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华屋山丘”释义商榷
作者:黄今许
来源:《辞书研究》2011年第03期
“华屋山丘”,《汉语大词典》释为“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喻兴亡盛衰的迅速”,并说明此语典出于《文选·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李善注:“《董逃行》曰:‘年命冉冉我遒,零落下归山丘。一吕延济注:“零落,谓亡没也。”(注为笔者补引)
曹诗意谓:活时住在华屋里,死了归宿坟墓中。诗中的“零落”应释为“逝世”;“山丘”应释为“指坟墓”。但《汉大》所举几条书证却与所介绍的典源不相侔合: 清赵翼《青山庄歌》:
“平津厩库古曾悲,华屋山丘今莫哭。”
《廿载繁华梦》第一回:“不转眼间,华屋山邱,势败运衰。”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四》:“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还起劲。”
细读三例,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华屋山丘”、“华屋丘墟”都是指“华屋变成废墟”;它们与《汉大》释义相合,却与典源相悖。它们的出典并非曹诗,而是《汉书·公孙弘传》:“弘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丞相、封侯(封平津侯)。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自蔡(李蔡)至庆(周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公孙贺)、屈麓(刘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
汉武帝元朔中,丞相公孙弘建豪华客馆,开东阁之门以延揽人才。但到了李蔡等人为相时,已不重视网罗贤者,客馆荒废了,成为丘墟。后人便用“华屋山丘”、“华屋丘墟”慨叹世事盛衰兴替之迅速。《汉大》所举三例,特别是赵翼诗中的“平津(指平津侯公孙弘)厩库”的“华屋山丘”之典乃出于此,是一目了然的。
至于曹植《箜篌引》,后人也把它浓缩为“华屋山丘”,表示华屋尚存,人归荒塚,嗟叹世殊事异、物是人非,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这也有书例为证: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一:“杭州城中,园林之胜以金衙庄为最;初属章桐门阁老,后为严小农河帅所得……严帅归道山(逝世)后,闻此园又将出售……回思章阁老、严河帅皆有德于余,华屋山丘之感,曷其有极!”
“金衙庄”尚存,而章、严二老却已辞世;作者借“华屋山丘”慨叹物是人非,寄托自己对辞世者无限哀思之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里还应当提到,商务国际的《汉语成语大全》分立“华屋丘墟”、“华屋山丘”两个条目,前者释为:“壮丽的建筑物化为一片废墟,比喻遭遇巨大灾难。”例句是:“一场可怕的地震袭来,一夜之间这座繁华的城市华屋丘墟,景象非常凄惨。”没有说明典源。后者释为:“华屋变成山丘。比喻变化无常。”典源除引曹植《箜篌引》外,还把赵翼《青山庄歌》也拉了进去。例句为:“现在的小企业华屋山丘,赚钱也快,赔偿也快,每天都有开张的和倒闭的。” 后者的说解让人莫名其妙。姑不论其释义是否恰当,只说怎么能把“华屋山丘”和企业的兴衰挂上钩呢?企业倒闭了,难道厂房都变成了山丘?又怎么能把《青山庄歌》拉来当作典源呢?歌中明明交代“平津(侯)”的客馆成了“厩库”是“华屋(青山庄成了)山丘”的典源,怎么反而把歌当作典源呢?
其他各典也大多存在类似上述的错误。
综上所述,“华屋山丘”应当有两个义项:(1)典出《汉书·公孙弘传》,嗟叹人事盛衰兴替之迅速。(2)典出三国魏曹植《箜篌引》,感慨物是人非,表达怀念故旧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