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单选题

1.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 [单选题] * A.西昆诗派

B.江西诗派(正确答案) C.江湖诗派 D.四灵诗派

2.被江西诗派奉为诗歌创作的不二法门的诗体是(D)A.东坡体B.后山体C.简斋体D.山谷体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所称“山谷诗体”指的是() [单选题] * A.苏轼诗 B.杜甫诗

C.黄庭坚诗(正确答案) D.吕本中诗

4.山谷诗中最能代表其主流的题材内容是() [单选题] * A.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和咏物诗 B.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 C.表现男女之情的艳诗

D.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诗(正确答案)

5.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的作家是(A)A.黄庭坚B.吕本中C.韩愈D.刘克庄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江西诗派的“一祖”是指() [单选题] * A.黄庭坚 B.杜甫(正确答案) C.韩愈 D.陶渊明

7.“后山体”诗的作者是() [单选题] * A.王安石 B.王令

C.陈师道(正确答案) D.陈与义

8.“简斋体”诗的作者是() [单选题] * A.陈与义(正确答案) B.陈师道 C.刘克庄 D.吕本中

9.编列《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家是()A.黄庭坚 B.陈师道 C.曾几

D.吕本中(正确答案)

10.“简斋体”诗的作者是() [单选题] *

单选题] * [A.陈师道

B.陈与义(正确答案) C.吕本中 D.曾几

1.下列诗体属于江西诗派的有()。 * A.西昆体

B.简斋体(正确答案) C.诚斋体

D.山谷体(正确答案) E.后山体(正确答案)

2.江西诗派的“三宗”是()。 * A.黄庭坚(正确答案) B.吕本中 C.陈师道(正确答案) D.曾几

E.陈与义(正确答案)

3.下列作家属于江西诗派的有()。 * A.王令

B.韩驹(正确答案) C.曾几(正确答案) D.陈师道(正确答案) E.吕本中(正确答案)

4.下列说法出自黄庭坚的有()。 *

A.“无一字无来处”(正确答案) B.“点铁成金”(正确答案) C.“活法”

D.“夺胎换骨”(正确答案) E.“师法自然”

5.黄庭坚的诗就题材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ABE)。A.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咏物诗B.反映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诗C.表现男女之情的艳情诗D.反映军旅生活的边塞诗E.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诗 * 解释题(正确答案)

1.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提倡以学问为诗,力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他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他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故其诗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诗为“山谷诗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则将其列为“山谷体”。宋诗至山谷体,用功最深,能整旧为新,为诗歌创作之一大变局。黄庭坚死后,山谷体大行,遂衍为江西诗派。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祖三宗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习杜甫诗为宗旨,后来的作家也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唐代之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和陈与义亦为江西诗派之中坚人物,故合称为江西诗派之“三宗”。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由江西诗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西诗派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派。黄庭坚在世时,已有不少人追随他,学其诗法,但尚无江西诗派一说。黄庭坚去世后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而得名。图中所列人物并非皆为江西人,因黄庭坚是江西人,图中所列均为黄

庭坚的追随者和与吕本中关系密切者,故称。可见此诗派是以师承和风格为判断依据的,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是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山体即指陈师道的诗。陈师道号后山居士,著有《后山集》,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他作诗学习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文字而摈弃华丽辞藻。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辛苦锤炼处与黄庭坚无异,感情和思想都比黄庭坚深刻,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斋体即指陈与义的诗。陈与义号简斋,著有《简斋集》,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其诗学杜甫,又深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他虽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派之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诗风格局限,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少用典故、比喻和想象,多用简洁的白描手法。尤其是其后期诗,更取法杜甫七律的酣畅饱满之格,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诗歌意境更加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风格,为当时的诗坛新添一格。他的诗被称为“简斋体”,对宋诗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活法”说吕本中提出的作诗之法。吕本中早年依傍黄庭坚和陈师道,学其瘦硬诗风。后学李白和苏轼,诗风趋于自然。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江西诗派奉行“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师训,虽有规矩可循,但极易受法的束缚。吕本中的所谓“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他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将江西诗派的“有意于文者之法”和苏轼的“无意于文者之法”统一起来,故其“活法”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清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的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夺胎换骨黄庭坚提出的作诗之法。黄庭坚力倡“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意在用典方面力求创新,即就现成典故字面上再生新意。“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神奇的语言炼金术。从本质上看,它是对前人用典方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即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力避俗典,力求造出新的意境。 [单选题] * 简答题(正确答案)

1.简述“山谷体”诗的艺术特点。黄庭坚的山谷体在艺术上对陶渊明、杜甫、韩愈、李商隐及西昆体均有所继承,但以学杜为宗旨,尤其是刻意学习杜甫夔州以后的诗作。喜用拗句,这既是黄庭坚学习前人艺术经验的入口处,也是他创作中力求推陈出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成为山谷体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拗句,主要指有意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关系加以改变,或通过变更句式秩序使文气反常,或改变一联、一句的平仄造成音节的突兀,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协调的特殊效果,给人以兀傲奇峭之感。这种为超迈流俗而不讲究声律和词采,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力避陈词滥调的做法,是形成其生新瘦硬诗风的重要因素。在用典方面翻新出奇,刻意营造新的意境,是山谷体的另一重要特点。黄庭坚喜讲“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实则主要是在用典方面力求创新。“无一字无来处”本指以学问入诗,为此就势必大量用典使事;“夺胎换骨”,实为“点铁成金”的具体化,即对古人的意象和用语加以改造,使之产生质的变化。这种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是对前人用典方法的发展。黄庭坚力避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的发挥,从而造出新的意境,以达“以故为新”之目的。然其用典多,又刻意求新求奇,故不免有僻涩难晓之弊。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作诗以黄庭坚为规范,讲苦吟,求奇拙,他极力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词藻。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在锤炼字句方面与黄庭坚无异,然情感和心思均比黄庭坚深刻。但由于一味追随黄的瘦硬,故使其诗走入仄径穷途:既无意追求华采,又无法

驰骋才力,其诗无华无才,唯余瘦硬。这种“后山体”虽与“山谷体”并称,同为典型的宋诗,但成就远不及山谷诗。但陈师道也有一些不一味追求简缩字句为工的诗,如《示三子》等作,均能以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句简语拙,真醇无华;不故作文饰,不矫揉造作,而简妙雅淡,情味隽永,达到了“至情无文”的境地。这种情真意切,化巧为拙的诗歌境界,显然又出于山谷诗之上。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陈与义诗歌的艺术特色。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其诗学杜甫,又深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作为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多写怀、咏物、唱和之作,然其天分绝高,善于捕捉瞬间意象,能用简洁的白描手法描绘景物,极少用典故、比喻和想象,浅语妙入,饶有情趣。其诗虽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诗句比较流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仗的束缚,善用虚字,不刻意雕琢,故能以简洁去繁缛和典涩,词句明净,清新可喜,表现出萧散闲淡的风格特色。南渡后,在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中,他对杜甫诗有了深切体味,有意学杜甫直面社会现实,诗中多寓家国之思,苍凉悲壮,感慨遥深,能“以雄浑代尖巧”。其七律尤近老杜:取法杜诗酣畅饱满之格,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不完全注重字面工巧,而重在上下句之间的气脉联系,意境更加圆融。这种“简斋体”已突破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雄浑慷慨、沉郁悲壮的独特艺术风格,给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对宋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江西诗派发展的过程。按照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提供的线索,江西诗派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发展时期此指北宋后期。在黄庭坚周围和他去世后所形成的追随他的人品和创作风格的人群,人数多,影响大,初步确立了江西诗派在诗坛的地位。第二、全盛时期此指南宋初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出现了“学者率宗江西”的局面,整个诗坛都笼罩在江西诗派影响之下。第三、衰落时期此指南宋中期以后。此时的重要诗人如陆游、杨万里等,学诗皆从江西入手,但后来

都抛弃了江西诗派的传统,突破了江西诗派的束缚,先后各自走上了新的创作道路,江西诗派逐渐分化变异,以至难以成为一个诗歌派别了。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吕本中“活法”说对宋诗发展的作用。 [单选题] *

自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江西派作诗均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师训,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奇峭僻涩,生新瘦硬之风大盛。为救江西之弊,吕本中提出了“活法”说。吕本中的所谓“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吕本中讲究“活法”和“悟入”,主张以流畅自然来补救江西末流的拘束和枯涩,使诗风“流转圆美”。吕本中提倡“活法”,是在有意识地“以苏济黄”,要将以“山谷体”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有意于文者之法”,和“东坡体”的“无意于文者之法”辩证地统一起来。“活法”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学的精神,消除了江西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正确答案) 论述题

1.论“山谷体”的艺术风格特征。“山谷体”形成了黄庭坚入官汴京之前。生新瘦硬、奇崛峭拔,向来被认为是“山谷体”最基本的风格特征。细而论之,其特征有三:第一、以学杜诗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杜诗用拗句,是偶尔为之,而黄庭坚则专意于此。他有意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或变更句式秩序使文气反常、或改变其平仄造成音调的突兀,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的效果,给人以奇峭之感。为求新脱俗而不讲声律和词采,刻意求奇而造拗句、拗体,是“山谷体”总体风格特征的突出表现。第二、强调“无一学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实质是力求在用典问题上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黄庭坚极善于点化现成的典故,造出富于思致和机趣的新意,即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他力避俗典,注重改造和发挥:或取其一端生发开去,或将几个有关的典故融为一体,营造出新的意境,化平凡为奇趣,以故为新。这是对前人典故用法的一个发展。第三、工于炼字,好奇尚硬。黄庭坚作诗,常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语言的峭拔美,瘦硬是其诗风的重要表现。瘦者,洗尽铅华,摈绝艳丽;硬者,刚健挺拔,力矫柔弱。黄庭坚极讲究字句的生新,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著称,以清为奥,以生出新,以涩作健,使诗句奇崛精警,独标隽旨。这种务为奇僻的做法,既易让人耳目一新,亦易造成

艰深僻涩之流弊。黄庭坚诗晚年趋于追求自然简易,有“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成境界,但这并不代表“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