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试卷
(课程代码05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能作为微生物的氮源和能源的营养物质是 【 】 A.太阳能 B.氨 C.二氧化碳 D.葡萄糖 2.微生物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的营养类型是 【 】 A.无机营养型 B有机营养型 C.光能异养型 D.化能异养型
3.含有能与某一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加富培养基
4.细菌毒索经化学处理失去毒性,但仍保持抗原性的是 【 】 A.外毒索 B.内毒素 C.类毒索 D.肠毒索 5.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 】 A.放线菌 B.狂犬病病毒 C.霉菌 D.大肠杆菌
6.下列突变株为非选择性突变的是 【 】 A.条件致死突变株 B.抗性突变株 C.营养缺陷突变株 D.抗原突变株 7.酸奶酒的发酵剂主要是 【 】 A.酵母 B.开菲尔粒 C.酒精 D.大肠菌群
.食醋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
A.乳酸菌 B.草酸菌 C.醋酸菌 D.酵母菌 .黑茶从发酵工艺上来讲属于 【 】 A.不发酵茶 B半发酵茶 C.后发酵茶 D.全发酵茶
10.大曲的培菌过程中,当高温期时曲心的主要优势菌群是 【 A.无芽孢细菌 B.芽孢杆菌 C.酵母 D.霉菌
.引起冷藏食品变质腐败的微生物是 【 】
A.嗜热菌 B.嗜冷菌 C.嗜盐菌 D.嗜酸菌 12.酸陛食品是指食品pH在 【 】 A.4.5以上 B.4.5以下 C.6.5以上 D.6.5以下 13.干酪的发酵剂主要是 【 】
A.乳酸菌 B.链球菌 C.酵母菌 D.结核菌 14.啤酒制造工艺中.制麦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糖化度 B.产生各种水解酶类
】 】 【 8 9 11
C.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D.提高啤酒的生物稳定性 15.霉菌是一类 【 】
A.原核型微生物 B.无细胞结构型微生物 C.古细菌型 D.真核型微生物
16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革兰氏阴性细菌呈 【 】 A.红色 B.绿包 C.桔黄色 D.紫色 17.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 】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18.只含有一种核酸的微生物类别是 【 】 A.霉菌 B.细菌 C.真菌 D.病毒 19.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是指 【 】
A.每小时的分裂代数 B.每分钟的分裂代数 C.每小时的分裂个数 D.每分钟的分裂个数 20.人体微生态中的微生物和人体的关系是 【 】 A.互为利益 B.致病
C.拮抗 D.相互无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微生物有载体参与的物质吸收方式是 【 】 A.被动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因转移 E.单纯扩散
22在发酵中影响谷氨酸产量的主要因索是 【 】 A.通气量 B.生物索 C.pH值 D.氨浓度 E.温度
23.食用菌保健食品有 【 】
A.灵芝 B.猴头菇 C.冬虫夏草 D.银耳 E.香菇
24.国家卫生标准中评价食品卫生质量常用 【 】
A.细菌总菌落数 B.大肠菌群近似值 C.致病菌种类 D.K值 E.水分活度
25.下列微生物中,屈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 】 A.酵母菌 B.狂犬病病毒 C.孺菌 D.大肠杆菌 E.放线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自养型微生物 27.乳酸发酵 28.防腐 29.大肠菌群 30.亚病毒
四、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微生物细胞内的水分有_______和结合态两种存在形式。 32.微生物的学名采用“双名法”,以属名_______和命名。 33.瞬变育种分为诱变和_______两个主要环节。 34.泡菜的初期发酵是_______。
35.红腐乳是在后发酵过程中添加了_______和黄酒酿制而成的一类腐乳。
36.葡萄酒前发酵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工艺是温度控制、葡萄汁的循环和_______。 37.微生物风味物质包括微生物乔味剂和_______。
38.霉菌的菌丝生长产生分枝,菌丝相互交错在一起就形成了_______。
39.某种细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称为该细菌的_______。
40.两种微生物都可以单独生活,当生活在一起时比单独生活好,但二者不形成共生组织 即生命整体的关系称为_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光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的特点。 42.简述泡菜优良菌种的筛选原则。
43.简述利用霉菌能制造的主要食品类别。 44.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45.简述微生物连续培养的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微生物培养条件的控制。
47.病毒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