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1.全卷共12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1分) (2)□□□□□□,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1分)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就算相隔天涯两人的心也会很近,表现出诗人豁达胸襟的诗句是“□□□□□,□□□□□”(2分) (4)何处望神州?□□□□□□□。□□□□□□□?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2分)
(5)请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默写完整。(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hún pò(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
(2)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màn yì( )出来。 (3)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 ),青丝变白发。
(4)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 yì zhāng( )的局面。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 B.我姑且选取河西走廊这一段,来探究“丝绸之路”的奥义。
C.在目空一切的广袤宇宙中,漫画家斯坦·李将继续他的观察与守望,直至永远。
D.时近岁末,各种报表纷至沓来,他从容不迫,分轻重缓急妥善处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1
A.读书时运用圈点批注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查考、巩固、复习、研究。(把“查考、巩固、复习、研究”改为“复习、巩固、查考、研究”) B.在畅销书中,“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充满英式幽默。(在“幽默”后面加上“的作品”)
C.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之所以关乎行业发展,是因为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之所以……是因为……”改为“不仅……而且……”) D.梅关古道有着“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奇观,留下无数名言佳句,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喜爱。(在“留下”前加上“文人墨客”)
5、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广州日报12月28日讯 记者12月27日从广东省交通厅获悉,12月28日,武深高速仁博二期、汕昆高速龙怀二期等高速公路项目将统一建成通车,加上今年已通车的7个新建项目,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 002公里,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2018年,广东完成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15项共769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655公里。
(1)标题(不超过15字): 。 (2)理由: 。
二、阅读 (46分)
(一)(10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试卷
2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义的问题,主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有自己的“本心”。
B.文中用“行人弗受”与“乞人不屑”两个反面例子来证明“义”的重要,论据充分有力。
C.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法,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当其关乎生死时也能考验人的品德。
D.文章善用比喻和排比,说理透彻生动,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富于文采,读来酣畅痛快。
(二)(9分)
曹武惠王(彬),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自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室弊坏,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其仁心爱物盖如此。既平江南回,诣阁门入见,牓子称“奉敕江南勾当公事回”。其谦恭不伐又如此。 (节选自《归田录》欧阳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皆以美于徐公 B.其所居堂室弊坏/面山而居 C.子弟请加修葺/俯身侧耳以请 D.其谦恭不伐又如此/伐竹取道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时 方 大 冬 墙 壁 瓦 石 之 间 百 虫 所 蛰 不 可 伤 其 生 11.结合选文,说说曹武惠王有哪些优秀的品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过得去”与“过不去”
①据身边人回忆,当年黄大年教授准备由英国启程回国时,有一种声音颇具代表性:以你现在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威望,生活完全“过得去”,可以轻轻松松、衣食无虞。反之,回到国内,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何必自己与自己过不去呢?但就是在质疑声中,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毅然选择了“自己
八年级语文试卷 3
与自己过不去”的别样人生,直至如老黄牛一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走完其光辉的一生。 ②诚然,常人眼里,做学问、穷真理,到了一定阶段,尤其可以“笑傲江湖”之时,实在没有必要与自己过不去,毕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做生意、干实业,有了相当的物质财富积累之后,也可以适时刀入库、马放南山。正是在种种“别与自己过不去”的劝告、忠告、警告之下,我们看到,的确有一些人选择了守成。
③只是,偏偏另有一种人“反其道而行之”,宁愿逆流而上,要与自己“过不去”,并坦言享受的就是这种与自己过不去的“执拗”人生,觉得“过得去”的人生似乎就少了颜色,乏有动力,没有了生机。
④某种程度上,与自己过不去,就是自我挑战人生极限,极力追求个人能量得以完全释放,自我价值得到最大彰显的快乐感、成就感。“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人生成功的道路固然千万条,但不可能条条都一帆风顺,常常需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就意味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可能心想事成,没有一股气、一股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有多大热、发多大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才能收获“风景这边独好”的幸福和喜悦。
⑤与自己过不去,就是时刻警醒自己,以免“温水煮青蛙”,于不知不觉间淡漠了初心,丧失了意志。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常”,不可能时时、事事走顺风路,抑或匀速、全速行进。由此,春风得意时,难免得意忘形、迷失自我;困顿失意时,也有可能自甘沉沦、萎靡不振。而二者放任自流,必然殊途同归,后果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满足现状、及时行乐。
⑥每个人都不是他人的再版,也不可能是他人的翻版或改版,而是自己的原版、独版。能否沿着自己的人生憧憬与规划蓝图有条不紊、行稳致远,就要突破“过得去”的心理舒适区,常思与自己“过不去”,不断突破自我、战胜自我,如此才能成就一个“不一样”的真我。
12.下面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要让自己“过得去”,因为名利财富、学问真理追求不尽,应该选择守成。 B.与自己“过不去”,某种程度上是源于对自我价值不断彰显的快乐的追求。 C.顺境时得意忘形、迷失自我,失意时自甘沉沦、萎靡不振都是淡漠初心的表现。
D.要抛弃“过得去”,敢于和自己“过不去”,突破自我,战胜自我,成就真我。
13.下面不能证明“要与自己‘过不去’”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4
A.2017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又创亩产1 149.02公斤的记录,超越2016年亩产1 082.1公斤的世界最高纪录。
B.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时候,身体出了问题,他想到过放弃、想到过死亡,但他最终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在保守治疗后又开始第三部创作。 C.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卡耐基
D.志之难也,不在人胜,在自胜。——《韩非子》
14.如何理解第⑥段“每个人都不是他人的再版,也不可能是他人的翻版或改版,而是自己的原版、独版”的意思。联系全文,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原版、独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分)
战士 张凤坡
①王子木把军壶里的最后一口水灌进肚里,抹了一下嘴角,继续在山路上朝着目标前行。
②演习已经进行到第五天,王子木是在第四天的时候与所在“红军”走失的。失联后的王子木一直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红军”队伍,但他失败了。
③演习选择在地形复杂的凤凰山,目的就是接近实战。演习前,红蓝双方领导是签了字的,谁也不能在演习中弄虚作假,所有环节必须按实战标准进行。 ④王子木是在单独执行隐蔽侦察任务时因对讲机发生故障与失去联系的,很庆幸只是失联,而不是牺牲。既然没有牺牲,就必须要继续参加战斗。王子木选择这条山路寻找队伍,依据是路面上深深的汽车轮胎印痕,这些印痕只有的运输车才能碾压出来,根据胎纹,应该就在前方。 ⑤前面确实时不时地传来阵阵炮声,但王子木就是追不上,而且越往前走,炮声就越远,直到某一天,炮声彻底销声匿迹。
⑥王子木计算了一下,已经离开五天,更糟糕的是,身上的粮食也全部吃光了。饥饿一阵一阵袭来,如果没有信念,王子木实在难以支撑,随时可能昏厥。
⑦这时,传来汽车的轰鸣声。王子木本能地兴奋了起来,这种大卡车发出的声音太熟悉了,无论是“红军”还是“蓝军”,此时招招手大卡车都会停下来。但能这么做吗?这次演习有实战背景,如果上了“蓝军”的车,就等于当了叛徒,这可是奇耻大辱。
八年级语文试卷 5
⑧王子木寻思,只要有车辆经过,就说明离此地不远,克服困难,坚持一下,应该很快能与“红军”会合。 ⑨王子木迅速躲在路边的草丛里,盼望着经过的大卡车上坐着的就是“红军”战友。
⑩然而,驶来的竟然是一辆“蓝军”给养车。 B11王子木失望地薅了一把杂草,塞进了嘴里。
B12他吃着山树上的野果,吸着小草的汁液,支撑着。
B13失联后的第七天,王子木连路边的野果也找不到了,加上食物不洁闹肚子,向前迈一步都感到十分吃力。路上倒是遇到过热心的山民,但他不能轻易说出自己是失联老兵,因为那样的话山民会用马车把他送到,或者把他的消息提供给。不准求助地方人员,既是演习要求,也是防止自己落入“蓝军”之手。
B14就在眼睛直冒金星的时候,再一次传来汽车的声音。
B15王子木脑子里一通乱想,演习只有十二天,再不归队,即使自己“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况且这本来就是演习,没必要那么较真,只要自己招招手上了汽车,一切都结束了。
B16他努力站直了腰,右手举过头顶,准备摆手招呼。
B17就在那辆汽车距离自己四五十米的时候,王子木一弯腰又钻进了路边的草丛里。他告诉自己:这是在战场,不辨敌友贸然上了别人的车是何等危险。 B18驶来的是一辆挂着红十字标志的救护车,估计是前方出现了伤病员。王子木心想,其实自己现在的情况就是伤病员,拦下救护车,无论“红军”还是“蓝军”,领导都不会责备。
B19要提高战斗力,训练突出实战化,仅仅因为掉队挨饿就要求上救护车,这不还是在“演戏”吗?作为“红军”一员,必须要时刻保持战斗姿势。 B20王子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决定任救护车远离而去,自己继续徒步寻找队伍。
B21天又一次黑了下来,草丛里的蟋蟀声,远处山林里的野兽声,此起彼伏。望着皎洁的月光,王子木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他不敢断定,身后会不会突然扑来一只恶狼,也不敢确定,明天演习结束之前能否归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次战斗中他是一名合格的战士。
B22王子木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在瞌睡虫的围剿下闭上了双眼。
B23梦乡里,王子木找到了“红军”队伍,兴奋,激动,委屈一股脑涌来。 B24忽然,一阵小雨飘过,洒在脸上的雨水不仅没有凉意,反而有点温热。王子木慢慢睁开眼睛,看到连长正在潸潸落泪。
15.根据文章内容,以王子木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6
时间 演习第四天 演习第五天 演习第七天 演习结束前夕
事件
与所在“红军”走
失。
断粮,发现“蓝军”供
养车。 _
(4)_______________
_
心理活动 希望尽快归队 (1)_______________
_ _
兴奋,激动,委屈
(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②③④段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请分析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就在那辆汽车距离自己四五十米的时候,王子木一弯腰又钻进了路边的草丛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又一次黑了下来,草丛里的蟋蟀声,远处山林里的野兽声,此起彼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说说文章结尾段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守望一词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意思是看守瞭望。我们守望春天,守望明月,守望大海,守望亲情,守望责任,守望未来……守望是信念,是坚守,是期盼。也许,不是每一个守望都能;但是,有了守望,生活就变得深刻,心灵就变得充实,生命就变得丰盈。在守望中,我们拒绝诱惑;在守望中,我们执著追求;在守望中,我们走向成熟……
请你以“守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八年级语文试卷
7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他把头斜靠着那一列贝壳做成的琴键,奏出来的新鲜音调引起了母亲的惊奇。 现在他的演奏跟过去不同了,它不再是那种轻飘的音调了,也不再是那种粗犷的调子了,也不再是那种曾经使这青年手风琴手闻名全镇的如醉如狂的奔放的旋律了。他的乐调现在是和谐的,它仍然有力量,但是比过去更深沉了。 ……
保尔回到厂里,的确让茨维塔耶夫很担心。他认为保尔一回来,争领导权的斗争就开始了,这个非常自私的家伙就准备进行反击。但是在保尔到厂的头几天,他就认识到他的推测是错了。保尔听到支部委员会打算叫他当支部委员,立刻亲自找了茨维塔耶夫,以他和奥库涅夫事先的约定为理由,劝茨维塔耶夫把这个问题从议事日程上取消。在车间共青团支部里,保尔只负责政治学习小组,但是从来不想参加支部委员会。尽管保尔正式表示不参加领导工作,可是他对整个支部工作的影响还是看得出来的。有好几次,他都不动声色地,以同志的态度,帮助茨维塔耶夫渡过了很大的难关。
有一天,茨维塔耶夫走进车间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全体共青和三十几个非正在揩洗窗户和机器,刷掉多年积留下来的油垢,扫除废物和垃圾。保尔正用大拖布使劲地擦着到处是油垢的水泥地面。
“为什么要这样大扫除呢?”茨维塔耶夫摸不着头脑,这样问保尔。“我们不愿意在肮脏的地方工作。这里二十年没有人打扫过了,我们打算在一星期内把它变成一个新的车间。”保尔简单地回答他。
1.“轻飘的音调”“粗犷的调子”“奔放的旋律”“和谐的乐调”可以分别比喻保尔不同时期的特点,请选取两个比喻分别举例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著,说说保尔除了带领工人打扫肮脏的车间外,还纠正了工厂里怎样的不良作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茨维塔耶夫认为保尔回厂是为了夺权,结合原著的事例,说说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试卷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