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的着深刻的变化,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初首倡“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国中古时代的结束,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端。关于“唐宋变革”的问题一直只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话题,许多学者从唐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去考察,为理解和考察唐宋时期的社会变迁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而关于唐宋时期社会生活层面,特别是饮食文化方面所发生的变迁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种文化在唐宋时期都发生着较为显著的变化:中国人的进食方式由唐以前的分餐制转变为唐代的会食制,再逐渐过渡到宋代的分餐制;饮茶方式由唐之前的粥茶法演变为陆羽倡导的煎茶法,并在唐晚期被点茶法所取代;饮酒方式也随着酒具组合的演变发生着变化。而文物作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能直观、生动的还原古人的饮食活动、反映古人的饮食文化。本文将从文物学的角度,综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文物研究成果,分四个专题对唐宋饮食文化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考量唐宋时期的社会变迁提供新的证据和观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