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陈鹤琴教育思想为理念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以陈鹤琴教育思想为理念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来源:爱go旅游网
以陈鹤琴教育思想为理念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是陈鹤琴先生为再创中国幼儿教育发展新天地写下的导航标。现代儿童所面对的社会生活空间日益扩大,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当具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一切都对现代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园中这一代“小皇帝”“小公主”成为二十年后德才兼备的人,必须加强和改进幼儿园的德育工作。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虽然已过去近百年,但对现代的幼儿教育仍有很多启示。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表明,要使品德培养切合实际,确有成效,应该教给幼儿一些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行为,这些行为称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而增多,因此需要进行教育和培养。在近三年的教育实践中以陈鹤琴教育思想为理念组织教育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以游戏为认知手段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通过游戏,幼儿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体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情感和态度,为以后不入社会、适应社会环境打下基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可以分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认知是幼儿对是否应该进行某种行为的认识和判断。而行为则是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作出的反映。在“我爱地球妈妈”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并以幼儿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材料以及自己如何保护环境为内容,组织幼儿用剪、贴、画等各种形式设计了“环保棋”,幼儿依据对环保问题的认识,热烈的讨论“环保

棋”的游戏规则,有的孩子说:“不在墙上乱画进一步”,有的说:“乱杀小鸟退两步”。在设计棋盘规则及玩棋的过程中,一些“环保意识”深入到孩子们的头脑中,并逐步转化成了孩子们的积极行为。可见将礼仪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之中,可以激发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需要和内驱力,从而推动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用“移情”和“榜样”作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因此,教学中就用“移情”和“榜样”作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移情是一种根据经验或以往的类似情境去知觉或理解当前情景的现象。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成就来影响个体品德的一种方法。榜样和移情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方法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在学习“打电话礼仪”活动中,灵活运用其不同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通过情境表演----“打电话”,首先让幼儿理解,打电话时没有礼貌是被人厌恶的行为,并在问题情境“怎样打电话”中展开讨论,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给生病在家的小朋友王语婷打电话,慰问其病情。活动中幼儿一方面体验了使用“打电话礼仪”受欢迎及教师关心小朋友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给王语婷打电话的语言、行为成为幼儿模仿榜样。通过活动,幼儿不但掌握了打电话的礼仪,而且关心抚慰等亲社会行为也得到了发展。

三、引导幼儿积极归因,形成持久的亲社会行为

陈鹤琴先生在《儿童的心理》中论证:“小孩子喜欢成功的”与“小孩子喜欢称赞的”。依据该理论在实践中将二者巧妙的整和,帮助孩子积极归因。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结果产生原因的知觉或判断。教师的归因行为是影响幼儿自我归因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我监控意识引导

幼儿积极归因。在“到小班做客--以大带小”活动中,孩子们遵守做客礼仪,并热心的帮助弟弟妹妹做力所能及的事,受到小班老师及小朋友们的欢迎与称赞。教师通过谈话帮助幼儿积极归因,即将小班老师的表扬与称赞归因为自己礼貌、助人、友爱的良好品质与精神。由于幼儿有了内化的助人观念,其亲社会行为在其他情况下也能表现出来。例如:我班有典型攻击性行为的王初阳,热心帮助插班生杨圣琪(以大带小活动一个月后)搬椅子,打水并与她一起游戏,劝慰她不要再哭闹,使杨圣琪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积极归因有效地促进了王初阳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了其攻击性行为,因此幼儿有了积极归因亲社会行为就有了持久性。

四、“大自然、大社会”都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活教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 ,让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让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感受人类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初春,我带小朋友们去养植角看刘炜滢带来的小兔子,喂它吃青菜,孩子们很开心,一会儿,李靖娴高高兴兴地跑到我面前,神秘的对我说:“老师,我给你看一样好东西。”她从草丛里拾起一只鸽子说:“老师,把鸽子带回班吧,我们都会好好照顾它的。”我看了看鸽子早已僵硬,轻轻地说“它已经死了!”李静娴默默地看着鸽子没有说话……,我拉着她的小手说:“我们一起给它修个墓吧!”她默默的点点头,当我告诉全班孩子李靖娴的发现时,孩子们“炸”开了,“老师,它是怎么死的,是被坏人打死的吗?”“是从树上掉下来摔死的吗?”“是老了死去的吗?”“是天太冷冻死的吗?”……在这之后,我们又生成了“请关爱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亲切、自然、祥和愉快的生活氛围中,感受小朋友间相亲相爱、相互合作的美好与愉快。

这是一个由简单的小事而引发的活动,但在孩子们心中却绽放出了博大而自然的爱之花,在孩子门的心底播下了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种子。

五、将家长请进来寻找结合点,在活动中交流促进幼儿亲社会

行为发展

陈鹤琴先生一直主张“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园合作

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是最基本和最必须的结合点。为了逐步养成幼儿合作的意识,形成合作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针对性的将家长请进来,参与活动,观察、了解讨论教师、家长如何解决在活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怎样引导幼儿通过合作将主题深化。有一次,我们邀请了几位对幼儿争抢玩具互不相让行为不知如何处理的家长参加“我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几个孩子发现了两个电动方向盘争抢中,刘君枫的家长问我道:“老师,在家刘君枫和同楼的小朋友玩时也常发生这种情况,您说该怎么办呢?”我微笑着问正在抢方向盘的刘君枫和孙睿:“先听老师说一句好吗?”他们暂时停下来望着我,我对已将方向盘抢在手中的刘君枫说:“和孙睿一起玩好吗?” 刘君枫摇摇头,于是我又提议到:“那你先玩一会儿,再给孙睿好吗?”这次刘君枫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我对正在玩方向盘的刘君枫说:“该让孙睿玩会了!” 刘君枫很痛快的把方向盘交给了孙睿,这时,又有几个孩子说:“我也要玩”,于是我提议道:“你们一人玩一会儿,当司机,其他小朋友当乘客。”孩子们高兴的玩了起来,这时,家长纷纷说:“还是老师有办法”、“孩子们真听老师的话”,就此机会,我向家长谈了几点体会:“孩子抢玩具的时候,如果硬抢是抢不过来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们商量,提出建议,让他先玩一会儿,然后再引导他们一起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愉快;”

几点启示:

1. 幼儿园每位教职员工都是教育环境中的有机因素,都会对幼儿的发 展产生影响,教师必须从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幼儿发展的高度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从知、情、行三方面完善自己,逐步形成全园共同认识和共同努力的行动。

2. 幼儿的品德行为要从小培养,且应该是多方面的,因为儿童亲社会 行为在2一3岁,甚至1一2岁时就已经出现了,且已能表现出多种形式,同时儿童总是处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必然要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在儿童的早期就注意培养其亲社会行为,出现了问题再来要求、纠正,那就比一开始的培养、形成要困难复杂多了。

3.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善于合作交往的新一代儿童,教师应尊重孩 子的个性,满足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的同时,引发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合作解决问题,从客观上创造出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实践检验,分享经验的机会,使幼儿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

4. 在实践中发现幼儿的一日生活都可以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处处 有合作。因为幼儿学习活动蕴涵在生活、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如幼儿园的早晨入园,虽然在一天的活动中微不足道,但其中也可以渗透很多教育。如果教师能抓住一天中的每一刻对孩子实施教育,真正使孩子在幼儿园的每一刻都不虚度,那么幼儿就能够时时刻刻获得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