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护理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高职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三校毕业生 学 制:基本学制3年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适应医疗卫生护理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遵行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借鉴国内外护理教育的先进经验基础上,主动适应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的教育理念,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制(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规范性、实践操作性和开放创新性。

五、人才需求分析

(一)护理人才需求

在我县全面免费医疗的大环境下,卫生护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安全,积极探索优质护理服务,努力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迫使我们必须不断地将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模式以及途径及时有效地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切实地与神木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相联系,培养出服务于全县乃至全市的优秀护理人才。

从全国范围看来,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短缺是制约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神木医疗卫生的发展情况更是一个缩影,预计今后几年神木县各级各类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有增无减。随着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县域唯一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校有责任、有义务大力发展护理专业教育,为县域以及周边甚至全国范围内提供强技能、重实

1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用的卫生护理人才。

(二)职业岗位分析 1.职业领域(面向) 专门化方向 临床护理方向 社区护理方向 康复护理方向 就业岗位 综合医院 社区医院、卫生院 老年福利院、社区康复中心等 职业资格 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2.工作岗位、典型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 工作岗位 典型任务 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要求 1.1.1掌握日常生活护理知识 1.1.2具有熟练规范的生活护理操作技能 1.1.3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心和关爱精神 1.1.4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1.2.1掌握相关治疗护理知识 1.2.2具有熟练规范的治疗护理操作技能 1.2.3具有敏锐的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力 1.2.4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2.5具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1.3.1掌握常见病病人的护理知识 1.3.2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1.3.3具有熟练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 1.3.4具有敏锐的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力 1.3.5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3.6具有与不同病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1.4.1熟练掌握常用的危急重症护理技术 1.4.2掌握急救药品的应用知识 1.4.3具有常用急救仪器设备使用和保养能力 1.4.4具有对危急重症病人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 1.4.5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 1.4.6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5.1掌握必备的围手术期护理知识 1.5.2掌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知识,正确使用手术室常用器械和物品 1.5.3熟练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 1.5.4具有熟练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操作技能 1.5.5具有敏锐的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力 1.5.6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1.6.1掌握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 1.6.2具有规范而熟练的精神科护理操作技能 1.6.3具有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6.4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1.6.5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1.6.6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7.1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1.7.2掌握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 1.7.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1.7.4具有应用健康教育程序,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 1.7.5具有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1.1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1.2具有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 2.1.3具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的能力 2.1.4掌握家庭护理的方法,并对家庭病床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2.1.5具有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中毒、意外伤害等)进行现场急救的能力 2.1.6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1生活护理 1.2治疗护理 1.3疾病护理 1.1.4危急重症临护理 床护理 1.5手术室 护理 1.6精神护理 1.7健康教育 2.社2.1社区护理 区护理 2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工作岗位 典型任务 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要求 2.2.1 能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传染病预防等方面的健康宣教 2.2健康教育、2.2.2 能对社区育龄妇女提供孕期保健、哺乳期保健、产后恢复、避孕措施等方计划生育指导 面指导 2.2.3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2.3.1掌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3.2具有运用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为个人、家庭和社区人群提供疾病预防、消2.3卫生防疫 毒隔离服务和指导的能力 2.3.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2.4.1熟悉临终关怀的基本知识 2.4.2具有临终关怀的基本技能 2.4临终关怀 2.4.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心理护理技巧 2.4.4具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3.1.1掌握基本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 3.1.2掌握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 3.1康复护理 3.1.3具有初步的康复机能评定、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能力 3.1.4具有开展康复护理和康复指导的能力 3.康复3.2.1掌握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护3.2.2具有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 理 3.2预防保健 3.2.3具有开展健康检查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3.2.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会基本护理操作,满足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能为社区人员提供全方位、连续性、以预防为主的护理服务,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知识目标

(1)具有较牢固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

(2)具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

(3)具有开展社区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的专业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

2.技能目标

(1)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而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3)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及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反应的观察监护能力。 (5)具有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8)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9)在医院和社区护理实践中具有初步的护理管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具备正确认识社会、判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严谨科学作风和创新能力。

(2)人文素质:具有努力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诚实守信、谦逊正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与领导、同事团结合作。

3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3)身体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4.证书目标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以下证书: (1)大学专科护理专业毕业证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

(二)培养模式

树立全面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全方位目标管理和全程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构建“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以“护士职业标准”为先导,以“素质教育全程化”为基础,以“理论实践一体化”为核心,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任务,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加强人文、体现岗位、强化实践,实现“三强一高”(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操作能力强、岗位应用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定位,并将行业背景融入教育之中,实现校内专业教育与行业实际需求接轨。

七、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设计 (一)课程体系构建

1.工作过程分析与课程设置

在调查研究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及康复中心对护理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召开临床护理专家、职教专家、护理专业教师、毕业学生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对护理专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依此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线并进,基本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三能合一”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技能模块、技能拓展课程模块与临床实践模块组成,该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技术应用特色,人文社科特色”的专业发展理念。

2. 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展开课程重构 现代护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护理过程不再以“单纯的疾病”为中心而是转向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于个人的最佳的“整体化护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婴儿、从儿童到青年、从中年至老年”,不同的生命阶段,易患的疾病,以及病人对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总是伴随“生命周期”不断的变化。我院依照“生命周期”理论,将高职护理专业课程重构为 “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有助于打破传统“内、外、妇、儿”等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化课程体系,有助于形成整体护理观,有助于培养更加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学习领域 (护理程序) (实际工作任务)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和职业素质 人文素质 政治思想理论课 ●系统地观察病人,通过使用视、听、嗅、味、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触等感觉来取得病人的资料 导 ●与病人或其家属、朋友的交谈来获取护理诊 体育 断所需要的资料信息 公共英语 ●运用体检技巧进行体格检查,以收集与护理 计算机文化基础 有关的生理资料 国防教育 评估 ●查阅包括病人的病历、各种护理记录以及有 关文献等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4h ●分析、整理收集病人资料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正常人体结构 正常人体机能 病原生物与免疫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3.增加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科学设计职业能力培养系统,注重应用型知识和技能学习,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二)教学内容

1.开设课程描述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政治思想理论课

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把三大理论形态的内容与荣辱观整合起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理论创新,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由来和前景,也有利于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基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运行,三大实体法及相应的程序法,使大学生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政策和时事,正确分析社会现实、把握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

(2)公共英语

对学生进行听、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侧重培养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在第一、二学期开设。 (3)计算机文化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互联网应用和PC工具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机病毒防治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服务专业工作的能力,并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在第一学期开设。

(4)体育

5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本课程介绍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在第一、二学期开设。

(5)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主要对职业发展趋势、就业形势、择业技巧等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提前做好就业、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准备,以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走出一条自主择业的成才路。在第四学期以讲座的形式完成。

(6)国防教育

军事思想、理论知识;中国国防基本知识;军事基本技能、军训等。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7)正常人体结构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发生发展的基本概况,阐明人体形态结构,各器官系统的微细及大体结构,形态与位置毗邻,人体主要部位解剖层次及毗邻。要求学生能正确说出人体的组成,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成、位置、体表投影,解释人体发生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在第一学期开设。

(8)正常人体功能

本课程主要阐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调节,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规律。使学生能掌握机体的组织细胞、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理解人体的统一完整性以及机体和环境的统一性;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为临床护理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在第一学期开设。

(9)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及其在医疗护理和卫生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重视上述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活疗、护理和康复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传染病等有关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护理提供理论根据及有效措施。在第二学期开设。

(10)病理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等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阐述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与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规律。使学生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多发病、常见病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在第二学期开设。

(11)护理临床用药

本课程主要阐述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其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作用机理。让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制剂种类、使用方法及药品管理知识、处方知识。在第三学期开设。

(12)护士人文修养

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伦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在工作、生活中遵守护理礼仪规范,运用各种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正确处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或冲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第一、二学期开设。

(13)护理心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各种医学模式、应激、心理评估、临床心身相关问题、不良行为、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等。使学生重视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中的重要意义,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培养护士优良的心理品质。在第二学期开设。

职业技能课程模块 (14)护理导论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主要课程之一,是基础护理技术与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性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护士的素质与行为规范、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程序、护理实践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等。使学生认识护理学和护理专业,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在第一学期开设。

(15)基础护理

本课程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系统介绍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集中训练学生的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扎实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

(16)健康评估

6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性课程。主要介绍健康评估方法、健康资料收集与护理诊断、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与社会评估、功能性健康形态评估、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的选择与结果分析及护理病历的书写。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识别健康问题和人们对它的反应,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提高学生监测和判断病情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第二学期开设。

(17)成人护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体成人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使学生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按照护理程序对成人个系统疾病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护理对象的要求。在第三、四学期开设。

(18)母婴护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的身体、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要点,妊娠并发症、异常分娩的原因、治疗要点、护理问题及措施。正常新生儿及胎儿、新生儿异常的特征及护理、计划生育常用方法及护理。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对妊娠前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妇女和胎儿、新生儿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临床护理,对妇婴常见健康问题能进行指导和宣教。在第三学期开设。

(19)儿童护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等相关知识。使学生熟悉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护理防治方法,掌握护理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进行身心护理。在第四学期开设。

(20)中医护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康复、养生保健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保健。在第三学期开设。

(21)急危重症护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院外急救、急诊科及重症监护的组成与管理,心搏骤停、休克、创伤、急性中毒、昏迷、常见临床危象的急救护理及常用的救护技术。使学生掌握常见急、重症病人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和急救护理措施。在第四学期开设。

(22)综合技能实训 通过模拟医院,模拟病例,训练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对病人的整体护理。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职业拓展模块 (23)社区护理

本课程以家庭和个人、组织和群体以及社区等不同护理对象作为主线,分别介绍了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不同护理对象的保健管理、疾病护理和管理、康复护理与管理方法及社区护士在灾害救护和管理中的角色。使学生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内容和要求,更快适应基层社区护理工作。在第四学期开设。

(24)康复护理

本课程介绍康复护理的概念、内容、原则及评定。常用康复护理的技术和工具使用。常见疾病和损伤的康复治疗与护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根据护理评定,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护理计划,协助患者恢复生理、心理、社会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在第四学期开设。

(25)老年护理

本课程介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和老年人各系统变化及常见疾病;老年护理的概念及老年人健康评估的方法、原则、内容和老年人健康保健的原则、内容等。使学生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对老年人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老年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整体护理。在第四学期开设。

(26)营养护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营养学基础、健康人群营养、临床营养基础与常见疾病营养等。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患病人群的合理营养及其护理,促进患者康复。在第四学期开设。

(27)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在护理管理中具体运用。使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护理

7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质量管理和护士长管理的基本知识。在第三学期开设。

2.临床实践模块:

毕业实习

第三学年进行,共40周。其中包括大内科12周、大外科12周、妇产科4周、儿科4周、传染科2周、急诊科2周、手术室1周、门诊1周、特长2周。要求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系统开展临床整体护理,学会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掌握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与临床护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能独立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3.核心职业技能课实训项目内容 核心课程 名 称 实训项目 铺床技术 患者运送技术 卧位与安全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医疗文件的书写 主要教学内容 各种铺床法技术 轮椅、平车、担架运送病人技术 掌握各种卧位适用范围,要求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 参考 学时 10 2 2 8 4 3 4 8 2 6 2 4 2 3 6 6 4 2 2 2 4 4 4 4 4 2 2 2 2 2 口腔、头发、皮肤护理技术 口腔护理,床上洗发,背部护理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1. 基础 护理 注射技术 药物过敏试验 静脉输液技术 静脉输血技术 冷热疗法 胃肠道护理技术 泌尿道护理技术 氧气吸入技术 吸痰技术 一般患者出院护理 临终患者护理 压疮的护理 无菌操作技术 穿脱隔离衣 各种注射技术 皮试液的配置 静脉输液技术 静脉输血技术 冰袋(冰囊)、冰帽的使用;温水(乙醇)擦浴 鼻饲法,灌肠法,洗胃机操作 男女病人导尿术 吸氧法 吸痰法 床单位的清洁,消毒 尸体料理 头面部检查技术 胸部检查技术 2. 健康 评估 健康评估技术 腹部检查技术 四肢检查技术 神经系统检查技术 体位引流、呼吸体操、呼吸机的使用 心电图机操作方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 3. 成人 护理 成人护理技术 三腔二囊管护理技术 胸、腹腔穿刺配合 血液透析的操作配合 8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核心课程 名 称 实训项目 主要教学内容 血糖、尿糖的定性检测 胰岛素的配置、保存与注射 腰椎穿刺配合 骨髓穿刺配合 风湿患者的功能锻炼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患者的护理 外科休克患者的护理 麻醉患者的护理 手术人员及手术区的无菌准备 器械的认知和打结 手术室的物品准备和传递器械 清创术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颈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胸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腹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胃肠减压护理 T型管护理 结肠造瘘术护理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疾病的护理 膀胱冲洗技术 石膏绷带包扎 牵引术操作 妇科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 阴道及宫颈上药法、 外阴冲洗术、阴道灌洗术 视力检测与插片验光 外耳道清洁与给药、鼻腔滴药、会咽部涂药 额镜、耳镜、鼻镜、间接咽喉镜、镊子、压舌板的使用 产科腹部检查技术 骨盆测量技术 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 4.母婴 护理 母婴护理技术 徒手挤奶技术 新生儿抚触技术 会阴湿热敷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参考 学时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4 2 2 2 2 2 1 1 2 1 2 1 1 9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核心课程 名 称 实训项目 人工流产配合 保温箱使用技术 阴道后穹窿穿刺配合技术 婴儿全身约束法 婴儿股静脉穿刺技术 5.儿童 护理 儿童护理技术 婴儿口服给药技术 暖箱、远红外辐射床、蓝光治疗仪使用技术 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测量 6.急危重症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 现场救护技术 心肺复苏术 重症监护技术 主要教学内容 参考 学时 2 1 2 2 2 2 2 2 2 2 2 (三)课程活动安排 1.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单位:周) 学年、学期 项 目 国防 教育 理论教学 课内实验 集中实习实训 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或论文、顶岗实习报告) 考核 寒暑假 毕业教育 机动 总计 备注 入学教育 军训 第一学年 1 0.5 1.5 14 4 1 4 1 26 2 13 5 1 6 1 26 第二学年 3 14 4 1 4 1 24 4 10 5 1 6 1 23 第三学年 5 26 26 6 14 1 6 21 合计 0.5 1.5 51 18 40 4 20 1 备注 10 主要指法定放假等 146 2.课程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编号 学期 课程名称 考试 考查 学分 1 2 2 1 1 1、2 4 3 4 1 8 3 4 2 总计 502 54 72 16 144 54 72 30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一 二 三 实验理讨论Ⅰ Ⅱ Ⅲ Ⅳ Ⅴ Ⅵ 论 练习 每周学时数 340 162 18 18 18 54 72 16 120 24 6 30 24 30 66 3 4 3 2 4 4 2 15 2 护 理 临 床 实 习 共 40 周 合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形势与政策教育 4 公共英语 5 计算机文化基础 6 体育 7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10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8 国防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9 正常人体结构 10 正常人体功能 1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12 病理学 13 护理临床用药 14 护士人文修养 15 护理心理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16 护理导论 17 基础护理 18 健康评估 19 成人护理 20 母婴护理 21 儿童护理 22 中医护理 23 护理管理 24 急危重症护理 25 综合技能实训 技能拓展课程模块 26 社区护理 27 康复护理 28 老年护理 29 营养护理 30 顶岗实习 总学时及学期周学时 每学期开课门数 考试课门数 考查课门数 3 2 3、4 4 4 1 1、2 3 3 3 4 1 1 2 2 3 1、2 2 3.5 4 5 4 3 4 3 2 2 9 2 19 3 3 2 1 2 3.5 2 2 2 2 60 450 72 90 72 54 72 54 36 852 36 162 72 336 54 48 36 18 30 60 120 30 30 30 30 1200 18 358 48 72 60 42 58 48 30 36 80 52 266 40 38 30 18 24 100 24 24 26 26 42 92 24 18 12 12 14 6 6 82 20 70 14 10 6 6 60 20 6 6 4 4 1200 4 5 1 2 2 4 3 2 2 3 4 4 4 12 3 2 1 8 3 2 4 2 2 2 2 27 9 3 6 计 1200 学 时 584 268 3124 1382 1742 26 28 26 9 4 5 9 5 4 6 3 3 3.教学时数比例表 项目 学时数 百分比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门数 合计 学时数 百分比 备注 公共基础 课程模块 340 162 67.7 32.3 8 502 16.06 专业基础 课程模块 358 92 79.5 20.5 7 450 14.4 专业核心 课程模块 584 268 68.6 31.4 10 852+1200+1200 65.7 技能拓展 课程模块 100 20 83.3 16.7 4 120 3.84 合计 1382 542 29 备注 不含实习 不含实习 不含实习 含实习 4.教学实践活动安排 项目 内容 考核方式 执行学期 周数 备注 11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国防教育 入学教育 军训 新生入学教育 队列、队形 参加社会活动 各课程开设实验项目 综合技能实训 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 内、外、儿科完整护理病历书写各两份 总计 演讲 演练 书面总结 实验报告 实际操作 实习检查、实习报告 检查 第一学期 2 假期 进行 社会实践 课内实验 综合实训 (集中或分散) 毕业(顶岗)实习 第一~三学期 第一~四学期 第四学期 3 18 1 第五、六学期 40 毕业 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六学期 64 八、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的数量配置

专业带头人2名(院内/院外各1名),每门课骨干教师1-2名;

专业生师比:16:1 专兼师比:1:0.5;

(二)教学团队的素质与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职称比例:高级/中级/初级20% / 50% / 30% ;

双师素质资格:专业专任教师中获得护士执业证书达到90%以上,专任教师每年实践锻炼时间不少于1个月;

学历要求: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以上,两年以上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经历,其中硕士以上比例达到20%以上;兼职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三年以上护理实践工作经历。

学缘要求:毕业于不同地区的院校,取各地院校优势,取长补短。

(三)教学团队建设总体水平目标

1.建设目标

三年内,再遴选1名专业后备带头人,各课程培养2名骨干教师,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的专、兼职教师比例1:1。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人数≥30%,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25%。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的比例≥90%。高级技术职称教师担任主讲的主干课程比例≥80%。

2.建设措施

(1)专业后备带头人培养 遴选专业后备带头人,。通过国内考察、培训、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使其能站在护理专业领域的前沿,掌握专业发展动态,把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引导专业改革,在全县护理专业教学、科研、服务领域有一定影响。

(2)加强骨干教师培养

各课程培养1-2名骨干教师。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的能力。 (3)强化兼职教师聘任

各课程聘任1-10名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的特长来担任理论和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 (4)青年教师培养

制定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尤其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安排到医院和骨干院校顶岗实践、在职培训及双师资格认证等措施增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提高理论、实践教学水平。

通过上述建设力求形成一支爱岗敬业、具有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专业的技术和理论,具有“双师”素质结构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12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九、实习实训条件 (一)建设目标

完善护理专业实训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生均仪器设备值≥6000元。 以满足1000名学生实训和社会培训为依据配备实训设施

(二)校内实训室(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室标准班以50人一个班,其配置要求见下表。

校内实训室标准配置要求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配置设备 对应课程 主要功能 1 1.病床、床头柜、椅、床上用物等护理单元 2.多功能治疗车 3.仿真手部静脉穿刺 4.手臂静脉注射模型 5.高级肌肉注射模型 6.标准整体护理模型人 基础护理实训室 7.鼻胃管与气管护理模型 基础护理 2920M 8.女性、男性导尿模型 9.氧气装置(氧气筒,氧气表、湿化瓶) 10.管道化吸氧、吸痰装置全套 11. 洗胃机制模型 12. 女性、男性导尿模型 13. 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1.智能化心、肺腹仿真学生实验机 健康评估实训室 2.电子血压计 290 M 3.多头听诊器 4.心电图机 1.CPR全功能急救人 2.METI生理驱动模拟人ECS及软件 3.高级气管插管训练护理仿真模型 4.微量输液泵 急救护理实训室 5.全自动洗胃机 290 M 6.抢救车及用物全套 7.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1个 8.全自动呼吸机 9.心电监护仪 10.除颤器 1.综合手术床 2.多功能手术床 3.不锈钢洗手槽 4.无影灯 5.扇型器械台 手术室 6.呼吸机 2120 M 7.麻醉机 8.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9.多功能手术操作模型 10.普通手术床 11. 手术器械包 12.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1.床单元 模拟病房 2.骨科床 2450 M 3.全功能护理模型 4.各类穿刺模型 1.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 母婴护理实训室 2.胎心监护仪 2450 M 3.会阴擦洗及冲洗用物 4.外阴缝合练习模型 开出护理基本技术20项 2 健康评估 成人护理 心脏、肺部听诊多媒体学习与测试;腹部触诊听诊多媒体学习与自测,血压测量练习 3 急危重症护理 急救重症监护护理基本技术3项 4 成人护理 成人护理技术4项 5 成人护理 成人护理技术26项 6 母婴护理 母婴护理技术10项 13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配置设备 5.会阴护理模型 6产床 7.新生儿沐浴、抚触设备 8.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 1.红外线治疗仪及新生儿保暖箱 2. 新生儿蓝光治疗仪 3.婴儿、儿童模型 4.新生儿复苏辐射台 1.多功能老年沐浴设备 2.日常生活料理系列及康复组合训练设备 3.助起立床 4.坐式便椅 5.轮椅 6.血糖测量仪 7.电子血压计 8.便携式体重计 1、 多媒体系统设备 2、多功能护理床、全功能护理模型 对应课程 主要功能 7 儿科护理模拟仿真实训室 2180 M 儿童护理 开出儿童护理技术5项 8 社区、老年护理实训室 2390 M 社区护理 老年护理 康复护理 专科护理 相关护理专项技术 9 教-学-做一体化多媒体实训室2(380 M) 基础护理、成人护理等 相关护理专项技术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医)院(学)校联合: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共同编写适应工学结合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教学标准,设计突出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技能训练项目、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2.采用“院校共建、共用、共赢”的运行机制,同时实施互动、激励、保障、约束等机制。 3.校外实训基地等级、数量:30所二甲及以上综合医院,以三甲综合医院为主。

(三)建设措施与设备管理

1.建设措施

(1)合理设计实训基地功能

以护理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建设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护理实训基地,满足护理专业及在岗护理人员的在岗培训、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课为主、单项技术操作联系为辅”的向“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模式方向发展。

(2)突出护理单项技能和临床综合技能的练习、示教和考核

实训室、多媒体教室、讨论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连接布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护理职教理念,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论教学向床边实践教学的转化。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交流、主动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合理使用资金

实训基地遵循“投入少、布局科学合理、职教功能突出、效果好”的原则进行设计。 (4)科学配备产品

根据实训室的不同功能特点,并满足练习、示教、考核的目的,科学选配护理实训产品。尽量使用统一型号模型、器械,方便设备的更换、替代、搬迁、维护,以减少运营成本。

2.设备管理

建立稳定的实训设备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加大检查与维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实训设备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十、教学运行管理 (一)教学模式改革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示范—模仿—训练、引导—发现、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

14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核心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优化教学内容

与行业专家共同选择适应护理职业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内容既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相接轨,又能够体现当今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将护理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共同开发职业核心课。

2.结合护理职业标准编写课程标准及相应教材

课程标准编写与护理职业标准对接,岗位模块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确定课程内容。直接切入临床工作岗位的真实过程去探究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过程一致,满足未来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3.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综合运用启发式、引导式、PBL、教学做一体化、情景化等多种教学手段,在传授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同时注重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质量保障

1.组织保障

为保证护理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护理系成立院校合作共同参与的护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本专业的指导与监督,并由护理专业带头人具体负责护理专业建设与实施。

2.制度保障

护理系将为护理专业建设制订出一系列监督措施与管理制度,如资金管理、教学团队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保证护理专业建设规范、有序的进行。在师资培训方面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青年教师发展和成才,建立激励机制,坚持人本管理,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3.资金保障

除省市县财政支持之外,学校将积极筹划,确保承诺的配套资金将足额、及时到位,确保护理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设立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管理工作制度。

(四)教学成本管理

护理专业要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继续保持专业竞争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强教学成本意识、资源节约意识、竞争意识等教育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1.增强成本意识、树立经营专业观念

2.加强教学成本意识宣传教育,强化护理专业师生的节约资源意识,提高责任感,努力开源节流,要使节流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3.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内容纳入到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评之中。 4.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5.在确定专业发展规模的问题上,要进行经济分析和论证,分析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6.优化实训材料的消耗,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 7.加强校企合作管理模式,降低实习教学直接成本。

十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科学、系统、公正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校内教学评价;临床见、实习教学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社会评价四个方面。在评价中要特别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和健全,重视教育质量的过程控制。

(一)教学效果评价

1.过程性评价 校内理论及实训、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评价(40%)和各教学环节结束时的评价(60%)相结合。在评价体系中既要体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又要关注学生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的评价。

2.结果性评价

15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反映培养学生的质量是否达到培养规格,总的培养规格是每一个分规格的总和,把每一个符合分规格的学分加起来,如果达到了我们教学计划的要求,就是结果性的评价。

(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构建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设计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每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实施,调查抽样率≥10%。根据结果反馈的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和改革。

(三)社会评价

1.研究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社会监控体系的构建; 2.研究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社会监控体系的内涵;

3.研究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社会监控体系的指标体系,根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表,每年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实施。根据反馈的情况,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班前教育记录

日期: 工程名称 教育性质 班前安全教育 施工单位 安全员 (班组长) 安全教育内容 1、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还应执行项目部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2、施工工人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帽,并系好帽扣,防止安全帽脱落失去防护作用。 16h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 3、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带,作业时,应高挂低用,高空或构件上行走时,安全带必须与钢丝缆绳或稳定牢固的构件连接,更不得在无安全措施和设施的情况下冒险作业或行走。登高作业时,必须从安全爬梯上下,禁止从钢柱上攀登和滑下。不得在无安全保障的作业面施工作业。 4、施工人员应学会自我保护,做到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证自己安全,不伤害自己。 5、施工人员不得酒后上班,不得宿醉上班。 6、上下交叉作业时,尽量避开统一垂直方向作业,上下应保持安全距离或设置安全防护层,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护。 7、施工作业时,工人间应相互配合、相互呼应、相互提醒、协调一致。 当前工序安全性注意事项: 1、严禁违章 2、防高处坠落 3、防物体打击伤害 参加人员签名:

17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