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网络视角的沟通行为初探

基于网络视角的沟通行为初探

来源:爱go旅游网
【信息技术】 基于网络视角的沟通行为初探 许军强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河北石家庄05007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沟通行为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笔者从沟通行为的界定、演变以及相关文 献的回顾出发,提出网络使用对沟通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技术;沟通行为;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O12)07-0230—02 、沟通行为的界定及演变 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发生的信息的 传递与反馈,主要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四个层 面。沟通行为是为了促使信息成功传递的活动,沟通行 为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活动,是人类个体 间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基本手段 沟通行为的目的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增加交流 的确定性,内容和风格是沟通行为的两个必要条件,内 容是信息的内涵和来源,而沟通风格会直接影响接收 方的理解与效率,这两者在沟通行为过程中会相互影 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我们跟随朱自清一起在月色下的 荷塘边散步,体会着他心中那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 愁,在美好的意境中领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要表达的 主题。整个一节课,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而显得轻 松、顺畅,受到了学生的喜欢。 响,对沟通行为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 人类最初的沟通行为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实现 的,其后经历了五次进化型演变。一次以语言的出现为 标志,减少了信息内容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幅提高 了时间效率。第二次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为沟通参与 者数量的增加、沟通内容的地域扩大提供了必要条件, 提高了沟通行为的准确性。第三次以印刷术的出现为 标志,大大拓展了交流受众的范围,批量对沟通内容进 行复制,使得信息可以准确地规模化传播,为文化传承 提供了条件。第四次以电报、电话等新沟通工具的出现 为标志,这是人类利用机电等新技术进行沟通行为的 n+-+-十一+-—十”+・ 2.图片展示,直观生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光靠教师的嘴说,学生难以体会, 而多媒体的图片功能在这里就可以派上很好的用场, 直观形象地再现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比如在教授 梁思成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时,由于时代较远,学 生无法想象古代建筑的样子,所以我从网上搜集了一 些古代建筑的图片,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在讲解 课文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教 学效果。又如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这四句诗,每一句都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秋景图,我 从网上搜了相关图片,又让我们学校微机老师做成了 动态效果,“天高风急,秋气萧瑟,猿声哀鸣,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 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 滚滚奔腾而来。”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一些想 象力不太丰富的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加深了 学生的印象,还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3.扩充知识,增大容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 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 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 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学生得到信息的渠道很广,不仅限 于课堂,还有广播、电视,更多的是网络。学校的微机室 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可以供他们在课余时间去 -查阅、学习各种感兴趣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 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例如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我放 手让学生去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 自己动手查阅的知识,学生的记忆也非常深刻。我们学 校每天都给学生一些时间上网了解新闻、查阅资料、在 论坛上交流等。。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由课内延 伸到课外,而内容又没有脱离课本,如此大的课堂容 量,常规的教学手段是无法企及的。 4.资源共享,合作探究。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 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 教学模式,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学方法陈旧,学 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我 们突破了这种传统而单调的模式,我们班有自己的论 坛,在这里大家可以自由发帖、回帖,就某一问题发表 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博客,并定 时更新,学生之间信息共享,自由交流,共同探讨。不仅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还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合作、 探究。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应注意的 一问题 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给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了很大 的方便,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传 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凑 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要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 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总之,要根据高中语文学科自 身的特点,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利用 多媒体的优势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1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M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30- 【信息技术】 开始,实现了同时间更大地理区域内的沟通行为,第五 响。 次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网络正改变着人类沟通行 但不可否认,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也是把双刃 为甚至人类生存状态,网络对人类的影响怎么说都不 剑,人类在尽情享受互联网带来的高效和便捷的同时, 为过,不仅实现了沟通主体间的多媒体互动,也革命性 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 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猛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大程度地更加依赖 二、网络对沟通行为影响的相关文献 网络,黑客对网络的攻击就使得个体沟通参与者、集体 伴随网络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 沟通参与者甚至国家的信息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现 重要的学术观点。霍华德・莱因戈德是早期把网络作为 代的网络战争可以在瞬问摧毁对方的网络指挥沟通系 沟通客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提出,网络将改 统,甚至一些掌握较高网络技术的年轻人只是为了证 变人类的沟通习惯与方式,对网络环境下人的个性和 明自己的技术能力便攻击国家、组织的网站,使这些机 情感、人类的群体观念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进而会影 构的网络功能瘫痪。网络的高速发展在时空上拓展了 响人类的民主进程。莱因戈德的开创性研究极具启迪 沟通参与者的范围,但也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参与者的 性,他的著作大体上为后来的研究和争论设置了一个 信任感,网络的虚拟性是不争的事实,“你不知道网络 框架。其后的学者对网络之于沟通行为的影响大体分 的另一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就是对网络虚拟性的 为乐观、批判、折中三种态度。 生动写照。信任是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最基本条件,随着 三、网络使用对沟通行为的影响 对网络的高度依赖,沟通行为参与者的信任与被信任 网络是新技术发展的成果,是生产力推进社会进 感会逐步下降。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很多国家的 步的佐证,网络对人类沟通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网 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网络载体实现了图、文、声 络游戏成瘾的根源就在于网络减少了沟通参与者之间 音、影像等多媒体联合互动,其沟通内容的承载范围已 传统的面对面环节,使得游戏参与者只是游戏角色,网 基本全覆盖,使得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活动 络虚拟性使得违反道德底线的成本几乎为零,没有了 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同时,通过网络,人类沟通行 道德底线的制约,在虚拟世界里的做法会直接影响青 为已经彻底打破了空间甚至时间的局限,衍生出来的 少年的价值观。在我国,由于网络成瘾导致的青少年犯 即时通讯工具、微博等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重大事 罪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网络的 件的发生几乎瞬间就可以传播到世界任何角落。人类 过度依赖不论对个体参与者还是集体参与者来讲都是 沟通的成本更加低廉,投入很少的硬件及相应服务费 不可取的,没有家长会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逃课逃 用后就可以获得几何倍数的沟通效益。由于网络技术 学去网吧,没有一个企业会愿意让高层决策会议产生 的特点,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产生了与传统沟通的巨大 的重要决策瞬间通过网络被竞争对手窃取到。网络对 差异,在使用电报,电话等技术时,同时参与者的数量 沟通行为的负面影响涉及沟通的主体及客体,从单个 越大,数据承载量越大,沟通效率和越低、成本越大,而 行为人到团体甚至国家,对人类的基本意识形态,价值 网络技术则可以使参与者数目增加的同时,增大信息 观的改变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探究网络沟通对现 的传播速率与数据承载量,从而大大降低了沟通行为 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如何最大程度趋利避害,是当今人 的成本。网络沟通行为使得参与者的数目发生了巨大 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的增加,电子邮件基本代替了传统信件,远程网络视频 综合以上论述,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是有深远 会议逐步取代了长途出差会议,QQ、MSN、微博等即时 变革性的,其积极作用是明显的,网络通过对沟通行为 交流工具的出现使得空间上的地域阻隔不再是人类的 影响,进一步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其负面作用也 交流障碍,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快会改变对教育的 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传统认识,如今,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的课堂视频资 参考文献: 料在网络上很流行,在家中就可以系统学习到世界名 [1]鄢本凤_网络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与危机卟理论视 校名师传授的知识。网络打破了沟通的地域障碍,使信 野,2009,(02). 息传播的时间大大缩短,使沟通行为的内容更加丰富, [2】秦州.略论网络文化的价值取向U]_新闻界,2006,(06). 风格更加多样化,大大降低了沟通行为的成本、提高了 [3]王萍.试论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卟大众文艺(理论), 沟通的效率,这些都是网络对人类沟通行为积极的影 2007。(10). (上接234页) 2006,(O5):63-64 [5]邢益民.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贵州 [2】宫占华.再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U1.中国成人教育,2005, 教育,2006,(02):64—65. (07):81—82. [6】张娜娜.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研究卟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 [31李文阳.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卟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 报,2007,(01):96—97. (11):394—395. [4】张素梅.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使用U】.各界文 作者简介:朱训林(1966一),男,博士,郑州大学数 论.2006.(12):88-89. 学系。 -2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