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工艺: 钢绞线下料→穿索→安装工作锚环、夹片→安装张拉油顶→安装工具锚→检查所有夹片→对称张拉→张拉至设计应力→核对伸长量→油顶回油→砂轮机切割多余钢绞线→封锚 2、控制标准: 项次 1 2 3 5 检查项目 管道间距(mm) 钢绞线实际伸长量(%) 预应力筋张拉后的位置与设计位置偏位(mm) 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 允许偏差 10 ±6 5 1丝 3、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张拉机具设备必须与锚具配套使用,张拉机具进场前必须进行检查和校验,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使用次数达200次、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以及经过检修以后,必须重新校验。 2)预应力张拉须在梁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后、砼龄期不小于7天时进行。 3)预应力钢绞线穿束前先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位置须准确无误,孔道应畅通,无水或其它杂物。 4)穿束完成后,若要在安装有预应力钢绞线附近进行电焊时,须对全部预应力钢绞线进行保护,防止钢绞线溅上焊渣或造成其它破坏。 5)预应力张拉应左右、两端对称进行,同一梁节内按照先长索后短索的顺序进行,两端同时张拉时应保证油表读数基本一致,保证两端实测伸长量基本一致。 6)张拉前检查锚具必须安装正确,实施张拉时必须保证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冲和一致。 7)张拉控制应力因索不同而不同,每根索的张拉控制应力以现场技术组提供的值为准。 8)预施预应力以油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为辅。 9)本桥连续梁张拉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张拉:0→10%→σcon→103%σcon(持荷2min)。 10)张拉时现场作业人员及技术人员必须详细记录各行程的油表读数及伸长值,若伸长值与设计值偏差过大须及时报告工程部进行处理,注意测量伸长量时,须停止油顶张拉。 11)预应力筋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锚固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采用砂轮机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严禁采用电弧焊切割钢绞线。 12)预应力筋实测伸长值的计算:0→10%过程的伸长值L1=理论伸长值×0.1,10%→σcon过程的伸长值L2直接量测,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L=L1+L2,注意校核伸长值时仅取到100%σcon时的实测伸长值,σcon→103%σcon为考虑计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而比设计值提高3%,其伸长值不计。 13)不同编号的油表在同一个行程内的读数是不相同的,注意现场记录好油表编号,应将每个油表在每个行程内的读数贴在油表上,以便于操作人员现场控制。 14)张拉过程中所有作业人员和旁站人员均不得站在张拉千斤顶后方,应站在其侧面。 4、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1)材料堆放整齐,场面整洁,通道畅通。 2)张拉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 3)张拉机具搭设防雨防晒棚,防止张拉时雨淋日晒,以保证油路畅通,正常使用,对所有张拉机具进行全面检查。 4)所有张拉油顶和压力表必须按期进行标定,检查高压泵与千斤顶之间的所有连接点、紫铜管的喇叭接口是否完好无损、锣丝是否拧紧。 5)张拉时,构件两端不准站人,操作人员站在侧面,两端设置防护栏(罩)高压油泵放在离构件端部左右侧。 6)千斤顶操作人员要注意保持千斤顶水平状态,待受力后方可松开,以防止受力时千斤顶偏侧滑丝。 7)张拉时千斤顶后方不得站人,不得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旋转张拉工具的锣丝或油管接头。 8)张拉时如遇临时停电,要立即拉闸断电,以防突然来电发生危险。 9)定期检查张拉作业设备是否漏电、漏油,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无油污、无灰尘。 10)所有张拉作业设备都应配置抗水吸油棉、橡胶手套、塑料袋、盛油盆、塑料薄膜等工具,以便处理油污染。 11)废弃的钢绞线头、含油废料、石棉等废弃物应按要求分类归放到指定的废物处理地点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抛仍以免造成污染。 5、附表: 连续梁预应力张拉计算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