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海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青海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来源:爱go旅游网


青海省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衡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雕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迄今为止,在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 )。虽然秦宫殿遗址发现过不少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但总的来说秦代建筑使用石构件的还不多。而到了汉代,建筑综合地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形式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并实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考古学家就曾在南越王官署遗址发现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

到了现代社会,石雕逐渐由过去的被民间建筑使用进入纯艺术创作_______________。但在艺术创作领域想要有一席之地其实很难,有些艺术家便以中国传统雕塑为根,融入现代审美,创作出了不少极具收藏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还进入了拍卖市场。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上,石雕起初一直与油画放在一块儿拍卖,长期处于_____________的位置,市场表现____________。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重视石雕作品的市场价值。一时间关于石雕市场“春天到来”的话题____________。

(1)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石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它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 B . 石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石雕艺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它的发展 C . 石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石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它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D . 石雕艺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它的发展,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建筑综合地使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形式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并达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 B . 建筑综合地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形式打造各种构件的装饰,并达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 C . 建筑综合地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形式打造各种构件的装饰,并实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

第 1 页 共 17 页

D . 建筑综合地使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形式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并实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领域 映衬 不瘟不火 沸沸扬扬 B . 阶段 陪衬 不温不火 沸沸扬扬 C . 领域 映衬 不温不火 沸反盈天 D . 阶段 陪衬 不瘟不火 沸反盈天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刍议 陆振岳

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我国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在先秦诸子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中之一。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不少。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墨子》里关于数学、物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这是人所共知的。

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惨祸。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讨厌陆贾称说《诗》《书》,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景之治”。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抑儒而扬道。他说,“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本撰《汉书·艺文志》,已是崇儒之世,《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例外。

第 2 页 共 17 页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王命运的“素王”;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为汉制作的神话来。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多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切时期。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当一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的时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的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如“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博学”“知耻”“义然后取”“孝亲”“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黎民不饥不寒”“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至高无上。

B . 老子用道阐发宇宙论,《墨子》记载了多种发明,而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导致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

C . 齐桓公任用了法家的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信用主张变法的商鞅称霸西戎,这些说明儒学在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的短处。

D . 孔子在鲁国、卫国、蔡国等地没能够施展其抱负,儒冠被刘邦当作溺器,儒学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地位才得到提高的。

第 3 页 共 17 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儒学的要旨之一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叔孙通替汉高祖制定朝仪后,儒生才较多地登上政治舞台。

B . 汉武帝时儒学地位得到提高,孔子竟被称为素王。《六经》的著作权本不是孔子却被划归孔子,这是某些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而做的。

C . 一个王朝兴盛,儒学便跟着兴盛,王朝行将崩溃,儒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可见儒学的盛衰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D . 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强化王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把儒学奉为官方哲学,但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学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蕴含着大智大慧的儒学,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的阐发和丰富,成为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藏。

B . 道家采儒墨思想之精华,撮名法之要,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可见道家在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C . “忧乐天下、博学知耻、清静无为、孝亲尊长”这些儒学的思想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心里,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

D . 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学,但也是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3. (12分) (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角峰上飘动的白云 吴小军

第 4 页 共 17 页

十多年前,我曾在粤北一个山区支教。我支教的学校叫角峰小学。学校只有一幢一层两间的老房子,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从角峰最高峰往下看,它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上绑着的一个灰色小盒子。弯的是山路,灰的是教室。稻子渐渐黄了的季节,这个小盒子就成了一阶一阶梯田上黄金拥簇着的幸福魔盒,孩子们笑声里的快乐总是不断地从盒子里溢出来,溢满角峰村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的快乐感染着我。每天我都要哼着歌儿从借住的村长家出发,一蹦一跳地走过一片一片金黄之间那瘦瘦的绿色,踩着这诗一般曲折的田埂,听着虫鸣啾啾泉响叮咚走向教室。

角峰小学是个小村子的麻雀学校,有三个低年级共十个孩子,就一个老师在教。村子是个自然村,离行政村有五六公里山路。村里的孩子要上高年级就要到行政村小学去。因为那里没有宿舍,大部分孩子上完三年级就不读了。要么在家干农活,要么随父母漂在城里。今天我给三年级的三个孩子上堂作文课,题目是《有意思的一天》。在说明写作要求后,我给了他们十五分钟时间。时间到了,我点名让他们起来念自己的作文。

最高的孩子也最瘦,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山村孩子的羞涩与腼腆。他小声地念自己的作文:“昨天,我去放牛。牛很听话,没有乱跑。这一天真有意思啊。”

我表扬了他。然后叫起了第二个孩子。孩子有些胖,圆圆的小脸上红通通的,鼻头上还挂着细密的小汗珠。他扑闪着眼睛,大声地念道:“前天,我去放牛,牛很听话,吃得很饱,牛牛你快长大!”

我笑了,小声说:“啊,又是放牛啊?”我知道村里的大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这个年纪的乡村孩子,放牛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我点头示意孩子坐下,点名让第三个孩子站起来念她的作文。

这是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个头最小,她站起来“哇”地一声哭了:“老师,他们把我的作文写了!”我拿过她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清清楚楚地写着两行字:“今天早上,我去放牛。我把牛绳拴在荔枝树上,让它吃草,然后我就来学校了。一路上刀子像金子,我数着金子到了学校。”

我好奇地问:“一路上有刀子么?”男孩子们笑了。

小女孩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此时是一片汪洋。她一边抽泣一边指着窗外金黄的稻田说:“就是有刀子啊。” 我笑了,开心地说:“孩子,你的作文最棒!这是诗啊!”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招手让孩子们跟着我走出门外,站在教室前面,我指着那棵拴着牛的荔枝树问:“孩子们,现在,你们是这棵荔枝树了,请告诉我你会看到什么。”有说看到牛,有说看到山,有说看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我指着高高的角峰说:“现在,你们是高高的角峰了,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说看到下山的路,有说看到远处的村子,有说看到山下的小河水流呀流。

第 5 页 共 17 页

我指着高高的角峰上飘着的白云说:“现在,你们是天上自由的白云了,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孩子问:“是哪里都可以飘吗?”我认真地点点头。孩子们笑了。高个男孩说:“我看到了县城!”胖的男孩说:“我看到了大海!”

我看着小女孩。小女孩哭了:“我看到了爸爸妈妈打工的鞋厂!” 三个孩子都哭了。

我搂着三个孩子,眼角也湿润了:“孩子们,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吧,你们就是白云,高高的角峰顶上飘动的白云!”

三个月后我离开了角峰,这一别就是十几年。一直到去年秋天,我陪摄影协会的朋友到那拍梯田才回到了村里。老村长好不容易才认出了我,他说:“那三个孩子后来都考上了大学,是我们村最早的大学生,现在都在外面工作哩。”他看看金黄稻田拥簇中的角峰小学,又说,“那个女孩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前段时间带了一帮人回来考察,说要回来搞乡村旅游,要将咱们这漂亮的角峰变成金山银山哩。”

(选自《惠州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孩子们笑声里的快乐总是不断地从盒子里溢出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

B . 支教的环境虽然艰苦,但是“我”的支教生活却充满了乐趣,这种乐趣源于角峰的自然风光,还源于孩子们的快乐。

C . 文中的“我”作为一名老师,表扬了三个孩子的作文,并且引导孩子,让孩子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同时也引导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D . 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白云,看到了县城,大海和爸爸妈妈打工的鞋厂,说明孩子们心向远方,既有对远方的渴望,也有对亲人的思念。

(2) 小说以“角峰上飘动的白云”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3) 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 (9分) (2019高二上·南充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 6 页 共 17 页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范围的人口膨胀,工业化进程加快,森林中人类的活动影响加剧,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防御和控制森林火灾也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很多深层次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全世界每年发生森林火灾几十万次,受灾面积达几百万公顷,约占森林总面积的0.1%。特别是进入80~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火灾有上升的趋势,如1987年中国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过火面积133万hm2;1997~1998年印度尼西亚长期干旱以后的热带雨林大火烧掉了上百万公顷的森林,这些森林火灾给相关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各国的森林防火费用不断增加,而森林火灾面积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森林火灾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而导致气温升高。严重的森林火灾还会引起土壤的荒漠化,并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不断提高林火管理技术。

(摘编自《国外森林火灾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与借鉴》) 材料二:

图1:2009年-2018年中国森林火灾次数统计表

第 7 页 共 17 页

图2:2004年-2016年中国森林火灾成因比例 材料三:

随着春季到来,全国陆续进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关键期。记者3月中旬到凉山州采访时注意到:县、乡镇、村各级干部都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森林防火上;沿途的重要出入路口,都能见到戴着红袖章的巡护人员在工作。

尽管如此,部分地区还是存在基础设施跟不上防火形势的问题。一些森林消防队员表示,发生较大规模森林火灾的地区,森林内往往缺少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通道,一旦发生火情,火借风势就容易快速蔓延,增加扑灭难度。

中央党校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曹海峰表示,中国森林消防技战术水平比以前有了长足进步,不过在一些高精尖技术的应用上还有提升空间,航空消防飞机数量总体较少,覆盖范围比较有限。另外,在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火灾的应用上也有提升空间。

(摘编自《瞭望·森林防火仍需警钟长鸣》) 材料四:

今年的清明节,很多人自发地祭奠和追思那些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的消防指战员和扑火人员,为这些新时代的英雄献上鲜花与敬意。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不能不从人为因素入手,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由此造成的损失。

与人为引发森林火灾相关的罪名有放火罪和失火罪。除极少数火灾是人为故意纵火外,大多数人为引发的森林

第 8 页 共 17 页

火灾当事人都没有主观故意。但这也构成失火罪,刑期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数据显示,将近20%的森林火灾是由于上坟烧纸引起,每年的清明时节,既是祭扫的高峰期,也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如何引导和教育民众摒弃传统祭扫陋习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显示,人为引发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原因是山区居民烧荒、烧炭,这种情况占了31%还多。为此,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帮助山区居民脱贫脱困,过上好的生活,也是当务之急。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森林防火任重道远》)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09年到2016年,中国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现递减趋势,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B . 中国森林火灾次数在2017年略有上升,2018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同比2017年下降约23%。 C . 从图2可以看出森林大火的成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占绝大部分,所以控制火灾的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

D . 2004年-2016年,导致森林失火最多的人为原因是烧荒烧炭、上坟烧纸、野外吸烟,它们属于非生产性用火。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范围的人口膨胀,导致工业化进程加快,森林中人类的活动影响加剧,控制人口是防御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关键。

B . 全球气候变暖,使火灾有上升的趋势,而森林火灾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进而导致气温升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C . 发生森林火灾的地区,往往缺少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通道,火借风势蔓延,这给消防员扑灭火灾带来一定难度。

D . 森林火灾是社会治理问题,不断改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层次,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森林火灾隐患。

(3) 为了减少森林火灾,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第 9 页 共 17 页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二上·宜昌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於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於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原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B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C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第 10 页 共 17 页

D .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

(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士是指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也可以指有力量的勇士。

B .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侍郎。 C . 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D .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这样就不会愧对死去的智伯了。因为智伯当年以国士之礼对待他,对他有知遇之恩。 B . 豫让不用卑鄙的手段报仇,却在身上涂漆使自己长疮,吞炭让声音变得沙哑,目的是使人认不出他。 C . 豫让首次刺杀未成,襄子因表现胸襟气度,博取贤名而饶恕了他。

D . 豫让自杀后,太史公写“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反映此事震撼人心,增强了故事的悲壮性。 (4)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②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7高二上·赤峰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第 11 页 共 17 页

A . 首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羁旅之恨。

B . 第三句描绘的是词人一步三回头,不忍离去的情态,“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 . 四、五两句描绘的是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这两句极写浪迹飘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D . 上阕写的是离别前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的是词人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是虚写。全词虚实结合,写尽羁旅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E . 词人写离愁没有采用直抒胸臆手法,而是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沿情布景,通过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

(2) 这首词的下片与《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词作简要分析。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把下面空白处的名句补充完整。 (1)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2) 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 (3) 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 (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

(5) 《蜀相》中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才能与功绩的仰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书愤》中展现壮阔的战争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 (8) 诏书切峻,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第 12 页 共 17 页

8. (5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期末) 某中学将于2019年1月25日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五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①贵校将于2019年1月25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⑤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19年1月17日

9. (1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B . 《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高考资源网

C . 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 . 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一上·烟台期中) 请以“没有对白的画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第 13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第 14 页 共 17 页

5-1、

5-2、

5-3、

5-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第 15 页 共 17 页

7-8、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9-1、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6 页 共 17 页

第 17 页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