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来源:爱go旅游网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者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生态 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植物区系:是一定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总和。

3.世界种:少数种类植被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

4.建群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优势层中的优势种成为建群种。

5.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6.种群:植物种内的个体常分为若干群,每个群成片的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7.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8.非地带性植被: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织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9.群落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10.隐花植物

11.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12.优势种:指群落中占有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13.热补偿点:净光合为零时(CO2收支平衡)的温度,称为热补偿点。

14.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

15.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包括微环境和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16.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17.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

18.显花植物

19.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

20.植物分布区:地球上的每种植物通常都有很多个体,它们分别分布在一定的地域上,这个地域就是该种植物的分布区

21.地理残遗种

22.光周期现象:指的是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植物所持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

23.植被:是指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24.发育起点温度:由于变温动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低于某一温度时,生长发育便停止,高于此温度时,生长发育才开始进行。又称发育阈温度或最低有效温度。

25.春化作用:指很多温带一二年生植物在种子萌发期间,必须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历一定时间,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

26.季相:群落中层片结构随时间季节而变化。

简答题

1.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

答: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原生植被受到破坏后,重新恢复起来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无性生殖产生孢子。(2)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外层为不育性细胞,起保护作用。有性生殖器官均为精子器和颈卵器。(3)有性生殖方式为卵式生殖。(4)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摆脱不了水的束缚,因此,一般生长在阴湿地方。(5)减数分裂均为居问减数分裂。(6)具明显的异型世代交替。(7)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胚。

不同点:(1)孢子体:苔藓植物孢子体一般分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蕨类植物孢子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除少数原始种类只有假根外,蕨类植物产生了真正的根和由较原始的维管组织构成的输导系统。叶常有孢子叶和营养叶之分。

(2)配子体:苔藓植物配子体为叶状体或拟茎叶体。蕨类植物配子体,原始种类呈圆柱状或块状,无叶绿体,通过菌根吸取养料。大多数蕨类配子体具背腹性的绿色叶状体。

(3)配子体与孢子体关系:苔藓植物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或半寄生在配子体上,配子体能独立生活,且比孢子体发达。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且孢子体比配子体发达。

(4)原丝体:苔藓植物生活史中具原丝体阶段;蕨类植物无原丝体阶段。

(5)孢子:苔藓植物一般为同型孢子;蕨类植物既有同型孢子又有异型孢子。

3. 阐明中国植物区系成分组成特征。

答:中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至寒温带,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环境有变迁但相对稳定,与周边也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所以促使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植物种类。

4. 如何制定植物的生活型谱?

5. 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

答:1.形态学原则 2.生态学原则 3.特征种原则 4.生态外貌原则 5.相似性排序 6.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6.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答: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7.世界植物区划划分出几个植物区?分别是什么?

答:六个。泛北极植物区,古热带植物区,新热带植物区,开普植物区,澳大利亚植物区,泛南极植物区。

8.Liebig 最小因子法则(the law of minimum)

答:土壤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供给量最少的土壤营养元素。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生态因子。

9.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是土壤中那一部分水?

答:毛管水。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

10.常绿阔叶林-照叶林的群落特征。

答:(1)由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主要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树种组成,

种类相当丰富。

(2)群落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全年均呈营养生长,夏季更为旺盛,其中有少量落叶种类,但对整个外貌影响不大;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季相更替并不明显。

(3)群落的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结构简;层间植物有常绿和落叶两类,前者占优。

11.阐明群落交错区的特点。

答:它是一个生态张力地区,在此两种植被类型分布在基本相同的气候条件下,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会出现两种植被的散乱混杂或镶嵌状的组合,最初是一种植被类型表现明显,后来两种植被优势地位基本相同,最后第二种植被接替第一种植被优势位置。

12.阐明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答:1.形态结构适应:北极和高山植物体表面被蜡粉和密毛,颜色深暗,植物体矮小并长成匍匐状、分支密集的垫状或莲座状。寒冷地区植物小叶化,草本和硬叶植物厚度增加,表皮细胞壁和角质层增厚。湿冷生植物保护组织发达,细胞间隙大。

2.生理适应: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能吸收更多的红外;温带植物抗寒性随秋季气温的逐步降低而逐渐增强;一些植物能利用代谢产热来维持温度。

3.行为适应:生长方式,向热移动与休眠。

13.群落的波动与演替有何区别?

答:植物群落的波动是指在短期或周期性地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下,植物群落出现逐年或年际的变化。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14.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

答。全年高温且温差小,日温差与日湿度差要比月温差和月湿度大的多,雨量充沛且相当均匀。离赤道越远,温度的季节较差逐渐增加。

论述题

1、 阐明三种顶极群落理论的异同。

答:异:单顶级假说是指每一气候类型只产生一种顶级;

多顶极假说是指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地形和动物活动等顶极和气候顶极呈镶嵌体状,但气候顶极占地面积比重较大;

多元顶级观点是指自然界中植物群落随所在地环境梯度变化,形成的顶极也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

同:(1)顶极群落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具有稳定性;

(2)如果没有外来干扰,即使原始群落性质完全不同,也会达到同一种稳定的植物群落,演替停滞不动;

(3)有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气候并且没有剧烈干扰,群落才能达到顶极阶段。

2试述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1)营养关系,包括寄生和共生关系:

(2)机械性相互关系,包括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和绞杀植物

(3)化学性相互关系,包括化学促进作用,化学抑制作用和化学致杀作用

(4)资源竞争关系,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3、阐明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性。

答: 1)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遗传多样性贫乏

3)外来生物与农作物争夺生存空间、争光、争水、争养分等,导致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下降,作物严重减产。

(4)制约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源地破坏。

(5)入侵物种携带的病原体或寄生虫、病疾可以在对病原体和寄生虫更为敏感的土著种中发生并流行,严重损害当地物种的健康。

4、试述植物群落演替和波动的关系

答:1)演替和波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时间上来说,两者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所谓波动的可逆性通常是不完全的,植物群落的复原,不是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只是接近原来的状态,因而带有一定的演替的因素在内。对于变化大持续时间长的波动,如果不知其最终的结果仍能恢复到最初的状态,那就要把波动误认为是演替。两者的划分是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短期可逆变化认为是波动,长期则看为演替。3)与演替一起出现的波动影响着演替的变化,它可促进或阻止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

5、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答:1.营养关系,植物在被动物啃食之后,会启动某种补偿生长机制。2.传粉关系:昆虫吮吸植物分泌的糖类,就会粘附花粉,从而起到传粉的作用,3.种子散播关系:动物对植物的传播方式主要有附着传播,被食传播,偶然传播三种,附着传播植物借助果实上的钩状物,或者分泌粘液黏在动物身上,传播到远处;被食传播的植物产生肉质果实,经过动物消化,排泄在一定范围外;一些植物的果实因为动物储藏果实搬迁或者食用的过程中,偶然传播。

6、试述夏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答:夏绿阔叶林生长季节中,水热条件有利,中生植物能茂盛生长,林内的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春季气温回暖,乔木随即萌叶抽枝,借春风授粉,进入花期。夏季枝叶茂密,树冠郁闭。秋季降温叶色变黄,脱落。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芽有坚实的芽鳞,常有树脂保护,御寒过冬。夏绿阔叶林的生活谱型,表现为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高位芽植物占一定的比例,森林的结构是乔木可分为两层,

一个灌木层,草本可分为两至三个层和一个地被层。夏绿阔叶林的净生产量与热带雨林相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