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科技信息计算机与网络

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张兰红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该多路防盗报警器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无线接收、数据解码、处理单元和报警电路等组成,该报警器具有误报率低、成本低、安装和使用非常方便的特点。[关键词]红外传感器ATC2051防盗报警器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治安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入室抢劫案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犯罪更趋智能化,手段更隐蔽,所以采用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安全防范技术的器材设备,并将其构成一个系统,将发挥最大的功能作用。

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等领域中,被动式防盗报警器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本系统具有无辐射、器件功耗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等特点,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的分类(1)被动式红外防盗报警器

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由光学系统,红外传感器(被动式)和信息处理三部分组成。

被动式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光敏器件将活动的生物体发出的微量红外线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处理,它能可靠的将运动的生物体(人)和飘落的物体加以区别。同时它还具有监控范围大、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和误报率低等特点。

(2)主动式红外探测器

主动式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机、红外接收机和报警控制器组成。分别置于收、发端的光学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光学透镜,起到将红外光束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的作用,以使红外光的能量能够集中传送。

红外光在人眼看不见的光谱范围,有人经过这条无形的封锁线,必然全部或部分遮挡红外光束。接受端输出的电信号的强度会因此产生变化,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主动式红外探测器遇到小动物、树叶、沙尘、雨、雪、雾遮挡则不应报警,人或相当体积的物品遮挡则发生报警。由于光束较窄,收发端安装要牢固可靠,不应受地面震动影响,而发生位移引起误报,光学系统要保持清洁,注意维护保养。因此主动式探测器所探测的是点到点,而不是一个全面的范围。其特点是探测可靠性高。但若对于一个空间进行布防,需要多个主动式探测器,价格昂贵。

3.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

无论是基于哪种方式的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它的工作原理都是将探测到的信号,通过编码,经电路放大,输出并将报警信号经过天线发射出,再用电路接收信号,解码并通过控制电路判别是否处于异常信号,再决定是否发送报警信号给报警电路,从而达到防盗效果。

4.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的组成

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主要是由无线人体探测器(红外探测信号发生电路)、无线接收电路、数据解码电路、控制单元、数字显示单元、遥控电路、报警电路、电源电路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2遥控器硬件结构图

其功能就是对报警器进行布防或撤防,此功能的实现实际上就是发射两组编码,一组是布防的编码,另一组是撤防的编码。

(2)红外探测信号发射电路

红外探测信号发射电路的基本组成如图3所示。

图3红外探测信号发射电路

工作过程:通过红外探测器把探测信号传给信号处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再判断是否有异常,若无则不用编码,不用发送,若有则通过发射电路把带有异常的编码发送出去。

(3)主机

图1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的组成框图

所涉及模块的芯片选型:(1)无线人体探测。需要一个热释电红外处理芯片来处理所探测的信号。通过查阅选用典型芯片BISS0001;

(2)主机中的处理器采用ATC2051;(3)集成电路LX2262-R4作为编码,LX2272-L4作为数据解码;(4)无线接收采用现成的SH9902模块。5.红外无线防盗报警器的硬件设计(1)遥控器

遥控器的基本组成如图2所示。

图4主机电路

主机的组成如图4所示。工作过程:通过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再由解码电路解码并把已解码信号通过处理器处理,处理器再判断接收的是否为遥控器的信号还是探测器的异常信号,再分别处理,若是异常信号则开启报警电路与显示电路,若是遥控信号就是实现撤防或布防的功能。

基于硬件电路进行软件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处理器怎么样处理外部电路所发送过来的信号,并发送相应的命令,从而保证相应的命令,从而保证相应功能的实现。

6.结束语

本设计是一防盗报警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检测到的信号以无线的形式把信号传给主机,主机通过处理将警情信号传给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同时能显示出出现警情的具体位置。

设计中可采用四路探测器,也就是可同时实施多路的监测,也可通过对它们进行撤防和布防,实用性较强。参考文献

[1]张友德,赵志英.单片机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谭辉.Nrf401无线收发芯片的长距离通信设计[J].今日电子,2004,12,(I);78

[3]庞振泰,王采斐,屈宗明译.线性IC手册(模拟部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