015年,利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分别检索,经去重处 理,获得测绘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122篇,引文 1119篇。分别对引文数量、类型、时间(年代)、语种 等进行分析,探索重点学科文献需求。 3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引文数量 学术论文是作者研究成果的体现,而任何一项 研究都是建筑在前人的基础上,在研究之前、研究 过程中及总结研究成果时都要借鉴前人的成果,作 者在文末附注参考文献是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体 现。本文统计的122篇论文中,每篇论文都附有参 考文献,说明测绘学院教师信息道德水平较高。其 中,单篇引文最多31篇,最少1篇,篇均引文9.17 篇,超过了国内科技论文的平均引文量8.47条,但 低于国外科技期刊论文平均引文量15条I5]。说明 测绘学院教师吸收与利用文献的能力尚可。 3.2引文类型 统计的引文涉及期刊论文、图书、学位论文、会 议论文、科技报告、网络资源等多种类型,引文类型 分布详见表2。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测绘学院教 师引文主要是期刊论文和图书,占引文总量的 89.28 。期刊论文因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参考 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所以期 刊论文一直是各类研究成果的主要参考文献;而图 书一般是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论述或概括,提供 的知识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而且图书历来 是各图书馆馆藏的重点,读者利用比较方便,所以 图书的引用量也远高于其他类型文献。但和期刊 ・78・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第31卷 相比,因图书出版周期长,传递信息速度慢等原因, 图书引用量远远少于期刊引用量。除期刊论文和 图书外,学位论文和网络资源引用较多,说明测绘 学院教师充分认识到学位论文和网络资源的参考 价值。而引文中专利文献、科技报告、标准等类型 文献引用量均不超过5篇,这是由于馆藏结构等原 因造成这些类型文献不易获取。 表2引文类型分布 3.3引文语种 统计的1119篇引文只涉及中文和英文两个语 种。其中,中文引文968篇,占86.51 ;外文引文 151篇,占13.49 9/6。外文引文与中文引文比例约为 1:6.4,远远低于国内科技论文中的外文引文与中 文引文3:2的引文比例l6],且外文引文主要集中在 极少数几位作者的论文,其中,有3篇论文的引文均 为外文引文。外文引文较少与图书馆外文文献收 藏较少有一定关系,同时说明测绘学院教师掌握外 语语种比较单一,利用外文文献的能力有待加强。 3.4引文年代分布 研究的1119篇引文中年代最久远的是1963年 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说明马列主义经典著 作的指导作用经久不衰;引文中最新的文献是2015 年发表的23篇期刊论文。表3为测绘学院教师引 用的三种主要类型文献的年代分布情况。从表3可 以看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引用高峰期集中在近 10年,而图书引文年代分布比较均匀。说明期刊论 文、学位论文老化速度快,使用寿命短;而图书使用 寿命长,尤其是一些经典文献对科学研究具有很大 的参考价值。 表3引文年代分布 1990年前 11 1991—2OOO年 36 2O01—2O05 44 2006--2010拄 45 2011—2O15年 19 3.5学科文献资源保障分析 3.5.1文献总体保障状况 测绘学院教师引用的1119篇引文中,期刊论文 和图书占引文总量的89.28 ,所以本文仅从期刊 论文和图书两种类型考察文献资源保障情况(见表 4)。从表4可以看出,在黑龙江工程学院图书馆纸 质馆藏保障率低,相对来说,中文图书保障率较高, 但也只有49.04 9/6,而引文中8种英文图书均无纸 质馆藏。数据库中中文图书和中文期刊保障率较 高,尤其是中文期刊保障率达到100 0 o,但英文期刊 保障率过低,只有9.09 。外文文献保障率低必然 影响外文文献的利用,不利于及时借鉴国外的先进 成果,不利于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 表4文献保障情况 纸质馆藏 数据库 引文类型引用种数———— 收录种数保障率/ 收录种数保障率/ 中文期刊 287 68 23.69 287 lO0 英文期刊 55 5 9.09 5 9.09 中文图书 104 51 49.04 85 81.73 英文图书8 0 0 3 37.5 3.5.2高引期刊及馆藏情况 期刊在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具有较高引用频次的期刊汇集了相关学科领 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应优先保障 高引期刊。统计的引文中引用频次为lO次以上的 期刊见表5。数据显示,9种高引期刊中《测绘工程》 被引频次最高,达到127次,《测绘工程》为黑龙江工 程学院、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的测绘科技期 刊,是测绘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9种 高引期刊中5种为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中《测绘工 程》和《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为本校主办的期刊,相 对于其它期刊更易于获取,所以被引频次较高。高引 期刊在图书馆中只有《城市勘测》无纸质馆藏,而数据 库中全部高引期刊均有收藏,说明本校图书馆高引期 刊保障情况较好,能够满足重点学科用户需求。 表5高引期刊及馆藏情况 刊名 被引频次是否核心期刊纸质馆藏数据库 第1期 陈德云,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重点学科文献需求与资源建设研究 .79. 4 重点学科文献需求特点 重点学科文献需求主要是满足本学科教研、科 研需求。通过对重点学科文献需求分析,发现重点 学科文献需求特点,据此进一步完善重点学科文献 资源建设。 4.1专业性强 重点学科用户主要是本领域的教学人员,他们 需要的是能够完善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文 献。所以他们更多关注本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先 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及先进的方法,需要和本专 业密切相关的文献。 4.2连续性强 重点学科用户的研究方向具有相对稳定性,他 们的研究内容会随着本学科领域的发展不断深入, 所以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用户,重点学科用户的文献 需求连续性较强。 4.3高效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 展。重点学科要保持在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需要有及时、准确的文献信息作为基础。否则,因 缺少及时的信息导致研究进程过长,研究结束时会 发现该研究已变成了陈旧、过时的重复研究。所 以,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用户更加需要优质高效的 文献资源。 4.4个性化 由于用户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研究方向不同 以及信息获取和信息利用能力的差异,用户信息需 求个性化特征特别明显,用户的信息需求更具针 对性。 5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通过对重点学科文献需求进行分析,针对用户 信息需求特点,完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学校的 学科建设提供有效的文献保障。 5.1 完善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保障机制 首先,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馆长、重点学科专 家、学科馆员和采访人员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委员 会,专门负责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其次, 根据本校重点学科实际情况,制定重点学科文献采 访工作规章制度,使重点学科文献收藏原则、经费 使用等各方面有章可循。再次,充分发挥学科馆员 的作用,对重点学科文献需求进行跟踪调查,主动、 深入了解重点学科文献需求,提高文献采访工作的 针对性。 5.2建立特色藏书体系 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是高等学校生存之本,而 图书馆的馆藏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是图书馆发 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针对重点 学科文献需求,建立特色藏书体系。无论是纸质文 献还是电子文献,都应突出特色,系统、完整地收藏 重点学科的文献。当今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应结 合馆藏特点和重点学科用户的需求,建立特色专题 数据库。如我校图书馆针对测绘专业建立了测绘 仪器图片库,为测绘学研究提供参考。 5.3重视核心期刊收藏 期刊情报占整个情报源的60 ~70 [ ,是科 学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而核心期刊内容具有代 表性,权威性、质量较高,可以反映学科发展最新动 向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重点学科文 献资源建设应首先加强核心期刊的收藏,根据学科 核心期刊变化情况,动态确定核心期刊采访依据, 保证核心期刊收藏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满足重点学 科专业性文献需求。 5.4增/m ̄l,文文献收藏量 外文文献有肋于了解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和科 技动态,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外文文献具有重要的 参考作用。本文研究的测绘学院教师利用外文文 献比例不是很高,一方面是受个人阅读习惯、外语 水平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图书馆外文文献收藏 较少也制约了教师在研究中对外文文献的利用。 随着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学科队伍 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外文文献需求会不断增加_9]。 图书馆应加强外文文献采购,重点采购与学校重点 学科建设相关的外文期刊和外文图书,在经费有限 的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增加外文文献的品种,适 当减少复本量。 5.5 合理确定纸质文献和电子型文献收藏比例 首先,本研究中纸质馆藏保障率较低,说明资 源建设缺乏针对性,也说明掌握用户需求的重要 性;其次,各种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 电子型文献在文献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们获取 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纸质载 体的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 需求,电子型文献因其存贮密度高、存取速度快、使 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图书 馆应在广泛征询专家、读者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 定纸质文献和电子型文献收藏比例,纸质文献重点 加强与重点学科相关的质量较高的权威性文献收 藏,电子文献收藏应避免重复,减少浪费。 ・8O・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第31卷 5.6整合、开发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包含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新颖,对 于学术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网络资源分 散无序,质量良莠不齐。为了满足用户及时性、准 确性信息需求,图书馆应加强学科网络资源的收 20(13). 参考文献 E13唐未兵.高等学校的职责使命[N].光明日报,2016—1— E23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 情报,2012(5):37—40. 集、整理,去粗取精、合理整合、深层加工l1。。,然后利 用图书馆网站向重点学科用户进行宣传、推广;还 E3]吴文光.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农业 图书情报学刊,2015(6):169—172. 可以在图书馆网站提供重点学科相关免费网络资 源链接地址,方便用户更好地使用网络资源。 E4]袁代蓉.基于引文分析的地方高校重点学科文献需求 研究——以重庆文理学院教师论文为例EJ].重庆文理 学院学报,2012(5):108—112. 6 结束语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影 响学科建设及学校发展,图书馆馆藏结构是否合 理、能否满足重点学科用户需求是衡量馆藏质量高 [5]刘良璧.从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透视重点学科文献 保障情况EJ3.图书馆建设,2010(4):58—61. E63唐吉深.学科文献资源需求挖掘与保障分析——以河 池学院应用化学学科为例EJ].河池学院学报,2013 (6):116—121. 低的重要标准。大数据时代,各种先进的技术、方 法为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保障。从大数据 中分析、预测重点学科用户潜在需求,深入调查研 [7]王继伟.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5):31—33. [8]陈美兰,梁国杰.对重点学科文献需求特点的分析及思 考EJ3.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2):114—118. 究,为馆藏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使图书馆文献资源 建设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在 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本文仅限使用引文分析 法研究测绘学院教师的文献需求,今后应探索从多 [9]莫建华.基于引文分析的科研人员文献需求透视—— 以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省级重点学科为例EJ3.情报 探索,2013(11):31—33,38. 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对各重点学科文献需求进行 分析,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更多参考数据。 ElO]曹学艳,张晓东.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导论 E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陈(上接第69页) 克] 专业选修课由351门增长到714门,实验课程及课 程设计的总门数由322门增长到352门,扩大了学 生课程选择与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培 养。学校充分利用精品课资源,全面启动网上课程 资源建设和共享工作,建成省级视频公开课1门。目 学体系E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167—168. [2]李祖林,姚胜兴,宋树祥,李旭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E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3):54—66. 前,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已上传课程资源63门,微课资 源23门。学校从2014年起积极引进优质慕课 (MOOC)资源53门,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积 E33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 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4]滕金生,刘明川.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EJ].科学 咨询决策管理,2oo7(5):57—58. 极承办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 门委员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研讨会,深入研讨教 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应 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通过不懈努 力,大胆尝试,持续改进,构建了培养目标多元化、培 [5]卢宁,陈雪梅,丁小明.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21—23. E63 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 略——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02(2):79—80. E73马程,郭有强,姚保峰.应用型地方高校“订单式”人才 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21). E83干为民,房汝建.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 实践EJ3.常州工学院学报,2016(4). 养体系开放化、培养方案弹性化、培养过程动态化、培 养质量标准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探索应 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平清,秦刚,李洪兵,陈勇.以“3T”模式构建实践教 E93金凌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选择 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24—26. [责任编辑:陈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