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幼儿教育事业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趣味游戏教学思想的引入,可以让幼儿在积极快乐的生活教学模式中感知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可以为学前教育活动赋予新时期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学趣味游戏的实践分析,以期为当前具体的教学活动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趣味游戏;游戏化教学 引言
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启蒙教育,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形成对自身与外在环境的基础认知,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并为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伴随社会对幼儿教育等基础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加,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提出,让传统的幼教模式有了突破,游戏教学模式脱颖而出,而如何将游戏融合到幼儿教育中使其效果最大化是研究探索的重点。
1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虽然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但他们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充分掌握幼儿的特征,结合游戏帮助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促使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去发现并研究,但在目前这种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因此,游戏作为一种幼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途径,就需要教师不断开拓及创新,争取开发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让幼儿不断表现自我。例如,在故事接龙这一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看到有些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有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那么对于幼儿较强的方面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并在幼儿心理树立榜样及竞争意识,让其长处不断保持,同时也激励着其他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
1.2完善幼儿的综合素养
幼儿阶段不仅是人生理发育最为快速的时期,也是人性格人格形成的关键。调查显示许多成人的心理问题、障碍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如孤僻、不擅长与人交往、安全感缺失等,幼儿教育还要侧重对幼儿心理发育的引导,帮助幼儿打好性格基础,使其日后能够适应不同的成长环境,以一个健康的形态面临成长问题。游戏教学不仅能连接学科教育内容,也能推动体育、劳育、智育、美育和德育,如增强幼儿的体魄,使其形成爱运动的习惯,帮助其体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带来的快乐,使其积累经验、技能,拓展审美角度,增进对各种美好事物的理解,从而涵养内心,外化宽容、协作的道德素养。从此角度,游戏融合到幼儿教育当中对幼儿的素养提升大有裨益。
1.3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将游戏融入到孩子的日常课程中,既可以为孩子营造积极、轻松的氛围,又可以为孩子创造自由、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能够巧妙地设计游戏,并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
2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探究 2.1丰富游戏的内容
丰富游戏的内容,可以很大程度加强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的融合,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游戏重在于让幼儿进行选择、游戏和交流等等,所以游戏的多样性是提高幼儿游戏能力的关键和基础。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设立不同的游戏,比如开发幼儿智力的拼图游戏等等,艺术类游戏,唱歌、美术等等。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充分地丰富游戏的内容,这样幼儿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当可选择的内容增多以后,幼儿对于游戏的投入度更高,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其次游戏内容丰富后,幼儿的可选择性就更大,在不同的游戏中能够和更多的幼儿进行自主交流和学习,并且集体类活动能够让幼儿明确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认识许多的好朋友,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幼儿
的活动参与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丰富活动的内容,让幼儿踊跃地参与进去。当游戏的内容丰富之后,幼儿的可以选择许多内容,从不同层次去提升幼儿的能力。
2.2创设良好情景,提升幼儿的自主性
目前在幼儿区角游戏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存在这么一个情况,教师在看到幼儿遇到迷惑时总是表现得比较着急,时而提醒幼儿游戏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时而手把手教导幼儿如何去完成这个游戏任务。虽然教师也是出于好心,但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培养出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陈旧的指导方法需要改进。教师要充分给予幼儿自由,并且鼓励其用自己的双眼和双手去观察和创造。教师可以在旁静静观察幼儿的活动与表现,并做好相关记录,检查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并对幼儿的实践操作进行分析,总结幼儿在进行区角游戏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具体是哪些,属于什么类型的困难,再对症下药,研究出完美的解决方法。教师应当站在一个指导者的角度,做幼儿最坚强的后盾,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可多鼓励和指导幼儿,给予幼儿一些有用的建议,以便协助其更为高效地开展游戏。教师作为引导者陪伴在幼儿左右,无形中就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游戏情境,进而激发幼儿参与区角游戏活动的兴趣。在这个创设表演游戏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设法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不断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及表现主题的愿望。
2.3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开展趣味游戏教学
因为国内幼儿园的接收年龄一般是3—6岁,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想认知程度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的设置没有根据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划分。这导致幼儿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游戏环节中,不能达到趣味游戏教学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进行幼儿园趣味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分层次开展趣味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心理特点细心地进行分段式游戏设置,让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有自己对应的趣味游戏,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提高学习和体验能力。
2.4幼儿应该互相渗透、联系的经验
多种科目将幼儿的世界分割,实际上每个科目的联系不是科学和文学,应该是一个完善的世界,生活事件与现象是总体的,互相联系的。游戏就幼儿发展方面而言的价值不是单调的,智力游戏也不只是发展幼儿智力,就比如角色游戏也存在智力的价值。我们生活的每个层面都用固定的模式和幼儿发生作用,融入幼儿在一天中的每个环节,融入到各个部分中。所以,幼儿园课程的每个部分在目标、内容与方式上都互相联系与互相支撑,注重幼儿总体生活,把握幼儿生活、游戏以及突然发生事件中包含的教育价值,最大程度上把游戏和教育原因互相结合,运用游戏化和生活化的策略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这属于幼儿的教育发生、内容符合幼儿生活与兴趣,为幼儿建立一种健全经验体系。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幼儿的素质教育,如果单纯依靠理论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必须要积极将游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释放幼儿的潜力,使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利用游戏教学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将多种有趣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阳阳,陈彤彤.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的运用研究[J].现代交际,2020(1):188.
[2]孔令娟.试论游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读与算,2019(25). [3]江利民.论游戏与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学习,2013(2):185-1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