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 广西。时侬智高 守昆仑关。青至宾州,
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 将佐,次夜燕参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托病,暂起如内,久之,令人谕孙
③
①
②
元规 ,令暂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令人劝劳座客。至晓,各未 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
(选自《梦溪笔谈》) ④
1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注)①抚:朝廷差遣大臣赴某一地域传达皇帝命令并抚慰军民、
处理事宜。②侬智高:宋代壮族领袖。皇祐四年起兵反末,自称仁惠
皇帝。③燕;通“宴”,宴请。④孙元规:时任湖南抚慰使兼广南东
路、广刺西路抚慰使。
116.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聚室而谋 曰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B.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深孚众望
. .
C.次 夜燕参军官 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 . . D.齐人三鼓 是夜三鼓
.. ..
117.以下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吾视其 辙乱 .
B.能够 一战
.
出
C.令暂行酒,少服药乃. 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
.
皆以美于徐公 .
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 .
D.小大之狱,虽 不可以察,必以情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118.以下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剖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甲)文,曹刿的智谋和才能过人,在瞬间万变的战场上,他能沉 着、沉着、坚决。
B.(乙)文,狄青关怀手下将官,在上元节为他们举办宴会,这是他 取胜的重点。
C.(乙)文中,“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 国传统节日之一。
D.要想战胜仇敌,一定讲究谋略。这个道理在(甲) (乙)两文中均
2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有表现。
119.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2)令人谕孙元规,令暂行酒。
【答案】
116.B 117.D 118.B
119.(1)我看到他们的车轮印迹杂乱了,看见他们的旌旗倒下了, 所以建议追击他们。
(2)(狄青)派人告诉孙元规,让他临时主管宴席,主持酒政。
(二) 阅读下边甲乙两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3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
之首。周之季世 ,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强,晓畅军事,夙夜 筹划。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
①
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
② 祸难,诚许楚王城, 然巴土不可以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以得也! ”乃自刎以死国,
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
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修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停息,除去
.选出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不同样的一项(
)
也
A.弗敢加.
也
B.忠之属.
筹划
C.夙夜..
万钟于我何加 焉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许楚王城 D.诚.
夙夜忧叹 ..
此诚紧急生死之秋也 .
9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两个句子的意思。 ( 1)彼竭我盈,故克之
(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91.请用“ / ”给下边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以得也
4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92.乙文中楚王为什么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93.对两个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甲文着力运用出色的对话描绘来推进情节发展,揭露主题和表现 人物性格。
B.乙文主假如经过描绘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动人形 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 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 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的骁勇与强盛。
D.曹刿的“肉食者邵”、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怎知青云之志哉”的悲忿之情。
【答案】
.A
90.( 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逝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战胜了他们。 (2)假如我能获得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什么!
91.宁死 / 将吾头往谢之 / 城不可以得也
92.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自告奋勇, 为了国家的完好能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重。
93.A
(三) 阅读下边选文,达成后边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
5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责,士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今也否则,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可以究其
详悉,而付之于胥 吏。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 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
①
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选自《唐宋家 ? 决雍蔽》)
(说明)①胥( xū):官府中的衙差小吏。请属:请托,指打通关
系。
85.选出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同样的一项() 焉
A.又何间.
遂与外人间 隔(《桃花源记》)
.
先帝不以臣鄙俗 (《出师表》
B.肉食者鄙. . .今也否则 杂但是前陈者(《醉翁亭记》) C . .
行之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非金钱无以. .
86.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2)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
87.归纳甲文的主要内容。
88.(甲)(乙)两文中,统治阶级对待百姓诉讼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 用原文回答 )
【答案】
85.B
86.(1)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素来不敢虚报数量,必定做到 诚实可信。(2)所以凡是先行贿赂的人. (他的)恳求清晨提出,晚
上就能实现(解决)。
87.表达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 说明政治上守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 件。
88.甲:小大之狱, 虽不可以察,必以情。乙:公卿大臣不可以究其详悉, 而付之于背吏。
(四)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小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曹玮知 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 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 ,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 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⑤③
④
①②
7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玮不答,令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
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玮令人谓之曰:
“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
⑥
决斗。”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许久。玮又令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
百里矣,若乘锐便战, 犹有输赢。远行之人,若瞌睡,则足痹不可以立,
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曹玮用兵》)
注:①知:主管。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材、粮草、营帐等
的统称。④部伍:战士的队伍队列。⑤縻:约束。⑥少选:一会儿。
63.请用斜线(/)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诵停留(每句标一处) (1)望其旗靡
(2)虏兵去数十里
。 .请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一鼓作气
.
3
(__________)
( )玮又令人谕 之(_________)
(2)故逐之(__________)
.
(
)比其复来(_________)
.
4
.
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2)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66.阅读两段文字, 联合详细内容谈谈曹刿和曹玮用兵有什么不一样之 处。
8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答案】
63.(1)望/ 其 旗 靡
(2)虏兵/去数十里
.
抖擞 追击 告诉,见告 等到
65.(1)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印迹杂乱了,看见他们的旌旗倒下了。 ( 2)(敌军)听闻曹玮贪恋牛羊的利处而不齐整,立刻返回侵袭曹玮。
66.曹刿擅长抓住战机, 在彼竭我盈之时攻击, 在辙乱旗靡之时追击。
曹玮擅长诱敌,成心做贪利的事诱敌折回,成心让敌军瞌睡,使其人 气殆尽,一举歼敌。
(五) 古文阅读
(甲)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列曰:“肉食者部,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乎,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总邪?民亦无总邪?王亦无总邪?”使者不说 .,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尔后尊贵
者乎?”威后曰:“否则,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
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9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58.解说文中加点的词语。 ( 1)又何间 焉间: ____________
.
(2)使者不说 说: ____________ . 59.翻译以下句子。
(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2)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60.曹刿认为“肉食者鄙”,从甲、乙两文来看,鲁庄公和赵威后能否“鄙”?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
58.
参加 同“悦”,快乐
59.(1)衣食这种用来安家的东西,不敢单独享受。 (2)所以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60.示例:鲁庄公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责尽责,守信于
民;赵威后能以民为本,将民生放在首位,可见他们都有不
“鄙”之处。
(六) 阅读下边的文言选文,回答后边小题
(甲)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10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表,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曹玮知镇戎军日 ① ,尝出战小捷,虏兵 ② 引去。玮侦虏兵去巳远,乃驱所掠牛羊輜重 ③ ,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④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 “牛羊无用,徒縻 ⑤ 军。不若弃之,
整众而归。 ”
玮不答, 令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
人谓之曰: “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息, 请休憩士马,少选 ⑥ 决斗。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许久。玮又令人谕之: “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 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 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输赢。远行
⑦
之人,若瞌睡, 则足痹 ⑧ 不可以立,人气亦阑 ⑨ 。吾以此取之。 ”
(说明)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 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
11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器材、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战士的队伍队列。⑤
縻( mí):约束。⑥少选:一会儿。⑦几:靠近。⑧痹:麻
痹。⑨阑:残,尽。
26.选出以下加点字的意思不一样的一项。
A.又何间 焉 / 不时而间 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 . B.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鄙俗.《出师表》
C.尝 出战小捷 / 何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 .
D.遂 弃牛羊而还 / 遂逐齐师
.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 1)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 2)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许久。 28.请给下边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9.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
战”,对方面色“欣然”, 请你补写出当时虏方的心理活动。
30.甲、乙两文中曹刿和曹玮在作战用兵方面有什么同样之
处?
【答案】
26. A
27.( 1)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 , 即便不可以一一明察 , 也必定以
诚意去办理。( 2)仇敌正苦于疲惫极了,都很快乐,使
12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严整地歇息了很长时间。
28.虏兵去数十里 /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 遽还袭之。
29.答案不独一。 示例:对方的心理活动: 连赶了上百里路,的确疲备了,这样正好。呵呵,这个曹玮,人称擅长用兵,
看来也是浪得浮名啊!
30.擅长观察敌情,掌握战机(避敌锐气)
。 (七)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小题。
(甲)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
“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
三鼓。判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遵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昭王 既息民缮兵, 复欲伐赵。 武安君 曰:“不可以 ! 长平之事 ,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欣,赵人恐惧。 ③①②13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然赵自长平以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周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现在之时,赵未可伐也 ! ”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 ”乃使五校医生王陵将以伐赵。
陵战失败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托病不可以。
(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省)
(注)昭王:战国期间秦国国君。②武安君:指秦国名将白起,因战功卓著,被封武安君。
3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肉食者鄙. B.一鼓作气,再.而衰 C.昭王既息民缮兵 .
鄙:眼光短浅 再:两次 兵:兵器
D.秦军大克. 克:胜,战胜 35.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能够 一战
.
B.乃 入见
.
C.长平之 事
.
D.其 国内实,其交外成
.
先帝不以 臣鄙俗
.
乃使五校医生王陵将以伐赵 .
吾妻之 美我者
.
安陵君其 许寡人
.
36.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剖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文节选自《左传》 ,《左传》旧传为春秋期间左丘明
所作。(乙)文出自《战国策》,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甲)文略写长勺之战的过程是为了突出本文中心“论
14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战”,这样能够使文章详略适当,中心突出。
C.(甲)文中“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之”均与上文
中的“肉食者郧”中的“鄙”字相照顾。
D.(甲)文中弱鲁战胜了强齐, (乙)文中强秦败给了弱赵,
共同原由在于国君能否擅长纳谏,可否守信于民并抓住有益
机遇。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38.用“ / ”给下边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陵战失败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托病不可以。
【答案】
34. B
35. B
36. A
37.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便不可以一一明察,必定会依照
办理(或“大大小小的案件,固然不可以件件都认识得清楚,但必定要依据自己的诚意办理”) 。
38.陵战失败 / 亡五校 / 王欲使武安君 / 武安君托病不可以
(八)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达成以下小题。
甲文
15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可以察, 必以情。 ”对曰: “忠
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
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
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
乙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①
。宋人既成列 楚人未既 济。司马
②③④
曰:“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 请击之。”公曰: “不可以。”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 尔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 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
⑤
⑥
子不重 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不鼓不可以列。”
⑦⑧
⑨
(选自《子鱼论战》 )
(说明)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
摆好阵容。③既:尽,所有。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容。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
16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 chónɡ):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辈。
1.解说以下加点部分。
( 1)衣食所安..______ ( 2)弗敢加 也 ______
.
( 3)公将驰 之 ______
.
( 4)公伤股 ______
.
( 5)国人皆咎 公 ______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2)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可以列。 3.用文中原句回答下边问题。
(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由是 ______,他认为“能够一战”的原由是 ______。
(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攻击的有益机遇是______。
4.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产生不一样结局的原由是什么?
【答案】
1.
( 1)养生的东西 (3)驱车追赶
( 2)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
多
( 4)大腿
( 5)责怪、责怪
2.( 1)小信誉未能使神相信,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我固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代的后辈,却不去攻击没有
17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摆好阵容的仇敌。
3.
(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
必以情
( 2)楚人未既济(及其未既济)
4.长勺之战鲁庄公守信于民且擅长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 中擅长抓住战机,所以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可以听取子鱼的建议,执拗己见,不可以抓住战机,所以失败。
(九) 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达成后边小题
(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 “未可。 ”
齐人三鼓。 刿曰 :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 “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节选自《曹刿论战》
)
(乙)故全军可夺气, 将军可夺心。 是故生机锐, 昼气惰, 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用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
30.解说以下加点字的意思。
(1) 公将驰 之( ______________)
.
18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2) 望其旗靡 ( ____________)
.
(3) 全军可夺气 ( ____________)
.
(4) 生机锐 (______________)
. 31.以下加点词解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民弗从 也 / 战则请从
. .
B.小信 未孚 / 必以信
. . C.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故.逐之
D.忠之属 也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 彼竭我盈,故克之。 (2)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3.甲文第一段描绘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
点?
34.节选的(甲) (乙)两文在论述用兵方面同样的看法是
什么?这些看法对我们今日的学习和生活有如何的借鉴作
用?
【答案】
30.
驱车追赶 倒下 士气 锋利、饱满
31. D
32. (1) 他们的士气消逝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
了齐军。 (2) 不要去攻击声势齐整的仇敌,这是掌握机变的
19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用兵方法。
33.深思熟虑,胸中有数,沉着自在,擅长掌握战机。
34.重点 :( 第一问 ) 战争中要擅长剖析敌情,掌握士气,把
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 第二问 )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
; 碰到困难时,
学习中要保持踊跃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忱
要擅长剖析,并多听听他人的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战胜困 难。
(十)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各题。
(甲)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乙)上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擢 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 ,赦令自首,不首者死。不多,有诈冒
①②
③
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④
。”上怒曰:“卿
欲守纪而使朕失期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
⑤
选人之多诈,故
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以,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也。”上曰:“卿能执法,联复何忧 ! ”
20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说明)①上:指唐太宗。②擢:提高。③资荫:资即资
格;荫指封建时代后代因先人的官爵而遇到封賞。④流:把
罪犯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⑤忿:恼恨,怨恨。
92.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又何间 焉 间:参加
. B.肉食者鄙. C.弗敢加 也
.
D.忠 之属也
.
鄙:鄙陋,眼光短浅 加:虚报
忠:忠心
9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乃”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同样的 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刿曰:“肉食者娜,未能远谋。”乃
.
人见。
A.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
.
B.乃 重建岳阳楼
. .乃C.不知有汉,不论魏晋 D.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
94.以下对(甲 ] (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剖析,正确的一
项是
A.(甲)文选自《左传》 ,记述的是长勺之战,选文重点突
出了战争过程,略写对于战争辩述。
B.(乙)面对齐军压境,庄公匆促迎战,村夫冷视其战,曹
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使庄公明确了战争成功的基础是恩泽
21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的赐予和祭神的诚实。
C.文中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一样建议,严格依照法律对
诈冒资阴者应予以杀之, 可见他是一个忠诚直爽、 正直无畏、
严于执法的人。
D.(甲)(乙)两文写曹刿与庄公、戴胄与太宗的对话都很
详细,其目的都是让决议者守信于民。
9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96.用 / ”给下边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 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答案】
92. D
93. B
94. D
95.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便不可以一一明察,但我必定根
据(合理判决) 。
96.言如涌泉 / 上皆从之 / 天下无冤狱。
(十一)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各题。
[ 甲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日 : “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
以战 ?”公曰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 “小惠未
22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 “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
曰: “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 《曹刿论战》
[ 乙 ]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
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
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但是矢
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 非轻死而乐伤也。 夫将视兵若子,
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日
: 父子兄弟之军
不可以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 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
石知感。
——节选自《臣轨》
9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眼光短浅 B.弗敢加 也 任意增添
A.肉食者鄙. .
D.小大之狱
C.小信未孚. 令人服气 诉讼事件
.
)。 99.以下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
哪一项
例句:小大之 狱
.
C.当余之 从师也 善将者 B.水陆草木之 花
A.古之. . .
.长跪而谢之 D . 100.选出以下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文选自《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相 传为春秋期间鲁国人左丘明所作。
23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B.乙文认为获得战斗成功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全军团结一心,相亲 相爱。
C.甲乙两文都要求领导者争取民心民心,依赖人民,关爱人民,与 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才能获得支持。
D.乙文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与“父子兄弟之军”打仗,由于他们像父 子兄弟同样相亲相爱,团结一致,与他们打仗必败无疑。
101.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2.用“ / ”给下边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答案】
98.B 99.B 100.D
101.吃肉的人(当权者)策划这件事情,你又去参加什么呢? 102.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 / 以情亲之 / 则木石知感。 (十二)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村夫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
24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
(乙)
越王苦会稽之耻,身不安枕席,口不甘
③
①
厚味,目不视靡曼
②
,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
焦唇干肺 。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
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
⑤
④
,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
⑥
寡老弱之渍病 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医生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 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医生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 ,此
⑦
孤之大愿也。”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克吴师,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
⑧
戮 吴相,残吴。二年而霸。
(注)①甘:吃、 尝。 ②靡曼: 指细理弱肌的美色女子。 ③干肺:肺气枯竭,比喻力气用尽。④袭:衣外加衣。⑤渍病:传得病。⑥徼( ji ǎo) :在此读 yāo,求、求取。⑦偾( f èn):僵死。⑧戮:欺侮。
45.以下语句中加点字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忠之属 也 / 于是属 诸医生而告之
. . B.登轼而望之./ 越王苦会稽之.耻 C.何以 战 / 以来其心 . .
D.虽 不可以察必以情 /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 .
)
46.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素来不敢虚报,必定相信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示鲁庄公把战争的成功寄希望于神灵。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
翻译:曹刿下车观察齐军车轮碾出的印迹, 又登上战车, 扶着车前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 说: “能够了。 ”
25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理解:从这句话能够看出曹刿拥有优秀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擅长掌握反扑的机遇。
C.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
翻译:饮食不要求珍异,衣服不穿两层,不用二色作为装修。
理解:从这些表现能够看出越王为了雪会稽之耻,衣食特别简朴。
47.联合两则资料,简要说明庄公和越王取胜的共同原由是什么?
【答案】
45.
D C
联合两则资料,政治上守信于民。
(意思靠近即可)
46.
47.
(十三)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
战》)
(乙)文公伐原 ,令 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 而去之。谍 出曰:“原可是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期,何以令人?夫信,民之所庇 也,不可以失也。”乃去之,及孟门
⑦
①②③
④
⑤⑥
,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说明)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军。
疏,散、撤。④(谍)密查军情的人。⑤(信)信誉。⑥(庇)包庇,
即赖以生计。⑦(孟门)原国地名。
26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109.解说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 焉
. ②公令疏军而去.之
110.下边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一样 的一组是
..
A.必以 分人
.
B.得原而 失期
.
C.其 村夫曰
.
D.令以三日之 粮
.
军吏以告
. 登轼而望之
.
门人弟子填其 室 .
闻寡人之耳者
.
1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112.文意理解。
①甲文主要经过语言描绘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________”和鲁庄公的“ ____”都获得了鲜亮的再现。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②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 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一样, 甲文写的是 ____________,乙文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甲乙两文都重申政治上 ______________是获得战争成功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应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
文中的“
”一句。
【答案】
109. (1)参加( 2)走开,离开。(意对即可)
27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110. 111.
B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便不可以一一明察,也要以判断。
(或:大大小小的案件,固然不可以件件都认识得清楚,但必定要办理 得通情达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
112.
件准备)
(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策划、条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守信于民
(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以失也。 (或答“得原而失
信,何以令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
(十四)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
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能够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
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昭王既息民缮兵
28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昭王 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
①
②
曰:“不可以!长平之事
③
,秦
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欣,赵人恐惧。然赵自长平以来,君臣忧
.
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周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
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现在之时,赵未可伐也! ”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医生王陵 将以伐赵。陵战失败,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托病不可以。 (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省)
④
注:①昭王:战国期间秦国国君。②武安君:指秦国名将白起,因战功卓著,被封武安君。③长平之事:公元前 260 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 发生的战事,最后秦国胜而赵国惨败。④五校医生王陵:五校医生,官职。校,古时队伍每八百人为一校,即主尉。五校为四千人。王陵,秦国大将。
1.解说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 1)公将鼓 之
.
( 2)秦军大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的意思。 (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1)乃使五校医生王陵将以伐赵
3.在《曹刿论战》一文中,弱鲁战胜了强齐,而在《昭王既息民缮 兵》一文中,强秦却败给了弱赵。请你阅读上边两篇文章,思虑影响 这两场战争输赢的共同要素有哪些?
29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答案】
1. 2.
敲鼓,打鼓;胜,战胜。
(1)小信不可以获得(神灵的)相信,神不会降幅给我们。 (2)于是派五校医生王陵率军去攻打赵国。
3.
能否能掌握战机;国君能否能遵从正确的建议。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公曰: “牺牲玉
5. (十五)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达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村夫曰:
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 战则请从。 ”
刿曰: “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能够一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
”
“莫敖 ① 必败。举趾 ② 高,
心不固矣。 ”遂见楚子,曰: “必济师。 ”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 “医生其非众之 谓。莫敖狃于蒲骚之役 ③ ,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施乎!否则,夫岂不 知楚师之尽行也? ”楚子令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 ④ 于师曰: “谏者有刑。 ”及鄢 ⑤ ,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施。及罗,罗
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曰:
“孤之罪也。 ”皆免
之。
(选自《左传》 ,有修改)
【说明】 ① 莫敖:即屈瑕。 ② 举趾:抬脚。 ③ 狃( ni ǔ):屡见不鲜而不加重视。蒲骚: 地名。 ④ 徇( xùn):对众宣示。 ⑤ 鄢( yān):水名,汉水支流。 (1)以下语句中划线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肉食者鄙 以依赖
C. 遂见楚子,曰: “必济师 ” 济:救援
A. 其村夫曰
, 未能远谋 鄙:眼光短浅 B.忠之属也,能够一战
D. 罗与卢戎两军之
能够: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好同样的一组是(
还,谓其御曰
军:攻击,夹攻
) 乱次以济,
B. 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
情
遂无次
C. 战于长勺 莫敖使徇于师曰 D. 公将鼓之
(3)以下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斗伯比送之
)
A. 甲文写曹刿作为老百姓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怀国事、深思熟虑、充满自信的人。
B. 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获成功,一是在政治上要守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正的确时地掌握好战机。
C. 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
“必济师 ”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
30 / 31
《曹刿论战》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镇抚,并使他增强防范。
D. 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妥,不听大臣的建议。楚军败后,他虽能肩负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表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色。 (4)把文言文阅读资猜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② 否则,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
(5)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色有什么不一样? 【答案】(1 )C (2) A (3) D
(4) ① 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必定依照(上报)
。 ② 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医生莫非不知道楚军已经所有开赴出去了? (5) ① 曹刿深思熟虑,仔细沉着,能实时掌握战机; ② 屈瑕自傲专横,小看仇敌,指挥 无方。
【考点】归纳内容重点,归纳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分析】【剖析】( 1)此题考察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累积,是培育阅 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 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 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不可以孤立地理解单 个字词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别用法,比方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 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说正确、适合。
“济 ”是增派的意思。
( 2)此题考察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A 项两个 “其 ”都是代词, “他的 ”;B 项 “必以情 ” 的“以 ”是介词, 表示依照, 可译为 “依照、依照、依据 ”,“乱次以济 ”的 “以 ”是连词, 表修饰. 连
结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而 ”,也可不译; C 项 “战于长勺 ”的 “于 ”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地方,
相当于 “在”. “莫敖使徇于师日 象.相当于 “向 ”“对”; D 项“公将
”的 “于 ”引出动作、行为的时
没有实在乎义, “斗伯比送之 ”中的 “之 ”是第三
鼓之 ”的 “之 ”是衬音助词. 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人称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可译为
“他 ”。
(3)此题考察学生对人物剖析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D 项:楚军败后,楚王勇于肩负责任,对众将的赦免,也正表示了他肩负了责任,不将责任推给众将,是开通的表现, “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
表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色 ”表述错误.
( 4)此题考察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 译句子时, 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重点词句, 把重点词句翻译正确,此外, 还要注意对特别句式的翻译, 尽量做到通畅、 流利,表意清楚。 ① 句注意 “牺牲; 加;信 ”的翻译。 ② 句注意
“然;岂,怎么;尽行 ”等重点词的翻译。
( 5)此题考察学生依据选文内容剖析人物指挥作战特色的能力。做此类题目时依据选文逐个剖析人物战前和战时指挥的特色与作战的成效即可。
故答案为:( 1) C( 2) A( 3)D( 4)① 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 报,必定依照(上报) 。② 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医生莫非不知道楚军已经所有开
拔出去了?( 5) ① 曹刿深思熟虑,仔细沉着,能实时掌握战机; ② 屈瑕自傲专横,小看仇敌,指挥无方。
【评论】考察一词多义的用法。 先要大概认识文章内容, 弄清句子的意思, 依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说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依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31 /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