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四)(A卷 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高中语文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四)(A卷 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来源:爱go旅游网
单元质量检测(四)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3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善哉!技盖至此乎?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解析:选C A项,“盖”通“盍”;B项,“伏”通“服”;D项,“善”通“缮”。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B.使六国各爱其人 爱:喜爱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D.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趋向 .解析:选B B项,爱:爱惜,爱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可饮①过夕乃.A.觉之②平明,汉军乃.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若德②吾为.神欲行①官知止而.C.

②善刀而藏之.

楼观亭榭①若稍饰以.D.

②复以小艇游庙中.

解析:选C A项,都是副词,才;B项,都是介词,替,给;C项,①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项,都是介词,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小姑之秀丽①虽不可拟.A.

②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1 -

庖月更刀①族.B.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从①有美人名虞,常幸.C.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①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D.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②养生..

解析:选C C项,均为“宠幸”的意思。A项,①比,比得上;②打算,想要。B项,①众,一般的;②灭族。D项,①保养身体;②供养活着的人。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B.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解析:选B B项,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名词用作动词。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愿为诸君快战 ..C.信造化之尤物 ..D.与江山相发挥 ..

解析:选C C项,造化(zàohuà),古今都为天地、自然界。A项,“行为”是“行动因为”之意;B项,“快战”是“痛快打一仗”。D项,“发挥”是“互相辉映”之意。

7.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然今卒困于此 C.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D.汉军至,无以渡

解析:选D A、B、C三项是被动句。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分)

- 2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最初宰牛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没有不是整头牛的。三年以后,就不曾看到整头的牛了。

(2)江东虽然很小,(但)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 (3)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

9.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手法,描绘阿房宫占地极广,遮蔽天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借喻修辞手法,写出了阿房宫内长桥飞架水面的宏大景象。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对秦统治者搜刮民财不放过毫厘,而自己却极度挥霍、毫不珍惜的行径的愤怒之情。

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二、阅读鉴赏(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陈良翰传

陈良翰字邦彦,台州临海人。蚤孤,事母孝。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俗号强梗,吏治尚严,良翰独抚以宽,催租不下文符,但揭示名物,民竞乐输。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殿中侍御史吴芾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史。孝宗初元,金主褒新立,求和,而中原旧人多求归,诏问.....何以处此,良翰言:“议和,复纳降,皆非是。必定计自治,而和不和,任之乃可。”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金再移书求故疆,良翰言:“中原皆吾故土,况唐、邓、海、泗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与张浚议事乖牾。良翰劾之,上曰:“正志亦无罪。”良翰言:“陛下使浚守淮,则任浚为重,一郎官为轻,且正志居中,浚必为去就。”上悟,出正志为福建漕运。杨存中为御营使,总殿前军,良翰言:“存

- 3 -

中久擅兵柄,太上皇罢就第,奈何复假使名?宜慎履霜之戒。”疏三上,存中竟罢。良翰在...谏省,成恭皇后受册,官内外亲属二十五人,良翰论其冗,诏减七人。进给事中。改礼部侍郎,不拜。召为太子詹事,既见,上属以调护之责。一日,召对选德殿,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徵论仁德功利之说,俾极陈今日所未至者。良翰退,上疏。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谥献肃。

(选自《宋史·陈良翰传》,有删改)

[注] ①唐、邓、海、泗:指当时的唐州、邓州、海州、泗州。②履霜之戒:指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B.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C.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D.张浚军淮泗以规进取/而议者争/献防江策/良翰言/当固藩篱/专委任/今舍淮防江/却地夺便/朝廷过听/使督府不得专阃外事误矣/

解析:选A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而议者争献防江策”中,“防江策”是“争献”的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排除C、D。“误矣”是一个判断句,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总结,其前应断开,故排除B,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初元,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B.金,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曾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C.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广义上指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D.太上皇,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和不在世父亲的头衔。 解析:选D 太上皇是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良翰德才兼备,精于吏治。他孝顺母亲,稳重端庄,做文章恢宏博大有气概:他在吏治尚严的瑞安任知县时,用宽松的政令安抚百姓,成效显著。

B.陈良翰洞悉时局,富有见地。对如何处理金主求和、中原旧人求归一事,他认为关键在于谋求自治;他认为金主写信索要故土是无理要求,不应归还。

C.陈良翰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他认为皇上对史正志和杨存中的任命不妥,坚决反对;

- 4 -

他在担任谏官时,敢于直言成恭皇后的亲属封官太多。

D.陈良翰忠于国事,深受倚重。他为官公正,屡次从国家大局出发,建言献策;皇上托付他调护太子之责,又让他指陈当今不足,他的奏书令皇上赞赏不已。

解析:选C “他认为皇上对史正志和杨存中的任命不妥”理解有误,原文“朝廷遣史正志至建康”只是说朝廷派遣史正志到建康,而未说对他有新任命,且陈良翰反对的也不是这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问何术,良翰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唐、邓、海、泗又金渝盟后以兵取之,安得以故疆为言而归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人问他用的是什么方法,陈良翰说:“没什么方法,只不过我使自己的心保持公正,好像空堂上悬挂明镜一样(能洞察一切)。”(得分点:或、第、公各1分,大意2分)

(2)何况唐州、邓州、海州、泗州又是金国违背盟约后用武力夺取的,怎么能用旧有的疆土为借口要求归还呢?(得分点:渝、兵、安得各1分,大意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9分)

王衍传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

- 5 -

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解析:选A 辨析断句的正误,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从专有名词“衍”“郭”和动词“疾”等分析,宾语应该是“郭之贪鄙”,“鄙”后要停顿,由此可排除B、C两项。再结合句意,“举阿堵物却”中“却”为撤离、拿开之意,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综上,选A。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解析:选C 长揖,是旧时的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解析:选D D项,王衍被杀是因为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并非因

- 6 -

为远近闻名,身居重任,又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得分点:“俄而”“举”、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得分点:“曹”“祖尚”“戮力”各1分,大意2分)

三、语言应用(16分)

18.某学校民乐社的网页拟增设《精美音画》栏目,请你仿照《古典名曲》栏目的宗旨介绍,为《精美音画》栏目写一段体现栏目宗旨的句子。要求体现栏目特点,句式一致,字数相同。(5分)

古典名曲:聆听古典名曲,领略名曲风采,弘扬中华文化。

精美音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美音画:欣赏精美音画,收获视听享受,传播民族音乐。(体现栏目特点2分,句式一致2分,字数不同扣1分)

19.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容我打个比喻:假设文学家的心是甲,外物是乙,外物与心的接触所得的印象是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不仅是乙的缩影,而且是乙经过甲的认识而先成为丙,然后才成为丁——文艺作品。假如没有甲,便一切都不会发生。再具体一点地说,甲是厨子的心,乙是鱼和其他材料,丙是厨子对鱼与其他材料的设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与其他材料是固定的,红烧鱼在我们脑中只是个理想,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才能实现这个理想。

解析:从整体上看,这段话是在论述主观条件的重要性。第①空注意后面的相关内容,推断出此处要写出什么是“丁”。第②空要根据前面的内容进行类比推理。第③空要注意同后一分句“我们才能实现这个理想”相照应。

答案:①具体地写出的这印象便是丁 ②丁便是那做好的红烧鱼 ③只有等到厨子替我们做好

- 7 -

20.下面是某班级推选校园歌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次校园歌手的推选,先制订方案,并在班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然后确定评委,通过抽签确定选手的出场顺序,经过现场打分,最后推选出班级校园歌手。

四、写作表达(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40岁时才赴京城赶考。但两次都没考中,第三次才榜上有名。高兴之余,他提笔写下了《登科后》一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诗的后两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人们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概括出了“走马观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观察事物不深入细致。

在生活、学习中,有时确实不能“走马观花”,但有时却可以“走马观花”。你的体会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课间十分钟,你把橱窗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一个晚上就把一部长篇小说看完了,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去旅游,跟着导游,不一会儿就从这个景点跑到那个景点,这不是“走马观花”吗?如果不“走马观花”,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吗?但是当你被某篇文章吸引住了,把它反复阅读了几遍,甚至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如果是“走马观花”,能行吗?于是,你便常常感叹,要仔细欣赏或观察一些事物时,就必须下马观花。因此,对“走马观花”这个材料,考生可从肯定的角度去立意,也可从否定的角度去立意,还可从既肯定又否定的角度去立意。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